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docx
- 文档编号:7411558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75KB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docx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
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关键词:
小学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机制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
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
”良好的精神和对社会的适应性都属于心理健康范畴。
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
这是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国家振兴的教育需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是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4-16岁儿童中各种心理问题的患病率为14.89%。
儿童心理问题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预警干预,有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发展为人格障碍、精神障碍或违法、犯罪、吸毒,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二)课题界定
1、对“特殊学生”的认识。
“特殊学生”指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
排查这类学生,进行风险预警及行为干预,帮助这些学生解除心理危机,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研究其心理干预的有效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开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局面。
2、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界定。
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广大小学生,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学生委员会的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一种机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l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这是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初期或孕育期。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有弱智或发展障碍的儿童进行智力诊断、分类,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出建设性教育参考建议。
第二阶段,从2O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童年期,对“问题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做出分析并提供辅导对策。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繁荣期,形成一种全社会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西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社会整体的参与。
除学校教育外,社会心理治疗与评估机构、社会工作者甚至家庭都会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这种社会整体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学生受教育的途径更多样。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始于20世纪8O年代。
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在《品德发展心理学》书中,主张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培养结合起来研究;燕国材教授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品质的问题,并主张把心理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工作系统。
20世纪90年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较快发展、自觉建构的时期。
班华系统地阐述了与心理教育有关的问题,对心育概念及其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心育任务和内容、心育途径和方法、更好地实施心育的建议等作了探讨,在心理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进入2l世纪,国内许多大中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论著、教材都相继公开出版,尽管理论水平、编写取向、结构体系不一,但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本土化是大有助益的。
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面临多方面的研究困境,在理论性研究方面表现为:
有特色的研究少,高水平的研究少,系列化的研究少,争鸣类的研究少,发展层面的研究少,服务性的研究少等;在实践性研究方面表现为:
研究对象不具代表性,研究结果不具公正性,分析不具准确性,研究变量失控性,数据统计随意等。
同时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四)选题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在中小学校得到重视和开展,并且取得了许多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
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风险预警和行为干预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五)研究价值
21世纪的教育呼唤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基础教育肩负起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格的学生。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根据我校对学生的调查,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益增加。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自卑心和自暴自弃;不良家庭造成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棍棒教育的摧残,金钱刺激、放任等等造成的心理扭曲;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和成绩的竞争压力、不良教育态度和方式造成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现代社会的紧张、拥挤、污染、攀比、竞争和新旧体制、新旧观念交错中的冲撞带来形形色色的刺激和迷惑,使未成年的学生心理发展受到过重的心理困扰。
因此,对这部分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定期开展相关活动,让“特殊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2、以“特殊学生”为研究对象,着力研究实施心理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的新机制,从而引导、转化特殊学生在学习、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研究内容
1、探索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的新机制。
2、对特殊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3、形成体现我校特色的活动文化。
通过营造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人文环境和教育氛围,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形成特色。
(三)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着重以特殊学生为核心,着力探索实施心理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的新机制,从而引导、转化特殊学生在学习、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创新之处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内容。
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风险预警和行为干预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谋求建立相关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一)研究思路
首先,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课题申报指南,结合自身研究条件和研究优势,确立本课题。
其次,从知网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确立本课题研究的起点,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再次,采用调查法摸排本校“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的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行之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最后,针对特殊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案剖析,力图揭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风险预警与干预规律和本质,总结出新机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根据课题对特殊学生的界定,设计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社区等,调查了解实验学生的各种思想认识和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心理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个案研究法:
运用个案研究特殊学生的差异性,对个别班级的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从而探索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的新机制。
3、行为训练法:
即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方法,通过教学形式、实践活动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长期训练。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案例、论文等,及时总结经验,积累结题资料,更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0.7—2020.12):
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2021.1—2021.6):
实施阶段,撰写初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21.7—2021.12):
实施阶段,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22.1—2022.6):
总结评价阶段,整理研究资料,物化成果,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个案集。
2、本课题旨在探索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的新机制,尚须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因此本课题为可持续性研究课题。
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一)学术背景
课题主持人XXX,从教26年来,有二十多年德育(班主任)工作经验,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参加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负责XX办工作室名师名班主任团队工作,有一个团队的力量支持着完成本项目的研究。
同时,已于2018年9月开始进行本项目的思考研究与实践探索。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其他主要成员均是XX办工作室名师名班主任成员,平均年龄在36岁左右,在教育管理、教育心理等方面有一定的思考和建树,学术背景优势互补,年富力强,其中5人有心理健康咨询师证件,都曾参与过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丰富。
整个研究团队人员结构合理,能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2、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为系统的开展是从2013年开始,学校校长亲自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结合各时期教育主题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积极的教育活动,并在校宣传栏上开辟《健康之窗》专栏,进行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3、核心观点
(1)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
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
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2)创设民主的精神环境。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①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心理学研究表明:
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
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②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蒙台梭利说:
“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
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
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
不理解何来教育。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
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五、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陈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M].2013第七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2]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肖新燕,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7,06:
94-97.
[4]侯木英.注入新活力突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困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S1:
101-102.
[5]陶芳标.以人为本开展系统化、多元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3年6期.
[6]周伟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的实践研究.《华章》,2013年17期.
课题编号:
95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 课题 申报 小学 特殊 学生 心理健康 预警 干预 机制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