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而上》doc27.docx
- 文档编号:7314947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0.30KB
《御风而上》doc27.docx
《《御风而上》doc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御风而上》doc27.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御风而上》doc27
第一部第一部 面对挑战
学习面对失败
从1998年2月9日接下圆山大饭店,到1999年6月30日离开,我在圆山服务了一年又五个月的时间。
离开之后,我最常听到朋友们对我说的是:
“你在圆山辛苦了!
”或是“委屈了!
”我诧异的不是那句辛苦了,而是在“辛苦”背后不乏遗憾及为我抱屈的意涵。
这第二层的感受,我不敢说自己完全没有,但即使浮上心头也很少在我脑海中停留。
今天再回首那段日子,我很难想象如果我的人生历程中少了这段纪录又会如何,毕竟圆山的一年五个月让我的生命更加丰富,我付出许多,但却学习了更多。
我从不觉得圆山是一个失败的经验。
相反的,我一再鼓励年轻朋友们要把握机会,勇于尝试新的挑战。
圆山经验对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对“尝试新的挑战”的自我实践。
在《总裁狮子心》30万纪念版的序言中,我曾经提到,在圆山的这段时间之前,为了先做好踏入一个陌生环境的心理准备,我一直用以自勉的是陈弘谋说过的三句话: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在我的人生中,我总觉得自己得到的赞誉多,挑剔少,尽管社会最后关怀的焦点都放在我的“功败垂成”,可是我仍相信圆山会一直永续经营下去。
对我而言,我只是在圆山面临火灾、内外信心尽失的情况下,为它改造的长跑接力赛历程中,接下了激活的第一棒子,至于这一棒跑得好或是不好,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曾经参与了其中,且也全力以赴,这才是最大的意义[1]。
更重要的一点,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我做了好多的观察、计划,也参与到实际的执行中,同时看到了些许的成果。
事实上,在我向辜振甫先生承诺接下工作的同时,就强调过我只能阶段性以兼职的身份为改造圆山开个头,毕竟我与亚都是个终生的约定,不可能长期离开;但是在进入圆山体系后,为了争取同仁支持我的改革,我又不能过分强调这是阶段性的短期任务,这是我的一大难题。
有许多出版社曾向我提出出版的计划,计划中不外是希望我将“在圆山受苦受难的经验”做一个大曝光,我总是拒绝了。
我不敢说圆山真的毫无问题,完全没有缺点,但是如果是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我、对这个社会来说都毫无意义。
事实上,我不但心里毫无委屈的感觉,希望留下来的也是一些可以让青年朋友们学习、省思的心得,那也许是工作的一种态度、处世应变的能力,也许是让这个行业里面专业同仁了解市场行销各个领域的概念。
在我尚未决定是否应辜振甫董事长之邀,接掌圆山大饭店之前,曾经征询我太太的意见,她的答复是:
“你不接,会后悔;接了,也会后悔!
”因为她太了解这份工作的艰巨,更了解我是多么不忍心看到这么一个能代表台湾形象的重要地理标志就此没落。
在圆山失火之前,从1987年开始,我就常在这里举办许多国际性的会议,也始终认为圆山是接待外宾、举办国际活动的重要舞台,能够为圆山有更好的未来而付出一点心力,其实是我心里义不容辞的选择。
正因为我们夫妻都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一年半后,我离开了圆山,满溢心里的除了感谢,就是平静。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都不免遇到挑战,但最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你预先的心理建设,还有面对“结果”的准备。
陈弘谋的三句话帮助我在踏入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时做了应有的心理准备,告诉我必须随时保持清晰的判断能比力,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同时也告诉我心情必须安定、毁誉必须听之于人,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每一件事情的成败,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无法掌握的情况,就是大环境的影响。
有的时候,不需太多努力,而正好天时、地利、人和,事情就很自然的成功了;也有些时候即使用尽心力亦未必有成,这信似乎就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了。
只要你已“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多的努力”,最后也有了“最坏的打算”,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去尝试的了。
失败是成功的基石。
无畏无惧、心安理得地学习面对失败,这是每一个青年人不可忽略的课程。
编辑告诉我,每一本书的开始,也许都该写下一个光明灿烂的远景。
是面对着我们整个生活环境的变化,我看到周遭世界越来越壮大且虎视眈眈,而我们越来越惊恐且内缩自闭,社会如是,我如是,年轻的你也如是,我想就用我自身的经验做个开场,在那些光明灿烂之前,我的第一个忠告就是让我们“学习面对失败”吧!
无国界的竞争环境
☐☐ 三个不明白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美国运通国际公司台湾区主管的时候,到纽约参加了一个世界主管高峰会议,当时总公司带我们参观了一个位于市中心的美国运通订房中心。
我还记得那时对订房中心进步的设备、高效率的管理真是大开眼界,印象非常深刻。
但没有我久,就听说因为业务扩充的需求,这个中心竟从租金高昂的都会区,转移到较偏远的城市去。
据说这样可以降低办公室租金与人力成本,并利用通讯方式联系以节省开销。
在那个年代,台湾的长途电话还很贵,我不明白这样做真能减少公司开销吗?
大约十多年前,我经常往来于北美西北区与台湾之间,有一次和一位住在西雅图的朋友餐叙,听他兴致高昂的叙说了一件事。
他说,有一位我们过去在台湾共同的老朋友到印尼发展事业,有一天他从印尼来到西雅图,在短短的三天行程中,竟一口气买下了六栋房子,出手之快,不仅让当地的华人惊愕,也让西雅图的房地产业叹为传奇!
我听着皱皱眉,心时不解地想着:
为什么要这样急切呢?
这个朋友怎么不多比比价,了解一下行情?
当时我真是不懂。
在我还在兼管温哥华丽致大饭店时,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与当地的同仁接触,其中有一位在餐厅固定打工的工读生,每天晚上她总是气喘吁吁地赶到公司,匆匆换上制服后,立刻投入工作,非常认真而辛苦。
后来言谈间我得知她还在大学念书,主修市场行销,今年就要毕业了,看到她对毕业之后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心里也为她高兴。
不久之后,她就在所有餐厅服务同仁的祝福声中毕业了,也离开了她辛苦打工四年的服务生工作,我祝福她并与她道别,心想应该不会再见到她了。
隔了一年,我到温哥华出差,正在饭店的餐厅里用餐,杯觥交错间,仿佛听见了她熟悉的声音,循着声音找去,果然是她——怎么又回来打工了?
她无奈地对我说:
因为毕业后失业了,她只好重回学校念书,这一次她选择的是牙医助理,因为听说这样比较有可能找到工作。
多年前不了解的事情,现在回头再看看,当时美国运通的观念的确先进,现在的美国不只在国内这样做,甚至把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比如说美国现在非常流行一种工作模式,许多软件设计公司将接案子的主体部门留在美国,可是细部设计规划的部门,可以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比如说,公司明天必须要用一个资料,或是明天要交到客户手上一个演示文稿,但是现在已经是下班时间了,如果大家留下来工作,公司就必须要负担相当的加班费,为什么不将这项工作用E-mail传到刚刚天亮的印度去。
夜晚你回家休息睡觉,可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的印度,却有刚起床的一批员工在上班时间帮你处理好这项工作。
第二天清晨你到公司,打开电脑的邮件信箱,工作已经处理完毕。
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公司达到了最佳的效率。
现在在国外,许多公司的业务单位都没有自己专属的座位,而是几个人共享一张桌子。
因为这些业务人员不像一般内勤的同仁他们在公司的时间有限,因此公司就像以往的K书中心一样,每一张桌子上都备有电话与电脑。
每个业务同仁回到公司,有空的位子就坐下来,可以打电话,输入密码后可以读取自己的电脑资料。
真的有事了,大家也不必全部挤进办公室,而采用视讯通讯。
科技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有时差、国与国之间出不再有疆界。
而那位在印尼做生意的朋友,一口气买下六栋房子,多少都还有5%-10%的价格空间嘛,怎么如此冲动?
当时我们以为那是鲁莽行事,但是这十年过去,印尼的币值原来一千九百印尼可换一美金,倏忽贬到要九千多印尼币才能兑换一美金,我才了解那位朋友的动机。
在他的眼里,当时的不论5%、10%的价差都不重要了,在印尼经济不景气不断下滑的今天,这些海外的置产就仿佛是他企业的救生圈一般。
同样的,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加拿大的大学生面临着“毕来即失业”
的困扰,不得已只好重返校园读书,并继续打工,而现在台湾的大学生也正面临着相同的困扰。
“政府”提高社会福利的发放对象,老人年金、三岁以下儿童医疗补助计划……不一而足,完全走的是加拿大、英国过去的老路线,却无视于那么多企业的外移,只想用政策无效地围堵,却没有有效地提供厂商更有利的生存条件。
但是青年人要的不是社会福利的保障,而是有尊严的工作机会,看看目前许多年轻人拼命考研究所(根据统计,近五年来台湾研究生的人数每年都增长一万多人),或是想尽办法延迟毕业,就是考虑到自己前途的茫然,不想面对失业的窘境。
☐☐ 消失的疆界
这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疆界,所以我们会遇到的问题也都一样。
过去我所不了解的事,现在都在台湾浮现。
前一阵子,我读了大前研一的著作《看不见的新大陆》。
在书中,大前研一提到了美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超强国家的几个原因。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我常在演讲的时候与大家分享。
书中提到美国有三大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美金的平台”。
美金是世界上最强势的货币,任何一个国家发生财务危机(像前些年的印尼、韩国),或是战乱,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日元、不是马克,而是买美金。
所以,现在欧洲想要奋而起身与美国抗衡,就必须要将币值整合起来,让欧元成为稳定的货币,提供与美金同样强势的地位与资源。
第二个优势是“贸易的平台”。
美国不去特别保护任何企业,让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在阳光下,让企业自己去适应世界各种市场的竞争、价位的竞争以及自由贸易的环境,取得了世界贸易的共同平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
第三个优势大前研一提到的是“语言平台”。
英语已成为了世界的语言,而且不仅是言语上,甚至在电脑的网际网络世界里,大多数的信息都是用英文来储存,这已经成为其他非英语国家无可遁逃的命运。
在各国仍坚持自己的语言的同时,在“电脑的语言平台上”,英语早已成为惟一的世界语言,而美国可以说更是充分将这个语言平台发挥到淋漓尽致。
而这三个平台之所以可以维持优势,就在于“无疆界”的观念,他们对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全部采取开放的态度。
后来,我在演讲的时候,常常引用大前研一的这段话,主要是想告诉年轻人:
将来我们生存的环境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保护我们了,对我们最大的保障就是让自己更有能力可以和世界接轨。
这可以是语言的,专业技术的,也可以是承受压力的能力,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不愿意,但是Youhavenochoice!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美国虽然并不是都象他们标榜的那么样的自由,但有一件事,当任何一个企业在任何方面发生了问题,它都会让它的市场自己去调节。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发生许多小型银行超额放款的金融问题,美国当采取的是放任它们大量倒闭,对于无法偿债的企业资产或旅馆则强制公开拍卖,许多资产以市价一半或三分之一的价格出让。
政府没有伸出援手,就让它倒闭,可是也正因为没有给企业躲藏的空间,反而使得那些以超低价格购入资产的新公司用更低的成本及竞争条件,很快的又起死回生。
换成是我们的“政府”就有许多的顾虑与考量,总是有太多的保护。
许多企业对“政府”太过依赖,一发生状况就期待“大家长”出面解决,这家公司不能倒,那家公司不能收。
“政府”强有力介入,用强心针争救的结果,却导致这家企业的体质越来越差——事实上,我们都忘了:
对企业而言,没有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
☐☐ 没有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
没有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这句话应验在教育上也是一样。
我们的父母总是给小孩太多的保护,游泳可能会溺水,就不让孩子接近水;骑单车会摔跤,就不让孩子骑单车。
在美国,有一个小孩对爸妈说:
“我太喜欢鲸鱼了,这一生我立志要去研究鲸鱼。
”他的爸妈会说:
“太好了!
加油!
”可是这个场景如果移到了华人社会,这孩子的父母可能会一整夜辗转难眠,他们担忧着这孩子的一生怎么办?
即将到来的联考该怎么考?
他将来要靠什么赚钱维生?
他们想到这孩子长大可能找不到工作,可能娶不到老婆,还可能究困潦倒,于是说什么都要阻止他“玩物丧志”,加强他的功课,让他回到传统教育体制上来。
这样的保护扼杀了多少有创意的心灵?
而过度的保护之下,所有的年轻人都循着单一的轨道成长,即便父母亲将他未来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可是这世界还有许多难测的变化,失去了对抗压力与弹性的能力,我们的年轻人如何面对?
更何况在这个没有疆界的竞争环境里,下一代将要面临的挑战,往往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预想。
就拿厨师来说,如果你现在学的是中式厨艺我建议你要把将来可能的就业市场,除了考虑在自己的环境,也扩充到全世界。
有谁说你不能是巴黎、纽约或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中餐厨师?
又有谁说你不能在世界级的邮轮、国际级的饭店做一个著名的中厨师傅?
但是要做到这点,你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学习语言、学习现代厨房管理的能力以及更专业的烹调技巧。
如果你可以做到把全世界作为你就业的市场,打破所有藩篱,你就具备最强的竞争能力了。
没有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
就让孩子们自己去闯、自己去撞,也许会受伤、也许很艰难,即便最后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只开辟出微不足道的一小片天空,但都是自己的天空。
提前起跑
面对世界这些无法掌控的变化、急剧的竞争,甚至连对手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认清这是一个无国界的竞争环境。
许多年轻人都要到大学毕业前夕,才开始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
但是要知道你的竞争对象,已经不再只是你的同班同学,而是包括国内的、美国的、新加坡的,甚至印度、东南亚的各个大学的学生。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你必须知道你要怎样在现有环境下比你的同学更快一步,因此,从你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必须要开始准备,每一个暑假、每一具寒假,你都必须要有计划地去掌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在面对职场的时候,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工作,哪个工作轻松,哪个工作好玩、哪家公司的福利最好、上班时间最短……于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就成了年轻人都可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可是从来很少人学会站在雇主的角度来来看求职者。
假设你是雇主,在这么一个竞争的环境里,你希望找到的是什么样的职员?
这一思索,你会发现那些雇主要求的却是钱少、事多,且任劳任怨、抵抗压力的人;而且进一步,他还希望你要有专业的基础经验,以及与人应对的能力……你这才知道,原来双方的期待居然如此不同。
我曾经提过,一个好的职场工作者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第一,他要懂得“人事管理”;第二:
要懂得“财务管理”;第三,要懂得“行销策略”;第四,要懂得他要做的专业领域知识。
就以我儿子的例子来说,每年寒、暑假我都希望他可以在不同的公司磨练。
在进大学之前的那个暑假,我安排他到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打工,担任地读生的工作。
当主管在做面谈的时候,他就负责在一旁做纪录,另外还要按着应征者的履历表,打电话到他的前几个公司去询问调查,了解应征者在前几个工作上的表现。
在这些对谈之中,他很快了解,原来一个新员工要经过雇主这样严格的挑选与考验。
到了升大二的暑假,他申请到一家投资顾问公司实习打工。
因为公司的特质,他需要陪同上司去考察其他许多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
虽是打工,但他却可以看到这些专业的财务专家如何客观又严厉地去分析不同产业、不同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他们的将来竞争力及发展潜力。
升大三时,他又去了一家市场行销公司。
这一次学习重点是市场与行销,了解别人是如何分析市场、做行销和策略。
这样三年下来,从人事的管理、财务的管理,到市场行销他都略知一、二了。
今年暑假过后,他将要升上大四,我相信他已经渐渐找到自己有兴趣的行业,并且订下了初步发展的目标。
他应该要利用暑假期间,先一步的跨入那个行业,让自己利用打工实习的机会预做热身。
作为他的父亲、他的顾问、他的辅导者,我很高兴看到他的暑假都没有浪费,每一年都有一个学习的目标。
当然,即便是这样安排,我的儿子也不见得一定会有过人的表现,但我知道有一点——当他与许多同年纪的、轻易在暑假中玩掉两个月的同学相比,他已经经历了将要走入社会的基本条件。
而这些看似短期的打工,也为他在社会做人创造了些资历。
这就是掌握学习的机会。
不要将你的起跑线放在毕业之后,而要在一进入大学就做赛跑的热身,当枪声鸣起,你不一定先驰得点,但却最能如鱼得水。
☐☐ 义工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那么,你一定会问:
我又没有职场工作经验,要如何培养专业技能以及与人应对的能力呢?
的确,对一个没有就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这实在是个强人所难的问题,但是假如你暂时无法进入正规的职场学习,不表示你在其他环境就无法学习。
譬如说,现在一到暑假许多同学都流行打工,那么与其找一个与学习无关的工作,你何不选择对你将来计划就业工作相关的实习机会?
因为专业的要求、时间的限制,一个在校的学生如果想要去任何一家大企业工作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愿意放弃薪水、做一名义工,相信很多企业都会接受的。
如果你学的是美工,你可以去云门五集帮忙画海报;你想磨练口才,可以去选举的竞选总部帮忙;你对刑事诉讼有兴趣,就到律师事务所,甚至法院去做义工……表面上看来,你可能很傻,花了很多时却没有报偿,可是只要换一个角度,你却赚了许多用金钱买不到的经验。
不要害怕、不要抗拒那些义属“义务性”的工作。
义工工作有时能增加你专业的技巧,也能加强你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可能增加你个人的视野,它更能让人认识到你是一个有爱心、有热忱的年轻人,这不正是所有老板追求的伙伴吗?
在这个快速转变的社会,你想要跑在别人前面,就一定要先一步起跑。
不怕改变
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不论你是骑着摩托车从你家巷口到巷尾,或是开着车子从台北到高雄,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7-11统一超商”。
7-11这么简单的字样,仿佛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年轻人喝饮料、买报纸、零食,往往每天要跑上好几回。
不论临时家中缺了什么,闪过心中的念头也一定是统一打出的企业形象——“有7-11真好”。
可是大家一定都忘记了,20年前,统一企业刚开始经营7-11的时候,不仅大多数的人觉得不可思议,许多杂货店老板的牙齿都快笑掉了。
他们说:
“统一企业这么大一家公司居然要和我这个小店来竞争?
怎么争啊?
我的杂货店是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房子,我的媳妇帮我算帐、我的儿子帮我送货,一毛钱薪水也不要负担;而且,不论你是要买米、买酱油,我通通可以送货到府,这种生意你们统一企业用什么来跟我抢呢?
你们要租店面、请店长和店员,还要请会计,甚至还要去承担所有货物的风险,可能吗?
”
☐☐ 7-11改变了我们
没错!
当7-11只有一家店的时候,态势的确是这样的,到100家连锁的时候,统一都还在亏钱。
巷口杂货店老板冷眼看着,就等它歇业的那一天。
可是曾几何时,7-11已经接近3000家店面,而且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中,这时我们再回头看看,突然间那些杂货店都不见了:
不是关门了,就是都变成了7-11。
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面对7-11以近3000家连锁店的采购优势,一家小小杂货店是绝对没有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这些杂货店和7-11的企管人眼中所看到的客人是不一样的啊。
杂货店老板所看到的客人是隔壁的张大嫂、巷口的周先生,他们要酱油两瓶、汽水五打,就帮他们送到家里去;可是7-11在开张的时候,心中设定的顾客群却是年轻人。
当你目标顾客层不一样的时候,服务当然也不一样、销售的内容也不同。
他们卖各式罐装饮料、流行杂志书报,还有尤其是各种18℃的快餐产品。
初始开幕,年轻人可能还不太习惯这些产品,但是经过十年、二十年,不断强势广告的喂养,一些小孩子长成了年轻人,他们成为了7-11最忠实的顾客。
除了经营层面上的威胁,这些新兴的便利商店带来的,还有对整个传统中国菜的威胁。
7-11表面上看来是一家杂货店,但事实上化们现在除了已经是流通业的巨擘,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改变了年轻人的饮食习惯。
过去我们中国人的饮食里面喜欢热炒,不吃生冷的东西。
可是在7-11的引导下,我们的年轻人开始吃含有牛油、乳酪的食物,尤其是冷的食物,像是三明治,甚至是日本的御饭团、关东煮、各式凉面、手卷。
剩下还具有“传统”口味的食物,大概只剩角落里孤单的茶叶蛋、叉烧包了。
当然,不只是中国菜受冲击,日本菜也是一样。
以往要吃日本料理中的寿司,总是要坐到厨师面前,看着厨师把饭团捏好,包上紫菜,这时候马上吃最是酥脆可口,等紫菜吸收了饭团的水气,软软黏黏的就不好吃了。
原来以为这样的东西一定要到餐厅里吃,可是还是有日本人发明了像“御饭团”这样的包装,将紫菜用夹层玻璃纸包起来,再把饭团夹在中间,等到你要吃的前一刻,拉开一条红线将玻璃纸打开,当你抽出其中的一半玻璃纸时,里面紫菜的包装才夹上饭团。
就像刚刚从厨师手中接过来一般,紫菜一样保持酥脆的口感。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可是现在7-11南北有好几家工厂专门在做御饭团,仍然不够卖。
在它们的工厂里,有专门煮饭的机器,虽然是机器,但煮出来的饭绝不比们差,而且品质稳定,饭煮好后急速降温保持新鲜,全程控制在18℃。
御饭团不但受年轻人的喜爱,对一般的上班族而言,这也是最容易找到,而且最新鲜卫生的午餐。
☐☐ 是跟着外国人起舞吗?
所以,在这个多变的时代,所有的产业所遇到的冲击都一样大,我们还能不去思考这个时儿一些革命性的改变吗?
如果不能像7-11一般有前瞻性的做法,继传统的杂货店之后,下一个被淘汰的可能就是自己。
改变必然要承担一些风险,但是不变要承受的风险却更大。
就拿我所关心的中国菜来说,我们不能再用我们的饮食习惯去想像顾客要什么,而该去思索顾客的需求,支揣摩他们的“胃”,这样才能让潮流回到我们这里来。
当然也有厨师说:
“中国菜就是讲传统,我们怎么可以一天到晚跟着外国人起舞呢?
这样做就不是中国菜了。
”
但事实上,即使是传统的中国菜也是经过大量吸收各地的饮食文化,并加上外来文化演变而来的。
就说大家熟悉的中国北方面食吧,有一次在一个餐饮界的学术研讨会上,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就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他由文字的字源研究,发现“饼”其实是外来字。
也就是说,中国在古代的时候根本没有这道食物,而是从中亚发源,然后往东西两方流传,于是就连字音也十分相近。
最早大家刚发明了“饼”这个东西,面团揉好了要往砧板上摔,多摔几次才会好吃,面团一摔就会发出“啪”的声音,就有了“P”的音,于是这食物到了西方就叫作“Pasta”“Pizza”,到了中国就叫作“饼”。
所以到头来,意大利面与Pizza都不是由马可波罗由东方传去,当然中国面食也并非直接从西方传来,而是由边疆的游牧民族受中亚逐渐影响,慢慢带进来的。
如果连老祖宗吃的东西都能接受外族的影响,那么我们又何必固步自封,一定要保持传统的菜肴,而丝毫不做改变呢?
中国菜真的是不可以改变的吗?
还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了一个框框,才使得我们走不出去?
而正当我们中国厨师一直在说“不能改变传统”的时候,事实上中国菜已经跟着时代的潮流在改变了。
举例来说,我们早几来吃东西都比较油、比较咸,因为在早期物资缺乏的经济环境下,用餐是“吃饭配菜”。
可是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已经是“吃菜配饭”了,而且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还讲究清淡爽口。
这一、两年到大陆去会发现大陆也在快速的改变了,因为经济的成长,他们也开始注重食物的品味,于是也就走向两极的改变:
一方面,原来只四川流行的麻辣火锅,现在加上了鱼肉、鱼头,传遍了许多原来不吃辣的南方城市;另一方面,烹调也越来越讲求精致与清淡。
因此,配合着消费者的习惯去改变,不但要揣摩、还要引导。
就像7-11统一超商的故事一样,最重要的是你要走消费者的前面,不然就会被淘汰。
这就是新世纪的挑战:
今天你不改变,明天,你就连立足的位置都没有了。
青年人的视野
二十多年前,日本的某些学校发现日本学生普遍语言学习能力不够,对于国际事物的认识也不强。
这了提升孩子们的国际视野,于是这些学校开始设计了一种所谓“修学旅行”的课程。
大部分的学校同时为了鼓励同学养成储蓄的习惯,从高一就要求同学开立“修学旅行存款专户”,反零用钱有计划地储蓄起来,然后通常是在高二下学期时,就由老师与学生一起计划一个出国的学习之旅。
这活动刚开始时只有几个学校响应,慢慢参与的学校越来越多,渐渐便蔚为风气。
因为同学们存钱的金额到底有限,所以大部分的选择都以日本的邻近国家和地区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御风而上 doc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