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习题答案 合集.docx
- 文档编号:7390688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42KB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习题答案 合集.docx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习题答案 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习题答案 合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习题答案合集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教育政策的特点?
答题要点:
1)政治与原则性;2)目的性与可行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4)合法性和权威性;5)系统性和多功能性。
2、教育法规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
1)遵循教育规律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相结合;2)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4)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5)立法自主与择优借鉴相结合。
3、如何正确处理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答题要点:
1)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应以教育政策为指导;2)教育政策的落实应以教育法规为保障;3)推行教育政策不能超越教育法规所规定的范围.
第二章
1、《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答题要点:
1)《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与方针;2)《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管理体制;3)《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4)《教育法》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置的条件;5)《教育法>规定了教育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6)《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社会责任;7)《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投入渠道和保障机制;8)《教育法》规定了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式;9)《教育法》规定了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
2、教师的权利有哪些?
答题要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3、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题要点:
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三章
1、义务教育的特征?
答题要点:
1)义务性;2)权利性;3)均衡性;4)公共性;5)免费牲
2、实施素质教育意义?
答题要点:
《义务教育法》把“实施素质教育”写进法律,这是素质教育第一次由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长期以来,在义务教育领域,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过分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等其他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积累,忽视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
“填鸭式”教学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耗费了学生大量时间,师生深受其害,身心疲惫,社会忧心忡忡。
因此,把“实施素质教育”写进《义务教育法》,切中时弊,高瞻远瞩。
实施素质教育,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方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奠基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幼儿权利保护一般原则?
答题要点:
1)儿童优先原则;2)平等无歧视原则;3)尊重儿童的原则;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原则;5)多方共担责任原则。
4、小学生权利与义务?
答题要点:
小学生权利:
1)受教育权;2)人身权;3)财产权。
小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的义务;2)养德修行的义务;3)努力学习的义务;4)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
5、小学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答题要点:
小学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指导评定权;4)获取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小学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四章
1、简述《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答题要点:
1)发展高等教育事业;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简述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答题要点:
1)高等学校享有的权利: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包含招生自主权、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自主权、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权、机构设置与人事分配权、财产管理使用权以及自主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权利等内容。
2)高等学校须履行的义务:
高等学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其履行的义务主要为:
一是有义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是有义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有义务就其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组织的监督和评估。
此外,高等学校有为教师参加有关进修、开展学术交流提供条件的义务,以及为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等活动提供相应的管理义务。
3、分析提高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现实要求与意义?
答题要点:
解决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以及科研资源配置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就必须把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作为重点,突破高校内部以及外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组织从个体、封闭方式向流动、开放的方向转变;促进创新要素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分割状态向科技工作的上游、中游、下游联合、贯通的方向转变。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要认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协同创新中心这一载体,另一方面,要妥善平衡各方面责任权利关系。
第五章
1、《职业教育法》的意义?
答题要点:
1)从法律上确认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3)为职业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2、《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
答题要点: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3)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3、发展残疾人教育的方针?
答题要点:
《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了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方针: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
参考答案
第六章
一、简答题
1.教师职业的产生条件和意义是什么?
答题要点:
教师职业产生的条件:
1)人类教育活动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3)社会分工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
教师职业的意义:
1)教师职业是一种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神圣职业。
教师职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现的必然要求;2)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育人为本为中心的神圣职业;3)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被视为崇高的事业。
2.结合教师劳动的特点,谈谈教师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
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高层次性;
体现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全面性。
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主要有认识、调节、教育和促进四个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1)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2)促进师生生命成长和人格完善;3)促进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
二、案例分析
答题要点:
可结合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1)教师的劳动目的具有社会性和责任性;2)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能动性和多样性;3)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规范性和创造性;4)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复杂性和自觉性;5)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集体性和长期性。
第八章
一、简答题
1.怎样理解教书育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答题要点:
1)知识系统,扎实有效;2)遵循规律,方法得当;3)探究出新,追求卓越。
2.为人师表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答题要点:
1)情操高尚,知荣明耻;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3)语言文明,仪表端庄。
3.简述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答题要点: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2)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以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知识传授工作。
3)要使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师仅凭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教师同样不能避免知识的老化、观念陈旧等问题。
因此,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4)教师不但要不断更新观念,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要终身磨砺意志品质,积淀人文底蕴,提升整体素质,使自己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案例分析
答题要点:
可结合本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同时结合案例谈谈自己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第十章
一、简答题
1.教师集体在教师个体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何在?
答题要点:
1)教师劳动是建立在集体协作基础之上的个体脑力劳动;2)教师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学生发生各种影响的,这种影响同样也是一种教育;3)教师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教育劳动也是通过各个教师个人的具体活动进行的;4)教师集体是人才高密度积聚之地,这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高层的平台;5)教师集体对于其个体而言是一种积极的支持力量。
2.试述教师在处理家校关系中的注意事项。
答题要点:
1)认清家庭和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职能2)建立学校与家庭平等合作的伦理关系;3)教师应尊重学生家长。
3.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遵循教师道德要求。
答题要点:
1)提升教师的伦理精神,确立教师的道德责任感和师表人格;2)确立科学的教师理念,拓宽教学追求新视野;3)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教学的理想境界;4)提高教学专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效;5)增强教学改革中的道德意识,适应当前教学发展和进步的道德选择。
二、案例分析
答题要点:
在当前形势下,学风不正、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颗毒瘤,学术腐败和造假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以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学风浮躁学术不端等行为频繁出现,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祝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对此,除了要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外,还需要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坚持良好的科学规范,践行良好的学风,具体要做到:
首先,要有正气。
要有一颗敬畏学术的心,要加强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和心灵体验,沉下心来做真的学问,真做学问。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刻苦严谨,奋发向上的人文氛围,是一种至善至美、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更是一种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状态。
其次,要诚信。
要在科研活动中坚持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等根本价值观念。
一般来说要做到科研诚信涉及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第一反对科研不端行为(伪造,篡改和剽窃),同时重视和治理科研中的不当行为;第二,遵守一般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与科学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指南,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参考答案
第七章
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地位?
答题要点: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本质性、稳定性和自由性。
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题要点: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3.什么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题要点: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从而调动爱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人道主义基本要求:
第一,尊重每一个学生。
第二,关心每一个学生。
第三,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爱人。
第四,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第五,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第六,真诚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4.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答题要点:
1)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和贯彻的基本思想。
2)教育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精神在教育中的运用和体现,它强调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需要,要合乎人性,要维护人的权利、提高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主张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即劳动者体力和智力和谐发展,个人充分自由独特的发展,包含了深刻的教育人道主义情怀。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超越教育人道主义之处在于,它认识到不仅要变革教育,而且要变革制约教育的社会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弘扬人的价值。
单就教育本身而言,教育人道主义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积极探索,是可资借鉴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积极变革社会现实,使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
这时,为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正常实现,就必须实践社会主义的教育人道主义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些精神贯彻到教学中。
总之,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关系着教育善恶好坏的重要领域。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人道主义问题。
3)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强调尊重人权的精神这一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现实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不重视教育中的人权问题,使得教育工作中严重地存在着忽视人的现象,甚至还存在粗暴践踏人权的消极现象,如体罚学生,私拆学生的信等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难以避免。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在教育中学生人权不容侵犯的原则。
教育崇善要求教育把法律规范内化为道德约束,真正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保护学生的一般人权。
是否承认学生的人权,是教育是否人道的关键。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权,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重要内容。
确认这一内容,对于克服现实中种种忽视、践踏学生人权的教育现象有积极意义。
在我国教育界,学生人权的观念还相当淡薄,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人权问题。
这是经常发生侵犯学生人权的丑恶现象的思想根源。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界提出了学生是主体的观点,这是一大进步,但是仍局限于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这一层次,没有确认学生是享有各种权利的主体。
事实上,不承认学生的种种权利,就没有真正的主体。
这正是造成人们天天说学生是主体,学生却没有主动权这一悖论的原因之一。
只有承认学生的权利,才有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教育才会真正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总之,现代教育应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
它要求现代教育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生动、活泼、有效地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形成完整的个性。
5)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尊重每个人,关心每个人,当然要求在教育领域和教育过程中,人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从逻辑上说,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调节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基本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一般表现;教育人道主义是调节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基本道德原则,是人道主义原则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特殊表现。
坚持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表现和具体化。
6)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师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人来对待。
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些方面与自己差距较大而轻视他们,忽略其价值。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
遵循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教师对于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其他教师、其他教育活动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应予以指出、制止。
对严重损害学生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严重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要作坚决的斗争,以维护学生的尊严,维护学生合法的、正当的、应有的权益。
教师对自己有损学生人格、有损学生各方面正当权益的行为,一旦发现,应及时纠正。
有些学生有意无意地侮辱了同学,侵犯了同学的正当权益,对这些学生,无意的要及时提醒,有意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教师在同不尊重学生、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时,又要注意对有错误言行的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活动参与者予以尊重和关心。
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运用适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通过适当的途径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九章
简答题
1.教师义务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要点:
教师义务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集体、学生应当承担的职责以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社会对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时提出的道德总要求;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自己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因而自觉地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及要求看作自己对社会、对教育劳动应尽的责任。
2.教师义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何作用?
答题要点:
在教师职业劳动中,履行教师义务是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具体体现,对于提高教师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师认真履行教师义务,可以减少和协调教育活动中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保证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二,教师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在教育工作中自觉进行“道德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
教师义务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总和,而不是解决具体利益矛盾的道德要求。
所以,教师义务在规范教师遵守各种师德要求中,起着进行综合判断的重要作用,以便在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做出最合理的行为选择。
第三,教师积极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在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他内在的一种信念意识和外在的品质表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经过反复实践、体验越来越自觉自愿地去履行义务,从而把社会对教师的客观要求转化为教师自身的内在需求,形成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自身道德觉悟逐步得到升华。
第四,教师道德义务的确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在任何社会,义务的践行和存在都是社会和个人存在的前提。
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于向教育对象展示义务履行的必要,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
因此,通过教师对自身义务的严格履行,为学生树立最好是榜样,使学生确立道德上的信心以及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一名能够恪守义务并在道德上负责的人。
。
3.结合你对未来的职业期待,谈谈如何拥有并享受教师职业幸福?
答题要点:
教师职业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树立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
同时提升自己的德性水平和人生境界。
教师要了解自身的职业工作的“天命”之所在,理解教师职业的神圣性与荣耀性。
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提升对职业工作的神圣的认识,理解自身肩负的教育使命。
其次,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这一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类。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性知识实际上是教师应有的综合性文化涵养;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
没有对学生及其学习机制的切实了解,没有民族和世界文化的整体支撑,不能将学术语言生活化,一个教师即便能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他也是一个枯燥乏味、没有成效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学生听其课味如嚼蜡,躲其课不以为害,评其课嗤之以鼻”。
失败的教师当然是不能收获教育幸福的。
再次,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这里的教育能力是教育劳动的实践能力。
韩进之教授认为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的能力,注意分配能力。
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教育想象能力和教育机智。
我们知道,教育活动的特点是一种心心相印的主体际性的交流活动。
教育过程中充满变数。
因此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收受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活性、创造性的艺术过程。
没有包括自我监控的能力在内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师就不回收获教育的成功,更不会体验教育的幸福。
最后,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
幸福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对主体自由的审美能力。
幸福感就是一种生活的美感。
因此缺乏美感的人也一定缺乏幸福感。
这一审美能力既是乐教、乐学的中介环节,也是进一步激发创造性地重要因素。
教师应当自觉掌握教育的审美评价尺度,学会以审美的心态看教育、看学生、看自己。
审美是发现幸福、创造幸福的重要法宝。
这也正是我们近年来不断呼吁建立教育活动第三标准(即审美标准)的重要原因。
第十一章
简答题
1.教师道德修养有什么特征?
答题要点:
1)自觉性、2)持久性、3)实践性
2.教师道德内化有什么意义?
答题要点:
1)教师道德内化完成了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教师道德内化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3)教师道德内化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3.试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答题要点:
1)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2)坚定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3)规范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4)保持心理健康,克服职业倦怠;5)正确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4.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方法?
答题要点:
1)学习与实践结合;2)他律与自律结合;3)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习题答案 合集 教育 政策法规 教师职业 道德 第二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