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总结.docx
- 文档编号:7308699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16KB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总结.docx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总结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
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
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
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Distinctness)
种(species):
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
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
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
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
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propagating):
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无性繁殖(Asexually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
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
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
常异花授粉:
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
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雄性不育性:
植物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营养体繁殖:
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系(clone):
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无融合生殖:
不经过受精,即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
无大孢子形成,有胚珠中不同位置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
二倍性孢子生殖:
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
不定胚生殖:
由珠心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胚,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形成胚乳,从而形成种子。
孤雌生殖:
胚囊中的卵细胞未与精核结合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孤雄生殖:
进入胚囊中的精核未与卵细胞结合而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自交衰退:
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
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近等基因系:
一组遗传背景相同,只在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自交系品种。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inbredstrainRI):
指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重组近交系
引种(cropintroduction):
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作为育种途径之一的引种是指从将外国或外地的作物品种、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本地推广种植的方法。
驯化(cropdomestication):
指通过搜集、引进种质资源,在人类的选择培育下,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的作物品种成为本地的作物和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气候相似论:
某作物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生态因素:
作物生存繁衍的环境条件中,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等。
生态环境:
各种生态因素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合体,复合体中的每一因素对作物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复合体起综合作用,这一复合体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
一种作物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遗传适应性品种类群,称为该作物的生态类型。
生态区:
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为生态区。
个体(单株)选择法:
在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单株、单穗、单铃),分别收获、脱粒,下一季节分别播种成株行,进行比较鉴定,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株行,选择优良株行。
混合选择法:
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性状(如成熟期、株高、产量等)表现,选择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下季混合播种,并与原始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选择育种:
人为选择作物品种在种植和引种过程中群体内自然发生的优良遗传变异,从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
系统育种:
应用单株选择法对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和无性繁殖作物进行的选择育种又称系统育种。
倍性育种:
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根据的育种技术,包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组:
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的一组染色体。
多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具有三个和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
二倍体:
含有两套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单倍体:
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人为诱发植物发生可遗传性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或获得新的种质资源的方法。
半致死剂量(LD50):
诱变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
半致矮剂量(D50):
诱变处理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所需的剂量。
临界剂量:
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
突变率(MutationRate)是指一定的基因在单位时间内(如每一个世代)发生突变的几率。
突变率一般通过突变频率或突变体频率进行估测。
M2代出现的突变数
M2代穗(株)行数
突变频率(MutationFrequency)突变频率是指在一生物群体中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突变类型显现几率。
突变频率(%)=×100
突变体频率(MutantFrequency)是指在某一群体内所有突变类型突变体出现的频率。
M2代出现的突变株数
M2代群体的总株数
突变体频率(%)=×100
突变谱(MutationSpectrum)指作物经诱变处理所产生的各种突变类型多少。
核心种质(CoreGermplasm)又称核心样品(CoreCollection)。
它是指用最小的种质资源样品最大程度地代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不完全双二倍体(partialamphiploid):
由双亲的一部分染色体组结合而成的新物种。
异附加系:
在一个物种正常染色体组的基础上添加另一个物种的一对或两对染色体而形成一种新类型。
异代换系:
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代换后的新类型。
易位系:
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段染色体所代换后形成的新类型。
回交育种:
两个品种杂交后,子一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采用连续回交改进品种的个别性状的育种方法,称为回交育种。
轮回亲本: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亲本A);
非轮回亲本:
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非轮回亲(亲本B)。
受体亲本:
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称受体亲本(亲本A);
供体亲本:
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供体亲本(亲本B)。
协同进化自然条件下寄主植物与寄生物各具遗传多样性,并且各有独立的遗传系统,双方通过相互适应和选择而协同进化。
定向选择:
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后,相应的毒性小种便会大量繁殖增多,形成优势小种,最终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
稳定化选择:
感病品种面积扩大时,强毒性小种适应性差,竞争不过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而使频率降低,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频率升高,不能形成优势小种。
避病(Escape)寄主品种在一定条件下避开病原菌的侵染而未发病的现象称为避病,包括时间避病和空间避病两类。
时间避病易受感染的生育期错开了病原菌侵染的高峰期或适于发病的环境条件。
空间避病因寄主作物的株型、组织结构、开花习性等阻碍了病原菌与寄主的接触而表现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耐病(tolerance)当某一寄主品种被病原菌侵染,其发病程度与感病品种相当,但产量、籽粒饱满度及其他农艺性状等不受损害或影响较小,这类品种称为耐病品种。
抗病(Resistance):
当出现某种病害流行时,农作物品种对这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较轻,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小,该品种则具有抗病性。
过敏性坏死反应(hypersensitivenecrosisreaction)是寄主对病原菌抗扩展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当病原菌侵人具有这种抗性的植物体内时,受侵染细胞及其邻近细胞高度敏感,原生质体迅速坏死,形成枯死斑,病原菌被封杀在枯斑组织中不能扩展。
这种抗性多由单基因控制,对病原菌表现为高抗或免疫,是抗病育种中利用最多的一种抗病性。
免疫(Immune):
指完全抗性,寄主植物没有任何病征。
感病(Susceptibility):
病原菌侵人寄主体内建立寄生关系并大量繁殖,寄主表现出明显病征。
毒性(virulence):
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某品种的特殊能力。
是一种质量性状,因某种毒性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病性,所以又称为专化性致病性(specificpathogenecity)。
侵袭力(agressivenese):
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速率和强度。
是一种数量性状,它没有专化性,即不因品种而异,故又称非专化性致病性(nonspecificpathogenecity)
生理(毒性)小种(physiologicalrace)
同一种病原菌可以分化成许多类型,不同类型之间对某一品种的专化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这种根据病原菌致病性差别划分出的类型,就是生理小种,也称毒性小种。
鉴别寄主:
用于鉴别不同生理小种的一套寄主作物品种。
异核现象(heterokaryosis)不同生理小种的菌丝或芽管联结,进行核交换,使单个菌丝的细胞或孢子中含有遗传性质不同的核。
具有异核的个体叫异核体。
拟性重组(parasexualrecombination)异核体中的两个异质核发生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杂合二倍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进行单倍体化和有丝分裂交换,产生遗传性不同于亲本的单倍体后代,这种基因重组叫拟性重组。
垂直抗病性(verticalresistance)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性。
水平抗病性(horizontalresistance)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群体改良(PopulationImprovement)对变异群体进行周期性选择和重组来逐渐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以改进群体综合表现的育种方法。
轮回选择:
通过循环式多次交替进行选择和互交改进作物群体遗传结构,以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频率的育种方法。
表型轮回选择:
在异花授粉作物群体中,根据单株表现型进行周期性的选择,称为表现型轮回选择。
半同胞家系轮回选择(Half-sibFamilyRecurrentSelection):
中选的植株和一个共同的测验种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组成半同胞家系),鉴定每一株半同胞后代的性状表现,表现好的中选个体互交形成一个新的群体。
自交后代选择(S1orS2familyrecurrentselection):
根据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进行的群体内改良的方法。
群体间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同时对两个群体进行改良的轮回选择方法,通过两个群体的改良,使它们的优缺点能够互相补充,从而提高两个群体的杂种优势。
综合品种(syntheticcultivar):
根据配合力测定选出相当数量的自交系,在隔离条件下经过几轮随机交配所形成的群体品种。
这些品种由天然授粉保持其典型性和某种程度的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
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体积、结实性、发育速度以及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抗性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
中亲优势(超均优势)(mid—parentheterosis):
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双亲(P1和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F1-(P1+P2)/2
中亲优势(%)=-------------------ⅹ100%
(P1+P2)/2
超高亲优势(overhighparentheterosis):
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数值差值的比率。
F1-HP
超高亲优势(%)=-----------------ⅹ100%
HP
超低亲优势(overlowparentHeterosis):
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低高值亲本(LP)同一性状数值差值的比率。
F1-LP
超低亲优势(%)=--------------ⅹ100%
LP
超标优势(over-standardheterosis):
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当地推广品种或对照品种(CK)同一性状数值差值的比率。
F1-CK
超标优势(%)=-------------------ⅹ100%
CK
杂种优势指数(indexofheterosis):
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双亲(P1和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率。
F1
杂种优势指数(%)=-------------------ⅹ100%
(P1+P2)/2
原始材料:
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各类杂交种、综合品种或人工组成的群体。
一环系(firstcycleline):
从品种群体和品种间杂交种选育的自交系。
二环系(secondcycleline):
从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的自交系。
一般配合力(GCA):
一个被测自交系和其它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表型值的平均表现。
特殊配合力(SCA):
某一特定组合的表型值与用该组合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预测值的偏差。
测交(testcrossing):
测定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
测验种(tester):
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测交种(testcrossvariety):
测交所得后代。
顶交种:
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是用自由授粉品种和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又称顶交种
核质杂交种:
通过核代换将不同种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结合在一起的可育材料。
异源质核结合后可产生一定杂种优势。
标记性状制种:
利用作物特殊的形态上标记性状,区分真假不育系及真伪杂种。
有显性的(如水稻的紫色叶枕,小麦的红色芽鞘、高粱的紫色芽鞘、棉花的红叶和鸡爪叶等);有隐性的(棉花的芽黄和无腺体)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CMS)
雄性不育系:
具有雄性不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S(rr)
雄性不育保持系:
给不育系授粉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类型。
N(rr)
雄性不育恢复系:
具有恢复不育系育性能力的类型。
S(RR);N(RR)
孢子体不育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的基因型控制,与配子本身的基因无关。
当母本基因型为S(rr)时,花粉全部败育。
当母本基因型可育时,花粉全部可育。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种F2会发生育性的分离。
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种F2不出现育性的分离。
隐性核雄性不育的遗传一般核不育基因是隐性的,而正常品种具有显性可育基因,所以核不育的恢复品种很多,但保持品种没有,不能实现三系配套。
隐性核不育后代分离符合孟德尔定律。
显性核雄性不育的遗传不育性受一对显性基因(MsMs)控制时,用带隐性基因(msms)的可育材料与它杂交,杂种全部植株都是雄性不育的,继续用可育系(msms)与它杂交,杂种呈现1:
1分离,这个分离群体内同胞交,从不育株上所收种子种成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各占一半,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可以作为自花授粉作物进行轮回选择的异交工具,但是一般不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因为它不能得到稳定的不育系。
回交转育在已有不育系或不育材料的基础上,为了丰富不育系的类型,可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同质异核的新不育系。
人工制保利用大田发现的不育株或人工诱变获得的不育株,可以通过杂交、项交、自交、测交进行人工制保。
杂交育种:
用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材料,通过有性杂交,使符合育种目标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组合在一起,经过对杂种后代的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组合育种:
将分属不同品种、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通过定向选择选育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
其遗传机理为基因重组和互作。
超亲育种:
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累积于一个杂种个体,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其遗传机理为基因累加和互作。
单交(成对杂交):
两个亲本进行的杂交。
表示方式:
A×B或A/B。
复交(复合杂交):
两个以上亲本间的二次以上的杂交。
遗传标记:
用于研究基因遗传变异规律的可识别的等位基因
1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物质标记探针,与转移于支持膜上的经特定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基因组DNA杂交,通过显示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多态性来检测生物个体间差异的分子标记技术。
RAPD: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以随机的寡核苷酸序列(通常为10个碱基)作引物,通过PCR扩增,产生不连续的DNA扩增产物,用于检测DNA序列的多态性。
MicrosatelliteMarkerorSimpleSequenceRepeat(SSR,微卫星标记)其基础是动植物基因组中串联重复DNA序列重复次数的改变而引起重复DNA片段大小的变异。
散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在高等植物中具有高度多态性.由于每个微卫星DNA的两端一般是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据此可通过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每个位点的微卫星序列,再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扩增产物的长度变化,即可显示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再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将RFLP和PCR相结合检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
Sequencetaggedsite(STS,序列标定位点)STS是指基因组中长度为200-500bp,且核苷酸顺序已知的单拷贝序列,通过PCR可将其专一扩增出来。
其基本原理是,依据两端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显示扩增产物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单核苷酸变异)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某个特定位置单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引起的序列变异。
转基因育种利用现代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某些与作物高产、优质和抗逆性状相关的基因导入受体作物中以培育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共抑制:
向受体植物种导入一个与受体内某基因同源的基因,导入的基因及受体内与它同源的基因表达都可能减弱的现象。
基因沉默:
转基因植株由于外源基因的结构被破坏或者外源基因插入了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域,出现外源基因序列不表达。
重组DNA(recombinantDNA)技术:
用人工方法在体外对DNA进行切割、连接、重组成杂合DNA分子的技术.
基因工程(geneengineering)用人工方法,对DNA(基因)分子在体外(invitro)进行切割、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再导入生物体内,并使其在异种生物内复制、表达,从而使受体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这一全过程称为基因工程
逆境: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胁迫:
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称为环境胁迫
植物细胞工程(plantcellengineering)以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以细胞为单位,在体外(invitro)条件下进行培养,按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结构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植物体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
变异体:
不加任何选择压力而筛选出的变异个体
突变体:
经过施加某种选择压力而筛选出的个体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
利用射线将供体原生质体钝化,并破坏其染色质,与未经辐照的受体原生质体融合。
由于所得融合产物含全套受体染色体及部分供体染色体,故称不对称体细胞杂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育种 名词解释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