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18份反思注意点幼儿园教师反思从孩子的行为反思冲突解决策略.docx
- 文档编号:7290951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62.91KB
含18份反思注意点幼儿园教师反思从孩子的行为反思冲突解决策略.docx
《含18份反思注意点幼儿园教师反思从孩子的行为反思冲突解决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18份反思注意点幼儿园教师反思从孩子的行为反思冲突解决策略.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含18份反思注意点幼儿园教师反思从孩子的行为反思冲突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师反思:
从孩子的行为反思冲突解决策略
纪录片《小人国》给幼教工作者带来很多感触和思考。
其中有一个片断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佳佳和陈柄栋在玩沙区玩时发生了一点冲突,平时很调皮、到处惹是生非的池亦洋居然跑过来调解。
池亦洋:
别打架!
有话好好说!
陈柄栋:
他拿石头崩我脑袋!
池亦洋用手拦着佳佳(对佳佳):
别崩!
(对陈柄栋):
你也别扔土!
下去。
池亦洋:
他为什么打你?
陈柄栋:
因为我让他拿铲子,他拿土崩我。
池亦洋:
谁先动的手?
陈柄栋:
佳佳。
池亦洋:
那是佳佳的错。
池亦洋转过身去问:
佳佳,刚才怎么了?
佳佳:
我忘了!
池亦洋:
那你跟陈柄栋说对不起。
佳佳:
对不起!
池亦洋:
诚心诚意地说!
佳佳:
对不起!
池亦洋(对佳佳):
你问陈柄栋原不原谅你?
佳佳:
我不想说。
池亦洋:
陈柄栋,原谅佳佳吗?
陈柄栋:
我不原谅。
池亦洋(对佳佳):
他不原谅你,那就算了吧!
这里有个细节引起了我的关注,就是池亦洋问陈柄栋是否原谅佳佳时,陈柄栋说不原谅。
由此,我想到,其实池亦洋使用的冲突解决策略也是老师最常用的,很多时候,当一方向另一方道歉时,对方都会说没关系。
为什么片中的陈柄栋没有原谅佳佳,而在教师处理同样的事情时,受害方都会接受道歉并原谅对方呢?
我想那是因为有老师在旁边,如果有孩子说不原谅,老师肯定会讲一番大道理,说服他说出没关系三个字。
孩子已然明白:
我必须得这么说,否则会听到喋喋不休的教诲,或者被批评。
另外一种可能是孩子已经形成了一种程式,那就是当别人对他说对不起时,他都要回答没关系,不论他心里是否真的觉得没关系。
这时候,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已经不能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内心了。
当没有老师的介入,没有前面所说的忧虑,孩子就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陈柄栋说出不原谅也就在情理之中。
由此,我在反思,教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特别是处理孩子冲突时,是否过于程式化?
其实,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冲突,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如,当冲突本身并不严重,或者冲突带给孩子的影响很小,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淡化的方式来处理,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也许过一会儿孩子就把事情给忘了。
有些冲突带给孩子的伤害可能会比较大,如果孩子觉得委屈,不想原谅对方,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消解内心的委屈,不必让孩子马上就原谅对方。
有时解决冲突不能全靠理性的规则,也需要照顾到当事人的情绪情感。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情绪情感和性格正在发展的幼儿,如果我们很教条地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可能会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对内心真实感受的尊重,那我们的教育又该如何让幼儿去追求真善美呢?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且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的写法(3)
如今,新课程已全面实施,加速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随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与之相对应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全面推广。
教师如何面对这次脱胎换骨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教育专家认为首当其冲是写好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教师对以往的言论和行为做出重新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理智的进行的自我关照,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下面就写教学反思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
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
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详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
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
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
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
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一般情况下写教学反思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1)自己在课堂教学当中发现的问题或产生的困惑。
(2)课堂教学当中发生的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
(3)某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及其发生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
(4)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的怎样。
(5)对“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
(6)授课之前对本节课的计划或期望与实际的教学情景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7)本节课对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8)本节课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9)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10)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最失败的地方在那里等等。
当然,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没有完全的限制,可以不拘一格,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四、教学反思的形式
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教学反思的形式可基本分为以下四种:
1、课前反思。
针对所教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渴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种种设想,或者种种处理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案进行反思。
课前反思既是打好有准备战的重要环节,也是激活教师头脑的好方式,你想一个教师课前进行认真反思,思维之活跃,激情之澎湃,是可想而知的。
与教师课前头脑空空相比较,其效果要好百倍。
课前认真反思,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2、课中反思。
课前预想与实施教学之间定然会有一些矛盾,及时反思,立即调整,真正使课堂成为探究的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的空间,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作用,可强化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非常关键,可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教学规律,教学本质的认识。
难怪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而很多教师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不再进行深层次的课后反思,致使教学技能毫无长进,教学科研能力原地踏步。
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课后反思,要不失时机,言简意明且有侧重,同时更要持之以恒!
另外,从写好课后反思入手进行教学研究,既可占有丰富的第一手科研材料,又可以找准教学研究中的困惑,继而才会有的放矢地向名师学习,强我素养。
4、对比反思。
如果我们留心思考,同样的教学内容,上第一遍与第二遍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效果不完全相同;一般地,一个老师上两个班级的课,讲授相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不完全相同,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在这个班级效果好而在另一个班级又不好。
认真查看、思考、比较每一遍、每一个班级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汲取经验,改进不足,更有力于提高教师思辩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
如: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
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
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
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
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
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
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
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六、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
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
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
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
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
“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教学反思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自己的反思内容和看法与同事进行交流与探讨。
这样可更好地洞察自己非常熟悉且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的。
教学反思一般的写法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能够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写教学反思的意义
1、促进教师的思考向纵深发展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产生搁置现象。
而写反思,首先需要教师对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
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写反思,往往使人思维产生更深入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能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写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
因为积累,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
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写不足之处
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剖析,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1>、反思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备课是否体现课改的理念和课改的精神?
备课备到什么程度才算认真备课?
教案的详与略及其在课堂上的实际运用等均可认真反思。
<2>、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是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再思考。
<3>、反思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
一是对教学目标设计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指向学生而是指向教师,仍然把老师当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然关注的仅仅是“认知目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育人功能。
<4>、反思教学设计各个环节:
如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是否有整体意识?
要仔细斟酌授课的密度、广度、和讲课的速度,避免出现随意性。
若授课过难过快,易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造成两极分化;过浅或过慢,又易出现学生学习与纪律松懈的现象。
若教学设计各环节设计不合理,极易导致拖课现象,或出现这节课无法讲完计划中的内容,只好下节课再继续讲的情况。
<5>、反思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值得反思。
<6>、反思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常出现下列误区:
一是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
师生互动
二是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
如只关注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
四是提问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五是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
六是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7>、反思教学评价
如一堂好课的标准、新授课与复习课的标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等。
四、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
1、记教学日记 2、说课 3、听课与评课 4、征求学生意见 5、评价学习的效果
6、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
五、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如: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一般不同。
教师要学会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
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
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六、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
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的教学理念,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
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那么怎样撰写教学反思呢?
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反思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
如: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
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
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
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 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
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三、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
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
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
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
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
“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作为校本研究第一特征的教学反思,也因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反思 注意 幼儿园教师 孩子 行为 冲突 解决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