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 文档编号:7367237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1.84KB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
上编综述与第一章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涵义、基本特征、两对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1)涵义: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其表现是:
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其表现是:
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2)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主要矛盾: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相互关系:
两大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5)关系: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请展开论述。
(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各方面控制盒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各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
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了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好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
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为什么都不能成功?
(分别展开论述)
1)农民阶级: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将西方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来改造中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失败原因:
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②宗教色彩浓重;③片面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B.义和团运动(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
失败原因:
客观上:
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主观上:
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
主要内容包括:
组建西式军队,北洋水师为代表;兴建西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兴建西方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为代表;开办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为代表;修铁路、建立电话电报网络、西方金融、选派学生留洋等。
失败原因:
①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②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③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④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3)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救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
①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经济落后;③外国势力的干涉。
根本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
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论述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影响与经验教训。
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经验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与历史影响。
(1)历史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或:
①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②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④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2)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
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
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
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
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
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3)影响:
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
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6.论述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1)内涵: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
(2)现代意义:
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①民主精神:
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
现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②科学精神:
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包括“赛先生”与“德先生”),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③爱国主义:
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
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④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
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
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
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
⑤思想的大解放:
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7.五四前后中国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
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机器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
“一战”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整个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8.为什么用“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推动革命的历史作用?
请展开说明。
1)整个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慎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以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9.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破裂?
请谈谈你的看法。
客观原因:
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和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
①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革命斗争经验,缺乏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②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③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出现了错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0.试论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贡献。
(1)理论:
①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②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涵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理论。
它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③论持久战走人民战争的路线
(2)实践:
①文家市决议,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敌人的薄弱环节去②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国情想结合,抛弃王明等左倾思想,抛弃本本主义,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胜利。
11.中共早期为什么会连续发生多次“左”倾错误?
请谈谈你对遵义会议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原因:
①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③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2)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做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
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与侵略史实都有哪些?
(1)原因:
①想扩大日本在华势力;②国共两党忙于内战,有机可乘;③张学良没有满足日本的侵华要求;④摆脱经济危机
(2)史实:
①建立各种殖民机构——1931伪满洲国、1940伪国民政府、组织收编伪军、建立汉奸奴化团体;②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土地资源,农副产品,设立银行,垄断铁路、厂矿;③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八年期间,318万被杀害,276万人被抓走,房屋被毁,损失粮食1149亿等;④进行奴化教育——强制推行殖民思想文化,重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统治中国人。
13.如何分阶段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①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②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③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的作用十分有限。
1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来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运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5.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胜利原因与基本经验。
(1)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就是:
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用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
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胜利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③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3)基本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6.为何在中国第三条道路走不通?
试结合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命运加以论述。
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道路。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