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docx
- 文档编号:7342788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19KB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docx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案例一:
《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
案例二:
《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
案例三:
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案例四:
地球爷爷的手
新课程新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前言
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
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
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
案例一:
《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
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
当然这只是个神话。
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说明:
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
二、指导看图
1.示图:
丁丁在什么地方?
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
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
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
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
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说明: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
还是“弯弯的月儿”弯?
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
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
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
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
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
”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
里、月 多音字:
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
只、尖、里 字理识字:
月 数笔画:
在、见
编儿歌:
只、尖 猜谜语:
月
[说明:
“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
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
4.拓展识字方法:
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
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
6.游戏:
猜猜他是谁?
[说明:
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
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
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
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
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
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
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
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
7.口语交际训练:
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
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
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
教学后记
本单元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编选了两篇诗歌和一首古诗,《小小的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
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
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识字教学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在进行认的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
如教师启发提问:
“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词,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本课例进行了一个“摘果子,作拼盘”的拼句游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智慧树”上的“词语果子”:
“我”、“小鱼”、“鸟儿”、“爸爸”、“在家里”、“在小小的船里”、“在河里”、“在天上”、“看书”、“游”、“飞”、“坐”摘下来后,放在盘子里,做成“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盘。
学生拼出了“我在家里看书。
”、“我(爸爸)在河里游。
”、“爸爸在小小的船里坐。
”、“我(小鱼、爸爸)在天上飞。
”、“小鱼(鸟儿)在家里看书。
”等充满了想象力的句子。
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
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
--
案例二:
《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
师: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名字是《燕子妈妈笑了》。
它在课本(一年级下册)的第47页,请同学们翻书,看谁先找到。
(学生积极翻书,找到这一课。
)
师: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着书。
认真听,仔细看。
(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专心听故事看书。
)
点评:
开课简单,直切主题。
在初读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最简单实在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师:
喜欢这个故事吧,你们能不能自己读读课文?
生:
能!
师: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
圈出来,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
生:
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生:
还要把这个字多读几遍。
师:
好!
大家互相帮助,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办法来解决。
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学生读书积极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同学。
大多数学生读过两遍后,教师叫停,总结表扬学生读书认真、仔细。
)
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
课文共有几段?
生:
共有八段。
师: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纷纷举手。
教师找了四名同学每人读两段课文)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
(学生开始读,遇到读不顺的地方,教师学生一起帮忙,顺利读完,教师小结,并总结学生读书认真,听讲认真。
)
点评: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在学生读书时,师生一起认真听,帮助读书的同学读准每个字音,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师:
大家一起读课文好吗?
已经会读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读,还不太会读的同学,只要用手指着,把每个字读对就可以了。
(学生一起读,有一句出现了困难,教师叫停,让学生把这一句连读两遍,课文读完后,教师再小结,表扬学生学习认真、仔细。
)
师:
再自己读读课文,读熟的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读得还不熟的同学,只要能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
点评: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两次提出了不同的读书要求,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读书中。
(学生认真读完书,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
)
生:
我知道茄子是小的,冬瓜是大的。
生:
我知道茄子是紫色的,冬瓜是青的。
生:
我知道冬瓜的皮上有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生:
我知道了,小燕子认真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板书‘认真\'两字。
)
生:
我知道燕子住在屋檐下。
(其他的答案差不多,教师及时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肯定学生的回答。
)
点评:
学生在听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次练习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虽然幼稚,却是学生自己所得,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
师:
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大家认得怎么样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可以读读试试。
(教师用卡片出示词语,学生齐读,然后又找了几组同学“开火车读”,其他的学生跟读。
)
师:
大多数同学能认出这些词语。
那么,把课文中的字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
生:
能!
师:
请小组长帮助老师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认字的情况。
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情况。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
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
(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学习。
各组检查完后,各小组组长汇报坚持检查情况,包括汇报他自己的认字情况。
教师肯定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
)
师:
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
生:
能!
师:
怎么教?
生:
让他们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教他们读,不熟的字还要多读几遍。
(学生开始学习。
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
大多数学生学完时,教师叫停。
简单小结,表扬学生学习努力。
让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
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得很积极,大多数学生能读熟,个别同学不全会读。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
)
点评:
小组合作识字的办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是因为老师给小组长布置了具体的任务,使小组长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组长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识字卡片一个个认真检查。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小组活动不但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师:
同学们学习很努力,老师很高兴。
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答应。
)老师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读,三五七段男生读。
师:
大家读得很好。
你们同桌分段读好吗?
男生读一三五七单数段,女生读二四六八双数段。
读完以后,说说谁读得好。
(学生开始练读,读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同学读得哪些地方好,学生积极说出同学朗读的长处。
)
点评:
认完生字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再次尽情朗读,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师:
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小燕子认真观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许多不同。
我们也拿一个冬瓜和茄子看看好吗?
(学生兴奋。
教师把准备好的小冬瓜和茄子拿出来让学生看,学生看到了冬瓜皮上的细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
)
师:
我以前只注意到了茄子柄上的小刺,却没有注意到冬瓜皮上的细毛,你们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
师:
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一说吗?
生:
小燕子做事很认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生:
小燕子飞来飞去,太累了。
生:
虽然累,但它不怕累,还能一次次飞去认真观察。
生:
燕子妈妈很聪明,她让小燕子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经过锻炼,长大后,就会像她妈妈一样聪明。
点评:
这是学生再次读书后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
很显然,这次体验较之上一次深刻、全面。
孩子们已经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根据小燕子一次次观察到的结果得出自己的认识),这种体验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自己得来的,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说明大家确实认真读书了,能把书读明白。
以后希望你们做事情也能这样认真。
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自然、清新的一年级语文课。
本节课注重阅读和识字的教学,注重学生读书识字的过程,注重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和情感体验。
北京师大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长,识字量大,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读书识字这个难点,傅文宁老师的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扎扎实实地读书(一节课学生读课文有七遍之多),达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目的。
学生从听读到自己读,从需要别人帮助到读得流畅再到获得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是多么重要!
其实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识字的过程,又是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
教师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没用精美的课件,只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指导学生集中精力地认真读书,同时注意让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参加小组活动。
师生间亲切交流,平等对话,共同把“认真”二字贯穿课堂始终。
这不正像课文中那位耐心的燕子妈妈和一群认真做事的小燕子一样吗?
--------------------------------------------------------------------------------
案例三:
感受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春天的手》这首儿歌,通过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的美丽景象,处处表现了勃勃生机,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讲授这篇课文时,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被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了,也被这温暖的天气陶醉了。
于是我结合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头。
”让学生展开联想。
继而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
“美丽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春天,我们去看看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手,好不好呀?
”学生立刻欢呼起来。
我给学生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认真观察,寻找“春天来了”的种种迹象。
我巡回作适当提示。
孩子们个个像快乐的小鸟,在校园里找起了春天。
他们高兴地向我汇报他们的发现。
“林老师,我看到那棵小树发芽了!
”“林老师,你看你看,小草变绿了!
”“林老师,秋风吹掉的叶子又回到树上了!
”“林老师,冬天人们变胖了,现在又变瘦了,因为我们穿的衣服少了!
”“老师,我看到蚯蚓从泥土里转出来了!
”“老师,我感觉到春天的手在抚摸我!
”……
回到教室,孩子们还沉浸于自己发现的兴奋中。
我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的想法,并提出交流要求:
有顺序地回忆,有层次地说:
天气怎样?
一些树、花、草有什么变化?
有没有小虫、鸟儿?
湖水的颜色怎么样?
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围绕“春天来了”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句或一段话。
孩子们感到自己的发现有人与他们分享,兴高采烈地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我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全班交流时,学生每人都说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芽了!
”“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大地穿上了绿装!
”“春天来了,春姑娘把人们变苗条了!
”“春天来了,蚯蚓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我找到了春天,春天的手在抚摸我!
”……
这节课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在朗诵《春天的手》这篇课文时,更是将他们的喜悦融入其中,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短短的一节课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
但这节课无形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通过这次教学,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将活动穿插其中,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能力。
第二,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扩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面。
增加交往频率。
第四,活跃教学气氛,在上述“找春天”的活动中,个体观察与小组讨论相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
案例四:
地球爷爷的手
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学生分析
班内男生占学生总数的六成以上,大多数学生活泼、大胆且独立。
他们对科普类的读物十分感兴趣,爱读《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千百问》、《小哥白尼》等书刊。
他们的知识面较宽,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烈。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
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预测学生心理:
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
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
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
(学生放飞自己折好的纸飞机。
然后老师也放飞一次纸飞机。
)
(遗憾地)——呵,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
[兴趣是最好的全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
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
二、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语文课 教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