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特色小吃新.docx
- 文档编号:7388047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62MB
漳州特色小吃新.docx
《漳州特色小吃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特色小吃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漳州特色小吃新
漳州特色小吃
漳州卤面
漳州卤面也称为鲁面,久负盛名。
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
进餐时,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
其特点:
色泽鲜艳、质嫩爽滑、晕润香醇、甘美可口。
除了卤面外还有各种面类:
比如牛肉面,沙茶面,鸭仔面等等。
手抓面
俗称“豆干面份”或“五香面份”,由面料、配料、佐料三部分合成,面料采用碱面条煮熟趁热在竹筛上铺制成手掌大的圆形的薄片,称“面份”。
吃时在面份上放上“炸豆干”(油炸豆腐)或“五香卷”,加甜面酱、花生酱、芥辣酱、蒜醋酱等佐料,然后把面份卷起来用手抓着吃,故叫“手抓面”。
其特点:
香、甜、酸、辣俱全,油而不腻,爽口开胃。
干拌面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熟食担贩,经营扁食和汤面。
有一年夏天,他辛劳叫卖一天,到晚上回家还剩下一些面条没有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就把剩下的面条,放入沸水锅里烫一下,捞出来凉在案板上,哪知不小心,碰翻了搁在案板上的油缸,缸里的香油全泼在面条上,他就索性将面条和香油拌合均匀。
第二天一早,他又挑担外出叫卖,他把头天晚上晾干的面条放进沸水锅烫热后捞出,拌以醋,花生酱等好几种调味品,顾客吃得津津有味,问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说:
“这叫干拌面”。
如今的干拌面是用劲道的树碱面下锅烫过之后,加上新鲜的卤猪蹄,你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配料,比如:
猪蹄包、酸笋、板栗、卤大肠、香肠……再加上店家秘制的酱料:
花生酱、沙茶酱、蒜蓉酱等,拿上筷子一拌,醇香中带点微辣,猪蹄入口软烂,油而不腻,肉香四溢!
漳州小吃“鸡仔胎”
“鸡仔胎”是闽南语的一种叫法。
是经过孵化,但又未能孵出小鸡的鸡蛋。
鸡蛋内的胚胎已经发育,剥开蛋壳,能看出小鸡的雏形,细软的绒毛,甚至还可以看到鸡骨头呢。
要选用自然孵化的活鸡仔胎。
闽南一带,每年秋凉以后,多有食用鸡仔胎,滋补身体的习惯
盐鸡
相传,很早以前漳州沿海某盐场,有个盐工,饥寒交迫,无奈中偷了一只鸡,煮熟刚要吃时,盐场主回来,盐工赶快将熟鸡埋在盐堆里.过后将鸡取出一吃,鸡肉咸香,别饶风味。
到清代沿海的盐业发展,内地大批客商涌到沿海贩盐经商,盐场主为了勾结官府招来客商.经常创出别饶风味、用整鸡置在高温热盐中焗熟,这就是后来演变为盐焗鸡。
猫仔粥
一听猫仔粥这个词不是漳州人的一定以为是用猫肉做成的粥,其实并不是的。
猫仔粥的意思是猫吃的粥,猫仔粥香甜可口,吃过人的都会爱上的,至于为什么猫吃的粥会给人吃呢?
有关猫仔粥的“传说”至少有三则,里面还包含了动人的爱情故意:
一、据说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严谨,三对儿子、媳妇以及孙儿、孙女十几口,都谨遵家教,不敢逾矩,俨然有世家风范。
长孙成婚后,新媳妇过门三日即下厨房,亲自动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却只能在厨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残羹剩饭。
长孙不忍心长期让爱妻受委曲,三餐尽吃那残羹剩饭,于是想出一个妙计:
他买了几只猫仔来饲养。
每天饭后总借口“猫仔粥”,到厨下用鱼、虾、肉等菜肴,快速地为新婚媳妇做好新鲜可口的饭食。
有一回,长孙刚把新鲜可口的稀饭做好,放在桌上,老太夫人就走进厨房检查来了,一脸诧异地问孙子在厨房忙什么。
长孙机灵地回答道:
“做猫仔粥,把剩饭剩菜掺在一起给猫吃。
”因为家中确有养几只猫,老太夫人也就信以为真了。
由于做“猫仔粥”要抢时间,用滚汤涮鲜料和饭,加上好配料,香甜适口,新媳妇喜欢吃,小夫妻情意更深,恩爱无比。
时间过得很快,三十年后媳妇也熬成婆婆了。
当老人谢世后,孙媳妇也当家做主,膝下儿孙成群了。
在夫人做五十大寿时,做丈夫的问爱妻想吃什么,她回想起当年情景,沉思良久才说:
“很久都没吃‘猫仔粥’了,还是‘猫仔粥’好吃。
”做丈夫的欢天喜地说:
“这容易,现在不用偷偷煮了,我就去厨下办来。
”“猫仔粥”中注满了少年夫妻的情爱,自然鲜美可口,回味无穷。
左右邻居听说“猫仔粥”好吃,都来打听怎么做法。
就这样“猫仔粥”传出去了。
二、南宋末年,京城临安今杭州失陷,小皇帝赵丙及左右丞相陆秀夫、陈宜中等人被元军追杀,南逃至闽南沿海地区。
一天,他们随身带的粮食殆尽,君臣饥肠辘辘,左右丞相轮流背着小皇帝来到渔村一个大户人家乞食。
财主见是几个满面尘土的乞丐,就把饭后准备喂猫的残羹剩饭做成粥施舍给他们。
君臣几人饥不择食,当即便风卷残云般地将粥一喝而尽。
后来,他们南逃到广东崖山安顿下来,一谈到那段难忘的逃生经历,便想起那顿美味的粥。
可是,皇帝身边的御厨却做不出这样的粥来。
后来御厨灵机一动,驾舟返回当初皇帝乞食的渔村,学会了这种粥的制法。
不久,崖山亦被元军攻陷,君臣死的死,逃的逃,那位御厨也潜回了老家闽南,从此也就经营起独家风味的猫仔粥来
三、另外有种说法是某个在富贵人家做厨师的人,偷偷用厨房剩下的零碎鱼肉做粥给家中产妇补身,不想被东家撞见,就谎称做的东西是喂猫的饭,东家将信将疑,尝了一口觉得味道很好,便叫厨师照样做出鱼肉粥上桌。
从此此粥流传开来。
猫仔粥讲究的是材料新鲜和现做现吃,所以味道鲜美口感极好;它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漳州土楼一样,是永远蛰居在漳州人心中的一种文化和非文化遗产。
五香
将半肥半瘦猪肉条、葱头碎、荸荠碎、虾皮等原料,调配五香粉、白糖、虾油适量,加上番薯粉和水搅拌均匀成浆糊状,再用豆腐皮包卷成长四寸、直径一寸左右的圆条状,放热油锅里炸熟。
趁热食用,外酥内润,香味浓郁,鲜美可口。
润饼
润饼主要原料有春笋丝、胡萝卜丝、高丽菜丝、韭黄、绿豆芽、香菇、酥海苔、猪肉腿、虾仁、蛋皮丝等,食用时,用薄如蝉翼的熟面皮把各种菜肴制成的陷料包卷成枕头状,然后根据个人嗜好蘸各种酱料。
其特点:
嫩脆甜润,醇香多味。
亦可将包好的润饼经油炸酥,俗称"春饼",别有一番风味。
漳州人有吃润饼的习惯,尤其清明前后,更为普遍。
一直很喜欢吃,尤其喜欢那种亲自动手把饼包起来的感觉,用一张薄薄地饼把还热腾腾的菜包起来,然后顺手就吃,润饼拿在手里,手心是热的,吃在嘴里,香喷喷的,当然还得小心,以防菜汁滴到衣服上哦。
蚝仔煎(也叫蚵仔煎)
龙海县石码镇附近溪乾一带,盛产"珠蚝"。
"珠蚝"壳薄肉少,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醣量达60%,用"珠蚝"做成的蚝仔煎,味道鲜美。
做蚝仔煎时,先在钵头里用清水调匀番薯粉,加上适量的鸭蛋,切碎的蒜苗,上等酱油和味精,然后再把珠蚝倒进钵里搅匀,放入平底锅用油煎,外酥内软,吃起来分外鲜嫩香脆。
锅边糊
锅边糊好像是用米饭压成的,薄薄的一层,有点像广东的肠粉,将其加入清淡却不失鲜美的汤里,加入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油条,加入一些切碎的韭菜,最好再加点卤肥肠啊,卤猪肺,卤笋什么的,更为美味哦。
窝边糊是早餐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清淡的,爽口的,而且价钱还很便宜。
豆花粉丝
滑嫩的豆花(就是北方人所说的豆腐脑)配上粗粗的粉丝,外加碎萝卜干,虾皮还有酱油等各种佐料,有的还加上香菜,最后再配上卤肥肠等一些卤料,美味啊。
扁食扁食是什么东西?
就是馄饨呗。
漳州中山公园附近的那家老字号做的扁食。
那才真叫皮薄馅多啊。
那个皮煮好后看着是透明的,馅也好香好香,不知道放了什么佐料,汤料简单,也清淡,却不失一股诱人的香气。
扁食买回家去煮,细心的老板会送一小包的葱油加上一点香菜,回家后,把水烧开,放入扁食,加上这一小包调料,再加点盐和味精就好了,简单,却一样的好吃。
肉粽
米炒得香香的,包上各种同样香喷喷的馅。
比较老式的馅是用葱加虾皮炒肉,加上香菇,再加上一个鹌鹑蛋或四分之一个卤鸭蛋。
现在的馅花样可就多了,可以包卤肉,咸蛋黄,板栗等……反正绝对不会让你找不到馅的。
蚵仔面线
鲜美的蚵仔加上细细的面线,做成糊状,加上点胡椒粉,别有一番滋味。
四果汤
如今的四果汤早已不止四果了,有的十几果都有了,绿豆,红豆,莲子,白木耳,各种水果,如菠萝,西瓜等,有的还有蜜饯,仙草,还有一种好像是用地瓜粉做的吧,透明的正方体,放在嘴里特别有嚼劲。
把这些好东西放在一起,加上糖水和刨冰,在夏天吃上这么一碗四果汤,真是太美了。
而且四果汤很便宜哦,这么好的东西,一碗才二块钱而已。
面煎粿
风味特点:
外皮酥脆、内甜香嫩,老人、小孩都喜食。
三角饼
想起那三角饼啊,应该算是儿时常吃的美味,因为它的经济实惠,当小学生时的我自己就买得起。
记得小时候在回家路上,途经民主路中段时,常会见着一个卖三角饼的路边摊,每每那时,我总会和身边的小伙伴凑近那飘散在空气中的淡淡香味,叫上两个,塑料袋裹上,一人一个,然后是争着从裤袋里掏钱准备付帐,因为这廉价的美味我们谁都请得起
指头饼
风味特点:
形似枕头,酥甜清香
土笋冻
土笋冻是一种环行动物肥圆细长,状如蚯蚓。
土笋营养丰富,煮菜时加入少许,其汤味美清甜。
但最受称道却是"土笋冻"。
"土笋冻"制作方法是:
将鲜土笋放于石板上,压出土笋的内脏和杂质,洗净后加水入锅,以烈火猛烧,至其汤成胶状为止,然后盛于容器里,冻结即成。
土笋冻如调以盐渍酸菜、蒜白、酥海苔或酸辣、酱油等佐料,味道更佳。
麻糍
串串
糯米大肠
生烫
菜头粿,按漳州方言音译也称为“臭头粿”。
咸粿
仙草
仙草又称凉粉草、仙人草、仙人冻、薪草,又称为田草(在闽南、台湾的俗称)、洗草、仙草冻、系唇形科仙草属的一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的东方植物资源。
仙人草全草干样含有约70%的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质、脂肪、色素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
“仙草”之名称首见于现代《中国药植图鉴》,在“职方典”中称之为“仙人草”。
仙草除食用外,在各种本草中亦有保健功效,清赵其光撰《本草求原》说它可以“清暑热,解脏腑结热毒。
治酒风”。
据现代《中国药植图鉴》称它:
“为清凉解渴除暑剂,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大辞典》说:
“仙草具有清热、解暑、除热毒之功,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及关节疼痛。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说:
“仙人冻,一名凉粉草,全草治花柳入骨。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福建药用志》载:
“仙草及败酱草各30公克,水煎服,治痢疾”。
早在明清时期,劳作在闽台等地农村乡间的民众就利用仙草茎加水熬煮,加米汤制成仙草(闽台民间俗称田草)或用茎叶熬成仙草茶,作为盛夏解暑的清凉饮料。
农历入伏吃“田草” (仙人冻)是漳州与台湾闽南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田草”,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
“田草”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田草”中调入蜂蜜,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田草”是仙人草熬成的。
《中国医学大词典》记载:
仙人草“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
清光绪《漳州府志·草之属》记载了仙草的功用。
石花
“石花”一名的来历,在我故乡闽南沿海有一段感人肺腑的传说:
从前,东南沿海的某渔村,有一对恩爱夫妻,妻子名叫石花,贤惠聪颖。
每每丈夫捕鱼晚归,石花总要来到港湾的海礁高处,踮着脚等盼。
有一天,海上起风,乌云如墨,石花又来到老地方“望夫石”上翘盼归帆,但等了大半天仍不见夫君的帆影。
石花心情万分焦急,忽然,一个急浪辟面打来,她看到兀立的礁下,有个因海难落水的渔民在边挥手边呼救。
在这生死关头,石花冲破世俗桎梏,咬紧牙关,使劲把这个奄奄一息的男渔民拉了上来,自己却因礁石滑溜失足跌落波涛汹涌的大海,再也没上来。
迟到的石花丈夫回到家后闻此噩耗,赶到石花常站立的礁石上恸哭一场。
说也怪,天晴浪静后,石上竟长出一种素雅可爱的不知名小花。
乡亲们为悼念这位见义勇为的渔家女,就将这种奇异的海生物取名为“石花”。
石花性味甘、咸、寒,具有润肺化痰、清热软坚之功能。
明代“药圣”李时珍在他撰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
“(石花菜)功用清热润肺,化疾软坚,用于肺热疾稠、肠炎、痢疾。
”祖国药典记载:
石花全藻皆可药用,能治痰结、瘿瘤、肠炎、痔疮、支气管炎等症,值得一提的是石花膏是夏季解暑、降火之妙品。
香肠
香肠在闽南话又称“风肠”,可能是因为他制作后要晾起来风干所以故名思意的叫做风肠
麻枣
福建侨乡漳州市平和山县清水秀、民俗独特、物产丰富。
尤以“平和枕头饼”、“南胜麻枣”、“芦溪咸菜”最为出名,被誉为平和“三绝”。
南胜麻枣原产于南胜镇,已有700多年的制作历史。
700多年前,现南胜镇是南胜县县治所在地,古时候所有来往达官贵人,知府县令都用麻枣作为馈赠礼品,更使南胜麻枣远近闻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漳州 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