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生文科综合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362310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25.94KB
高中毕业生文科综合试题.docx
《高中毕业生文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毕业生文科综合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毕业生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毕业生文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05年8月6日,台风“麦莎”袭击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仅浙江、江苏两省就造成了超过77亿元的损失。
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我国的台风最可能生成于图1所示的
A.A海域B.B海域C.C海域D.D海域
2.利用卫星云图能够及时、准确、清晰地监测台风中心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对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
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
A.GISB.RSC.GPSD.三种技术都有
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图2),分析判断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M表示30oN处6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B.点M表示30oS处12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C.点N表示30oN处12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D.点N表示30oS处6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4.当M点为一年内太阳辐射最强的季节时,下列地区发生的现象可信的是
A.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舶是顺风顺水而行
B.南非开普敦港已进入多雨季节
C.长江入海口海水的盐度为一年中的最低值
D.西安地区正午的日影为一年中最短的时期
读下表提供的地理信息,分析完成5~6题。
地理位置
104oE,31oN附近
海拔
589米
7月平均气温
25.8℃
1月平均气温
5.6℃
年降水量
976毫米
5.该地的典型植被是
A.亚寒带针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该地所在的地形区
A.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畜牧业B.地表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主要农产品是水稻、柑橘等D.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分布广泛
图3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Q代表的水体可能是
A.雨水B.潜水
C.承压水D.冰雪融水
8.箭头a、c代表的现象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A.1~2月B.3~4月
C.6~7月D.9~10月
9.读“沿38o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图4),结合有关图示地区所在大洲的气候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B.地面状况对东部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
C.降水由西部沿海向东部内陆逐渐减少
D.大部分地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比较明显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交通拥挤,住房紧张B.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C.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D.造成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11.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
A.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开发区B.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C.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D.结合经济建设,发展一批小城镇
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已经100多年了。
据此回答12-15题。
12.6世纪以前,中国出现过的主要用人制度依次是
①九品中正制②世袭制③禅让制④察举制⑤军功制
A.②①④③⑤B.③①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D.④⑤③①②
13.始设进士科,促使科举制形成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4.以下对科举制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A.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退步B.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政局稳定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15.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规定为“八股文”。
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封建中央集权B.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延续儒家思想体系D.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
近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和文化,取得重要的成果。
据此回答16~19题。
16.近代中国最早一批学习西方的先进人士有
①孙中山②魏源③梁启超④林则徐⑤姚莹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
17.以下对洪仁玕与李鸿章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人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两人都不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两人都主张发展工业和商业D.两人都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18.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共同之处没有
A.议会制度B.西方文化C.共和制度D.经济制度
19.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
这一潮流“新”在
A.首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B.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C.突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世界近代史上,主要国家在社会变革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对本国历史的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20~23题
20.15-16世纪,英国圈地运动发生后出现的牧场和农场,其性质是
A.封建主义的B.资本主义的
C.个体农民的D.贵族地主的
21.18世纪末,法国在大革命中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地价在10年内付清。
这一措施在19世纪中后期对法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A.极大促进了法国经济的飞速发展B.促成农民的富裕和农业的发展
C.影响了法国经济发展的速度D.扩大了国内市场,农业技术提高
22.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日本在革命或改革中采取的土地政策相似之处是
A.私人可以购买土地B.拍卖奴隶主地主土地
C.禁止土地买卖D.小块土地卖给农民
23.俄国1861年改革以后,解放了的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这块土地的取得是
A.完全免费的B.只需少量手续费
C.连续耕种5年D.高价赎买的
24.按照中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十一五”时期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材料表明
A.降低能源消耗是当前国家工作的中心B.资源具有稀缺性
C.节约资源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D.政府建设节约型社会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回答25-27题
25.汇率的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有利于
①发挥市场机制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利用外资结构②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③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④人民币升值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6.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现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表明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规律具有客观性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是动与静的统一
27.中国人民银行对汇率政策的调整,体现了
A.国家履行政治职能B.国家履行经济职能
C.党对国家的经济领导D.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国家投巨资兴建的青藏铁路运行良好。
回答28~30题。
28.国家投资兴建青藏铁路有利于
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9.青藏铁路贯通东西,不仅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B.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要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发展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0.国家投资建成青藏铁路表明
A.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B.发展是硬道理
C.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织者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第59届联大提交了《大自由:
为人人共享发展、安全和人权而奋斗》的报告,提出了联合国改革的设想。
回答31~33题。
31.围绕安理会扩大问题,美国提出“2+3”方案,“四国联盟”则提出“6+4”方案。
这是因为双方的
A.社会制度不同B.立场不同
C.社会意识形态不同D.宗教信仰不同
32.中国认为联合国改革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安理会改革应坚持地域平衡,并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性。
中方立场所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④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A.①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④
33.与会各国关于联合国改革和安理会改革的立场和原则有所不同,从根本上讲,这是由各国的()决定的
A.国家利益B.国家外交政策
C.国家职能D.国家机构
34.2005年4月至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率团访问大陆,这是两岸关系中出现的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
这表明
A.“一国两制”适合台湾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
C.政党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D.台湾统一基本没有阻力
35.诗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共性离不开个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现象有真假之分
第Ⅱ卷(共4大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6.(36分)读黄河流域某地某年夏季等压线分布图(图5,单位:
百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B、D两地的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差异。
(8分)
(2)如果该天气系统在此地停留时间过长,则C河流域将会出现____________灾害,试分析这种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16)
(3)C河流域是所在省(区)最重要的农业基地。
在影响该地的农业区位因素中,有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
(8分)
(4)A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大量的煤炭外运,你认为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4分)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历代“并税式改革”连同“易知由单”(法定税目表)这样的配套措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屡屡出现。
由于我国传统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而在专制王朝费用刚性增长的条件下,财政安排只能“量出制入”而不能“量入为出”。
为克服胡征乱派之弊、减少税收中途流失和官吏层层贪污中饱,并税——除费——简化税则,就成为主流的改革思路。
仅在明清两代,便搞过“征一法”、“一串铃”、“一条鞭”、“地丁合一”等等。
其宗旨都是要求把从朝廷到基层的明暗正杂诸税(赋、役)“悉并为一条”,“一切总征之”。
并同时下令不得再征地他费。
往往还给农民发放“易知由单”,允许农民照单纳税并拒纳所列税目以外的杂派。
一般说来,上述改革大都可以在短期内使“向来丛弊为之一清”。
然而它的中长期效果却无例外地与初衷相反。
原因很简单:
原来税种繁多时虽有官吏易于上下其手之弊,但这些税种包括了能够“巧立”的一切“名目”,也使后来者难以再出新花样。
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恰好为后人新立名目创造了条件。
时间稍移,人们“忘了”今天的“正税”已包含了以前杂派,一旦“杂用”不足,便会重出加派。
黄宗羲精辟地把它总结为“积累莫返之害”。
材料二:
就这样,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
现代有史学家把这“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
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
……
bn=a+nx。
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
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正是出于对这一“定律”的恐惧,明清时的一些县志作者便在《赋役志》之类章节里把过去已经归并的各种杂派名目不厌其烦地列出,并告诫“后之好事者切勿轻言归并税则,以贻后患。
”
——以上均见秦晖《“农民减负”要防止“黄宗羲定律”的陷阱》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在收到由友人史晓风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于2005年3月22日写了一封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
他在信中说,“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
而天下之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
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
———据2005年4月新华社电讯
材料四:
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62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决定: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样,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农业税。
延续了2600的“皇粮国税”从2006年成为历史。
——据2005年12月29日新华社电讯编写
(1)中国古代开始征收土地税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材料二写出汉朝、唐朝、明朝和清朝赋税制的名称。
(5分)
(3)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中古代税制变化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税制变化的其他规律。
(8分)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怎样减轻抗日根据地农民的负担?
(2分)这一措施起到怎样的作用?
(4分)
(5)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当代中国是怎样减轻农民负担,跳出“黄宗羲定律”的?
(9分)
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来自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05年12月,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5年我国居民最新消费率持续走低。
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接近20个百分点。
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民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这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耐人寻味。
材料二: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拥有的存款超过1万元。
但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达到0.447,明显高于国际上收入贫富差距0.4的警戒线。
这表明,不断递增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的。
(1)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居民储蓄持续保持走高的原因。
(10分)
①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是我国居民储蓄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
(2分)②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持续回落,消费指数与存款指数此消彼长。
(2分)③我国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房价、药价过高、教育开支庞大等现实问题困扰下,储蓄热情自然居高不下。
(2分)④我国投资渠道匮乏。
居民对股市、国债、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减少,而把更多投资转入储蓄。
(2分)⑤贫富差距过大是导致银行储蓄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2分)
(还可以从我国利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储蓄的收益;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习惯角度去说明。
)
结合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解决上述严重社会问题的措施及意义。
(12分)
(2)措施;
国家有效调节行使经济职能,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有效供给,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以刺激消费增长。
(3分)
国家通过实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
(3分)
意义:
①解决好上述问题,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3分)②解决好上述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3分)
上述材料体现哪些哲学道理?
(10分)
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矛盾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分)材料中既看到“居民储蓄突破14万亿,又看到近5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4分)既看别人均拥有存款超过1万元,又看到我国基尼系数也在不断升高”体现出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
(4分)
39.(60分)根据图6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克兰是独联体成员国,本属俄罗斯的地缘势力范围。
但是,一场“橙色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俄乌关系。
2005年12月,俄乌就提高天然气价格问题出现争议。
2006年1月1日,俄罗斯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
有评论指出:
天然气大战是俄乌关系现
状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两国关系趋冷的严峻现实。
(1)被称为“母亲伏尔加”的河流,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________。
E水域是_________(填名称),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盐度较低。
(6分)
(2)C水域沿岸地区属于____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为什么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上升较快?
(8分)
(4)19世纪50年代主要发生在乌克兰南部的国际战争名称是什么?
交战双方各是谁?
(4分)
(5)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今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南部发生的各一件大事及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10分)
(6)俄罗斯和乌克兰原来同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分别成为独立国家.请简要分析俄乌两国分裂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俄乌天然气争端给我国敲响了警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成为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一些关键能源和原材料进口数量惊人:
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12272万吨,比上年增长34.8%,2005年11月我国进口原油11555万吨,同比增长4.4%。
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能源大量进口的现象。
(8分)
从经济角度分析如何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12分)
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1.A2.B3.B4.A5.D6.C7.B8.C9.A10.C11.D12.C13.B14.A15.D16.D17.C18.C19.B20.B21.C22.A23.D24.D25.C26.A27.B28.D29.C30.B31.B32.C33.A34.B35.A
36.(36分)
(1)B地吹偏北风(或西北风),风力较大;D地吹偏南风(或西南风),风力较小.
(2)洪涝C河流域受低压槽(或锋面气旋)控制时,多阴雨天气,甚至出现暴雨;(6分)此地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淤积,持续降水易产生洪涝灾害(6分).
(3)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答出其中四点即可,8分)
(4)修建水力发电站,把煤转化为电能输出;进行煤的深加工,如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答出其中一点即可,(4分))t
37.(32分)
(1)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2)汉朝编户制度下的赋税徭役,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
(3)古代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反而加重农民负担。
(2分)其他变化规律:
收税的依据从以人口为主变为以土地为主。
税收从实物为主变为货币为主。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6分)
(4)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即“二五减租”)。
(2分)减轻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5)1987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近几年全国逐步废除农业税。
38.(32分)
(1)答:
①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是我国居民储蓄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
②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持续回落,消费指数与存款指数此消彼长。
③我国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房价、药价过高、教育开支庞大等现实问题困扰下,储蓄热情自然居高不下。
④我国存款投资渠道匮乏。
居民对股市、国债、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减少,而把更多投资转入储蓄。
⑤贫富差距过大是导致银行储蓄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⑥人民币汇率改革调整、使居民对人民币的信心增强,也使储蓄意原再次被激发。
x
(2)措施:
①国家通过实施政治职能,运用国家法律和税收政策,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
②国家有效调节行使经济职能,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有效供给,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以刺激消费增长。
③国家通过实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
意义:
①解决好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②解决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3)①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矛盾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中既看到“居民储蓄突破14万亿,又看到近5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既看别人均拥有存款超过1万元,又看到我国基尼系数也在不断升高”体现出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材料中“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走高与消费率持续走低”,“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因各种原因变得越来不敢花钱”体现了这一哲学道理。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
无论是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还是基尼系数升至0.447,都有一个由量变不断积累最终引起质变的过程。
(注:
考生若用其他原理论证,只要言之有理,便可酌情给分)
39.(60分)
(1)B(2分)里海(2分)北(2分)
(2)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3)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它具有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所以,其消费量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4)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和英法
(5)1943年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消灭了德军主力33万。
这一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推动二战形势转变,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研究最后打败法西斯,成立联合国等。
这次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6)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不能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苏联解体,俄乌分裂。
(7)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②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国能源大量进口有其合理性;长期以来,资源的过度开发,已造成我国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总体储量不足,且需求结构与资源结构脱节,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毕业生 文科 综合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