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 文档编号:7289021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75
- 大小:99.54KB
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篇综述
第一章县域概况
彬县是中华民族始祖最早活动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位于关中平原北部,咸阳市域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
全县总面积1182.28平方公里。
县境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在咸阳市发展总体框架中处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位优势相对明显。
一、自然条件
1、在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内侧,总体构造形态为北西――北北西向的平缓单斜,在单斜面上有为数不多的、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小于9度,构造简单,基岩以中生界为主,产状平缓。
境内所见到的地层从三叠纪开始,自下而上依次为:
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其中侏罗系发育良好,是含煤、含油的重要层位。
第四系主要为黄土堆积,厚度大,分布广,彬县的地貌主要在此地层上发育。
2、本县地貌属陇东黄土高原塬梁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泾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中部,将全县分割成东北、西南两塬夹川道的地貌格局,两个塬体均向泾河下游倾斜。
塬面破碎,沟壑密布。
有大小沟壑4089条,沟壑面积639.5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4.1%。
东北塬梁沟壑区包括北极塬、新民塬、香庙塬、和龙高塬,由四郎河、红岩河、百子沟和三水河切割形成。
总面积647.5平方公里,占全县的54.7%,海拔900-1240米。
塬、梁顶部较为平坦,塬坡受水流侵蚀,地形破碎。
西南梁峁沟壑区包括水平塬、水口塬、太峪新堡子塬和小南塬,由磨子河、水帘河、太峪河、孙家河及南沟、西沟侵蚀塬区形成。
面积约504.5平方公里,占全县的42.5%,海拔900-1500米,沟坡所占面积大。
泾河谷地川道区土地平坦肥沃,潜水埋深浅,灌溉便利,面积为31.2平方公里,占全县的2.6%,海拔715-873米,县城附近川道平坦,河曲发育,宽达2800米,而后洼以上和断泾以下河谷狭窄,宽仅100-300米。
3、本县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降水量变化较大。
年均气温9.7℃,极端最高温40.0℃,极端最低温-22.5℃,无霜期172-177天,年均降水量561.4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变率2.39,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53.8%,其余季节干旱少雨且分配不均。
主导风向为西北和东南风,大风多出现于冬季,最大风力7级。
4、彬县属黄河水系,泾河流域,河流以泾河为骨干,呈羽状分布,共有11条较大的河沟汇入,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四郎河、红岩河、三水河、磨子河、水帘河、太峪河、百子沟。
彬县年均降水总量7.11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9.0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92亿立方米,地下水0.093亿立方米,总补给水源是降水。
泾河境内流长104公里,年平均流量57.6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89212千瓦。
泾河1966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8150立方米/秒,历史最大洪水流量15700立方米/秒,最小日平均流量1.0立方米/秒。
5、全县土壤有五个土类,9个亚类,主要有黑垆土、黄绵土、红土、淤土、潮土。
其中黑垆土和黄绵土分布最广,也是主要的农业土壤。
6、本县在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中,处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主要有山杨、杜梨、懈栎、榆、油松、酸枣、荆条、远志、侧柏等。
植被分布仅南部山区残存少量的天然次生林,绝大部分为人工植被,以栽培的落叶阔叶树和农业植物群落为主,夹杂零星分布的草地。
7、动物以饲养动物为主,由于缺少大面积森林,野生动物以啮齿类为主,野生禽类有喜鹊、红嘴山鸦、麻雀等。
8、本县目前发现的矿物主要有煤、油页岩、陶土等。
本县煤层主要赋存在侏罗纪,煤层厚度一般为80-150米,走向大致北东,倾角3。
-10。
煤种主要为不粘结煤、长焰煤,低灰份、低硫、低-中磷,低-高发热值的低变质烟煤,是较好的动力、气化煤。
本县属黄(陵)陇(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明代境内就开采煤炭。
目前探明可采储量32.4亿吨。
本县煤炭资源可靠、储量丰富、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煤质优良。
相比我国华北一些矿区开采条件优越。
本县油页岩矿床赋存于三叠系,自县城向东至淳化呈条带状分布,含油率不高,尚难利用。
陶土矿在太峪及百子沟畔有大面积的矿层分布,储量大,仅太峪和炭店两乡露天可开采量就达1000万立方米。
历史上用于烧制低档生活用陶器、瓷器,今年用于烧制建筑装饰材料。
另外还有料石、粘土、石英砂等,主要用于建材。
一
二、历史沿革
彬县地区是中华民族始祖最早活动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彬县境内就有先民生息。
虞夏时属雍州之域,相传周文王姬昌前十四辈祖先后稷生于此地,辟洪拓荒,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农业的先河。
后稷曾孙公刘于此建立豳国。
商朝初期,太王古公亶父率彬人迁往岐山,光大后稷开创的农耕事业,为周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西周豳属王畿,东周属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于豳设漆县,东汉时除保留县的建制外,于此设置新平郡。
姚苌之乱后郡县俱废,北魏时设白土县,于县兼设新平郡隶属泾州。
西魏时设豳州。
隋撤新平郡,白土县徙于今治次年更名新平县,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豳”为“邠”,自后历唐、宋、元、明五代。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撤消新平县,辖地划归州直辖。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直隶州,辖长武、旬邑、淳化三县,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设县,属关中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7月24日邠县解放,随之在此设立了陕甘宁边区邠县专署,辖邠、旬、长、永、乾、礼、麟七县,1950年邠县改属咸阳分区专署,1953年改属宝鸡分区专署,1956年改由省直辖,1958年邠、旬、长三县合并为邠县,省属直辖,1960年属咸阳专区,并撤销邠县大县建制,恢复原县制,因“邠”字比较生僻,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邠”为“彬”,1983年9月,咸阳地区改为市,彬县属之至今。
三、社会经济条件
2007年底,全县总户数87687户,总人口333767人,其中户籍非农业人口33600人。
性别比108:
100。
人口出生率、自增率分别控制在8.1‰和3.2‰.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7%。
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1所,在校学生2.19万人,小学267所,在校学生4.62万人。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个,有病床数572张,卫生技术人员867人。
2007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48亿元,增长25.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9亿元、12.4亿元和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6.9%、43.1%和12.7%;财政总收入4.39亿元(含“两权价款”收入873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增长7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5元,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2292元,增长14.4%。
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工业经济总量迅猛扩张。
完成工业总产值27.34亿元,其中,规模内工业产值25.01亿元,分别增长63.4%和74.2%,工业总产值及规模内工业产值增量双双突破10亿元大关,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完成农业生产总值9.02亿元,增长26%。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全年粮食总产10.85万吨,较上年略有增长。
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
全县果品面积发展到42万亩,水果总产26.72万吨,果品优质率70%,实现产值5.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816元。
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8.2亿元,同比增长15%。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去年上涨3.3%,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去年上涨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去年上涨9.2%。
四、交通条件
现状彬县境内共有国省道3条,境内里程66.5公里。
国道312(G312,起自上海,至新疆伊宁),在彬县过境段原称西兰公路,境内长30公里,技术等级二级。
老国道312,国道改道前的原线路,境内长22.5公里,技术等级三级。
省道306(S306,彬旬公路,起自旬邑转角,至麟游两亭),境内长14公里,1.7公里技术等级为二级,12.3公里为三级。
彬县境内有县道8条,道路总长201.53公里,技术等级均为三级。
有乡道8条,总长102.35公里,其中三级67.3公里,四级27.05公里,等外8公里。
另有专用公路5条,为煤矿和电站的专用线,总长58.35公里,技术等级为三级和四级。
银川至武汉的高速公路和西安至平凉的铁路的选线已经完成,规划沿泾河河谷从泾河北岸通过县境,目前已经在施工当中。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
彬县的城市总体规划,自1983年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1997年经咸阳市规划设计院修编,1999年经咸阳市人民政府(咸政字[1999]5号文件)批准实施至今。
二、对上版总体规划的评价
(一)、《彬县县城总体规划1997-2020》修编于1997年,主要内容有:
1、空间结构:
一城二区二卫星城。
一城指彬州市区,包括县城和鸭河湾区二个区;长武和旬邑县城规划为彬州市的二个卫星城。
2、范围:
县城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10.76平方公里。
2、规划年限:
近期1997-2005年;远期至2020年。
3、规划人口:
远期彬州市区人口规模17万人,其中县城人口规模12万人,鸭河湾区5万人。
4、城市性质:
陕西省能源基地,咸阳地区北部中心城市,是以发展煤炭及配套工业为主的商贸发达、旅游前景广阔的现代化城市。
(二)、上版总体规划的积极作用:
1、上版规划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体现了当时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对县域经济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高效配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规划所确定的经济发展轴带初具规模,沿312国道的发展主轴带布局了全县主要的煤炭采掘,煤电联产企业。
规划所确定的产业布局基本得到贯彻。
3、城镇体系基本按照规划的安排,各级城镇均按照规划确定的性质进行发展,规划对全县城镇体系向高级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4、规划对近10年来彬县的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为城市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同时为本次规划奠定了基础。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上版规划从97年至今的10年期间,市区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均依据总体规划进行建设,使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主要是:
城区道路均依据规划进行了新建和拓宽改造,如西环路及公刘路等;城区公共建筑、各类商业服务设施进行了扩建改造和新建。
总之,上版总体规划的实施,使城市各项建设依据总体规划取得了很大成绩,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城市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银武高速公路的建设等出现的情况,使得原总体规划已显现出与城市发展诸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规划修编工作迫在眉睫。
第三章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一、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彬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城镇,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具现代化城镇规模。
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等各项事业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上版规划编制时,武银高速公路,西平铁路还未建设,最终位置尚未确定,而这两条交通干线对彬县在区域中的位置条件影响极大,其建成通车减小了彬县与关中城镇群的时间距离,直接将本县纳入到关中城镇群中,使本县的区域地位发生较大变化。
2、上版规划时,时代的主流是以经济发展为主,效率优先的发展模式,故此,规划以彬长矿区的开发、经济的发展为主线进行规划。
随着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创建和谐社会”、加强“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政策导向逐步向“公平”倾斜,从而要求规划思路有所调整。
故此本次规划在新的“后农业税”时期,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突出县城在经济发展中承担支持城镇化进程,服务“三农”等的功能,在社会发展中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更加全面的对城镇的作用进行考虑。
3、新一届党中央确定了未来20年将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年代,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新的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理念也应及时予以调整。
4、彬县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小城镇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5、城市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缺乏活力,发展动力不足。
6、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物流、商流渠道不太畅通,不能有效的向周围辐射,城市活力和吸引力不足。
7、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污染企业位于城市上风向,工业用地布局有待调整。
8、城市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等级不清晰、功能不明确。
9、缺乏城市特色,城市景观质量有待提高。
二、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为适应彬县的实际情况,满足城市跨世纪发展的需要,本次规划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对城市科学定位,合理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确定适宜的城市用地规模。
2、探索工矿型城市向多功能综合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发的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调整需求。
完善城市功能,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
3、探索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规划中面临的新课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过境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衔接关系,完善城市道路系统。
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创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
6、研究城市科学的发展时序,近期建设与远景规划相结合,合理引导城市向东西两翼及北部发展。
7、上版规划的区域规划部分将彬长矿区涉及的旬邑、长武进行了统一规划,从更高视角对城镇布局进行了安排,经过多年实施,宏观结构已初具规模,本次规划在延续上一次规划的同时,着重对本县境内的经济发展和城镇结构进行进一步深化,增加规划的操作性。
8、本次规划适逢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响应新的政策,进一步突出“城乡统筹”的规划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关注农村基层建设,加强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第四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
一、规划背景
1、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提上议事日程、我国产业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等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区域建设步伐加快,给区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是本次规划编制的外部因素。
2、随着武银高速公路、西平铁路的建设,区域对外交通条件更为便捷;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更为成熟,使区域自身的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对区域建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本次规划编制的内部因素。
3、在彬县“十五”计划完成之即,“十一五”计划开篇之年的新形势下,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已长期“服役”的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指导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彬县自身发展存在各种问题,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
为了抓住历史机遇,适应今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彬县人民政府委托长安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及陕西丰宇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3、《彬县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4、《彬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5、《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6、《关中城镇群规划》
7、《咸阳城市总体规划》
8、国家其他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1、根据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引下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确定彬县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加速城镇建设,提高市域城镇化水平,优化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延续、完善上版规划思想与新形势、新情况相结合。
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论证彬县在全国、西北地区和陕西省内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彬县未来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
3、依托旧城,发展新区,近远期结合,突出重点。
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增加规划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彬县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城市向多功能综合型城市发展,发展煤炭化工工业创造有利条件。
4、以资源及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市政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5、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改善生态环境,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框架性意见。
6、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环境品质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方向。
在规划中融入城市设计理念,强调突出地方特色,解决城市形态的延续和发展问题。
7、贯彻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共同富裕、城乡统筹发展。
第五章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近期2008——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
(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1182.28平方公里。
(二)、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是城市发展需要控制的重要地区。
本次规划在确定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从生态角度看,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城市规划和管理上必须将其视为一体进行统一协调,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追求。
2、从功能上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可以安排以绿色基调为主的近郊景观型的休闲公园,城市规划区必须考虑与中心城区联系密切的城镇居民休闲空间。
3、与彬县未来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地区,包括县城附近会对县城产生影响的煤矿和工业区,主要有蒋家河、大佛寺、水帘、火石咀、下沟、百子沟等煤矿以及即将建设的新民塬工业区。
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本次规划确定彬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至枣渠水电站,西至彬长界,南至车家庄范家河村,北至新民镇,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规划用地范围
东至水北村,西至水帘河,南至南山脚下,北至北山脚,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
除去水域及其它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为10.5平方公里。
(四)、城市规划用地的控制要求
城市规划用地包括现状建设用地、规划的各阶段的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城市建设用地。
非城市建设用地中包括各类农业生产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风景林地等各类规划控制用地。
各类用地控制要求如下:
1、城市建设用地
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应服从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要求。
2、各类农业生产用地
各类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周围的环境生态协调保育区,在规划期内应予保留,不得随意进行非农业生产建设。
3、大型基础设施控制和预留地
规划建设的武银高速公路两侧各50米范围、西凉铁路两侧各50米范围为防护绿地,在城市防护绿地内应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
4、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用地
规划区范围内的火电厂、给水场、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必须严格控制,严禁各类非相关设施的建设。
5、风景林地
彬县城区位于两山之间的川道中,其北部、南部靠山较近,规划要求进行大面积山体绿化,作为城市的景观背景山体及风景林地,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
第二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研究
一、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背景
1、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占据重要位置。
在21世纪前50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
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和洁净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重要性和地位还会逐渐提升。
根据我国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富煤、贫油、少气)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煤炭是我国最安全、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
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炭生产成本正在并将继续降低,洁净煤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这都将使煤炭成为廉价、洁净、可靠的能源。
目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炭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因此,以煤炭液化生产的液体燃料和用水煤浆替代石油将是必然的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煤炭在未来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2、“十五”末期,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电力缺口尤其明显,全国新建、增容火电厂对煤炭的需求大增,整个煤炭行业在短短几年间扭亏转盈,并且成为地方经济的有力支柱。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将处于持续增长当中,煤炭需求也会持续增长,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国家对资源的价格会逐步调高,增加对资源开采地的环境保护投入,整个煤炭行业以及煤炭开采地都将因此受益。
3、“创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的提出及贯彻实施,表明区域协调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
“十五”计划中,党中央首次提出了积极稳妥的促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又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城、镇、乡、村”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发展战略,其目的是以推进城镇化为手段,通过城乡统筹,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的重点开始转向县、镇、乡,以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背景
1、陕西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关中一线两带建设作为振兴陕西经济的重大举措,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彬长矿区是全省煤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稳定渭北,建设彬长,重点开发陕北”的煤炭北移战略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省煤炭工业发展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线,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加大产能建设,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建设与发展。
根据规划,一是做大做强陕西煤业集团公司。
二是加快开发建设彬长矿区和陕北矿区。
到“十一五”末,关中地区以彬长矿区为主,形成67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陕北形成1.9亿吨煤炭生产能力。
2、西咸一体化的提出,将促使咸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成为进入西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平台。
借此平台,彬县经济有望得到更大的提升。
西安、咸阳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咸阳分散西安的部分城市功能,更好地接受西安城市的外溢效应,充分利用西安在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科技、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优势,从而增强咸阳市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实力。
将提高西安咸阳、关中经济区乃至陕西全省在更高层次上接纳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沟通东西、辐射南北,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的先导和龙头作用。
彬县作为咸阳西北部的副中心,亦可充分利用到西安的多方面优势,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十五末,依托煤炭资源,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煤炭,电力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果业、旅游等特色经济也逐步形成。
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建设速度都明显加快。
县域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阶段。
三、与周边的竞争和写作
1、彬县是关中城镇群规划确定的彬长旬城镇带的核心
彬县关中城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彬县 城市 总体规划 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