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办公用房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 文档编号:7340223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29KB
机关办公用房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机关办公用房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办公用房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关办公用房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概述
项目名称:
XX省XX机关办公用房
建设单位:
XX省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法定代表人: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规模:
物资储备库建设面积1200㎡
项目总投资:
500万元
第一节项目背景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既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同时由于受地理、历史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XX省的东南部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理位置西倚青藏,东襟甘陇,北通宁海,南望川康,是青、甘、川三省津要之所在。
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则更加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社会以及经济的平稳、有序、健康的发展。
该县是一个纯牧业县,也是XX省的畜牧业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牧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
XX省党委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其本身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因此,为加强XX省政权建设,修建县XX机关办公用房意义深远。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国家节能技术大纲》(2006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5、《XX省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二、标准、规范
1、《XX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2001北京)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6、《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
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三、其它
1、参考地勘《XX省党校2#、3#住宅楼场地岩土工程详勘报告》,由XX省地矿建筑勘察设计院2007年5月编制;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工程资料;
第三节内容摘要
一、项目选址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XX省XX省果洛中路西侧现有XX省委用地内。
二、主要建设内容
1、新建办公用房1栋,5148.19平方米;
2、相应的辅助及总图工程。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建设投资为1052.46万元,其中建设工程费用876.72万元;其他费用97.79万元,预备费77.96万元。
四、项目进度计划
2010年7月:
完成可研编制及审批工作;
2010年8月:
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工作;
2010年9月:
开工建设;
2012年7月:
建设完成验收备案工作,正式交付使用。
五、主要技术指标
1、建筑基底面积1050㎡
2、拟建建筑面积5148.19㎡
第二章项目现状
第一节项目区概况
海东地区位于XX省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西与省会西宁为邻。
兰青铁路、兰西高速、109国道贯穿该区,西宁机场也坐落于该区,是我省与内地沟通的大通道。
全区辖6个县,有汉、回、藏等23个民族153万余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得31%,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1%,是XX省重要的农业区。
社会、经济、战略地位及其显著。
第二节项目单位现状
海东地区应急、处突、维稳工作长期以来受的资金短缺的困扰,办公、处突条件未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因而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紧张,基础设施落后,办公处突设备奇缺。
同时,现有社会应急、维稳工作办公场所修建年代久远,功能布局缺乏合理,严重影响了全区维护社会稳定、应急指挥能力。
第三节存在的问题
中共XX省委(包括纪律检查委员会、工、青、妇)办公用房始建于1956年,全部为砖木结构,因房屋破损严重,于1997年弃用,现借用XX省政府办公楼(该办公楼为五层)三楼的10间办公室办公,总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实际办公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
根据XX省机构改革方案,被XX省编委核定行政编制数为县党委44名,政府133名,纪律检查委员会8名,工青妇6名,总编制人数为191名,人均实际办公建筑面积不足6.6平方米。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使各地小城镇的人口剧增。
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藏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XX省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县城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和州上的大力扶持下,XX省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特别是退牧换草和牧民定居等项目设施有了突破性进展,随着草场承包制的推行,不少牧民实现了定居。
在实现牧民定居的基础上需要着手推进城镇化建设。
县委、县政府需要紧紧抓住现有机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优化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行政措施,积极引导牧区人口向县城聚集,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是牧区小康建设的关键所在。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带动和促进牧区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城镇化是促进畜牧业发展和改善牧民生活的载体,是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平台,是牧区小康建设的突破口,把城镇建设搞上去,牧区的许多老大难问题,比如基础教育、卫生、通讯、电力等问题就比较好解决。
牧民生活水平将会大大提高,牧民进城,就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供电、供水、供暖、通讯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这将需要县委、县政府通过大量的工作,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促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于政府的工作水平和条件有了较高的要求。
近年来XX省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在政府全体人员的的扎实工作下,全县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有了长足的发展,XX省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发展局面,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精神面貌良好,谋发展、快发展的意识非常强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生活上来,努力提高自身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能。
河南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政府现有办公设施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XX机关工作的需要和新形势的要求,给办公带来不便。
为了提高县委、县政府的办事能力和办公水平,适应新时期牧区政府工作的要求,建设一座现代化,规范化的XX办公大楼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新的XX办公用房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相得益彰,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
充分体现了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化和服务智能化等高科技应用水平。
将使XX省XX机关的办公能力和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能够完全满足办公办案需要,并留有长远发展空间。
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全县社会发展、经济建设质的飞跃的一个缩影。
是XX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喜事、一件大好事,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新成果,不但使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大大得到改善,提高办事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为广大城乡群众创造了一个宽敞舒适、便捷美好的办事环境,为XX机关服务群众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和窗口。
进一步提升河南对外形象,标志着XX省委、县政府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对推动XX机关工作健康发展、提升XX机关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标志着XX省在新牧区城镇建设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提升全县整体环境和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新XX办公用房的建成为办公自动化、办案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将是全县上下,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务实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体现。
县委、县政府也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XX机关职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全面推动县委、县政府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抓业务,强监督,抓管理,建队伍,夯基础,创一流,进一步转变XX机关工作作风,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为深入开展政府各项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为XX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将以大楼的启用为契机,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共同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河南而努力奋斗。
因此,修建新的XX办公用房已势在必行。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建设选址
项目选址在XX省XX省果洛中路西侧现有XX省委用地内,该场地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市政设施齐全,是理想的州委办公建筑建设用地。
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尚未做地勘工作,可研参照地勘为《XX省党校2#、3#住宅楼场地岩土工程详勘报告》,由XX省地矿建筑勘察设计院2007年5月编制,其内容如下:
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地貌上属隆务河Ⅱ级阶地。
经探井揭露,地基上主要由素填土、黄土状土、卵石组成,自上而下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1、素填土①(Q4ml)
浅黄色,以粉土为主,稍湿,松散,含有砾、砂及植物根等。
大孔隙,固结时间短,土质不均匀,厚度0.5~1.4米。
2、黄土状土②(Q4lal+pl):
浅黄色,以粉土为主,稍湿,稍密~中密,具植物根孔及虫孔,具微层理结构,含有钙质结核及少量云母碎片。
摇匀反映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厚度1.6~3.0米。
3、卵石③(Q4lal)
青灰色,骨架颗粒以卵石为主,卵石含量在54.7%~60.9%之间,一般粒径2~8厘米,骨架间充填圆粒、中粗砂等,颗粒级配较好,分选性差;卵石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略呈定向排列,微风化,野外鉴别属松散,母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砂质板岩等,揭露厚度5.3~5.70米。
以上地层分布厚度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二、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1、素填土①:
厚度薄,土质差,物理力学性质差,不宜作天然地基,需全部挖除。
2、黄土状土②: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其含水量w=12.8~18.2%,平均值为e=0.916,属稍密~中密,以稍密为主:
压缩系数a1-2=0.16~0.68(Mpa-1),平均值a1-2=0.37Mpa-1,属中压缩~高压缩性,以中压缩性为主;湿陷系数δ﹥0.015,具湿陷性,根据土木试验及地区经验值,建议湿陷性黄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fnk=160Kpa,Es=6.18Mpa。
3、卵石③:
Cu=16.3-38.9,Cc=1.42-3.80,级配好,野外鉴别属松散~中密,分布广,厚度大,承载力较高,根据野外鉴别并结合地区经验值,建议卵石承载力特征值fnk=400Kpa,Eo=26.0Mpa。
三、湿陷性评价
拟建场地土具湿陷性,其湿陷系数为0.017~0.092,属湿陷性轻微~湿陷性强烈,总湿陷量△s=9.9~21.0cm,计算自重湿陷量△zs=8.85~13.2cm,场地黄土状土属Ⅱ级(中等)自重湿陷,详见湿陷性评价表。
四、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
1、含盐量分析
场地土按含盐总量分类,含盐量0.11~0.13%<0.3%,属非盐渍土。
2、腐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查规范》附录G.表G.0.1的规定,场地环境类别属Ⅲ类。
SO42-=210.0~270.0mg/Kg,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不具腐蚀性;依据地区经验场地土电阻率为100~200Ω.m,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五、冻胀性评价
同仁地区属季节性冻土区,标准冻深1.47米,场地土标准冻深以上,冻前场地土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11.8%,冻结期间的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hw>1.5米,平均冻胀率η≤1%,场地土冻胀等级Ⅰ级,属不冻胀土。
六、地震效应评价
同仁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属丙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水平地震影响最大系数amax=0.08。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3条第3款及估计各岩土土层的剪切波速(Vs)经验值:
(1)、素填土Vs=100m/s,属软弱土,
(2)、黄土状土Vs=200m/s,属中软土,(3)、卵石Vs=400m/s,属中硬土,根据邻近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12米,do取12米,估算等效剪切波速为276m/s(t=0.0435s),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拟建场地可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七、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通过本次勘察和收集有关资料,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液化土层,冲沟等不良地质作用,周围不受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
拟建场地是稳定的。
场地黄土状土②属Ⅱ级(中等)自重湿陷,不能直接作天然地基持力层,而卵石③厚度大,承载力高,均匀性好,属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适宜修建本工程。
八、结论与建议
1、素填土:
土质不均,结构松散,不宜做天然地基土,需挖除。
2、当基础宽度B≤3米,基础埋深D≤0.5米(湿陷性黄土状土D≤1.5米)时:
湿陷性黄土状土②承载力特征值fnk=160Kpa,Es=6.18Mpa
卵石③承载力特征值fnk=400Kpa,Eo=26Mpa
3、建议以卵石③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基础形式采用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
4、场地土属非盐渍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需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有关规定进行防护。
5、同仁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47米,冻深范围内地基土不具冻胀性,冻胀等级为Ⅰ级。
6、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二组,属Ⅱ类建筑场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7、场地内地下水埋藏较深,故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第三节建筑材料及交通运输条件
一、建筑材料
1、砂、砾石等材料在当地即有储量;
2、管材、阀门、钢材、水泥等工程所需材料可在西宁,可直接由公路运输。
二、交通运输
该项目建设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到周边城镇料场均有公路相通,运输条件优越,可采用汽车运输材料。
第四节水电暖供应条件
1、给排水
设计建筑物的给水可直接接自果洛中路市政给水管网,并满足项目各用水量需求;排水接入新建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果洛中路市政排水管网。
2、供电
拟建项目的供电已接入果洛中路城镇供电电网,并可满项目区用电需求。
3、采暖
拟建项目的采暖采用XX省城集中供暖。
第五节通信、通讯
拟建场地电信、网通、联通等通讯网络均已覆盖。
第五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一节建设规模
根据《XX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2001北京)的相关要求得出:
本工程建设等级属二级办公用房,编制人员每人平均建筑面积为20~24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2~15平方米,考虑到严寒地区外墙保温层厚度厚的特点,为保证使用面积的要求,故设计时取人均建筑面积上限,XX省委编制人数212人,建筑面积应为5088平方米。
第二节主要建设内容
1、新建办公用房1栋:
5148.19平方米;
2、硬化道路:
1800平方米;
2、硬质铺装:
500平方米;
3、绿化:
2500平方米;
4、透景式围墙:
160米
第六章建设方案
第一节总平面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建筑基地的选择与定点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从而形成使用合理、安全、明、舒适的布局;
3、注重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与节省投资。
二、设计方案
新建建筑在原有州委办公楼拆除后旧址偏南设置,由于该建筑物体量较大,故定位时与周边已建建筑物保证消防间距的同时在视觉上应留有更大的间距;基地入口设置在场地东侧原有入口一侧,分设两个出入口,道路宽度设计为5米,此一来既满足了消防通路的要求,又更加明确了场地内部道路的导向性,场地东侧设置的大面积绿地通过透景式围墙可以较为开放式的对外透绿,极大的增强了州委与老百姓之间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新建建筑物楼前广场的设置也能够更加增强州委办公用房的雄伟与庄重。
整体布局合理、分区明确。
第二节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XX省实施细则》DB63/617-2007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二、平面设计
平面成“一”字型布局,局部凹凸,主体五层,座西朝东,总建筑面积为5148.19平方米,空间组织利用走廊联系主要及次要使用空间;主、次、内、外、闹、静相对独立,功能明确。
各层房间功能分布详附后平面设计图纸。
三、立面设计
应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平面形体的变化来进行立面造型的处理,使建筑物整体立面效果活跃并具有流线感,强调立面比例尺度的划分,着重体现光影效果的处理,以浅灰色为主色并辅助穿插一些线条及构建,玻璃幕墙及仿花岗石涂料的使用以体现建筑物的现代感和庄严肃穆感,整体建筑立面效应果简洁、明快、现代、庄严。
四、剖面设计
层数为主体五层,一~四层高为3.6米,五层层高4.20米,室内外高差1.35m,建筑物总高度19.95m。
五、内外装修
1、外墙面:
为外保温薄抹灰系统,基层墙体贴保温材料,外刷高级外墙仿石涂料。
2、内墙面及顶棚:
为中级抹灰墙面、卫生间墙面为釉面砖
墙面;顶棚为中级顶棚抹灰、卫生间为PVC吊顶、走廊为纸面石膏板吊顶。
3、地面工程:
为防滑地板砖。
4、门窗工程:
外窗为73系列彩板保温节能窗(外平开、内推拉)。
5、屋面工程:
平屋面为三级防水层面,4mm厚SBS防水卷材。
六、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伤病人、老年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将按照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将发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1、出入口
在建筑物主、次入后设置供无障碍群体实用的无障碍坡道,坡道两侧按相关规范与标准设置扶手,扶手应安装坚固,扶手的形状要易于抓握。
2、无障碍厕位
建筑物每层均设置了供无障碍群体使用的无障碍厕位,厕位各卫生洁具均按相关规范设置了供其抓握的栏杆及扶手。
3、交通设施
建筑物每层楼电梯相对应位置均设置供无障碍群体使用的无障碍标识及触摸设施。
第三节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9、参考建设方提供的相邻近建筑物的地质情况。
二、工程等级
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土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三、结构选型、基础形式及材料选用
1、主体结构设计
本工程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楼、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形式。
2、基础设计
参照邻近建筑物地勘报告,基础型式为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在下一步设计时,应根据详细的地勘报告进行设计。
3、材料选用
±0.000以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0.000以上现浇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现为C30;Ø为HPB235,Φ为HRB335。
第四节配套工程
一、给排水、消防
1、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排水)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周围市政条件资料。
(3)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及设计资料。
2、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内容本工程室内外给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
3、建筑室外给水设计
(1)水源
本工程市政给水管道上引入,并能够满足办公用水水量、水压要求。
(2)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10m3/d,最大时用水量1.88m3/h。
用水量计算表
用水项目
使用人数
用水量标准
使用时间
小时变化系数
最高日用水量
最大时用水量
办公人数
200人
50L每人
8h
1.5
10m3/d
1.88m3/h
(3)室外给水设计
室外给水为生活和消防合用环状管道。
(4)室外消防系统设计
室外采用生活与消防合用管道,在庭院内布置成环状管网,给水管道上设置地下式消火栓,消火栓距道路道牙不大于2m,距建筑物外墙距离不小于5米。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
(5)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室外给水管道管材选用HDPE给水塑料管,粘接;给水管道遇到暖沟处敷设在暖沟内,其余埋地敷设,暖沟内给水管道做保温,做法同暖气管道,埋地给水管道埋深须保证管顶1.65米,埋地管道做200mm厚细砂基础。
4、建筑室外排水设计
(1)排放条件
本项目排水排至市政排水管道内,排入点排水管道管径、标高均能沟满足本项目排水接入的要求。
(2)室外排水体制及污水处理
办公楼污水需经化粪池机械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3)排水量
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
最高日污水量8.5m3/d最大时污水量1.60m3/h
(4)暴雨强度公式
q=461.9(1+0.993lgP)/(T+3)0.686雨水量Q=q·ф·F
重现期P=1a,降雨历时T=t1+mt2,室外综合径流系数ф=0.6
(5)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检查井
室外雨、污水管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排水管道均埋地敷设,管道埋深须保证管底1.35米,管道做200mm厚砂基础,室外排水检查井选用砖砌检查井。
(6)室外需新建50m3砖砌化粪池一座.
5、建筑室内给水排水设计
(1)给水系统设计
A.本工程室内给水由院内给水管道供给,在室内为枝状管网,下行上给式系统。
B.给水冷水管管材选用PSP钢塑复合管,双热熔连接。
(2)室内消防系统设计
本工程建筑物体积大于10000m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内需设置消火栓给水灭火系统,并配置MF/ABC4型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G=4Kg2A),置于专用箱内。
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
(3)室内排水系统设计
A.室内排水为污、废水合流体制。
B.室内污、废水重力流排出,系统设伸顶通气管。
C.排水立管采用挤压成型的硬聚氯乙烯排水管,粘接。
二、采暖与通风
1、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3年版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3/617-2007;
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等
2、设计范围及概况
本专业设计范围为室内采暖系统设计。
室内系统管线下供下回同程采暖系统管道设于一层暖气地沟,管材采用焊接钢管,散热器采用TFD2-6-5(8)柱翼型内腔无粘砂铸铁散热器,工作压力0.8Mpa。
3、设计计算参数
(1)室外主要气象参数
A.外采暖计算温度-15℃
B.主导风向SE
C.室外平均风速 5.5m/s
D.暖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关 办公用房 可行性 论证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