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哲洙成人成才成功.docx
- 文档编号:7304199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6.71KB
全哲洙成人成才成功.docx
《全哲洙成人成才成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哲洙成人成才成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哲洙成人成才成功
附件一:
成人•成才•成功
全哲洙
按:
近日,省委副书记全哲洙同志为大学生作了题为《成人成才成功》的专题报告。
具体内容如下:
作为一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进入社会准备阶段,对于未来充满奋斗的渴望和生活的希望。
因此,大家都很关心成人、成才、成功的问题。
成人、成才、成功是人生中紧密相关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三个方面。
成人是根本,成才是关键,成功是目标。
成人包含着成才,成才也体现着成人,它们共同构成走向成功的目标。
成人、成才、成功在人生中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没有止境、没有终结,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处于不懈追求之中。
一、关于成人
成人,就是要学会做人。
每个人从懂事时起,便有一个做人的问题伴随一生。
学会做人是人生的根本。
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是每个人一生都在回答的考卷。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从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实际出发,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努力成人。
(一)怎样理解成长为人这里要讲的“成人”中的“成”,其含义不是“成年”,也不是“成熟”,而是“成长”。
所以,“成人”是指“成长为人”。
对于如何才算成长为人,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当代中国大学生这个特定的社会角色来说,最起码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要有健全的人格。
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一生中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要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品作根本,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做正直、清白、堂堂正正的人。
近两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马加爵、刘海洋事件,在令人为他们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强烈反思。
身处高等学府,受着良好的教育,而其人格上的缺陷却导致他们最终走向毁灭。
与此相反的是,还有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
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一位北大副校长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听到这个故事以后,我强烈地感受到:
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具有较多的文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大学生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经常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磨练和自我提高,具有改造自我的勇气。
第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善于与他人交往,用宽容的眼光看社会、事业和友谊,以真诚、包容、信任等正面态度克服虚伪、嫉妒、猜疑等消极态度。
第三,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社会、生活充满希望,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不必羡慕人家,不要苛求自己,培养抗挫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
目前,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主流是好的,但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责任感淡化倾向。
重视个人前途,缺失社会理想;注重自我价值,漠视社会价值;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奉献的精神等。
个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的,既与社会环境有关,也与自身因素有关,还与高校教育管理有关。
从社会方面看,利益的多元化导致社会思想多元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凸显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而部分大学生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升华能力,常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事业激情。
从一些大学生自身看,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其学习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对于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思想和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是外在的东西。
从高校教育管理看,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等还存在着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有效引导。
在树立社会责任感方面,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是我们大学生中的典型代表。
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
他带着“捡来”的妹妹顽强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艰辛,坚持不懈求学12年。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前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感恩之情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境界。
近几年来,在确保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保证录取、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方面,家庭困难学生都深深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这种感受不能仅停留在情感方面,而要更多地体现在报恩家庭、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感方面,并且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责任感转化为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动力。
三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创业者,必须培育、养成自己的创新精神。
创新的前提是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在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都感到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
这既反映了生存竞争的压力,也体现了完善自身的动力。
因此大家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紧知识储备,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因此,要十分珍惜、充分利用当前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的工作是不可能演绎出来的,它是一种超越。
超越就是想象,想象可以超越一切。
诺贝尔奖得主的选题多是根据兴趣确定的,用爱因斯坦的话讲就是“神奇的好奇心”。
他还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好奇心和兴趣是产生“奇思异想”的基础。
科学是反传统的,是超越常规的。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中不要被动接受知识教育,要善于科学地怀疑。
敢于对约定俗成的既成事实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再思索,有所新发现,进行再创造。
这就需要我们养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品质,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传统的理论不见得全是真理,权威人物也不是神。
盲目迷信权威和名人,把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当作金科玉律、永恒真理,就会窒息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又要与时俱进、注重实践,在人类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创新。
(二)如何能够成长为人成长为人不是以个人为标准,而是以社会为尺度。
离开社会,个人也不成其为社会人。
对于我们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来说,要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民族复兴、集体荣誉自觉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成长为人。
首先,民族精神的薪火不能断。
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与此同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又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站在传承民族精神的最前沿,努力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
当前,我们要把牢固树立和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
高校党委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明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其次,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
由于社会和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关爱和照顾,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不太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缺乏奉献精神;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和耐得住寂寞的意志,碰到困难或挫折就悲观失望,有的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在生活上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穿名牌,讲排场,消费水平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他们写信、打电话回家最主要的事就是向父母要钱;在就业选择上,自主就业的观念淡薄,嫌苦、嫌累、嫌报酬低,贪图享乐、坐享其成。
现在提倡要艰苦奋斗,也许有的大学生会说,人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才去艰苦奋斗的,勤俭节约是为求生存的初期积累阶段,一旦生活条件优越了,就不必再奋斗勤俭;也许还有的大学生会持有这样的观点,要提倡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发展,如果人人都在缝缝补补,那社会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其实,艰苦奋斗是人的精神动力。
古今中外许多有所作为的人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他们往往越是智慧者越发愤,越是成功者越拼博,越是先行者越思进,越是富有者越节俭。
事非经过不知难,得之点滴却艰辛。
即使居家过日子,也要懂得“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如同水推沙”的道理。
所以说,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倡导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求我们重新回到过去的贫困生活之中。
在新世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其新的内涵。
它不单单表现在学习上的刻苦钻研和消费方面的克勤克俭,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人生的价值观念、内在动力和行为作风。
第三,团结合作的意识不能淡。
团结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道德规范、品格修养,具有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
大学生具有本能的交往欲望,希望能建立一个多元的人际环境,求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以实现自己成才、成功的目标。
但是许多大学生虽乐于与人交往,但不太善于与人合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现代化大生产和快节奏社会生活需要人们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不是瓦特、爱迪生那个时代,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决定了个人的单打独斗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能力。
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大学生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就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
同学之间应该经常交流思想,互帮互学,学会正确的“争”、可敬的“让”,在共事中共同体验合作的迫切感。
总之,大学生学会做人,就要学会淡泊、学会宽容、学会执着、学会自律。
二、关于成才
成才,就是要学会学习。
人才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都具有成才的潜质。
但不能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已经成为人才,大学生仅仅是今后成才的一个基础性条件。
我们应注重自己实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不能在成才的起点就背上“大学生”的包袱。
(一)明确方向定位成才,首先要明确方向定位。
明确了自己的成才方向,就会积极地、有目的地制定自己的计划,自觉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从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第一,要适应社会需要。
人才的成长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
因此,把握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是确立成才方向的首要问题。
只有具有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把个人成才追求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其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第二,要发挥自身优势。
明确成才方向,不仅要了解时代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出发点,而且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
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成才的途径很多,因此每个人都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优势的位置。
试想,龟兔在陆地上赛跑,是兔子领先,因为优势在兔子一边,如果换成在水里游泳比赛,那结果可能就完全相反了。
所以,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
对自己要有客观的把握,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兴趣方面作为自己的成才定位。
第三,要利用现实条件。
大学生成才方向的设定必须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符合现实条件。
不顾客观条件确定的方向即使再崇高、再远大,也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
(二)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内容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有实践知识。
对于这两种知识的学习,都是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是对未来成才的准备。
机遇只给有准备之人。
只要有准备,时常有机遇;如果无准备,永远没机遇。
一要打牢文化根基。
文化知识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综合知识。
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多,已不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等新型媒体以其方便、快捷、形象、详细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但是,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大学生也应增加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防止互联网上腐朽思想和不良信息的侵蚀。
二要加强实践锻炼。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过去的有组织性开始向自主性转变,由过去的集中性开始向分散性转变,由过去的无偿性开始向有偿性转变,由过去的专业性开始向社会性转变,由过去的单一性开始向多元性转变。
这些转变,是时代进步的反映,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从根本上讲,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创意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更好地走入社会。
能力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本事”。
因此,大学生要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实践锻炼。
三要保持健康心理。
目前,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个词语就是“郁闷”。
“郁闷”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大学生心理世界,表达出了许多大学生上下求索的徘徊和朦胧情感的困惑。
如果这种郁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和释放,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产生心理疾病。
一个人的健康表现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行为健康。
只有具备三种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急症———自杀。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才,是否有所作为。
一个人在心理健康上多一分弱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就多一分限制和损失,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分快乐和成就。
因此,不断搞好心理卫生,调整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对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
医治心理疾病、调整心态,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学会忍耐,生活才有阳光和欢乐。
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不要放弃自己快乐的权利,不断发现快乐、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在自我调节难以奏效时,我们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
接受心理咨询是解除心理困惑比较快捷的办法。
一方面,学校要改变“心理咨询室”的称呼,使之更能体现人性化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改变“来咨询者都是脑子有问题的人”的错误认知,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咨询渠道,接受外界的帮助和引导,以更有效地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完善。
三、关于成功
成功,就是要学会做事。
在当今社会,成功已成为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对于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大学生更希望取得事业的成功。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成功呢?
首先要明白成功是什么,然后再全力走向成功。
(一)把握成功内涵为了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激发、调动全民的创业热情,省电视台开办了一个叫《成功》的栏目。
这个栏目通过介绍、宣传老百姓中经过千辛万苦而不气馁、靠执着和智慧最终在事业上获得阶段性成就的典型事例,体现了成功就是一再失败而不失去热情的能力。
成功并不是“名人”专有,也不是高不可及,它就在你我身边,就在你我自身。
成功不只体现为某种结果,更体现为下面三个层次。
其一,成功是一种精神。
第16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候选人河南省国家税务局科员张尚昀,是长春税务学院的毕业生。
2000年,张尚昀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税务学院。
同年,张尚昀母亲遭遇意外车祸受伤留下后遗症。
5年来,张尚昀背着母亲打工求学,他不但打工挣钱为母亲求医看病恪守孝道,而且利用点滴时间刻苦自学,取得5个学期的奖学金,顺利完成学业,并在2005年全国税务系统招录公务员考试中以河南省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被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录取。
“当代孝子”是张尚昀的闪光之处,但在他内心深处那种渴望成功的精神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正因有了这种百折不挠、受得住清苦,顽强拼搏、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和精神,最终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成功。
爱迪生实验室里有一句格言,“只有离开大道,在崎岖小路上行走的人,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象”。
无数事实证明:
在成功的道路上,成功无禁区,不需要与常规保持一致,而只有在逆境中依靠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另辟蹊径,脚踏实地,最终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正如中国近代学者林语堂先生所讲,“社会上的失败者,大多数不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力,没有诚意,而在于没有坚决的意志”。
其二,成功是一次升华。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纵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踏上了成功的大道。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但他却从未沮丧过。
他说:
“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
”湖北有一名叫鲁建国的青年在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创业奖”时颁奖词这样介绍他,“从贫穷的农村打工者到拥有亿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鲁建国成就了一个农村娃的‘致富神话’”。
鲁建国的致富神话是怎样写成的?
他曾先后尝试了不同的行当,开始卖服装,后来跑客运,尽管都付出了艰辛和心智,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开始。
但鲁建国心底并没有放弃对成功的执着。
当他再次从另外一个行当———收废品干起时,他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为他日后成为湖北龙发钢铁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失败既是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简单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深刻感悟和不断超越,是智慧和理性的升华。
如不认识这一点,就会导致“失败越多越成功”的荒谬结论。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条客观规律,但真要把失败向成功转化、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必须经过不懈的探索和辛勤的付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智慧,这样才算没有“白白”地失败。
其三,成功是一个过程。
并非人人都明白成功是一个过程,相反,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把最终的结果如何看作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
岂不知,如果不始于足下,成功永远是遥远的未来。
一个青年员工平时工作懒懒散散,在转正前一个月他问老板:
“如果我兢兢业业工作一个月,我能转正吗?
”老板答道:
“你的话让我想到一个冷房间的温度计,你用热手捂着它,能使表上显示温度上升,不过房间一点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温暖。
”成功是一个艰辛的实践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的奋斗目标堆垒起来的过程,每个目标都是一个台阶。
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真正的成功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学习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工作实践中。
(二)选准成功之路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学习期间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而在毕业即将来临之时,大家又都面临不同的人生抉择,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
总体上讲,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临以下几种选择。
一是继续深造。
大学生考研可能有两种主要心态。
一种是对做学问或是搞科研有较浓厚的兴趣,另一种是为了更好就业。
相信抱有第二种心态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正因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使得在考研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所以,大学生在走进研究生的考场之前最好先弄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有一个明确目标。
在选择继续在学府里深造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会选择出国留学。
从目前情况看,现在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跟以前有很大区别。
以前部分大学生出国留学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只是单纯地向往国外的学习生活,想“镀金”。
而现在国内“海归派”增多,也要靠学识能力来竞争。
因此,大学生出国留学更趋理性,多是在自身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到国外开阔视野、锻炼自己、丰富自己,以期学成真本领为建设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贡献力量。
二是积极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由于综合因素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注度并不比对招生的关注度弱。
当前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其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提。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就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和能力的竞争。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出路靠市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方面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人才正常的物质利益诉求,给予其合理的物质回报,也就是说应该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人事关系代理、户籍管理、创业优惠、工资标准、职称评定、生活补贴、公务员录用等方面都应该有可操作性的物质激励政策,更多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灵活就业。
其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是保障。
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要把就业率和就业状况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完整的就业。
就业率是就业的量,就业状况是就业的质。
同时,我们要关注失业率,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状况指标体系。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办学思想的导向仪、办学质量的一面镜子,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金石。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讲过,“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学完”,而是“学会”、“会学”。
在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
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成果首先体现在学生的就业能力上。
对于高校来说,要科学规划学校的区域布局、层次和结构以及办学目标,确定合理的招生规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服务基层的综合素质的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加强知识储备,强化品德修养,注重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力”。
在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方面,我们既要建立“进入”机制,也要建立“退出”机制,来去自由,允许退出,理解退出。
三是自主创业。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不少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独立创业之路。
例如美国有“硅谷之父”之称的威廉·休莱特,在斯坦福大学刚一毕业,就向银行贷款1000美元成立了惠普公司。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更是大学没读完就出来自己创业。
这说明并非每个人都非得先在社会上就业几年,然后才能出来创业。
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直接将“智本”转化为“资本”的可能性更是大大增加。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毕竟不是说干就能干的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从目前来讲,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良好的环境。
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
我省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促进第三产业、非公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力量,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已经具备了难得的机遇。
如同任何一个新事物的生成一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过程在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充满辛酸和坎坷。
但是有一句话,叫“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不会弄脏你的手”。
在创业成为一种时代潮的今天,随着各种环境条件的完善,只可能使摘星成功的几率更大。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到运动场上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一个是图书馆,到图书馆里博览群书、丰富自己;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做人不怕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事不怕吃苦;靠“两实”成长,一个是诚实,做人靠诚实,一个是扎实,做事靠扎实。
真正的有志青年追求成人、成才、成功,必须要有高度责任感、宽厚知识、执着精神、健康身心才能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哲洙 成人 成才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