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
- 文档编号:7299114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0.63KB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八组第八单元教学内容
第八组
提起科学,我们可能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只要用心去想一想,留心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月亮阴晴圆缺,太阳东升西落;动物繁衍生存,植物开花结果;火车飞速奔驰,大桥横跨江河……这里都包含着科学。
本组教材就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
运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
本组教学伊始,就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然后,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当然,老师们在钻研教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解读科学,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感悟,去探索、发现。
教学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以下几项实践活动,为本组教学做好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有哪些新型的建筑(如高楼、大桥等),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
2.对你认为很平常的事情,如,打雷下雨,农民喷洒农药,扔到高处的东西自动落下来……仔细观察一下,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3.从本学期所学的生字中找出合体字,试着把它们的各部分分开,看看分开以后的各部分是什么字。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9课时。
识字 8
一、教材简说
月初月亮弯弯,月中月亮圆圆(农历);太阳东升西落,北斗能辨北南;蜻蜓低飞有雨,大雁北飞天暖;秋雨过后天寒,天冷人们穿棉。
身边处处有科学,这是本课给学生的启迪。
本课由五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课虽为谚语,但韵文味道很浓,各句虽然意思独立,但从韵脚来看全文一气贯通,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
会写“北、南”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指导读准以下几个字:
“初、转”是翘舌音,“即”字读第二声,“斗、转”二字是多音字,在本课都读第三声。
建议按以下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1.在学生读通课文、基本读准字音以后,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单独出示生字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4.指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再连词、连句读。
5.组词练习。
6.认记练习。
认记生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自编谜语等。
比如,“赛”下“贝”走来两点(寒);“传”旁“人”去“车”来换(转);“蝴”蝶“虫”跑“水”来伴(湖);“十”上两“点”上下串(斗)。
又如,两边辛苦,心在中央,用心辨别,永远不忘(辨)。
7.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左右结构为主,可在简要复习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书写规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描红和临写,从整体上感知汉字结构。
本课有两个带三点水的字“江、湖”,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好三点水的关键是要把第二点写得靠外一些,三点的外沿呈一条弧线,不要把三点写在一条垂线上。
(二)朗读感悟
教学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如:
(1)哪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2)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说明天气要怎么样了?
(3)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
接下来,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
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感悟,理解课文。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后给同桌说说自己读懂的那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机指导。
词语的理解。
一些简单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行理解,较难的词语可作适当讲解。
如,娥眉月:
娥眉,细而弯的眉毛。
本课是指弯弯的月亮。
朝:
早上。
北斗:
即北斗星。
畔:
边。
句子的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了解其中的科学常识。
如,月初的月儿弯弯,月中的月儿圆圆;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边,落下的地方是西边;北斗星在北边,相反的是南边。
指导朗读时,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读出韵文的韵味,体会其韵律美。
比如,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从每句韵文的最后一个字中找到韵母相同的字(圆、南、畔、前、暖、寒、棉),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课文,体会韵文的特点是押韵,就是这些韵母相同的字在起作用。
本文具有七言诗的特点,所以指导朗读时可以教给学生语气停顿的方法──“前四后三”。
如: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谚语,学完本课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得多,看谁记得牢。
2.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晚上观察北斗星,然后互相说说北斗星的样子。
四、资料袋
1.什么是谚语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2.大雁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它们的老家在北方。
因为北方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
到了冬季,北方一片冰天雪地,昆虫和植物种子都不见了,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飞向温暖的南方。
在旅途中,雁群的行动是很有规律的,多半由有经验的老雁在前面带队,其余的在后面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
大雁从北方一路飞来,历经千山万水,大约经过一两个月的空中长途旅行,才能到达风和日暖的南方。
它们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
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急急飞回北方产卵、抱窝,哺育后代。
3.“初”字为什么是衣字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
“初,始也。
从刀衣。
裁衣之始也。
”我们只要知道“初”字是裁剪、是制作衣服的开始,与衣有着直接关系,便再也不会把“初”字错写成示字旁的了。
4.谜语二则
大雁:
蓝天之上飞呀飞,井然排列人字形,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蜻蜓:
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望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
30 棉花姑娘
一、教材简说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
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谁也帮不了她。
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
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治、啄”是翘舌音,“盼、斑”是前鼻音。
本课生字较少,认记时,可以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
“姑、娘、蚜”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斑”可以用“班”字换部件的方法识记。
本课要求写的字,上下结构的字有四个,“雪、帮”二字上大下小,要注意“雪”字中雨字头的书写变化;“星、只”二字上小下大,要提醒学生,“只”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请”字应写得左窄右宽,“就”字左右大致相等。
(二)朗读感悟
童话故事是儿童非常喜爱阅读的文体,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各段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几个词语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
下面的教学步骤供参考。
1.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有条件的可以用课件或实物引入)学习生字“姑、娘”;学生自己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呀?
这一课讲了棉花姑娘的什么事?
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指导正确流利地读。
首先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的意思,接着教师范读或领读,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误,直到读正确、读顺畅。
3.读中理解字词。
本课字词比较简单,“蚜虫、惊奇、斑点、七星瓢虫、碧绿”几个词语可以随课文重点理解。
“蚜虫、七星瓢虫”可先向学生直接讲述简单的概念,然后再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分清谁是益虫,谁是害虫。
“惊奇”可用动作、表情来引导学生感悟。
“斑点、碧绿”可以用实物并结合课文解释。
如,“碧绿”一词的理解可以这样进行:
(1)学生读过最后一段后,提问:
棉花姑娘长出了什么样的叶子?
(板书:
碧绿碧绿的)
(2)出示绿叶、枯叶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3)“碧绿”一词还能形容什么?
(青草、荷叶、柳树等)
(4)相机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习。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本课以对话为主,对话中多用叹号,感情色彩较浓,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上。
指导时,要以范读和领读为主,尽量不作纯技术性的指导。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6.指导学生分组自编自演课本剧。
(三)实践活动
小调查:
我们的好朋友
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寻找益鸟和益虫,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做好记录,想一想应该怎样保护它们,然后回到班级进行交流。
四、资料袋
1.蚜虫
蚜虫是一种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
吸食植物的汁液,是农业害虫。
种类很多,如棉蚜、烟蚜。
通称腻虫。
有的地区叫蜜虫。
2.七星瓢虫
瓢虫的一种,因背部像葫芦瓢而得名。
根据食性,瓢虫可分为植食性与肉食性两大类群。
前者以植物为食,对人类有害,但数量较少;后者占绝大多数,以捕食蚜虫、粉虱等农业害虫为主。
七星瓢虫是肉食性瓢虫的一种,它体长不足七毫米,呈卵圆形;背部拱起似半球,头黑色,顶端有两个淡黄色斑纹,前胸黑色,足黑色,密生细毛。
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面有七个黑斑,所以叫七星瓢虫。
它是捕食蚜虫的好手,特别喜欢吃棉蚜、麦蚜、菜蚜、桃蚜。
一只七星瓢虫一天可以吃掉一百三十多只蚜虫,所以农业科学家常常用它来治虫。
31 地球爷爷的手
一、教材简说
猴子很有灵性,不但聪明,而且知识丰富,“懂得”很多科学知识。
这不,猴爸爸竟然会利用地球引力得到桃子。
本课以童话的形式,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爱科学,学科学。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
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三、教学建议
本课和前一课体裁一样,内容比较简单,建议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
(一)识字写字
“摘”是翘舌音;“俩”应读liǎ,不能读liǎng;“且”字读第三声。
这些都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球、玩、跳、桃、树”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刚”字应写得左宽右窄。
“球、玩”二字,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王”字与王字旁的异同;“跳、桃”二字结构一样,字形相近,可以结合起来指导书写,“足”字的捺变提,“木”字的捺变点,“兆”字的笔顺及笔画“竖撇”,都要仔细指导。
“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二)朗读感悟
可以参考下面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自学。
1.揭题导入。
小猴子、小兔子用手摘桃子、采蘑菇吃,吃得可香啦。
可是今天,他们却不用动手摘桃子了,因为地球爷爷已经用自己的大手替它们摘下来了。
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呢?
请大家读课文,看谁最聪明,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讨论:
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
这里,教师可以用磁铁给学生作个简单的演示,以帮助理解“引力”一词。
3.分组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后检查。
4.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准备比赛。
(1)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
(①欢快──第二自然段;②请求而且有礼貌──第四自然段;③奇怪──第八自然段)
(2)练习读好小兔的话。
(①有礼貌──第六自然段;②奇怪──第九自然段)
(3)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
(慈祥、和蔼──第七自然段)
(4)练习读好地球爷爷的话。
(声音缓慢、粗壮有力)
5.表演性朗读比赛(自编自演)。
(三)实践活动
小试验:
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
小组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讨论并试验:
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32 兰兰过桥
一、教材简说
几乎人人都见过桥,也走过桥。
我们见到的桥都是江河湖海之上的,但兰兰跟着爷爷一起却看到了一座架在水底的桥──潜水桥。
建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所有的水面上都架起桥,但兰兰却看见了爷爷随身携带的一座简易方便的桥──塑料桥。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兰、梁”等12个生字。
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程、砖”是翘舌音,“梁、砖、架、划、巧”是三拼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读báo。
认记字形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本课生字建立联系,做到既学习新字,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
如,“转—砖”、“彩—采”、“等—特”、“被—波”。
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以上下结构为主,可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求进行指导。
“坐”字不易写好,指导时要注意三点:
(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在指导“坐”字的基础上,再指导“座”字的书写,强调把“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较长,建议教学时大胆取舍,在全文基本读通的基础上,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好相关部分。
1.兰兰跟着爷爷过了几种桥?
(两种桥:
潜水桥、塑料桥)
在读书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可能说不准确,如,说“潜水桥”时,可能会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或“玻璃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有一定道理,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书,得出正确答案。
比如,学生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时,可以这样引导:
(1)反问: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2)鼓励引导:
你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桥建在哪里。
不过,你只说出了这座桥的位置,还没说出这座桥的名字。
请你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2.这两种桥各有什么特点?
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本课介绍的两种桥特点十分明显,潜水桥的特点是架在水底(潜)、结实、透明;塑料桥的特点是轻巧、携带方便。
这些特点大都体现在课文生动具体的描述之中,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准确的概括,只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再指导学生把这些语句读好就可以了。
(三)实践活动
创造设计:
未来的桥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
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河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
请你帮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座桥,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要求:
(1)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
(2)设计好桥的式样。
这个活动可以结合《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进行教学。
四、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
(指名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的读音。
(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结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
(潜水桥、塑料桥)
3.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潜水桥?
谁愿意读一读?
(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4.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塑料桥?
谁愿意读一读?
(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5.再读全文。
我们知道了潜水桥和塑料桥这两种神奇的桥,现在我们再来把全文读一遍。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你喜欢哪一种桥?
(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2)思考:
潜水桥有什么特点?
(四人小组讨论)
(3)兰兰在潜水桥里都看到了什么?
(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
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
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
(轻巧,带着方便)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
(是科技的力量)
(三)朗读全文
(四)识记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
桥梁工程师波浪特别玻璃砖
划过去采野花很薄轻巧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未来的桥
可参考“教学建议”第三部分。
33 火车的故事
一、教材简说
自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使用的蒸汽机车到现在,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化的磁悬浮火车。
这是震撼世界的科学创举。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
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弄、创、梦、名”四个字是后鼻音,“弄”字的声母是n不是l,韵母是ong不是eng;“郊、断、建、创”等字是三拼音;“建”的偏旁是“建之”,不是“走之”。
认记字形举例:
“校—郊”、“木—旦—查”、“林—夕—梦”,“一人一竖短,折文右上边,三撇在右下,此字认不难”(修)。
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中,有两个独体字“发、成”,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名”和三个左右结构的字“晚、动、新”。
建议把重点放在独体字的书写指导上。
“发”字可借助“友”的写法进行指导。
“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二)朗读感悟
建议在指导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第三自然段)进行教学。
文中有些专业术语较难理解,可以作简单说明,不必要求学生掌握。
下列词语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简单理解:
“飞驰”、“夕发朝至”、“创举”。
(三)实践活动
创造设计:
新型的高速火车
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新型火车,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揭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2.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
3.听录音,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二)联系插图,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飞驰而过”是什么样的。
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小明查了许多书)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机车就是火车头。
指出第一幅图上的机车。
引读:
老师读小明的问题,同学们读答案,读出明白的语气。
(4)读读第三到第六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
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
)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
电力机车的车顶上有电线。
它行驶时,下面靠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
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
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
它是浮在轨道上的。
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
)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四段。
(1)指导学生理解“夕发朝至”:
“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是早上,“至”是到。
合起来就是──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2)读课文,想一想:
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4.学习第五段。
(1)爸爸还说了什么?
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2)“海拔”是什么意思?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3)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4)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佩服的语气。
5.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第六段,说说小明做了一个什么梦。
(2)指导感情朗读。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教读识字口诀,抽读卡片,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动、发、成。
(四)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
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34 小蝌蚪找妈妈
一、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 下册 语文教师 电子版 第八 单元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