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件《醉翁亭记》.docx
- 文档编号:7370414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45KB
初中语文课件《醉翁亭记》.docx
《初中语文课件《醉翁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件《醉翁亭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件《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课件篇一: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
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
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准备:
一、作者: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4岁中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屡次被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后任官职甚多,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庆历五年,欧阳修参加了范仲淹的“新政”改革,不久改革失败,被贬为滁州知府。
时值壮年,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并在滁州有所作为。
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抒杯内心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因此而得名。
二、识字:
滁州;林壑;琅琊;潺潺;伛偻;觥筹;野蔌;阴翳;
三、解词:
觥——酒杯;翳——遮盖;弈——下棋;蔌——菜蔬;意——情趣;临——靠近
伛偻——腰背弯曲(驼背);蔚然——茂盛的样子;秀——发荣滋长;
四、课文简析:
一段: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1、作者从大处落笔,视野由宽变窄,由远而近,层层进逼,渐透主旨。
2、由写滁州——写山峰——写琅琊——写酿泉——醉翁亭——作亭者——取名人
——取名意。
(不在酒而在乐)
3、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者……也——判断句式。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翻译时加“是”
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1、由朝到暮,由春——夏——秋——冬。
早晚变化之景,四季更迭之景,写出各自特点。
2、先分写后总收,再由景写到乐。
3、分分总;分分总;分分总;分总(由细到粗)
三段: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1、分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核心)
2、承上由景写到人。
由游人的情形写到乐。
3、其热闹场面:
有声——歌声、呼声、应答声。
有态——登山态、小憩态、徒手态、负重态、搀扶态。
有活动——有垂钓的、酿酒的、采菜的、弹奏的、投射的、下棋的、
有年龄层次——年青人、老人、孩子。
(1)联系全文,“醉”有两点含义,一是喝酒喝醉了,表现其“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二是醉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欧阳修在写太守宴之前为什么写滁人游?
——为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也为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四段:
归结全文主旨。
先以宴罢归去结住叙事,又从禽鸟之乐、人之乐中衬托出太守乐其乐。
1、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用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乐。
3、其感情脉络是“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
4、表现本段及本文主旨的句子(三个字)是“乐其乐”全句是“太守之乐其乐”
5、联系全文,怎样理解文中的“醉与乐”?
——太守之乐乃是点睛之笔,含蓄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即包含纵情山水排遣郁闷之
情,也包含着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反映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总之,文章写醉又写乐。
醉是表象,喝多之态,实质乃陶醉之意,是谪守后对励精图治的
欣慰;“乐”是“与民同乐”之意,是政治理想抱负所至,醉和乐是统一的,写醉是为了写乐。
6、解释加点词
而不知人之乐(转折,却)醉能同其乐(大家或他们,代词)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修饰,的)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自己、他,代词)
五、其他问题设计:
1、作者是怎样写出“与民同乐”这一内涵的?
——“与民同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具体内容。
写人只写滁人,不写其他地方人,写人之乐重点用伛偻提携来衬托,游人兴高采烈,人数众多的原因是生活安定富足,而生活安定富足则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因此,人之“乐”的意义皆不同,禽鸟乐在安静的环境,游人乐在安居乐业,喜多忧少,太守乐在人们生活安定,表现他的造福于民思想,所以“醉”“乐”的更深刻含义是陶醉,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感情。
2、文章的写法:
写景与抒情的自然结合:
范围先大后小,先面后点,一步步奠定抒情基调。
写景方式有:
(1)先远景后近景:
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到“醉翁亭也”。
(2)从早到晚:
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到“山间之朝暮也”。
(3)自春至冬:
从“野芳发而幽香”到“山间之四时也”。
(4)由外而内:
从“至于负者歌于途”到“太守醉也:
。
(5)山间夕照全景:
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关于文中的21个“也”,大致表达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以及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在谪居生活中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六、原文、译文:
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
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
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
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七、板书设计:
一、亭之概说:
环境
亭名由来
二、亭之美景:
自然美—朝暮图
—四时图
人情美—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三、游亭之乐:
游人去
禽鸟乐
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
八、练习:
(一)填空
1、本文首创而又流传至今的语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文中描写四季的句子是: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3、文中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
(早)日出而林霏开(晚)云归而岩穴暝;夕阳在山。
4、本文中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一句是“醉能同其乐”。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他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天高气爽),水位落下去,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4、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看一片郁郁苍苍,显得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初中语文课件篇二: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了解“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说出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体会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圣贤皆乐山水,可见对山水之美的悦纳体现了人丰富的情感、高雅的志趣和强烈的审美能力。
今天我们就和欧阳修一起去体验醉翁亭的山水之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欧阳修:
(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影响也。
2、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一提起《醉翁亭记》我们首先会想起里面的千古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这里面的“醉翁”就是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欧阳修。
3、关于“醉翁亭”: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
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
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
4、学习生字:
滁(chú)州林壑(hè)蔚(wèi)然琅(láng)琊(yá)
潺(chán)潺辄(zhé)醉霏(fēi)霏岩穴暝(míng)
伛(yǔ)偻(lǚ)山肴(yáo)野蔌(sù)觥(gōng)筹(chóu)阴翳(yì)
5、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纵观全文,“乐”字贯穿全篇始终,“乐”是全篇“文眼”,主旨之所在。
第一段:
先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再写亭名的由来:
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段:
描写景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括,点出“乐”字
第三段:
描写游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
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姓名。
四、教师小结: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古汉语知识:
1、词类活用:
(1)、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2)、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一词多义:
①.而:
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
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
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
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
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
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
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
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
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
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3、词语活用:
①、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
这一段中作者写了亭周围那些环境?
(山、泉、亭的景色。
)
3、作者又是怎样引出醉翁亭的?
明确:
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亭。
作者写亭的位置,采取层层烘染之法,共用五层笔墨。
“环滁皆山”一层;“西南诸峰”一层;“琅琊深秀”一层;峰间酿泉一层;“有亭翼然”一层。
作者以此引导我们欣赏亭周围的景物,调动视听,由远及近,逐渐突出醉翁亭之美。
4、作者怎样一步步写亭名的由来?
(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
5、哪一句微露本文主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本段。
2、思考:
这一段写的山间朝暮之景有哪些?
四时之景又有哪些?
明确:
山间朝暮之景:
晦明变化。
四时之景:
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天,佳木秀而繁阴;秋天,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作者写早晚景物,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霏开”、“岩暝”的变化,对比鲜明。
写四时之景抓住山间独特的景物,迥然有异。
3、哪一句是总收之笔?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
“乐亦无穷也”,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五、学习第三、四段:
1、指名读这两段。
2、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表现了什么?
明确:
本段由景物转到人事,先写滁人游,再写太守宴。
四个句子句式完全相同:
先具体描写画面,后概括画面内容。
作者通过一幅幅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
3、第四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这段写宴罢归去,揭示全文主旨。
在这里,作者写了三种“乐”:
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太守之乐的境界。
太守是谁呢?
“庐陵欧阳修也”。
直到篇末,作者才道出太守之名,解开悬念,文章至此也戛然而止,饶有余味。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重点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
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二、问题研讨:
1、全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
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
2、全文的写景顺序怎样变化?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4、全文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明确:
1、情感主线是“乐”字。
分别写了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写“醉”、写“山行”、写“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
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人之乐。
点出“与民同乐”的主题
2、写亭的环境:
从远到近;写山间之朝暮:
从早到晚;写山间之四时:
从春到冬;写宴饮场面:
从外到内。
3、为了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情景交融:
A、写亭的环境:
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B、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C、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排遣抑郁愁怀的思想感情。
写游人之乐是说明作者与民间同乐的思想,也从侧面赞美自己在滁州的政绩。
写太守之乐意在表明“乐”的原因和内容,突出“与民同乐”的主题。
写游人之乐,是山水之乐的发展,写太守之乐,又是游人之乐的升华。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
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明确:
1、原意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2、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
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
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27、醉翁亭记
1、引入:
位置环境、亭名由来。
2、写景:
朝——暮——春——夏——秋——冬——乐亦无穷也。
3、写游、写宴: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写归:
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山水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 课件 醉翁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