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互联网+教研模式汇报材料.docx
- 文档编号:731295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56KB
教育互联网+教研模式汇报材料.docx
《教育互联网+教研模式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互联网+教研模式汇报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互联网+教研模式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
“互联网+”教研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市XX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XXX,很荣幸能在如此高规格的场合代表XX县进行教育网络研修工作的汇报。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省教育学院对我县教育网络研修工作的认可,同时又为我们搭建了这个与其他兄弟县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我还要感谢兄弟县区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对我们工作的热情关注,谢谢你们!
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
XX县小学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互联网+”教研。
我将从“互联网+”教研模式的产生背景、“互联网+”教研模式建立的过程、“互联网+”教研模式目前的基本状况、“互联网+”教研的具体工作模式、“互联网+”教研模式的优点以及这种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互联网+”教研模式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教研模式在我县的产生背景用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这三个词分别是:
穷则思变、快马加鞭、应运而生。
(一)穷则思变
截止到2015年4月,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小学177所,其中166所分布在农村,这166所农村学校中又包括村级小学109所。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县有超过90%的小学教师在农村,这90%的教师中又大约有50%工作在村级学校。
而在整个农村学校就读的小学生大约有20000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在村级学校。
当时我县教师研修活动的基本模式为:
以校本教研为主,分区教研为辅(分区教研即是把全县各学校分为四个学区,以学区为单位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以各类教学竞赛促进,以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提升,以“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引领。
可以说,这样的教师研修模式是各县区都普遍使用的极为常规的做法。
但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根据我县学校、教师分布零散的客观现实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模式存在着难以清除的弊端。
首先说校本教研,县级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因为教学同年级同学科的人数较多,加之骨干力量多数集中于此,所以校本教研开展得还是很有声色的,但承载着大约7000名学生教育任务,教师人数占全县教师人数约45%的的村级小学就显得困难得多,原因是这些村级小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规模较小,大多数都只有10几名教师,百余名学生,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几乎不存在同年级同学科有两名教师任教的情况;二是学校分布零散,校与校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校际间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就导致村级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缺失或质量不高。
再说分学区教研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引领策略。
分学区教研基本上每学期每个学区只能开展一次,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发现的问题,导向性强,是很重要的教师进修活动,但因为全县的教师太多,相对来说能到现场参加教研活动的人数就显得太少了,基本上只能达到3%至5%,“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能够参与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
当然各个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都要求现场参研的教师回校后要进行作课或者进行讲座,以便把学习所得传播给更多的人,办法是好的,但现实问题是因为受到现场参研教师个人能力的影响,往往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说各类竞赛促进和教研员听课指导。
竞赛促进更有利于一部分年轻教师的成长,年长的教师大多数都缺乏参与竞赛的热情,这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另外,由于受教研员人数的限制,加之基层学校众多,我们每学期只能有针对性地到部分学校进行听课指导,普及面积十分有限。
因此可以说竞赛促进和听课指导的力量相对于全县庞大的教师群体是极其微弱的。
这些一线学校的客观条件导致我们教师培训机构的常规做法显得力不从心,怎么办?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对高品质教育的强烈需求,这种高品质教育又必须依赖于拥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教师,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教研。
既然一线学校存在的客观现实难以改变,我们就必须要作出新的选择。
(二)快马加鞭
正当我们思考如何突破现有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时候,我县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已经袭来,全县所有的学校都要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构想,并加以实施,课改实验校要率先进行改革,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管理者,即学校的各级领导,实施者,即广大的一线教师,这些人迫切地需要提高认识,提升能力,需要大量的专业支持,这对我们教师培训机构进一步施加了压力,我们需要为课改把握方向,提供思路,需要把我们的想法更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全县每一位教师,同时,在课改的过程中一线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定会有大量的困惑,这些困惑不及时加以解决,就很有可能成为课改的瓶颈,影响课改的深入,进而影响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此时此刻,我们感到了肩上的担子沉重。
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旗已经竖立,教育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寻求突破,而且刻不容缓。
(三)应运而生
就在此时,“互联网+”的理念给了我们灵感。
其实这一理念最先出现在经济领域,在2012年11月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95%以上的学校都联通了网络,大多数教师平时都使用智能手机,并且能够熟练操作,家里不具备上网条件的老师屈指可数。
这个调研结果令人振奋,他为“互联网+”的理念在教师培训上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上的可行性。
于是我们认为,互联网与教研的组合是可以尝试的。
就此,建立“互联网+”教研模式的构想应运而生了。
二、“互联网+”教研模式建立的过程
(一)建立QQ群
通过研究相关资料,我们知道了目前网络研修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为与公司合作开发的专用性平台,其二是利用通用开源软件自主安装建立的研修平台,其三是利用博客等搭建的研修平台。
在综合考虑了服务目标、功能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后,我们决定利用开源软件,即腾讯QQ建立平台。
2015年4月,语文数学学科共计48人到长春学习,学习期间开展了一次名为“破冰”的行动,寓意打破坚冰,寻求突破。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首先按学科建立了语、数两个中心备课组,然后以组为单位研究规划了建组初期的发展方案,同时也对以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初步安排,并明确了各组成员的工作分工。
接下来我们又按年级、按学科把老师们分成12个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随即开展活动,活动中各小组制定了本组的发展口号,确立了发展愿景,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分工。
长春学习结束后,各备课组成员回到学校首先进行了活动宣传,同时我们也以教育局的名义将备课组的工作方案传达到了所有一线学校,以备课组的名义召集教师们加入相应的QQ群组,因为考虑到我们想建立的是一个自由的平台,因此主要以教师自愿参加为主,并没直接通过行政手段干预。
经过一周时间的发动宣传,语、数每个中心备课组的人数都达到了百人以上,5月7日,小学数学中心备课组组织了第一次网上集中活动,活动的名称是:
数学中心备课组网络研修预备会。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向与会老师阐明了QQ群组的活动构想和活动方式,组织老师们学习了网络研修的基本操作技术,同时恳请老师们协助各个群组进一步开展发动宣传工作。
随后幼儿教育、小学科学、小学英语也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心备课组,召开了预备会。
至此,XX县“互联网+”教研模式的雏形建立了。
(二)建立管理组织
经过几次活动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半民间”组织的理论厚度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由于受多方因素的限制,往往教师们所研讨的过程和结果都止步于问题的表层,亟需专业引领;另外,群组的稳定性也比较差,有的人进群不上线,有的人上线不说话,有的人中途退群。
因此我们考虑到需要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管理团队,以提高“互联网+”教研的质量,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
经多方统筹协调,综合分析研究,最后我们分别从行政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实践操作管理三个层面构建了一支立体化、责权明晰的管理团队。
行政管理团队由XX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及主管小教副校长组成,负责监督管理、统筹协调各组的研修活动。
学科专业指导团队由吉林省教育学院、松原市教育学院以及XX县教师进修学校相关学科教研员组成,具体负责各学科活动的专业引领,为各学科的研修活动把握方向。
实践管理团队由各学科各年级QQ群组的组长组成,实践管理团队来源于一线同时也服务于一线。
具体负责活动宣传、组织工作。
同时也负责一线教师与管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工作。
至此,XX县“互联网+”教研模式有了稳定的管理组织架构,可以说为后来系列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基地校建设
为了迅速积累经验,加快“互联网+”教研模式的发展,考虑到校际间的实际差距,我们确定了10所网络研修基地校,这10所学校都拥有较好的硬件设施保障,同时拥有较强干的师资力量,利于实践工作的开展。
具体来说,基地校能发挥的作用有:
率先开展网上集中研讨活动,起到引领作用;教师能积极参与网络研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研修成果首先在基地校推广,起到实验调整的作用。
事实已经证明,基地校建设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三、“互联网+”教研模式的基本情况
从2015年4月开始我们逐步建立了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幼儿教育5个网络研修中心备课组;截止到昨天下午5点,小学数学中心备课组共有成员766人,小学语文中心备课组共有成员807人,小学科学中心备课组共有成员54人,小学英语中心备课组共有成员50人,幼儿教育中心备课组共有成员115人,其中小学语文、数学除中心备课组外,以年级为单位分别建组,共建12个小组。
各组人员分布已涉及全县各级各类所有小学。
一年来,我县“互联网+”教研模式下的小学各备课组共开展大型活动30余次,其中中心备课组活动22次,各个年级组活动8次,单个组活动同时在线人数最多达569人,全年累计参与活动人次达3300人,单次中心备课组集中活动交流次数最多达2100余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各备课组集中活动时的有效发言累计达38000余次(这其中不包括教师间随机研讨活动的发言),经常性参加网络教研的学校覆盖面达到94.6%。
可喜的是,经常有本省外县区和外省老师来参加我们群内的活动,对此我们是十分感谢和欢迎的。
2015年末,进入2016年,这些数据的变化越来越快,迅速累加,这使我们真切地感觉到我县的“互联网+”教研的模式迎来了迅猛发展期,量变为质变奠定了基础。
四、“互联网+”教研模式的具体工作方式
(一)随机交流
群组内教师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课余和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的随机交流,这种交流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随机交流大致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了困惑、就适时地在群组里发布,有兴趣和有条件的教师能即时地跟进讨论,并加以解决;第二、部分教师经常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大家互相借鉴学习;第三、疑难习题的共同分析解答已成为了一种研讨常态;第四、部分教师乐于在群内发表自己的读书笔记、共享阅读的乐趣;第五、大家通过交流,互相勉励,传递正能量。
(2)集中活动
前面我们提到,自我县“互联网+”教研的模式建立以来,各备课组已经在网上开展了集中活动30次。
集中活动的时间原则上都安排在晚上的7:
00—9:
30。
这些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有专题讲座,也有课例分析,还有名师课堂欣赏等;活动主题的选择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即时性,平时的集中活动主题主要来自于阶段内教师们普遍关心的课堂教学问题,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们组织了各学科老师进行了期末复习策略的研讨活动,期末试卷命题的研讨活动,期末考试结束后各学科备课组又组织了一次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活动,本学期开学初我们以两个课改基地校为依托,组织了期初集体备课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普及面大、即时性强,解决的都是老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得出的都是马上可以付诸教学实践的结论。
(3)资源共享
我认为“互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互联网 教研 模式 汇报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