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313427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13.10KB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哈师大附中2018—2019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4.《汉书》云:
“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5.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6.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7.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8.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
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9.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10.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
都没有办法养活。
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
11.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2.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3.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14.表2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
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表2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15.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1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以诗、文
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
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17.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
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
故事后的按语说:
“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
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8.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1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该演讲称:
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20.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
“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
大害,严令禁止。
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21.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22.“(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A.①B.②C.③D.④
23.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
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
这个决议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24.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
25.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
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26.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27.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28.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
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
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
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
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
29.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
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
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进出口贸易增长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30.《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
“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3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3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33.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
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
这些斗争源于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34.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35.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
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36.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
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37.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
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
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
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38.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39.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40.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41.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42.《共产党宣言》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
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43.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4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4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4分)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表4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恒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
4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
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
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
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
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
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7分)
哈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C
B
D
B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C
A
A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A
C
B
D
A
C
B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A
A
B
C
D
C
C
A
B
41
42
43
44
45
B
D
C
C
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
46.(25分)
(1)变化:
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6分)
积极作用: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6分)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9分)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4分)
47.(15分)
示例:
看法:
《古今人表》体现了历史人物观(2分)
东汉史学家班固《古今人表》以“表”为载体,“古今”为时空界定,“人”是主体。
按照人物的德、智、功全方面综合评价的标准把众多的人物分为三等九品,优劣评价寄寓其中。
无论是对人物的遴选,对品第的区分,体现了巩固对人物与历史进程关系的思考。
(3分)如班固把孔子其地位和影响与开天辟地的古代帝王相提并论,说明儒家思想已取得正统地位;把秦始皇列于第六品,是因为秦始皇是一个颇难品评的人物,他灭六国,结束战乱,实现统一,是其“功”,但在位实行暴政,造成秦二世而亡。
夏桀、商纣皆为残暴荒淫,误国误民之人,分列下中,下下。
由此看出作者褒贬人物、劝戒后人、微言大义的思想。
(8分)
总之,《古今人表》体现的历史人物观,势必和当时儒家思想的社会正统地位密不可分,也是班固受自身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思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分)
48.(15分)
(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8分)
(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
(7分)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伤心哉!
秦欤汉欤?
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万里奔走,连年暴露。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寄身锋刃,腷臆谁愬?
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
古称戎夏,不抗王师。
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
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
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竖旌旗,川回组练。
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鸷鸟休巢,征马踟蹰。
缯纩无温,堕指裂肤。
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
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复没。
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可胜言哉!
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任人而已,岂在多乎!
周逐猃狁,北至太原。
既城朔方,全师而还。
饮至策勋,和乐且闲。
穆穆棣棣,君臣之间。
秦起长城,竟海为关。
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谁无兄弟?
如足如手。
谁无夫妇?
如宾如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开学 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