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专项智能训练1105.docx
- 文档编号:7391140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65.20KB
《城市》专项智能训练1105.docx
《《城市》专项智能训练11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专项智能训练110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专项智能训练1105
《城市》专项智能训练2015/11/5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15•上海卷地理)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6.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015•北京卷)7.图1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2015•广东卷)8.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
表1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2015•广东卷)9.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
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 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 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2015•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11.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2015•江苏卷地理)“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
读图回答题。
12.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13.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2015•山东卷)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14~15题。
14.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
00 B.12:
00 C.14:
00 D.18:
00
15.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2015•四川卷)图3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
00时和10:
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6~17题。
16.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17.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2015•天津卷)图4、图5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18~19题。
18.结合图4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图5 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19.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2015•海南卷地理)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
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
下图为埃及略图。
据此完成20~22题。
20.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2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22.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2015•安徽卷)23.(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12分)
(2015•江苏卷地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表1)。
等级
小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Ⅱ
Ⅰ
Ⅱ
Ⅰ
人口(万人)
<20
20—50
50—100
100—300
300—500
500—1000
≥1000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类档,其中特大城市有个。
(3分)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
(2分)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 、分布。
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
(4分)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4分)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需要认真分析图中各要素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故A错;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故B错;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正确。
2.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
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建设用地增加,地表硬化,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
【考点】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名师点睛】该题以某市多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为材料,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重点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和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能够准确的表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特点,注意“持续”、“不断”字眼的理解;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回答,该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这样答案就变得简单了。
【答案】3.A 4.A
【解析】试题分析:
3.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2012年间,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当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此期间第三产业也快速增加。
因此A正确。
4.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
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应发展休闲旅游。
A正确。
考点:
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名师点睛】该题以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城镇化的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中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5.B 6.A
【解析】试题分析:
5.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的城市化率约为60%-70%,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0%-40%。
6.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
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涵盖城市化率(乡村人口比重)计算、城市化的动力等。
【名师点睛】该题组以地理图表为切入点,将城市化率计算、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动力等问题联系起来,重点考查教材中城市化这一主干知识。
采用常见的地理坐标图展示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城市化过程中地铁开始运营的时间等地理信息,注重学生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多图表、重能力的特点和要求。
【答案】7.B
【解析】试题分析:
博物馆的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最广,应为①;从省界和县(区)界分析,在同一行政区内,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最大,所以应为⑤③②;那么①④⑥应可能为集贸市场。
故选B。
考点:
城市服务范围
【名师点睛】服务设施等级与服务范围、数量的关系:
服务设施的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服务设施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数量越多。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并对那些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级别较高;乡(镇)行政机构是行政中心,它的服务范围会覆盖整个乡镇。
【答案】8.D
【解析】试题分析:
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可知,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故选D。
考点:
城市人口。
【名师点睛】该题以表格数据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表格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此题难度不大,但需要简单的数学计算,并且需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数值上是如何体现的,也就说,学生需具备理科思维,而不是记忆。
【答案】9.C
【解析】试题分析:
优化城区雨污管网可以针对性及时对城区积水排放;扩大湖区面积可以增加蓄水量,进而减少城区积水现象;疏浚城区河流水道可以及时把城区积水排放;而加高城区防洪大堤,对城区积水形成的内涝没有影响,不能加快城市积水的排泄,故选C。
考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热点问题城市内涝为材料,考查我国如何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城市内涝问题与城市径流、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等有关,这些需要学生能够较清楚的理解。
同时需要理解题干的提示“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城市内涝不是流经城市的河流涨洪水造成的。
【答案】10.D 11.A
【解析】试题分析:
10.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D。
11.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城市的职能。
【名师点睛】本题组运用图片结合文字叙述给出材料,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和城市职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如果是具有一定历史知识则对分析判断该题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小题易错点是学生不能区分促进城市形成的条件和发展条件,而错选;第二题易错点是把开封当前的职能当作正确选项。
【答案】12.AB 13.BD
【解析】试题分析:
12.根据材抖提供的信息““国际慢城”是―种具有独特地方感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可以看出骑单车出行和经营手工业作坊符合“国际慢诚“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故答案选AB。
13.阅读对比两幅图很容易看出,大山村后期还发展了旅游业,产业结构由“慢城”前的传统种植业,较单—的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到“慢城”后的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茶园、油菜、菜地、苗圃、果园等多种经济作物,故答案BD。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涉及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当前以宜居城镇模式“国际慢城”话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小题认真阅读材料即可得出,“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二小题仔细读图对比可以得出“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14.A 15.D
【解析】试题分析:
14.根据材料,不少人在城郊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作,造成“钟摆”交通现象,图中拥挤路段并不在城市中心区,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汇处,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
所以最可能是早晨8:
00进城上班时间,B对。
其它时间段12:
00或1 4:
00车流集中程度低,不易拥堵,B、C错。
18\:
00应是出城的右侧车流拥堵可能性大,D错。
15.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错。
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错。
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错。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钟摆”交通现象,D对。
【考点定位】通过分析城郊之间的“钟摆”交通现象的成因,考查城市人口流动方向及原因。
【名师点睛】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地价高,导致居民选择地价较低的郊区居住。
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
上班族每点钟摆式的流动,必然加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
做题关键是读图,图中要注意到交通拥挤路段在道路哪侧。
在什么时间。
根据右行原则,可以判断出拥堵的原因。
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
【答案】16.C 17.B
【解析】试题分析:
16.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说明中心的阴影区是中心商务区,B错。
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甲地带与商业区相邻,距市中心较近,应是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主要部分,C对。
行政区不占城市中心的位置,A错。
工业区占城市的外围或郊区,D错。
17.读图,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是团块状推断,该城市位平原地区,B对。
丘陵地区、沟谷地区形态多条带状,A、D错。
山地区多组团状,C错。
考点: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
【名师点睛】
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
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
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所以判断甲地带是住宅区。
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
【答案】18.B 19.D
【解析】试题分析:
18.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
故选B。
19.城区面积扩大,使商业区分布更加分散;新工业区分布分散,没有向老工业区集聚;城区没有扩展到滨湖地区周围;而中部、南部道路增多,路网密度增大。
故选D。
【考点定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
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
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
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
④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
⑤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
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
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答案】20.C 21.B 22.D
【解析】试题分析:
20.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广布”,可知,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首都的首要目的是分散开罗人口。
21.新首都选址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少,农业不发达,农业基础落后,交通条件差,但是用地较为充足。
22.埃及新首都定位埃及政治中心,所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最有可能属于服务业部门。
城市是非农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均不符合新首都的定位。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以城市化为背景,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定位等问题联系起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等能力。
材料中“埃及沙漠广布”是人口集中于少数大城市的原因,其结果是导致少数大城市出现城市化问题,在此背景下,设置“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这一问题,分析出题人意图可知,该问题的实质是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沙漠广布”的埃及,与位于尼罗河下游沿岸地区的开罗相比,开罗以东地区只能具有土地广阔,地价较低的优势。
新城市的定位是政治中心,理解这一点,才能对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做出准确推测。
根据材料理解出题人意图,并灵活运用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
【答案】
23.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试题分析:
(2)首先应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即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等。
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考点】:
考查交通变化特点的描述以及交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表达能力。
第
(1)问,考查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注意审题,交通变化特点和交通运输网变化特点的区别,这样就保证回答要点到位;第
(2)问,难度不大,这是学生比较熟悉提问方式,交通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从城市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的变化来分析回答。
【答案】24.(13分)
(1)2 3 2
(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来源:
学,科,网]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 沪宁线 宁启线(任答1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结合图例和表格数据不难看出,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两类,大城市有两档,合计有三档;其中特大城市有南京和苏州两个。
(2)苏州地处长三角,受上海辐射影响,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因而苏州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专项 智能 训练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