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2.docx
- 文档编号:7349873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85.72KB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2.docx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
——行为经济学
一、信任博弈(TrustGame)
信任博弈为二人博弈。
第一博弈人获得$10收益,他可以决定从中有多少给第二博弈
人($0‐$10)。
第二博弈人得到钱后,所得到的钱将被乘以M(M=3)倍并成为第二博弈人的收
益,这时第二博弈人可以决定返给第一博弈人多少钱。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决策者都是理性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而在信任博弈中,由于决策响应者有权决定给决策者返还多少或者不返还,作为理性人的响应者,在得到决策者分给他的钱之后,是不会再返还给决策者的。
如果决策者将所有的钱都据为己有,决策者所能得到的收益将为10,而此时他们两人收益的和最小;但若将所有的钱都给响应者,他们的总收益将为最大,即30,但决策者的收益会最小,即为0。
故决策者的最优决策应为给响应者分0。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大部分决策者和响应者的决策都偏离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决策。
在本实验中,从“给出量比较”图可以看出,决策者分给响应者的量基本在6左右,即给响应者所分的量已经超过自己拥有量的60%;从“决策者、响应者与平均收益比较”图可以看出,信任博弈的博弈结果并不像理论分析的那样,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的平均收益虽然不是15(即两人收益的和最大且平分了该收益),但是他们的平均收益并没有偏离这个值太多,是在这个值的上下浮动的;从“平均收益比较”图和“总收益比较”图可以看出,响应者的总收益是略高于决策者的总收益的,但差距并不很大,且决策者的平均收益均在10上下徘徊。
从“决策者与响应者收益比较”图可以看出,大多数组都基本实现了利益均分,即决策者和响应者获利相同。
因此,从“信任博弈”中可以看出,现实中的人并不是简单的理性人,他的决策还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他们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响应者”以使双方利益都增多,实现共赢;而响应者也并未选择将所有得益据为己有,而是给决策者分了不少的一部分利益,从而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二、公共品供给(PublicGoods)
公共品供给为4人固定匹配博弈。
博弈开始前,博弈人有25个筹码,每个筹码的价值
$0.1。
你可以选择保留筹码(0‐25个)给自己,也可以选择进行公共项目投资(0‐25个)。
公共
项目的投资来自于博弈人,每个公共项目投资的筹码可以给每个博弈人产生$0.05的收益。
博弈人的总收益来自于自己保留的筹码收益和公共项目的收益。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决策者都是理性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公共品供给”实验中,由于各博弈方可以选择投资的数目且投资后并无惩罚措施,而投资后自己所投资的筹码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没有自己保留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多,故作为理性人的各博弈方的最优选择为都不投资,将自己的筹码保留,此时会达到平衡且他们的收益均为2.5,但此时他们利益和最小。
但若他们均选择将所有的筹码都进行公共项目投资的话,他们的收益和会最大化,此时所有人的收益均为3.75。
但此时并不能保证他们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作为理性人的各博弈方是不会做出这个不理性的决策的。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大部分决策者和响应者的决策都偏离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决策,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不对公共项目进行投资。
从“第一组投资比较”“第二组投资比较”“第三组投资比较”这三幅图可以看出,第一组的人趋向于谋求集体利益最大化,所以最终他们选择合作,使得得益总和达到最大;而第二组和第三组中的各博弈方则未达到这种共识,尤其第三组的人,各人每次的决策差别很大,并没有达到集体利益最大化;第二组的大多数人投资的筹码都在20左右,而到了最后一局,大多数人则选择理性,使自己获利更多一点。
从“投资、收益比较”图可以看出,大多数人投资于公共项目的筹码都在10—15之间,而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投资越少的人收益越多,这也是理论所支持的。
因此,从本实验可以看出,现实中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他们的行为与理论所分析的有很大的差别,但在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又可以用传统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就像本实验中他们的投机行为。
三、公共品与惩罚(Punishment)
与公共品博弈基本相同,但博弈人可以选择惩罚其他博弈人,即减少被惩罚人的收益,
减少1个点对应减少10%(即ReceiverCost)。
同时,惩罚他人自己也需要付出成本(即Sender
Cost)。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决策者都是理性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公共品与惩罚”实验中,由于投资公共项目的结果可能会被其他的博弈方所惩罚,但投资过多又会使自己的收益减少,所以各博弈方需要在保留与投资之间做一个权衡。
而在最后一轮,由于各博弈方都是理性人,而惩罚别人是会减少自己的收益的,所以作为理性人的博弈方不会在最后一局选择惩罚其他的博弈者;因此在最后一局,作为理性人的各博弈方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选择保留所有筹码。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大部分决策者和响应者的决策都偏离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决策,从“第一组投资比较”“第二组投资比较”“第三组投资比较”这三幅图可以看出,在有惩罚措施时,各博弈方均增多了投资于公共项目的筹码,且大多数人都趋向于将所有的的筹码都投资于公共项目;在最后一轮博弈中有极个别人选择了理性投资,即将所有的筹码都保留,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平均投资、平均收益、平均受罚比较”及“总投资、总收益、总受罚比较”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惩罚别人会削减自身的利益,但当某博弈方的投资不够多时(20左右),他都可能受到其他博弈方的惩罚,也因此被惩罚者的收益减少得很多,故他的收益并没有因为保留的筹码多而比其他博弈方多很多;从这两个图中也可以看出,博弈方投资的筹码越少,他被惩罚的点数也越多,这是符合传统经济理论的结果。
因此,从该试验可以看出。
博弈者在博弈中的表现不完全符合理性人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还会受到其他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不是简单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而是会追求公平等的复杂的社会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为 经济学 实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