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徽省屯溪一中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缺答.docx
- 文档编号:7402046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20.76KB
最新安徽省屯溪一中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缺答.docx
《最新安徽省屯溪一中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缺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徽省屯溪一中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缺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安徽省屯溪一中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缺答
屯溪一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2.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
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都是纯合子(体)B.都是杂合子(体)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D.都携带隐性突变
3.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
l,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B
4.某生物有四对染色体。
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
1 B.1:
2 C.1:
3 D.0:
4
5.右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1号B.2号
C.3号D.4号
6.在西葫芦的颜色遗传中,黄色基因(Y对绿色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现有基因型WwYy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A.4种,9:
3:
3:
lB.2种,13:
3
C.3种,12:
3:
lD.3种,10:
3:
3
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8.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细菌体内后,经多次复制,所释放
出来的子代噬菌体中绝大部分:
A.不含32PB.含32PC.不含35SD.含35S
9.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正确的叙述是
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来自细菌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10.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对碱基,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
氨基酸数为200个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
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
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
D.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则上述碱基比例在其互补单链中也是0.4
11.某种牛基因型AA的个体是红褐色,aa的个体是红色,基因型Aa的个体,雄牛是红褐色,雌牛是红色,现有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2头红色小牛,此二头小牛性别是
A、全为雄牛B、全为雌牛C、一雌一雄D、无法确定
12.某种蝇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翅异常的雌蝇与翅正常的雄蝇杂交,后代中25%为雄蝇翅异常、25%为雌蝇翅异常、25%为雄蝇翅正常、25%为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由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C、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D、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13.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A、1B、1/2C、1/4D、1/8
14.一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没有色盲,而该夫妇所有父母亲中,只有一个人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是
A、XBXB、XbYB、XBXb、XBYC、XbXb、XBYD、XBXb、XbY
1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16.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
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A、1/4B、3/4C、1/8D、3/8
17.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是A、a、B、b
18.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19.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
A.血红蛋白基因B.ATP合成酶基因
C.DNA解旋酶基因D.核糖体蛋白基因
20.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B.AABbC.aaBbD.AaBb
21.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
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
2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
23.18央视春晚上,我国航天科研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现于国人面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育“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未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
C.“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新物种
D.“太空花”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2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内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25.下图表示在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在合成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是细胞核,形成⑥的场所是细胞质
26.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
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7.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若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0B.1/4C.1/2D.1
28.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B.9/19C.1/19D.1/2
29.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C.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l/4
30.一对正常的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白化病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3/8 B.3/16 C.3/32 D.3/64
31.右图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为携带者。
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4是携带者
C.II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32.已知基因A、B、C与它们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B、C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且通过酶1、酶2和酶3作用完成下列物质的转化从而形成黑色素。
即:
无色物质
X物质
Y物质
黑色素。
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B.3/64C.27/64D.9/64
33.已知某物种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如图):
34.用人工诱变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质粒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
CCGCTAACG→CCGCGAACG(可能相关的密码子为:
脯氨酸一CCG、CCA;甘氨酸一GGC、GGU;天冬氨酸一GAU、GAC;丙氨酸一GCA、GCU、GCC、GCG;半胱氨酸一UGU、UGC)。
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
C.基因和性状均没有改变D.基因没变,性状改变
35.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
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36.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
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子宽叶雌株同窄
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B、子代全是雌侏,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子代中宽叶雌株:
宽叶雄株:
窄叶雌株:
窄叶雄株=1:
1:
1:
1
37.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38.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39.大肠杆菌中某一基因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
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置换单个碱基对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D.缺失4个碱基对
40.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第II卷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简答题(50分)
1.纯合的黑羽无头冠家鸡与纯合的红羽有头冠家鸡杂交。
F1自交,对F2中表现型为黑羽有头冠个体测交,产生的子代各表现型总的比例是:
黑羽有头冠:
黑羽无头冠:
红羽有头冠:
红羽无头冠=4:
2:
2:
l。
据此回答:
(1)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A/a,B/b代表羽色和头冠,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F1自交,预期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黑羽无头冠家鸡与红羽有头冠家鸡交配,预期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和比例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①~⑤列举了五种作物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应问题:
第①种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_。
(2)在第②种方法中,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种类型。
(3)第③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
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种方法属于基因工程。
采用这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可以表达丙种微生物的某些遗传信息,其表达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遗传工程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无沦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它们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_都是相同的。
3.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
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
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
请回答:
(1)现提供正常小鼠和一只B+B—雄性小鼠,欲选育B—B—雌性小鼠。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遗传图解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____________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____________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
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
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18年诺贝尔奖。
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段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
(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检测。
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内的被激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
(2)通过基因敲除。
得到一只AABb小鼠.假设棕毛基因A、白毛基因a、褐齿基因B和黄齿基因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用来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让F1代中双杂合基因型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3)在上述F,代中只考虑齿色这对性状,假设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表现黄齿个体的性别是,这一代中具有这种性别的个体基因型是。
5.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
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
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
一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填序号),线粒体功能(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6.菲尔和梅洛因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i),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NA干扰的机制如下:
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
Dicer能特异识别双链RNA,以ATP依赖方式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
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RNAi机理,RNAi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 过程受阻。
(2)通过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使基因“沉默”的条件是SiRNA上有
的碱基序列。
(3)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
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4)研究发现,某基因上碱基的改变也有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
若有一亲代DNA上某个
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其子代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 ;
②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安徽省 一中 届高三 第五 月考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