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741037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57KB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做好教材分析,因此,我先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为初中中国古代史的开篇第一课,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一一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主要介绍了他们的样貌特征、生活状况,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教材叙述的内容与学生距离谣远且缺乏生动的史实,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又必须吸引学生兴趣,否则以后的历史课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本课学习内容涉及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知识较多,需要教师掌握好尺度。
二、说学情
过渡语: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接下来谈一下我对学情的认识。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历史的13岁的孩子,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历史知识充满了探求的揭望,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科学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思维能力需要逐步建立。
面对这些孩子,教师必须时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
由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距离学生非常谣远,人们对远古人类生活的认识主要取决于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发现,在教学中就应该大量运用考古实物的图片及其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想象画,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让遥远縹缈的历史丰满起来。
其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对远古人类的生活形成一种历史表象,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用图和学习过的知识,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或想象“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加深学生对原始文化有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初步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锻炼合作能力。
教师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认真对待各种观点,善于发现并保护想象中的合理成分,做到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及时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情理傾向循循善诱,积极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以及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
2、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囗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让学生懂得劳动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
在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语: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小组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利用“导入框”中出的这个问题,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提出传说和科学的区别,并出人类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产生于什么时候?
当时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因为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由人类起源问题来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问式导入能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带着具体的任务来学习本课。
(二)新课教授
新课我将分为三个子目进行:
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和特征和山顶洞人。
首先出示祖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图,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并分析古人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
并由此引起其中三个典型的人类遗址,即本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地图能够对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更加形象。
把学生分成三个远古人类科学考察队,让他们成为小小考古家,让他们分别考察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并撰写一份科学考察报告,考察的内容为发现地点、生活年代、考古发现、外貌特征、生产工具、社会组织、历史地位等。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初一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较差,应该在其探究时及时观察他们的情况,并适当她进行指导。
学生完成考察报告后要及时给与反馈。
接下来教师再以表格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探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具体状况。
首先是元谋人,简明扼要地讲述元谋人的发现过程、生活年代,重点分析考古发现,通过发现的两颗门齿、炭屑、烧骨和石器来具体分析元谋人已会制造工具和用火,分析时出示图片,并强调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的发现一目苜先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出示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图片,并具体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
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
从而引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
以具体的数据说话,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具体让学生观察三者前额、眉骨、颧骨、嘴部、下颌骨等,为学生供具体的思考方向,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讲述这里时,教师提问“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为什么还称作“人”呢?
要学生分析出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并重点强调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石器,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使用影片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历史 上册 中国 早期 人类 代表 北京人 说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