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市政案例20题.docx
- 文档编号:7312071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4.82KB
一建市政案例20题.docx
《一建市政案例2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建市政案例20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建市政案例20题
【案例1】
1.背景
某城市桥梁工程跨越既有外环道路,桥梁最大跨度35m,桥底净空18m。
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施工过程中首批基桩的低应变检测报告出现断桩,检查过程中发现:
未见浇筑桩施工技术交底文件,只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现场口头交底纪录。
水下混凝土浇筑检查记录显示:
导管埋深在0.8~1.Om之间,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在类似工程经验基础上对支架强度、刚度进行验算。
为保证施工进度,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拟投入使用。
2.问题
(1)分析断桩原因,并指正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2)指出项目技术交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3)专项施工方案还应补充哪些验算?
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
说明理由。
【案例1】答:
(1)口头交底不符合规定。
正确做法:
技术交底应有书面交底记录,并应办理签字手续,随施工及时归档。
(2)断桩浇筑的错误之处:
首先是导管埋设保持在0.8~1.Om不符合要求,其次是导管提升与灌注配合不当;最后是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离开现场是不正确的,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的规定:
导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3)专项施工方案还应补充对支架稳定性的验算,本工程支架较高必须注意支架的稳定性,门洞支架宽度还应满足交通管理的规定。
(4)不正确。
因为张拉机具必须与锚具配套使用,新购设备应在进场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校验。
【案例2】
1.背景
某城市南郊雨水泵站工程邻近大治河,大治河常水位为+3.00m,雨水泵站与进水管道连接处的管内底标高-4.00m。
雨水泵房地下部分采用沉井法施工,进水管为3m×2m×10m(宽×高×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围护。
设计对雨水泵房和进水管道的混凝土质量提出了防裂、抗渗要求,项目部为此制定了如下针对性措施:
①集料级配、含泥量符号规范要求,水泥外加剂合格;②配合比设计中控制水泥和水的用量,适当提高水灰比,含气量符合规范要求;③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不漏振、不过振;④及时养护,保证养护时间及质量。
项目部还制定了进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和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方案。
2.问题
(1)写出进水管道基坑降水井布置形式和降水浓度要求。
(2)指出项目部制定的构筑物混凝土施工中防裂、抗渗措施中的错误,说明正确的做法。
(3)本工程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阐述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方案的确定程序。
【案例2】答:
(1)进水管道基坑为面状基坑,其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呈封闭状布置,距边坡上口1~2m。
降水浓度应低于基坑底部0.5m。
(2)措施②配合比设计中适当提高水灰比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
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或水用量,降低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
措施④中保证养护时间及质量的说法不够明确,且未涉及地下工程应采取的措施。
正确的做法是:
1)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处保温等养护措施,使内外温差在一定范围之内;2)对于地下工程,拆模后及时回填土以控制早期、中期开裂。
(3)本工程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2)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3)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4)施工用电安全(可单独编制专项方案);5)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6)预防自然灾害造成事故的措施;7)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4)深基抗开挖安全专项方案由施工单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并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需经过专家组论证审查,专家组应不少于5人;施工企业根据专家组审查报告的书面结论进行完善,并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能组织实施。
【案例3】
1.背景
某城市地铁区间隧道工程标段,全长1.3km,采用盾构施工。
工程于2008年3月1日开工,合同约定2011年4月30日竣工。
因始发井场地拆迁影响,盾构机无法进场,施工项目部租用绿地暂存5个月。
拆迁解决后,为保证全线如期竣工,项目部计划将左线隧道分包给专业分包商,实施两台盾构先后掘进。
2.问题
(1)就始发井拆迁延误造成的损失,项目部能否提出索赔?
为什么?
(2)试列出主要索赔内容有哪些?
(3)项目部的分包行为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
【案例3】答:
(1)能提出索赔。
因为始发井位置拆迁非施工方责任,属发包方原因,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如征地拆迁、施工条件、用地的出入权和使用权等)而引起的索赔。
由此造成施工无法如期进场所带来的损失,项目部应向业主提出索赔。
(2)主要索赔内容:
工期及工程机械停滞费用索赔,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绿地租赁费和恢复绿地费等。
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计划影响的第一天为起算日。
经发包方协调或外部环境影响自行消失日为索赔事件结束日。
应及时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报送补偿经济损失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
(3)从背景分析应是正确的。
因为左线盾构施工分包属于专业分包,只要是合同文件中规定的工程的部分或经建设方确认的分包项目,即可实行分包。
地铁全线通车工期要求是严格的,有着市政公用工程特点,在合同中应有明确约定。
【案例4】
1.背景
某公司中标承建日消纳量为200t的大型城市垃圾填埋场工程,地点位于城郊山坳。
渗出液依地势排人邻近的污水处理厂,进水井为跌水方式,水面落差5.0m,采用预制沉井法施工。
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按照规定获准后组织实施。
在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检查中,项目部未能提供沉井专项方案论证表;运输垃圾时引发了沿线居民抱怨。
2.问题
(l)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沉井施工应否单独编制专项方案?
为什么?
(3)沿线居民抱怨说明项目部工作存在哪些不足?
【案例4】答:
(1)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主要包括:
①防渗层材料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是垃圾填埋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本工程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主要施工分项工程。
必须详细而具体地编制防渗层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不仅要拟定操作过程和方法,还应提出质量要求和技术措施。
②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计划及保证措施是垃圾填埋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拟定保证措施,防止垃圾填埋场施工对周围环境污染,对沿线居民的干扰。
③施工平面图的设计:
确定施工区域、材料仓库、管件堆放位置及尺寸;合理布置运输垃圾的现场通道;布置生活临时设施;布置临时给水、排水、用电管线;布置安全消防设施。
(2)沉井法施工应编制专项方案。
因为跌水式进水井水面高差已超过5m,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应编制专项方案,按规定请专家论证,并保留专家论证意见。
(3)首先说明运输垃圾的通道选择不尽合理,应尽可能远离居民生活区;其次说明运输垃圾封闭措施不当,检查管理不到位。
【案例5】
1.背景
某公司中标承建城市立交桥工程,主桥为全钢结构,最大跨度79m,最宽44m,最高35m,用钢总量近7000t。
项目部依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方案:
将钢桥分块进行预制拼装,纵向共分成8块,横向共9段,采用工地焊缝连接。
所编制的施工方案在组织专家论证中给予较多修改补充后方被批准实施。
2.问题
(l)除背景介绍内容外,钢桥预制前还应做好哪些工作?
(2)钢结构桥梁吊装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3)工地焊接时应按什么顺序进行?
【案例5】答:
(1)钢梁预制前,应根据选用的吊机能力、运输能力及工厂制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该钢桥预知的纵横向分割方案;特别要考虑分割后钢梁的稳定性及桥梁整体的拱度和分割后刚性变化对拱度的影响,通过建立模拟计算修正分割后单片钢梁的制造预拱度;且分割方案必须与设计、制造等方共同商定,并按规定报批。
(2)钢梁吊装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①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不影响道路交通,方便吊运地方安排临时存梁场地。
②施工区域地上、地下障碍物,应事先调查、走访权属单位,做好沟通配合工作。
③根据横向分配的情况,设立临时支撑,施工前要对临时支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
④对桥墩的顶面高程,中线及跨距进行复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方可安装。
⑤由于钢梁构件较宽,体型较大,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会涉及地面道路及高架道路的交通,除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输吊装方案外还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导行方案,经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⑥钢梁吊运、安装应按规定编制专项方案,经过论证和批准。
(3)依据分割方案,制定专门的焊接方案。
焊接方案必须考虑现场施焊和工厂焊接的区别。
除高空作业外,应注意防风的措施。
焊缝的连接顺序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无要求时焊接顺序:
顺桥向,宜从跨中向两端进行;横向,从中线向两侧对称进行。
【案例6】
某市北部外环线道路翻修工程,施工项目部按获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现有道路设置施工围挡,进行开工准备。
但因拆迁影响,道路基层施工正值春季,路两侧的房建项目陆续开工,原施工交通导行方案已无法执行。
施工项目部只好打开部分围挡,路口处基层都是集中抢修,导致部分基层表面松散,集料明显离析;检测结果表明:
厚度和压实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公司总工程师带队质量检查时发现现场管理失控,会同项目负责人商议后采取了果断措施:
铲除质量不合格部分基层,返工重做。
2.问题
(1)试分析施工单位返工重做的果断措施的原因?
(2)防止基层集料离析应注意哪些事项?
(3)面对现场情况,项目部还应采取哪些改正措施?
【案例6】答:
(1)从路面结构可以看出道路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的承重作用。
基层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后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后续施工质量将无法控制。
从企业角度看,施工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纠正,以防止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2)防止基层材料离析现象发生,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延迟时间试验,确定混合料在贮存场(仓)存放时间及现场完成作业时间;
②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
③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为最佳含水量±2%。
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
④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时间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7d。
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混合料湿润。
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撒嵌丁料,养护期宜为7~14d;
⑤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
需通行的机动车辆应限速,严禁重型车辆通行。
(3)现场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原施工交通方案已无法执行,应修改施工方案,重新制定交通导行方案并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且应检查分析现场管理失控的其他原因,及时纠正。
【案例7】
A公司承建城市桥梁改造工程,新建主桥长360m,桥宽32m。
主桥上部结构为三联现浇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箱梁底距离地面15.3m,跨径组合为32m+36m+32m;下部结构为混凝土灌注桩上接墩柱、盖梁。
引桥为25m简支T形梁,分幅施工;先拆除现况旧桥,进行交通导行,完成新桥施工后再进行另半幅施工。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箱梁施工、工梁预制及旧桥拆除专项方案;并依据建设单位要求将旧桥梁拆除由B公司分包,并与B公司签订了分包合同。
2.问题
(1)分析、指正项目部在安全技术管理上存在主要不足之处。
(2)对于拆桥施工分包管理,项目部应注意哪些事项?
并给出正确做法。
【案例7】答:
(1)项目部的安全技术管理存在主要不足之处:
①就新建主桥箱梁高度、跨度,仅编制箱梁施工专项方案是不够的。
应依据有关规定:
对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论证;
②新建引桥的简支T形梁长25m,仅编制预制施工专项方案是不够的。
还须编制吊装、运输专项方案,对各受力部分的设备、杆件应经过验算,特别是吊车等机具安全性验算,起吊过程中构件内产生的应力验算必须符合要求。
梁长25m以上的预应力简支梁还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
并应按照起重吊装的有关规定,选择吊运工具、设备,确定吊车站位、运输路线与交通导行等具体措施。
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论证、批准。
(2)拆桥施工分包管理,项目部应注意:
①分包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或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②签订分包合同,还应约定桥梁拆除安全管理等责任;
正确做法:
①旧桥拆除如涉及爆破,应进行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并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②开工前15d,应代建设单位将分包单位资质、拆除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方案)、拟拆除桥梁及附近建筑物的说明、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等资料报送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案例8】
某城市供热管道工程,DN500,长4.6km,碳素钢管;敷设中有几处为穿越河流的水下管道,有一处穿越铁路(非专用线)干线,个别管道焊缝不具备水压试验条件;设计要求对管道焊缝质量用超声和射线两种方法进行无损探伤检验;检验发现其中一个管段焊缝用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用射线探伤检验却不合格。
2.问题
(l)供热管道焊缝质量检验应怎样进行?
本案例中哪些焊口应100%做无损探伤检验?
(2)如该管道有返修后的焊缝,无损探伤检验有什么要求?
(3)管段焊缝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射线探伤检验不合格,该管段焊缝质量如何判定?
【案例8】答:
(1)根据现行的行业标准CJJ28-2004规定:
供热管道焊缝质量检验应按对口质量检验、表面质量检验、无损探伤检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的次序进行。
本案例中钢管与设备、管件连接处的焊缝,管线折点处现场焊接的焊缝,穿越河流、铁路和不具备水压试验条件管段的焊口要做100%的无损探伤检验。
(2)对检验不合格的焊缝必须返修至合格,但同一部位焊缝的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两次;除对不合格焊缝进行返修外,还应对形成该不合格焊缝的焊工所焊的其他焊缝按规定的检验比例、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加倍抽检,仍有不合格时,对该焊工所焊的全部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验。
(3)应判为不合格。
按现行的行业标准CJJ28-2004规定:
当使用超声波和射线两种方法进行无损探伤检验时,只要其中一种方法探伤检验不合格,该道焊缝即判定为不合格。
【案例9】
某工程公司中标承包公园环湖路工程项目,道路总长8.5km.采用沥青混合料面层整体路面结构,其中590m路段需沿路北侧敷设直径800mm的雨水管线。
为满足游园活动需要,工程建设工期只有90个自然日。
进场后项目部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园路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安全措施、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以及辅助配套等。
但施工组织设计报批时被退回要求说明并补充。
为保证进度,项目部拿到设计院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后即开始施工。
在竣工验收前,项目部请城建档案馆进行施工技术文件预验收时,发现施工过程文件有补填现象等问题,结果预验收不合格。
2.问题
(1)分析施工组织设计被退回的可能原因,给出应补充的内容。
(2)项目部现场,按规定应设立一些什么标牌?
(3)项目部开工做法存在哪些问题?
(4)分析预验收不合格的原因,给出正确做法。
【案例9】答:
(1)从背景分析,施工组织设计被退回的主要原因应有:
①未包括雨水管线施工方案;
②缺少施工平面布置图,园林内施工围挡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③缺少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
④缺少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
⑤有关方面签字不全。
(2)按照有关规定现场门口应设立的标牌包括:
①工程概况牌:
工程规模、性质、发包人、设计人、承包人、监理单位的名称和施工起止日期等;
②安全纪律牌;
③防火须知牌;
④安全无重大事故计时牌;
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牌。
(3)开工做法存在问题:
未按规定程序开工,应待监理工程师到场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由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
(4)预验收不合格的原因应有:
①应由建设单位而不是施工项目部请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竣工资料预验收;
②工程资料没有做到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规定移交;
③对工程资料进行补填,违背了工程资料应真实、准确、齐全,与工程实际相关的有关规定。
正确做法:
工程资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反映工程实际情况;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规定移交;应由建设单位请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竣工资料预验收。
【案例10】
某市政公司中标城市立交雨水泵站改造工程,其中新建雨水收集池平面尺寸为20m×25m,池深6.0m,泵井深7.8m,剪力墙结构;勘察报告显示主体结构位于粉质黏土夹砂砾层,除有少量浅层滞水外,无须降水。
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边坡1:
0.5,锚杆喷射混凝土网护面;鉴于基坑西侧比邻居民楼,基坑壁安全等级提至一级。
为保证泵站雨期投入使用,项目部采取:
边挖土边施做锚杆,机械挖土至底板高程等加快进度措施,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评。
施工过程中,监测方发现西北角坡顶出现纵向裂缝,坡顶测点最大水平位移为0.3%H,且相应部位锚杆附近出现渗水,随即发出边坡失稳的预警,为此项目部停工处理。
2.问题
(1)上级主管部门为何对项目部提出批评?
(2)试分析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及其测点布置。
(3)结合本工程,简述坑边坡失稳判断和预警。
(4)试分析边坡失稳原因,并给出应对措施。
【案例10】答:
(1)因为拟采取的措施存在如下问题:
①边挖土,边施工锚杆存在作业安全隐患,且锚干没有足够养护时间。
正确做法:
基坑土方开挖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开挖土方,不得超挖;开挖时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观测数据;
②机械挖土至底板高程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正确做法:
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
(2)本工程基坑采用放坡和锚杆一钢丝网喷射混凝土护面,因此主要监测项目应有: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3)相关规范规定:
主要监测项目的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之一超过70%,接近80%控制值时,结合现场巡查情况即可判断异常发出预警。
本工程坡顶出现纵向裂缝,坡顶测点最大水平位移为0.3%H(为150%控制值≤0.2%H),且相应部位锚杆附近出现渗水,边坡已呈明显失稳状态,应立即发出预警,并以最快方式向有关方报告。
(4)施工边坡失稳可能原因有:
浅层滞水导排不力,渗漏造成坡壁土层稳定性差;锚杆养护时间不足,导致土体内剪应力增加,从而导致边坡失稳。
主要应对措施:
①立即停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切实可行对策;
②边坡土体裂缝呈现加速趋势,必须立即采取反压坡脚、减载、削坡等安全措施,保持稳定后再行全面加固;
③坑壁漏水、流沙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封堵,封堵失效时必须立即灌注速凝浆液固结土体,阻止水土流失,保护基坑的安全与稳定;
④基坑周边构筑物出现沉降失稳、裂缝、倾斜等征兆时,必须及时加固处理并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案例11】
1.背景
某城市高架桥工程,全桥共56跨,每跨长30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简支T型梁,下部结构为1.2m×2钻孔灌注桩上接承台、墩柱。
桩的设计埋深18.0m,需穿透2层砂层和1层3~4m厚的砂砾石层,采用反循环钻成孔工艺;钻进作业前,场地经简单平整后即埋设1.3m钢护筒;钻孔抽排出的卵石颗粒较大,成孔后检测发现钻孔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
墩柱浇筑前检查墩柱钢模板安装尺寸符合要求;泵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现钢模板下端缝有灰浆跑出,确认是两条螺栓丝扣滑移所致,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拆模后发现墩柱底部接缝处混凝土有麻面缺陷。
2.问题
(1)钻机安装前准备工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做法。
(2)试分析造成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主要原因。
(3)就墩柱麻面缺陷,指出属于项目哪些管理人员应负的责任?
【案例11】答:
(1)不正确。
1)正确做法:
护筒内径大小应比桩径大200~400mm。
背景中护筒1.3m比桩径1.2m仅大lOOmm,不满足钻机在孔内摆动要求。
2)场地要求有一定密实度和平整度,作业场地简单平整一下不符合有关要求。
(2)钻孔垂直度超差的主要原因应有:
1)钻机安装不平或钻进中发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
2)钻孔过程中,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遇较大石块时,易产生钻头受力不均,造成钻头偏离方向。
3)钻头弯曲、钻杆接头间隙过大,造成钻孔偏斜。
4)钻头翼板磨损不一致,钻头受力不均,造成钻头偏离方向。
(3)墩柱下部出现麻面缺陷应由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员和技术人员负责。
1)材料采购和构件加工,应择优选择,进场应按照要求验收其质量。
2)墩柱浇筑前仅检查墩柱钢模板安装尺寸不够,还应按技术规范要求认真检验模板安装的牢固性等,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案例12】
A公司承建的城市高架桥长1.68km,共35跨,桥梁距地面净空最高处9m,为双幅式桥面。
上部结构为跨径30m的T型预制梁,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形式;下部结构为灌注桩接墩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
受所属快速路的通车限制,桥梁工程施工工期为180d。
项目部经招标将盖梁张拉分项工程分包给B专业公司,合同约定双方在质量、安全、进度方面的管理职责,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作业前向参加张拉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B公司自行搭设盖梁作业平台的脚手架,安装护栏后,开始张拉作业。
监理工程师在检查张拉作业时发现油压表有脉动现象,有2名操作人员是新调来的;经询问得知人员、设备都是从其他工地新调来的,该油泵、张拉千斤顶均已使用半年以上,监理工程师给项目部发出整改通知书。
项目部在安全检查时,发现盖梁施工现场缺少安全护网,没有设置安全梯,有部分人员攀登脚手架上、下盖梁作业平台,项目部向B公司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立即纠正。
2.问题
(l)张拉作业技术管理是否有缺失?
如有缺失,指出正确做法。
(2)所使用的张拉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如不符合,说明正确做法。
(3)针对B公司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如何进行纠正和验证?
【案例12】答:
(1)有缺失。
主要是:
除安全技术交底外,张拉作业必须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应具备上岗资格证书,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对于新调来的人员,必须进行转场教育。
(2)不符合。
新调来的油泵、千斤顶均已使用半年以上;且油压表有脉动现象,说明设备已有问题,不能投入使用。
正确做法:
当张拉设备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使用过程出现异常或检修后应重新校验。
校验应在具有相应资质的法定计量检测部门进行。
张拉设备应配套校验、配套使用。
(3)高处作业的安全护网、安全梯均是安全防护设施,必须按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 案例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