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考试复习知识要点.docx
- 文档编号:7396608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3.93KB
解剖学考试复习知识要点.docx
《解剖学考试复习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考试复习知识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剖学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解剖学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骨的构造: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并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
2、肱骨:
臂部的长骨,分为一体两端(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外上髁)
3、翼点:
在颞窝内,由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4、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
1)关节面:
是两骨互相接触的光滑面,通常一骨形成凸面,称关节头,另一头形成凹面,称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有一层光滑的透明软骨,即关节软骨,光滑富有弹性,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与冲击。
2)关节囊:
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封闭关节腔,分内外两层
内层:
滑膜,减少摩擦,营养关节软骨
外层:
纤维膜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上,并与骨膜相连。
3)关节腔:
就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间所密闭的腔隙。
内含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的作用。
5、呼吸肌:
呼吸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膈肌。
肋间外肌:
其范围后方始于肋间节,前方近肋软骨处延为腱性的膜,称肋间外膜直至胸骨侧缘,此肌起自上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的上缘。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体积增大,内压减小,从而完成吸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体积减小,内压增大,从而完成呼气。
膈肌:
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阔下口,为向上膨隆呈穹窿状的扁肌。
周围为肌性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腱。
膈上面有3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
1)主动脉裂孔位于膈与脊柱之间,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
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及左右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位置最高,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
膈与腹肌联合收缩,可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及分娩等活动。
6、腹肌前外侧群:
构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等
作用:
共同保护和支持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以协助呼吸、排便、咳嗽、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等
7、三角肌(注射位置为外1/3部位):
位于肩部,成三角形。
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的体征。
作用:
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8、臀大肌:
位于臀部皮下,人类由于直立姿势的影响,故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膨隆。
起于髂骨外面和骶、尾骨的后面肌束斜向下外,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
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肉(包括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
为肌肉注射常用部位,外上1/4为安全区。
9、鼻旁窦及其开口:
鼻腔周围一些颅骨中有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称鼻旁窦。
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故在直立位时不易引流。
筛窦分为前、中、后3群筛小房,前中群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群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10、咽:
咽为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
上起自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体下缘的高度,续于食管
咽的分布和结构:
鼻咽、口咽、喉咽
分界:
软腭后缘和会厌上缘为界
1)鼻咽向前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
2)鼻咽部借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
3)口咽向前借咽峡与口腔相通
4)喉咽向前经喉口通喉腔
11、牙式:
以罗马数字表示乳牙,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恒牙,这种记录方式称牙式。
乳牙
恒牙
12、阑尾:
细长盲管,形如蚯蚓,又称蚓突。
管腔狭小,经阑尾孔通盲肠。
位置:
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麦氏点,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或反跳痛。
13、大网膜:
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双层腹膜返折,遮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的前方。
形成:
大网膜共四层:
包括胃前、后壁的腹膜在胃大弯处愈合,形成大网膜的前两层,向下延伸至脐平面稍下方,然后向后上折返,包被横结肠,形成大网膜的后两层。
在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只有两层,称为胃结肠韧带。
内有胃网膜血管走行。
大网膜组织内含有吞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当腹腔器官发生炎症时,大网膜的游离部向病灶处移动,并包裹病灶以限制其蔓延。
小儿大网膜较短,故当下腹部器官病变时(如阑尾炎穿孔),由于大网膜不能将其包围局限,常导致成弥漫性腹膜炎。
14、腹膜陷凹
腹膜陷凹主要位于盆腔内,是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间移行转折而成的。
男性在直肠与膀胱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
女性在膀胱与子宫之间有膀胱子宫陷凹,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与阴道后穹仅隔阴道后壁和腹膜。
站立或坐位时,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点,故腹膜腔内的积液多聚集于此。
15、上呼吸道:
鼻、咽、喉的统称
鼻:
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由外鼻、鼻腔、鼻旁窦3部分组成。
喉:
喉软骨有: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勺状软骨。
喉软骨的连结:
环甲关节、环杓关节、弹性圆锥
16、气管
位于食道的前方,上端平第6颈椎体下缘,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5胸椎之间),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杈内面有一向上突出的半月形纵嵴称气管隆嵴,常略偏向左侧,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气管按其行程和位置可分为颈段和胸段。
颈段较短,沿颈前正中线下行,在颈静脉切迹上可摸到。
在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有甲状腺峡部,两侧与颈部大血管和甲状腺左、右叶相邻。
后方紧贴食管。
胸段较长,位于后纵隔内,两侧纵膈胸膜之间。
前方有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后方紧贴食管。
临床急救常在3-5气管软骨处沿正中线做气管切开术。
左主支气管:
细而长,走向较水平右主支气管:
粗而短,走向较垂直
临床上气管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17、胸膜
是一层覆于胸壁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薄而光滑,可分为脏、壁两层。
脏胸膜紧贴于肺的表面并深入肺裂内,构成肺外膜,与肺结合紧密且不易分离。
壁胸膜贴于胸膜内面、膈的上面和纵膈侧面。
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左、右两肺周围形成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隙,称胸膜腔。
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胸膜间的摩擦。
胸膜腔的最低点:
肋膈隐窝
壁胸膜的分部:
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第8肋
腋中线第10肋
肩胛线第11肋
接近后正中线处第12胸椎棘突
18、肾被膜
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1)纤维囊:
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构成。
质薄而坚韧,覆盖于肾表面。
正常情况下,纤维膜与肾表面连结疏松,易于剥离,但在某些病理状态时,可与肾表面粘连。
肾外伤或部分切除时,应缝合此膜。
(2)脂肪囊:
是包裹在肾及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并在肾门处延入肾窦内,填入肾窦内管道之间的空隙。
脂肪囊对肾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临床上做肾囊封闭时,即将药液注入此囊内。
(3)肾筋膜:
位于脂肪囊之外,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肾及肾上腺。
19、膀胱
膀胱颈位于膀胱最下部,与前列腺(男)或尿生殖膈(女)相邻
膀胱三角:
在膀胱的内面,位于2个输尿管口和1个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此区的黏膜与膀胱肌织膜结合紧密,始终处于光滑状态,是膀胱的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壁是膀胱镜检查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20、输精管:
是附睾管的直接延续,长约50cm。
管壁较厚,肌层发达而管腔细小,活体触摸时呈坚实的圆索状。
输精管行程较长,按其部位可分为4部:
(1)睾丸部:
起于附睾尾,沿睾丸后缘上升,至睾丸上端处移行为精索部。
(2)精索部:
介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皮下环之间,此部位置浅表,易于触摸,是临床上进行输精管结扎的常用部位。
(3)腹股沟管部:
是输精管位于腹股沟管内的部分。
(4)盆部:
是输精管最长的一段。
输精管出腹环后,沿骨盆侧壁行向后下方,经输尿管末端前方,沿精索内侧至膀胱底的后面,两侧输精管在此逐渐靠近。
输精管末端扩大形成输精管壶腹。
壶腹的下端逐渐明细,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
21、输卵管
输卵管是一对输送卵子的肌性管道,长约10-14cm,连于子宫底的两侧,包裹在子宫阔韧带上缘内。
输卵管内侧端通子宫腔,外侧断开口于腹膜腔。
1)输卵管子宫部:
为输卵管穿行于子宫壁内的一段,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2)输卵管峡:
是输卵管结扎手术的常选部位
3)输卵管壶腹:
卵细胞通常在此部受精
4)输卵管漏斗:
输卵管腹腔口周围,其边缘形成许多长短不一的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
临床上常以输卵管伞作为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22、男女性尿道
男性尿道:
具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
后尿道:
前列腺部和膜部(尿道最短、最狭窄部位)
前尿道:
海绵体部
狭窄:
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扩大:
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
弯曲:
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输尿管插管手术时,向上提起阴茎,此弯曲可消失变直)
女性尿道:
尿道短而直,管径略宽,上端起自尿道内口,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尿道外口。
尿道阴道括约肌有控制排尿和缩紧阴道的作用
23、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的后方是直肠,临床上通过肛诊检查子宫的大小和位置)。
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子宫角:
子宫与输卵管相接处
子宫底:
两侧输卵管子宫口连线以上的圆凸部分
子宫体:
子宫底向下移行子宫颈:
子宫下段较窄而呈圆柱状的部分(肿瘤好发部位)
子宫峡: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较为狭细的部分(产科剖宫术部位)
子宫固定装置:
1、子宫阔韧带:
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圆韧带:
维持子宫前倾位
3、子宫主韧带:
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
4、子宫骶韧带:
向后上牵引子宫颈,主要维持子宫前屈位
除上述韧带外,盆底肌、尿生殖膈、阴道及周围的结缔组织对于子宫正常位置的维持也起很大的作用。
如果这些固定装置薄弱或受损,可导致子宫位置异常或子宫脱落。
24、心
1)外形:
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有三条沟
2)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
心脏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像一个桃子。
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与胸前壁邻近,其体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故在此处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动。
心底较宽,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后上方,与食管等后纵隔的器官相邻。
(心包裸区是临床抢救病人时心内注射的部位)
3)体表投影:
左上点:
在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
右上点:
在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0cm处
左下点:
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距前正中线7-9cm)处,即心尖部
右下点:
在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4)心腔:
右心房:
入口:
上下静脉口、冠状窦口
出口:
右房室口
右心室:
入口:
右房室口出口:
肺动脉口
瓣膜:
3片三尖瓣(入口)、3片肺动脉瓣(出口)
左心房:
入口:
4个,左右各一对肺静脉口
出口:
左房室口
左心室:
入口:
左房室口出口:
主动脉口
瓣膜:
2片二尖瓣(入口)、3片主动脉瓣(出口)
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
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5)心的传导系统:
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
功能:
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
构成: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心内膜下支
窦房结:
心的正常起搏点,具有自动节律性,发出的节律性冲动传向心房和房室结。
25、脑
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6部分组成,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脑干:
位于颅后窝的枕骨斜坡上,其下部为延髓,在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接,宽大的中部为脑桥,上端缩窄的部分为中脑,中脑内的管腔为中脑水管,中脑前上方为间脑。
延髓和脑桥的背侧面与小脑相连,他们之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
脑干的外形:
1、脑干腹侧面外形:
延髓位于脑的最下端,形似倒置的圆锥体。
上端在腹侧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与脑桥为界,背侧面以菱形窝中部横行的髓纹与脑桥为界。
下端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为界。
在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纵隆起,称椎体。
椎体内含有皮质脊髓束纤维,在椎体下端,大部分皮质脊髓束纤维左右交叉,形成椎体交叉。
脑桥腹侧面宽阔膨隆,称脑桥基底部
2、脑干背侧面外形
脑干背侧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部,此处室底的外侧壁为做右小脑上脚,是由小脑通向中脑的纤维束组成。
第四脑室:
是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腔隙,向上通中脑水管,向下雨脊髓中央管相接,顶朝向小脑,底呈菱形凹陷即菱形窝。
上外侧界为小脑上脚,下外侧界自内下向外上依次为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3、脑干的内部结构
1)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的类别、位置和功能(P215表9-1)
2)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与楔束核
顶盖前区
黑质
红核
4、脑干的主要纤维束:
1)锥体束:
为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发出的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束。
锥体束一部分纤维终止于脑干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称皮质核束(皮质延髓束)。
另一部分终止于脊髓灰质前角细胞称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大部分纤维在椎体下端相互交叉到脊髓外侧索,称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行于同侧脊髓前索,称皮质脊髓前束。
2)内侧丘系:
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呈弓形绕过延髓中央管的腹侧,在中线上左右交叉,称内测丘脑系交叉。
传导来自对侧躯干和上肢、下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3)脊髓丘脑束:
又称脊髓丘系。
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冲动。
4)三叉丘脑束:
又称三叉丘系。
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口腔和鼻腔黏膜、角膜、牙、结膜和脑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冲动。
5、脑干的网状结构:
在脑干内,除界限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外,还存在着灰质和白质交织的广泛区域,这些区域称脑干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重要的整合结构,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以及呕吐中枢。
6、小脑的位置和外形(了解)
功能:
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骨骼肌随意运动。
小脑损伤时,平衡失调,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开,左右摇晃。
肌群作用不协调。
出现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做精细动作时发生震颤,令患者以示指指鼻尖时,动作不准确。
7、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
中间有一矢状裂隙为第三脑室。
间脑主要包括背侧丘脑、后丘脑和下丘脑3部分。
8、大脑:
有称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之间的裂隙称大脑纵裂,纵列的底部为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纤维称胼胝体。
在大脑和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
大脑半球3条恒定的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9、大脑半球的重要的沟和回
1)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沟和回: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缘上回、角回、颞上回、颞上沟、颞下沟、颞横回
2)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
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沟、扣带沟、距状沟、海马旁回、边缘叶
3)大脑半球下面的沟和回:
在大脑半球下面,在额叶上可见膨大的嗅球,与嗅神经相连。
嗅球向后延续为嗅束,嗅束向后分成为内侧嗅纹和外侧嗅纹,二者之间为嗅三角大脑皮质的沟和回扩大了皮质的表面积,大脑皮质主要由各种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构成。
10、大脑髓质:
主要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根据纤维联系分为三类:
1)联络纤维:
是联系同侧大脑半球各部分皮质的纤维,包括联络相邻脑回的短纤维和联络同侧大脑半球各叶的长纤维。
2)连合纤维:
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皮质的纤维,主要包括胼胝体等。
3)投射纤维:
是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部联系的上、下行纤维。
投射纤维大部分经过内囊。
11、脑神经
脑神经是指与脑相连的神经,共12对
顺序和名称性质出入脑的位置出入颅腔的位置
嗅神经感觉性端脑筛孔
视神经感觉性间脑视神经管
动眼神经运动性中脑眶上裂
滑车神经运动性中脑眶上裂
三叉神经混合性脑桥眼神经——眶上裂
上颌神经——圆孔
下颌神经——卵圆孔
展神经运动性脑桥眶上裂
面神经混合性脑桥内耳门——茎乳突
前庭蜗神经感觉性脑桥内耳门
舌咽神经混合性延髓颈静脉孔
迷走神经混合性延髓颈静脉孔
副神经运动性延髓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运动性延髓舌下神经管
26、阑尾动脉:
经回肠末端的后方进入阑尾系膜,营养阑尾。
回结肠动脉的分支,隶属于肠系膜上动脉。
27、睾丸动脉:
又称精索内动脉,细小,在肾动脉起点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沿腰大肌表面斜向外下,平第四腰椎高度跨输尿管前面,经腹股沟管入阴囊参与组成精索,分布于睾丸和附睾。
在女性为卵巢动脉,经卵巢悬韧带入盆腔,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
28、四肢浅静脉
上肢浅静脉:
位于皮下,手背的浅静脉形成手背静脉网,再由此网向上汇合成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部,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过肘窝,继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经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
头静脉在肘窝处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想通。
该静脉收集手背和前臂桡侧的浅静脉。
(2)贵要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逐渐转至前臂前面上行,过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侧继续上行至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收集手背和前臂尺侧的浅静脉。
(3)肘正中静脉:
粗而短,变异甚多,位于肘窝皮下,一般为一条,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临床上常用于采血、注射等。
下肢浅静脉:
趾背浅静脉合成足背静脉弓,该静脉弓横位于趾骨远侧端足背皮下。
弓的两端沿足的内、外侧缘上行,内侧续大隐静脉,外侧续小隐静脉。
(4)大隐静脉:
在足的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上行,绕股骨内侧踝后方,再沿大腿内侧上行,于耻骨结节下外3-4cm处,穿深筋膜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的位置表浅而固定,是输液或静脉切开的常用部位。
(5)小隐静脉:
在足的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过腓肠肌两头之间至腋窝,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沿途收集小腿的浅静脉。
29、肝门静脉:
为一条粗短的静脉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斜向右上方走行,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经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肝门,在肝内反复分支,汇入肝血窦,最后经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收集食管腹段、胃、小肠、大肠(至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的静脉血
主要属支:
1)肠系膜上静脉2)脾静脉
3)肠系膜下静脉4)胃左静脉
5)附脐静脉6)胃右静脉
7)胆囊静脉
特点:
1)缺少静脉瓣
2)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3)与上下腔静脉有吻合和侧支循环
吻合:
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网
肝硬化病症:
脾脏肿大、呕血、便血、脐周静脉曲张、腹水、低蛋白血症
死因:
出血过多、中毒昏迷(缺少肝循环环节,有毒物质过多)
30、胸导管:
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道,起始于乳糜池,乳糜池位于第1腰椎的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的梭形膨大。
在注入左静脉角之前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膈干,收集双下肢盆部、腹部、左半胸部、左上肢和头颈左侧半的淋巴。
29、眼球壁结构
1)眼球纤维膜:
1)角膜2)巩膜(房水回流的通道)
2)眼球血管膜:
由前向后分为虹膜(中央有瞳孔)、睫状体、脉络膜
虹膜:
瞳孔括约肌:
呈环形,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开大肌:
呈辐射状,受交感神经支配
睫状体:
1)产生房水2)调节视力
视网膜:
分为脉络膜部(视网膜视部)、虹膜部、睫状体部(视网膜盲部)
后部称眼底,眼底正中偏鼻侧与视神经对应的部位有一圆形白色隆起,称视神经盘,因无感光作用,故称生理盲点。
视神经盘颞侧0.35cm处稍下方有一黄色区域,称黄斑。
其中央的凹陷称中央凹,为感光最敏锐处。
32、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屈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3、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由睫状体产生,自眼球后房经瞳孔到眼球前房,然后经虹膜角膜角处的小梁网渗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
具有屈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34、咽鼓管:
是位于鼓室与鼻咽之间的管道,可分为前内侧2\3的软骨部和后外侧1\3的骨部。
咽鼓管开口于鼻咽侧壁的口称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鼓室前壁的口称咽鼓管鼓室口。
咽鼓管的作用是使鼓室的气压与外界的气压相等,保持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以利鼓膜的振动。
由于小儿咽鼓管相对短而宽,有近似水平,故咽部感染可经过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35、听觉感受器:
位于内耳内,膜迷路中的蜗管,位于螺旋管内的螺旋器
36、神经系统的术语
灰质:
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因新鲜标本色泽暗灰称灰质。
分布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为皮质。
白质:
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神经纤维外面包有髓鞘,色泽白亮称白质。
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块。
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聚成团块状和神经节
纤维束(传导束):
在中枢神经内,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
神经:
在周围神经内,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
37、大脑半球的分叶及功能分区
分叶:
额叶:
在外侧沟以上和中央沟之前的部分
顶叶:
在中央沟后方,外侧沟上方,顶枕沟以前的部分
枕叶:
为顶枕沟以后的部分
颞叶:
位于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岛叶:
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叶、顶叶和颞叶所掩盖
分区: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视觉中枢(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皮质)
听觉中枢(颞叶的颞横回)
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损伤表现:
运动性失语症
2)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损伤表现:
失写症
3)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
损伤表现:
感觉性失语症
4)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
损伤表现:
失读症
嗅觉中枢:
海马旁回和钩的附近区
内脏运动中枢:
边缘叶
38、内囊
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
在大脑半球的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形,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
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经内囊前肢的纤维主要有额桥束;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经内囊后肢的纤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和听辐射等;内囊膝为介于内囊前、后肢之间的部分,经内囊膝的纤维有皮质核束(皮质延髓束)
内囊是投影纤维高度集中的区域,当一侧内囊损伤时,患者会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皮质束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的“三偏”症状。
39、纹状体
豆状体与尾状核合称纹状体。
其前端互相连接,在种系发生上苍白球出现较早,称旧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晚,称新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协调各肌群见得运动和调节肌张力等功能。
40、终池
在脊髓蛛网膜下隙下部的一个扩大的腔隙,位于脊髓圆锥下方,马尾的周围,隙内充满脑脊液,还有终丝和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剖学 考试 复习 知识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