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首发天津市宝坻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365240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00.47KB
全国百强校首发天津市宝坻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首发天津市宝坻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首发天津市宝坻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首发天津市宝坻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百强校首发】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84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
“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
”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导致美苏由同盟转为对抗关系
2、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
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时期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3、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4、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
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B.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5、1921年,美国向英、中等国发出正式参会邀请,邀请书中第二部分指出:
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
为消除“误会”,该会议签署了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条约》 C.《非战公约》 D.《洛迦诺公约》
6、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丘吉尔此话强调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有其偶然 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很大责任
C.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没有坚定的决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
7、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
“(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8、“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
”这里的“巴黎公约”指
A.《凡尔赛和约》 B.《国联盟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9、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国联盟约称作“兄弟和友爱的宪章”。
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苏俄及德、奥被吸收为国联会员国
②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③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④规定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这种结局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
A.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进行的 B.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
C.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性质 D.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的联合行动有
①发表《大西洋宪章》
②组织阿拉曼战役
③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实现易北河会师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大国主宰世界的产物;
③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④都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14、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声明,《反弹道导弹条约》妨碍了美国发展保护自己的人民免遭今后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防御。
但其实质是为加紧研究导弹防御系统寻找借口。
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特点
C.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D.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5、《和平大使》一书中评述说:
“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
”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原则
①巴黎和会
②对德赔款问题
③洛迦诺会议
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1914年秋,正当欧洲国家纷纷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
下列历史现象中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
①欧洲文明遭到严重破坏;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③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国际联盟的成立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7、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
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
”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
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
18、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
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
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19、《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二战后,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
B.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日益形成对峙局面,战争危险增大
C.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提出“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
D.70年代美国侵越战争升级,美国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战和平运动
20、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关于上述行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进行
B.“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地面攻击,“沙漠军刀”侧重于空中打击
C.“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侧重于地面攻击
D.“沙漠军刀”和“沙漠风暴”行动分别实施于战争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21、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理由是
A.印度完全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 B.印度曾一度占领巴基斯坦全境
C.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 D.战后苏联大力援助印度
22、20世纪70年代,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1968年美苏签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
B.1972年美苏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C.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D.苏联的“缓和”战略放弃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技术基础
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 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这个昔日的老牌殖民帝国迅速衰落。
从根本上动摇英国殖民帝国基础的是
A.战争破坏了英国的经济 B.美国实力的空前膨胀
C.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5、1943年初,原来倾向于德国的土耳其、伊朗等国都纷纷表态,表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同时,很多国家加入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反法西斯联盟的正义性 B.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世界人民的信心 D.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战局
26、罗斯福说:
“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27、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
A.反共反苏 B.信仰法西斯主义
C.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D.挽回一战的损失
28、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斗争直接打击了英美在华的统治 B.日本已没有再被继续利用的价值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提高 D.为了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29、《凡尔赛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
A.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
B.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滋长
C.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约
D.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
30、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原则”带到巴黎兜售时,克里孟梭说:
“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对克里孟梭的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威尔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竭力控制欧洲
②威尔逊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实质上是力图控制世界霸权
③威尔逊和劳合·乔治均反对制裁德国
④法国竭力削弱德国的政策遭到英国的反对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2013年12月1日,为纪念70年前一份文件的发表,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的活动,这份文件被认为是当今亚太秩序的基石。
该文件是
A.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
B.中、美、英签署的《波兹坦公告》
C.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D.苏、美、英签署的《德黑兰宣言》
32、观察下图,该绘画《格尔尼卡》作品控诉的是
A.西班牙右翼势力的叛乱 B.英法等国的不干涉政策
C.德国法西斯的野蛮轰炸 D.意军灭绝人性的毒气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连线题(题型注释)
33、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战场的西线
(1)材料一图中的A、B、C处发生了什么重要战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战役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
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
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
……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及俄国的影响。
材料三巴黎和会……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
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
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
“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材料四第一条,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友邦人民”主要指哪国?
为什么做出“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的规定?
34、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
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
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
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
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
《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怎样“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材料二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
“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
”“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2)材料二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
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
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
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
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
该法规定:
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这一变化对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有何重要意义?
请结合美国在1943年军事上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相关的事实,列举两例。
(4)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35、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材料二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机理、特征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行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用辩证的观点概括指出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B
6、B
7、B
8、D
9、B
10、D
11、D
12、B
13、B
14、A
15、A
16、A
17、B
18、B
19、B
20、C
21、C
22、C
23、D
24、C
25、D
26、B
27、C
28、D
29、B
30、C
31、C
32、C
33、
(1)A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B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C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决定性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2)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国成为最大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增强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欧洲政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3)特点:
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
原因:
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凡尔赛体系存在不稳定性,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4)美国。
原因:
反对日本一国独霸,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4、
(1)原因:
希特勒的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经济恢复的措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纳粹党的欺骗宣传获得民众很大支持。
措施:
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
(2)不是“好心肠”,理由:
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安全的”办法,理由:
“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增强法西斯的侵略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原因:
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制定“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严重威胁美英等国的利益。
意义:
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
史实:
瓜岛战役;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4)分析:
大国深刻反思战争;政府主动承担战争责任,致力于发展经济;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塑造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采取和平协商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5、
(1)观点:
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
原因:
“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是美国称霸的最大障碍。
(2)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
因素:
美苏力量均势;世界多极化及新力量的制衡发展;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协调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结盟运动逐渐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科技的发展。
造成国际的紧张局势,局部冲突不断,造成国家分裂、领土纠纷;阻碍国际交流、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关于对“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
”的理解,结合所学,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它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故选C。
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排除AB,美苏国际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排除D。
考点: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冷战
2、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遗留下来的东西。
四个选项都是“冷战”的产物,但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华沙条约组织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北大西洋组织至今依然存在。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东欧剧变以及原苏联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故答案选D。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3、试题分析:
材料的主旨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而非德日矛盾的激化,排除A;日本种种参战的借口,都是意在掩盖参战意图,故选B;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C;力图保护东亚和平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D。
故选D。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对德宣战
4、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百强校 首发 天津市 宝坻 一中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联考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