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习题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40151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1.40KB
观潮习题带答案.docx
《观潮习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习题带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潮习题带答案
《观潮》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
2、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
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朦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
2、第二段描写,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作用是
三、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文:
然后渐渐临近,潮水就像白玉砌的城墙、大雪覆盖的山岭一样连接着天涌来,潮水奔腾的巨大声音如雷霆一般,震撼大地,激起浪花,喷射水雾,仿佛要吞没青天,沐浴白日,那气势极其雄壮豪迈。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文:
忽而疾驶,忽而腾起。
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在水面上,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译文:
很快的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看不清楚,只听得水爆轰然震响,声音如同崩山一样。
D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
车马堵塞了路途,饮食等各种食用之物都比平时价钱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四、酒泉子[宋]潘阆①
长忆观潮,满郭②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③尚心寒。
(注:
①阆I4ng;②郭:
城;③梦觉:
觉醒)
1《观潮》中与满郭人争江上望”相对应的一段文字是:
。
2.弄湖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词句中弄潮儿”在《观潮》中被称作“”芋
把红旗”在《观潮》中写成“”而旗不湿”进一步说成“,”。
3•判断题:
A•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观潮时的情景而作。
()
B.满郭人争江上望”一句,是从侧面烘托钱塘潮的雄阔壮观。
()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夸赞弄潮儿勇敢无畏的同时,暗示读者钱塘潮并不
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
D•别来几向梦中看”从侧面烘托了钱塘潮所具有的自然美、弄潮儿身上体现的人情美。
()
E•“梦觉尚心寒”旨在说明作者观潮时受了惊吓,至今心有余悸。
【参考答案】
一、1、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2、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3、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二、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2、弄潮健儿的英姿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
三、C(“人物略不相睹”应该译为“人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三)1•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2•吴儿善泅者”,手持十幅大彩旗”,’而旗尾略不沾湿,从此夸能”。
3•A•VB•VC•XD•VE•X(
二、阅读理解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⑤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10.“亭午”和“夜分”分别是指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以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你能写出几个时辰的称谓吗?
11•第一段中的两个“自”的意思一样吗?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第一段中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14•第一段第一句写水势浩大,险恶,而第二句侧重于写水流,从而印证了前一句。
15•说说前一段写山与第二段写水的联系。
(二)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6•解释加粗词。
①自既望至十八日为最盛:
②方其远出海门:
仃•翻译下列句子。
①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18•这段文字是从到描写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的。
19.用"I”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0.杨诚斋即南宋的诗人杨万里,你能默写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吗?
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0.正午、半夜。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1.①不同②前者是"在”的意思,而后者是"如果”的意思。
1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14.速度快
15.写山势山形特点,为下文写水的特点服务。
16.①农历每月十六日②当……时
17.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吞天沃日()
鲸波万仞()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1、浙江之潮
3、以此夸能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略不相睹
3、吴儿善泅
5、溯迎而上
7、僦赁看幕
①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②海水涌起来,成为白银堆砌的城廓,浙江横着,潮水给江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18.远、近19.方其I远出I海门,仅如I银线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观潮》同步练习
如履平地()一舸无迹(
珠翠罗绮()朦艟数百(
2、方其远出海门
4、舞刀于水面
2、弄旗、标枪
4、披发文身
6、鲸波万仞
8、席地不容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3、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4、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五、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朦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舍五阵之势,并有乘骑秀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二)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
3、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
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4、最后一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
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
为什么?
六、课文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woIugerenqimengchdng
二、1、助词,的2、代海潮3、介词,凭4、介词,在
三、1、一点也不2、举枪3、擅长游泳4、身上画着文彩
5、逆流迎着潮水6、形容浪头极高7、租用8、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四、1、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
2、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
3、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
4、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五、
(一)1、朦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1、勇猛矫健灵活旗尾略不沾湿。
2、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
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3、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
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六、1、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
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
之状”,“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
“弄潮之技”更让
观众大开眼界。
“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
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以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作者“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
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出
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动词“披”“文”
“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参演战船之多的句子是2写演习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3写吴中健儿游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4第一段的中心句是答案1朦艟数百,分列两岸
2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诗四首练习
一、填空:
4、洞庭之东江水西,
登临吴蜀横分地,
,三年多难更凭危。
,老木沧波无限悲。
5、《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7、《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8《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