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docx
- 文档编号:7389434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83KB
教师招聘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docx
《教师招聘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教师招聘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教师招聘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育写作题)六种类型。
试卷题型比例为:
填空题约15%
选择题约20%
辨析题约10%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约20%
案例分析约10%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一)填空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填空题题型分析
在试卷中,填空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
从内容上看,填空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覆盖面最广;重视的是细节,答案比较固定,对准确度的要求非常高,必须保证一字不差;填的都是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主要考查记忆能力。
2.填空题解题技巧
(1)填空题本身有文字描述,给你提供了思考的材料,要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
【例1】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
计划和计划。
【答案】在这道题中,课题计划对你是一个提示,明确了范围,举一反三,可很快填出答案来,这就是“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例2】高级社会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主要有道德感、和
等三种。
【答案】同样的方法,这道题从道德感出发进行思考,答案应填“理智感”和“美感”。
(2)原理和规律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一般要进行多次复述和记忆。
命题的一个策略就是将原理和规律中的关键词抽出来后作为填空题出现。
遇到这类问题,当你猛然想不起时,可把原规律通过记忆复述一遍,也就是通过整体想个别,填出关键词。
【例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组织学生的,统一的过程。
【答案】这个问题是一条德育规律,我们已记住了它,把规律只需复述一下,答案就自然在脑海浮现出来。
这个方法很有效,让你想起关键词应是“活动和交往”及“多方面教育影响”。
【例4】心理是的机能;心理是的反映。
【答案】用复述法,可立刻答出来,这里应填的关键词是“人脑”和“客观现实”。
(3)教育理论中一些内容非常重要,与教学实践联系非常紧密。
但是既很难出成选择题;又不宜出成问答题,则最可能命为填空题,复习时应当注意。
【例5】综合课的结构包括:
、、、和。
【答案】应填“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这五个知识点,可任意抽掉两点变为填空题。
【例6】人的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
、、、、
和。
【答案】应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这些要点同样可抽出两点命为填空题。
这反映出命题的一种方式。
填空题中的这类问题最不好回答,所以,我们对这类问题要多加注意。
此外,凡是含有两个知识点的问题更容易被命为填空题,这是由填空题的出题形式特点决定的。
【例7】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和的反映。
【答案】“概括”和“间接”。
【例8】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为和。
【答案】“启发式”和“注入式”
(4)最后,一些重点概念也容易以填空题方式来考查。
【例9】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答案】总体系
【例10】动机是一个人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发动和维持活动的,是的具体表现。
【答案】“内部动力“和”需要”。
总之,有了这些知识,就有利于我们形成较好的解决填空题的技能。
(二)选择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选择题题型分析
选择题有单选和多选两类。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疑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
备选答案是四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
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
此类题目的目的是测试分辨正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学科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
此类题型实际上也是判断题,只有经过判断才能将正确的、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
而能否选择正确,关键在于对教育理论基本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相似,其特点是在给定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符合题意的。
选对的得分,少选、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大于单项选择题,难就难在备选答案中有多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稍有疏忽就会多选、少选或漏选。
这种题型增加了选择的迷惑性,减少了考生猜题的可能性,能测试出考生的真正水平。
为了提高选择正确答案的可能性,考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例如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或推理法对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外,关键还在于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基本知识,确定问题的界限,理解问题的实质。
答案中不同选项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迷惑性,是这类题的突出特征。
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涉及的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
其实这类题型在命题方式上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或是逻辑性问题的推演,或是重要知识点的确认,要求回答“是什么”。
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掌握牢固程度的考查,是选择题在命题方式上的又一显着特征。
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伺,在选项相近的情况下很容易混淆。
2.选择题解题技巧
(1)排除法:
把明显不正确的选项排除掉,逐渐缩小范围,集中思考,有助于正确答案的选择。
【例1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第二信号系统的实质是由符号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
“见风流泪”是机体对外界过强刺激的防御性反应,“睹物思人、望而生畏”都不是由符号引起的反射。
因此,只有“谈梅生津”是正确的答案。
(2)“正本清源”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不好排除,这时对选项的本义进行回忆思考,能使你摆脱困境,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例12】一支白粉笔,无论是在明处还是在稍暗处,人们都会知觉它是白色粉笔,这是利用知觉的下列哪种恒常性()
A.大小B.形状C.颜色D.亮度
问题出在“颜色”和“亮度”判断上,错误是误选颜色恒常性。
根据正本清源法,白色不是颜色,只是亮度,正确判断是D。
(3)分析推理法:
有的时候要对题意分析推理,由题意直接得出正确选项。
【例1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说明人的专心程度,即使不去看选择项,单是这一句话就知道出题者的意向——注意的集中性。
其实也只有集中性反映了“专心”的特征,就可判断是B。
对有些选择题实在回答不出来,可以进行猜测。
这也是一种应试技巧。
实际上在命选择题时,出题人已把猜测的可能性估计在内了。
(三)辨析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辨析题题型分析
所谓辨析题,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现象进行辨析,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或有辨有评,辨评结合。
待辨析的观点或现象以及辨析评论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当根据试题的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
就待辨析的观点来说,有的是正确观点,有的是错误观点;有的具有两重性,需要作理论的、现实的、历史的分析;有的具有条件性,需要根据条件作具体分析;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缺陷,但有合理的因素;有的从总体上可以成立,但有不科学的成分。
总之,应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辨析题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1)材料辨析题。
它不同于简单的是非辨析题,要求作答时既要辨别,又要分析,还要评判。
解答此类题时应先分析道理,再评判是非,其中“析”是关健,是主体。
如何把握分析要领呢?
第一,要顺着试题所指示的问题,找出分析的目标。
试题所揭示的问题,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即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
第二,回忆教材中对试题所提问题的论述。
第三,通过分析,对相应观点作出评判。
(2)错误推理型辨析题。
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往往列举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后一部分由此推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从而使结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考生判断时往往容易出错,说明理由时不得要领。
这类题型,可分三步作答:
第一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第二步,运用所学知识,辨别题目观点的正误。
第三步,结合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理论述。
(3)复合型辨析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以复句的形式出现,题目包含两层以上的含义,前一个观点可能正确或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前一个观点又是后一个观点的一部分,后一个观点可能正确或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这类题旨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
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目到底有几层意思,然后逐层辨析。
不能简单地全面肯定,而应该按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补充什么”的思路进行分析,归纳出答案,即肯定题目中的合理因素,然后否定题目中的不合理因素,最后补充题目中的模糊之处。
(4)正误观点辨析题。
这类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答题时只需要对题目作简单的辨别分析即可。
当然,这类题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来说相当严格,它既包含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或解答、推理能力,又包含了对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附加条件型,即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孤立和抽象的,它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错误的。
解答此类题时不能笼统地表态。
要根据不同条件作具体分析,考虑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分析。
(6)理由不全型。
题目中所讲的理由是正确的,但不全面,尚需补充其他理由。
解答时应先点明题目的正确之处,并说明理由,然后补充所缺理由并阐明根据。
2.辨析题解题技巧
(1)根据概念进行具体分析
【例14】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斗争是双趋冲突。
【答案】此题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概念性,必须根据概念来展开思维和组织答案。
双趋冲突是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而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斗争是趋避冲突。
(2)根据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例15】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答案】此题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条件性,必须根据条件来展开思维和组织答案。
影响人的智慧发展的因素包含有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个人时间等因素。
一方面,个体的智慧发展难以进行精确测量;另一方面,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个别差异。
而本命题却将“人的智慧”进行了精确的数量化描述,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问题。
(3)辨析与反驳的结合
【例16】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答案】此题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反驳性。
也就是说此题不是一一对题中的观点作辨证分析,不是指出不准确的、糊涂的观点中有什么合理的因素,而是指出不准确的成分所在。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除艺术教育外,美育还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教育。
自然美包括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社会美包括社会生活和社会事物的美。
(4)根本缺陷中有合理因素
【例17】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依据。
【答案】此题的特点是,观点有根本缺陷,但其中有合理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应试者所做出的判断,应该是针对试题:
有一个部分是错误的,就应该认为整个题目是错误的。
对学生的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也有形成性评价。
考试仅仅是体现终结性评价的一种形式,此外还需要侧重于改进教与学的过程管理的形成性评价,如平时回答问题、作业检查等;另一方面,从发展性评价观点来看,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强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质性评价。
(四)简答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简答题题型分析
在试卷中,简答题在总成绩中所占分值很高。
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要求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
回答时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论据不可遗漏。
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2.简答题解题技巧
(1)对已有的理论、现象、事实和观点作出描述或者肯定,明确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解答的一类问题。
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
【例18】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是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要求回答“应当怎样”。
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
【例19】成功地掌握某种技能,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第一,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这样有助于改进动作的方式和行为方法,有利于技能的掌握。
第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提高练习的效率。
第三,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问,恰当安排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时间。
第四,利用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只有练习者从练习的结果中得到反馈时,练习才能对学习者起到积极的作用。
(3)还有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
对这类问题,关键是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据是否全面。
这种性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例20】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答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培养人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们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是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
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
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差异自然就突显出来,不必再另写什么。
【例21】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区别: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要求,也就是说,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联系:
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一个国家的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育目的是唯一的。
(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需要解释,只要求进行整体把握。
在一个问题中需要回答的要点很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
【例22】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答案要全面列举出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但不必展开分析。
【答案】第一,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第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第三,知行统一的原则;第四,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第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第七,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第八,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论述题题型分析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
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的主要要求。
论述题的答案,并不强调标准化,允许自由发挥,鼓励有自己的见解。
因此,从论述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科水平。
但是论述题一定要依据相关的原理和事实进行阐述。
2.论述题解题技巧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重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
因此,开阔视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
【例23】论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案】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作用。
应该这样论述:
第一,生物遗传因素。
我们认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它对人格作用的程度因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的特质上作用明显。
第二,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每个人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第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上,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
第四,早期经验。
“早期的亲子关系决定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个性,但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2)能否用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
【例2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的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
【答案】显然,只有掌握了动机理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表明对理论的理解,是关键所在。
第一,阐述学习动机理论。
可似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第二,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人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第三,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
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3)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
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
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或心理学规律,不能偏离主题,应当防止出现这种错误。
【例25】如何理解创新教育?
【答案】第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第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第三,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案例分析题题型分析
案例分析题是让很多应考者望而生畏的题型,在答题时往往感觉茫无边际,不知从何下手,因而丢分的可能性最大。
案例分析类考题常见于招教考试中,这类考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某一特定案例的能力。
案例分析题选择的基本都是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中的某一特定事件,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每个案例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
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案例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第一,典型性。
教育案例既要反映某一事件的客观现实,体现教育的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特色与规范的统一,也要有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或不足的典型意义。
案例应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以小见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第二,启发性。
案例应该是真实的,但真实的不一定都是有效的。
所谓启发性是指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它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教学原理上的现实意义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使人们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领悟出教学原理中的闪光点。
第三,客观性。
一般而言,教育案例是写实的、客观的,就是对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特定环境。
主要情节进行客观的描述,分析要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启发人们思考。
案例分析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描述评价型,即案例分析题只描述解决某种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不论其成功或失败。
这样的试题是要求应考者做“事后诸葛亮”,留给考生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事后剖析,要求应考者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和改进的建议,以测试应考者对基础教育现存问题进行判断和剖析的能力。
(2)分析决策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介绍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考者去分析并提出对策。
这类试题能有效地检测应考者对教育理论的认知度以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3)方案设计型,即通过案例所给出的环境、条件和可供使用的资源,要求考生运用自身的所有知识、技能与态度价值观,提出具体的可行的工作计划或者实施方案,以检测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案例分析题解题技巧
实际上案例分析题并不是太难,只要抓住规律,就非常容易作答。
答题时要在审清题意后,准确回答和处理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1)审题。
很多应考者都普遍认为案例分析题较难。
原因有三:
一是题干太长,有的长达数百字;二是概念理论:
事实关系错综复杂;三是论述内容的增加。
这种情形下,审题一定要有目的性,先看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来阅读题干,这样可以省去题干中很多不必要的干扰,节省时间。
(2)析题。
一般而言,案例分析中所交代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有的从正面提供解答线索,有的从反面提供干扰信息,因此对任何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信息都不能放过。
有些应考者读完题后就匆匆动笔,贸然作答,很容易出错。
考试中出现综合性大案例分析的可能性不大,一般都是若干小问题,问题之间层层递进,也有的属于“大杂烩”。
如果考生答完前面题目后才发现后面的题目与前面的答案相矛盾,这时容易慌乱,造成心理压力,浪费时间,影响卷面整洁,直接导致失分。
析题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确定案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其次,清楚题型,抓重点;最后,全面考虑问题,理清思路。
我们不可能希望某一道案例分析题只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这种题目考的就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实际案件的能力。
因此,面对任何一个案例分析题,我们应该树立全局观念,即不能仅仅凭借对法条和概念的简单记忆来应付。
另外在答题时要考虑每一个案例所涉及的概念或理论解释,将这些明确地串连组织起来。
(3)答题。
考取高分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答案,二是专业语言。
组织答案时并非多多益善。
一来考试时间不允许,二来会使得阅卷人厌烦。
案例分析题一般采点给分,因此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解答应力求全面简明。
我们总结为三个部分:
一为结论,针对问题直接作答,简洁明了,千万不能答非所问;第二要列出科学的教育理论,案例分析考查考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每道题都是根据教育理论编出来的,所以考生在解答案例分析题时,一定要分析出这个题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当然对教育理论的回答不需要一字不差列出原文,只要答出基本意思即可;第三部分是分析说理,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把法条或理论分析、说明,衬托前面的结论。
答题时一定要用教育理论的专业语言解答。
考试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考生把道理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是得不到高分,因为判卷人不能判断出这个考生到底懂不懂教育理论。
任何一个人,只要面对问题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不懂教育理论也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只有你用专业语言表达了你想要说的内容,阅卷人才能把你与普通人区别开。
(4)复查。
这部分依具体情况而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招聘 考试 题型 分析 解题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