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偏大对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影响.docx
- 文档编号:7349883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25KB
收入差距偏大对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影响.docx
《收入差距偏大对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差距偏大对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影响.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收入差距偏大对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影响
收入差距偏大对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影响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制度,其收费水平不断上扬。
本文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和高校成本分担的状况进行了陈述和分析,提出了收入差距偏大对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收入差距;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影响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
“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合理配置,其中经济利益的合理配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
高等教育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利益配置的和谐与否对其具有直接的影响。
一、收入差距的状况及其影响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能够比较客观、直观地判断分配平等程度。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包括各种集体福利和非正常收入的差距在内,200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
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扩大到1988年的,2003年已扩大到,有的地区已经达到。
①还有学者认为,在测算过程中可能会低估我国实际的收入差距水平。
因为低收入者往往被高估,高收入者则通常被低估。
因此,我国基尼系数可能会更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据有关调查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居民全部财产的45%,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居民全部财产的%,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目前约为%,在最低的20%的家庭中,其拥有的金融资产只有居民金融资产总额的%。
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表现为:
一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之间的差距在扩大。
收入差距过大造成:
居民消费倾向偏低。
高收入户家中需要的商品早已齐备所以消费倾向偏低,低收入户消费倾向虽高但购买力能力有限,由此造成整个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消费需求不旺。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受收入增长缓慢、对预期收入信心不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预期支出增加和货币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
贫富差距悬殊。
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引起社会高度分化,这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收入差距过大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利益配置不够合理,照此下去势必危及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成本分担及居民承担情况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指出,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的自费生,学生应缴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
1989年,国家教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从政策上肯定了高等学校应该实行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制度。
1997年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普遍“并轨”,全面实行收费制度。
与此同时,收费标准也逐年增长。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平均学费2769元,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平均学费已达5000元左右。
有资料表明,2001年在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中,收取的学费为亿元,当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为亿元,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平均为%,成人高等学校达到%,这一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③目前,高等学校学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世界整体而言,学费占人均GDP的比重一般在20%左右。
2001年,美国大学平均学费5000美元,约占美国人均GDP的15%;英国大学平均学费1100英镑,占英国人均GDP的%。
2001年中国的大学平均学费是3895元,所占中国人均GDP超过50%。
而当年农村的人均纯收入是2400元左右,学费占这一数据的比重超过了170%。
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8700元,以当时5000元一年的学费标准来算,约占人均GDP的%。
参照国外大学收费情况,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明显偏高。
④同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缓慢。
从1998年到2001年三年间,国家财政性经费只增长了倍,而其在教育经费总额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下降到2001年的%,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⑤高校成本分担属于零和博弈,国家拨款减少的那部分经费自然或多或少地通过学费转移到学生和家长身上。
有人发现我国居民1998年的银行存款余额达5万亿元,并以此作为实行高校收费的现实依据。
然而实际情况是,在5万亿的银行存款中,至少有1万多亿为公款私存,2万亿为高收入阶层所有,一万多亿为全国农民存款,1万多亿为城镇居民存款。
也就是说,只有2万多亿元由占我国总人口90%以上的12亿人所有,人均存款十分有限。
⑥按照2003年我国高校平均每年5000元学费和每学期2000元生活费的标准来算,一个普通家庭要承担每年近万元的一个大学生的上学费用,经济压力的确很大,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尤为如此。
因此,普通家庭收入偏低而高校收费偏高的事实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三、收入差距过大给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带来影响
1.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
经费投入不足。
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大量的经费投入。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入学人数大幅度增加。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人数达到475万人,比2004年增长8%。
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要求对高校加大经费投入,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却逐年下降,不足部分自然被大量分摊在学生身上。
由于收入差距过大,普通家庭支付能力有限,因此大量学生申请缓交和减免学费,造成学校运行经费缺口较大,必需的投入和急需的建设不能到位,引进高端人才和大型科研无法进行,引起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水平不高,严重影响到高校的社会声誉,使高校在教学设施、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入学人数从长远上将受到影响。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80万,平均就业率为73%。
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平均就业率为%。
在2005年12月8日召开的“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表示:
“明年355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继续保持在今年%的水平。
”根据这个数据计算,2006年,我国将有大约82万毕业生无法就业。
就业率偏低和高等教育收益率的下降,造成人们对投资高等教育呈悲观态度。
S.罗森通过对美国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19世纪70年代大学教育需求的下降进行研究,发现教育收益率的下降是同龄人中上大学人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⑦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收益率下降、不菲的大学学费及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迫使收入不高的家长选择孩子提前就业,从而在长远上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
2.社会公平受到挑战
城乡学生比例失调。
我国实行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城镇居民收入远远高于农村人口收入,收入差距过大使得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被迫辍学,有的甚至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收费后对本已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村学生更加不利。
在推行成本分担过程中,尽管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等政策,但农村学生表现出更大的风险厌恶使多数学生选择了提前就业。
中小学阶段农村学生的辍学和因大学收费而引起的农村学生的流失造成在校大学生总数中农村学生比例的下滑,这对于彰显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不利的。
上升渠道受阻。
教育是社会阶层间实现流动的主要渠道之一,特别是对于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教育无疑是可以实现改变自身命运的终南捷径。
目前我国小学、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属于非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尽管也收取一定学费,但国家和地方补贴较多,而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大学,国家实行成本分担制度,收取较高学费,大部分收入低下的家庭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使教育这条本来通畅的社会流动渠道也变得不通畅起来。
一些下层人群离开了教育这条渠道,很难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某种程度上复制着社会地位。
从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高等教育主张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的自主完善,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投资。
然而,这种投资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承担得起的,只有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才能做到。
这样大学生中也逐渐出现了分化的趋势,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上很优秀,但其它方面的能力却令人担忧。
在未来的择业过程中,他们将处于劣势地位,并由此很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贫民。
经济上的不利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未来的起点和地位,某种程度上复制着既有的社会地位。
3.和谐发展受到制约
高等教育畸形超前发展。
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大部分家庭支付能力有限。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程度过高会迫使居民将绝大部分收入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而其它消费则被压缩至最低限度,这对其它部门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虽然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却是以其它经济部门因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无法追加投资继续生产而引起的萎缩为代价的。
此外,居民绝大部分收入投资到高等教育领域还会引起连锁反应。
与高等教育相关的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会占用大量的社会投资,从而使得其它生产部门的投资愈显单薄。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发展延缓,高等教育不适度的畸形超前发展。
校际差距不断拉大。
收入差距过大对社会生产造成极大地不利影响,最终将引起国家税收的下降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
高校教育经费大部分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有资料表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78年的32%降低到1996年的10%左右。
⑧财政收入的减少必然波及到教育经费的投入。
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国家只对少部分学校进行较大的财政拨款,其它学校将逐步被推向市场。
而且一些经费充足、师资、设施优良的学校由于办学质量较高被国家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
这样,高等教育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处于中下游的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势必引起经费投入的减少和教学质量的滑坡,这对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是极其不利的。
注释:
①任晓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的评析〔J〕.中州学刊,2004,45-50.
②彭胜.从基尼系数看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J〕.企业经济,2005,16-17.
③资料:
中国高校收费批评与建议〔Z〕.
④教育观察:
我们何时能有平价大学上〔Z〕.摘自:
央视国际(2005-07-5).
⑤⑥程艳林,宋文夫.高校增加收费后加大居民贫富差距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48-50.
⑦〔美〕Martincarnoy.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C〕.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6.
⑧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1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入 差距 高等教育 和谐 发展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