中外名著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7422117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18KB
中外名著心得体会.docx
《中外名著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名著心得体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名著心得体会
中外名著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外国文学的心得体会】
姓名:
钏象品
班级:
2011级动医一班
学号:
2011310234
学习外国文学的心得体会
虽然说大学伊始的专业是“动物医学类”,学习的主要学科是医药学和化学类学科,现代汉语现代文学等等传统的“中文”学科,但是有一门学科却是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一直需要学习的:
外国文学。
学校这样设置课程自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而对于我们来说,外国文化文学也的确是有其学习认识的价值和意义的。
文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最集中的表现和传达的方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征同时也积淀着其民族性、时代性,因此学习外国文学的最重要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通过文学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传达给我们一种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思想状态。
例如,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学习西方的悲剧:
流传至今的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伊利昂纪》《奥德修记》等不仅向我们呈现了古希腊罗马的社会状况,而且呈现了由人与命运的巨大冲突而带来的痛感;文艺复兴后兴起的性格悲剧《哈姆雷特》等,在古希腊悲剧的基础上弱化了客体形体力量的巨大性,
而是重在由于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造成主体的悲剧;发展到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使社会悲剧诞生,大都取材于社会丑陋面与人类美好愿望的对立,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西方社会发展到近代现代产生的对人类自身的批判性。
另外,文学不仅是时代、民族、国家精神特质的浓缩,还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风土人情,扩展我们的视野。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是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书籍的阅读还要求我们领略各地不同的风情,而外国文学就是我们领略世界风情最好的桥梁。
这些世界名著逻辑性都很强,故事也颇为有趣。
只是似乎都具有政治意义,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以后,都有抨击、讽刺原有的落后制度及当时社会的黑暗,再歌颂赞美新制度,体现新思想,描绘新蓝图,使得我不禁产生这样的念头:
难道没有现实意义,没有政治性就算不得世界名著了吗?
其实也有,像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政治性就不是那么强,只是反映当时的状况,探究一些人性及道理。
我想这是因为那个时代远古,看作品应该考虑它的历史性,从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要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高。
可是当代又要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才会有那样的地位呢?
才符合当代的要求呢?
才会有那样的价值呢?
书上介绍的那些世界名著很多,有的只是提了一下,有
再次,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质和修养,还可以在我们研究中国文学时扩展思路,提供新鲜的研究方法和对象。
比较文学无疑是这种比较中西方文学的典范,可以吸收外国文学中有益于本民族文化的特质,促进本民族文学的发展。
学习外国文学文化其实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几个学期下来,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给我们的诚然只是一种认知和思考的态度,而想要真正实现外国文学带给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更需要我们在闲暇时刻挑选几本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潜心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和完善自己。
【篇二: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四营学校关秀芳《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
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
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
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
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
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
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
于是,她就
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
中又何尝少呢?
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
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
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
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
?
在李
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
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
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
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
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
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
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
而且,
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
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
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
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每
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
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
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
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
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2012.122读教育名著心得体
四营学校关秀芳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
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
的善良的人。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
个人。
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河南,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当时做人
的准则就是:
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
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
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
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
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
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
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
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
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
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
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
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
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
你的小手的样子。
爱是永恒的!
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
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
“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当你培养出具有爱
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
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
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2012.122篇二: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盐池五小教师丁月艳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
教育》这本书。
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
如:
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
起举行篝火晚会?
?
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
它折射
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
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
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
与李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
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
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
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
怎样的结果呢?
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
法,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
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
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读了他的书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开。
我也要在
以后的工作中,学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
不能让儿童那种‘成
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师,认为孩子不听话。
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我要
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
不要
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
高尔基说: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
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陶行知也说过: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
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中写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在轰轰烈烈推行高效课堂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关心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时刻让自己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向问题,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篇三:
教育
名著心得体会(完整版)读《教育漫话》有感《教育漫话》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
洛克一生未婚,或许因为爱情上的挫折而使他在医学、自然科学及实验科学情有独钟,很有
造诣,后来又在哲学、政治学上取得众所周知的更大成就。
此外,他在教育上也很有成就,
这次我所拜读的《教育漫话》成为世界文化和教育的瑰宝之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人,至
今依然大放光茫。
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
虽然,它距现在已有了300多年,但
我认为书里的一些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教育,甚至,有些还是我们现在还望尘莫及
的。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身体保健;第二部分论述道德教育;第三部分论述智
育.开篇洛克就写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
身体,洛克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
他认
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
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
”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
另外,他针对当时家庭教育的现状,做出了许多的描述也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
他提出
父母对待子女:
应该像诚笃而富足的农民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
于娇生惯养弄坏的,至少是因此受到了损害。
他还从孩子的饮食起居谈到了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的成长,并针对各种情况开出了良方。
他的良
方都是一些简单不过的小行动,例如: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药物
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
应与水接触。
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多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
能让孩子做到几项?
我们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
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
现今的儿童面临着比以往更为沉重的学习负担,在沉重的学习压
力面前,儿童就丧失了必要的玩耍和体育锻炼。
另一方面,虽然物质生活方面大为提高,这
对于人的健康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却因为这一点,儿童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他们除了必
要的饮食以外还会吃各种各样的零食,这给身体造成了额外的负担,还有长时间的看电视,
玩电脑游戏,不仅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使得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大大减少。
“我们要
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
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
”在今天仍是金玉良言,要让人能够接受的教育,成长成才,必
须先要由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
德育教育是洛克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
在谈论了如何使儿
童保持健壮而有活力之后,洛克认为“其次的主要问题是让精神保持正常,使它在一切场合
都能体现出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卓越”。
洛克提出,“一切德性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
一个人能够
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喜好而纯粹遵从理性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另一个方向”。
克制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而它的驾轻就熟的运用,则要靠及早实践。
儿童从婴儿
时期就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应怀有什么渴求,他们应懂得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之所
以得到什么东西,不是因为它能使他们够高兴,而是因为它适合他们。
不能因为孩子哭闹着
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那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耐心和令人讨厌。
为了从小培养儿童具有良好
的德行,洛克强调决不能溺爱儿童。
父母爱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常常因为爱而放纵子女
的过错,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出什么大的坏事,而不去纠正孩子的过错,然而习
惯却是一件大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做坏事的习
惯,那么长大以后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难预料。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尝不到因溺
爱孩子而带来的后果,但孩子长大以后,尝到了苦水才抱怨孩子不争气,殊不知孩子任性的
杂草是他们亲手栽下的,等他们想把它们拔除时,它们已根深蒂固,孩子已习惯于支配一切,
他们不能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于别人的理智,长大以后就也不可能屈从于自己的理智,他们从
小受到的训练就是唯我独尊,要支配一切,等长大后,有些事情不由他们做主的时候,就可
能采取极端的措施获得自己的统治权,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今日之家庭多半是独生子女,
父母更将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一切由孩子做主,也请父母在给孩子这种“爱”时带一点理智,
这种“爱”真能教育好孩子吗?
这种爱也许会葬送子女的大好前程。
我认为中国的父母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克制孩子
欲望,决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在智育方面,洛克也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如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
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要重视儿童的兴趣。
因为儿童
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
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
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
兴趣。
洛克的《教育漫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也有缺陷。
洛克把孩子的天性比
做没有痕迹的白板,可以让人任随意地去涂写和塑造,而忽略了遗传的作用,显然有失偏颇。
他主张教育万能论,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天赋、环境、主观能动性等对教育的影
响。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漫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篇四: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杨梅桂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
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
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
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
入玩具鳄鱼嘴里。
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
他发明
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
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
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
她已习惯于把时间
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
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
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她发现
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
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
当她在老
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
于是,她就接受了
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
中又何尝少呢?
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
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
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
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
?
在李
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
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
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
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
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
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
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
而且,
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
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
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
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
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
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
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
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
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
值得一看。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杨梅桂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
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
的职责概括为:
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
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
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
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
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
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
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
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
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
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
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
【篇三:
读名著心得体会】
读名著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爱心
玉岗一中穆桂芝
读了名著《爱的教育》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臶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
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
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
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
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名著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