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2.docx
- 文档编号:7290382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1.07KB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2.docx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2
郑州一中网校2015—2016学年(下)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
侯佩锋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
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
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
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
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3.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
“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
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4.历史学家费孝通说:
“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
不但现在利用动力的机器用不进,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
技术不能改良,农民们要
凭赤手赤足在田里劳作,农业里拖住了大量人口,农民的生活程度也终是在饥饿线上
挣扎。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B.古代铁犁牛耕并未真正普及
C.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趋势
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
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让农
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
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6.《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质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锄等在
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亩”
③“宗庙之牲,变为田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④
7.有史学家说: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
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
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8.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
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10.下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机械工作示意图。
其中一个转轮的左边装有一个两头粗、中间
细的小轮,小轮的一边通过传送皮带和转轮相连,另一边通过顶部的曲柄和左边的杠杆
相连,从而实现了转轮和皮囊之间的传动。
这是
A.春秋战国时期冶炼生铁的淬火工具
B.西汉的播种工具耧车
C.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水排
D.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
11.“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
错。
”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
A.二处B.三处C.四处D.五处
高一历史第2页(共8页)
12.《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
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
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3.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
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
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
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16.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
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
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
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
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17.假如你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无法从市场购买到的是
A.非洲的黄金和象牙
B.美洲的玉米和烟草
C.亚洲的瓷器和香料
D.澳洲的工艺品
1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观察新航路开辟
后400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流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高一历史第3页(共8页)
19.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准确的是
时
间
事
件
1825年
1840年前后
1848年
1871年
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共产党宣言》发表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经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
C.工业革命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
D.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20.(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
修建
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
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西方殖民扩张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21.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
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
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C.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D.经济全球化最初的阶段
23.《全球通史》中描述:
“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
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
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
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
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
己和邻居而生产。
”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高一
历史第4页(共8页)
24.下列对图8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
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5.“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物
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
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6.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
1840年前
1894年
总销售量(万包)
6.4
16.02
出口量(占总量%)
0.9(14.06%)
8.23(51.94%)
内销量(占总量%)
5.5(85.94%)
7.7(48.06%)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C.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D.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2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
是
材
料
结
论
A
B
C
D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赋税中农
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
72
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
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
北宋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世纪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
加强
高一
历史第5页(共8页)
28.下表反映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要中国永远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国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29.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0.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
现了如下政治语汇,其中符合时代潮流的是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②1958年总路线③大跃进
④八字方针⑤以阶级斗争为纲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高一
历史第6页(共8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4分,第32题16分,共计40分)
31.(24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
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
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
名闻遐迩
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
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
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
的63个。
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
是增长最快的10年。
——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正式生效,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重新
分配议席。
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人口大量减少的选区),减少了一些选区的议席;
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得到了65个议席。
第二,更改选举资格,
扩大选民范围。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了选
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材料四世博会上海馆石库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
合院。
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
由于这
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
……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
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
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
石库门建筑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中共“一大”、“二
大”都是在这样的石库门建筑里召开的。
(1)根据材料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
(6分)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
市贸易的特点。
(4分)
(2)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4分)
(3)透过石库门你能体会出近代上海的哪些特征?
(6分)
高一
历史第7页(共8页)
32.(16分)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
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
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
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
……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
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
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
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
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
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视角二“太阳下的新事物”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
济上来.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
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可是煤烟带给
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分)
高一
历史第8页(共8页)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学年度 历史 下册 期中 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