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x
- 文档编号:7276152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43KB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x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政治答题万能公式
(把老师归纳的背下来,在书上找到,理解记忆。
相信你高考一定没问题。
相信自己,没有什么不可以)
一、政府(国家)
1、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政治主体:
政府,这样做的依据、为什么做某事、怎样做某事,一般可从以下六点进行论述。
①国家性质:
政府性质:
②宗旨:
基本原则:
③政府职能:
④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⑤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⑥树立政府权威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⑥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
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政府职能。
二、国际关系
1、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⑤国际竞争的实质:
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4、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政治学)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
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
1、性质:
2、宗旨:
3、执政理念:
4、指导思想:
5、领导地位:
6、执政方式:
7、领导方式:
8.加强党的建设:
9.我国的政党制度:
四、企业(经济生活)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
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创新、科技和管理)
4.诚信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诚信、品牌)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方式)
6、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节能环保)
7.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
8.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开发和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
(外贸出口)
9.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
(利用世贸规则)
10.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
(规模)
11.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效益)
12.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
(素质)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1)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
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3)三大原则:
①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2)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1)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等。
(2)劳动者:
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劳动者: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
(4)投资人:
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
(5)纳税人:
权利义务,依法纳税。
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
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
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
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具体的又可以从党、政府、公民角度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
要注意从党领导地位、领导方式。
执政方式、指导思想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
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参与政治生活的三个原则、参与政治生活的四大途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有序政治参与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
(一)经济意义(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
1.对个人:
如劳动者、农民、消费者、经营者等。
答案关键信息:
(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需求、增加消费;维护合法权益;调动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
2.对集体:
如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有利于)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⑤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技术、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对国家、社会:
(有利于)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⑤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增强区域竞争力。
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扩大内需、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对外经济意义:
(有利于)
①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③吸引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
④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二)政治意义
国内方面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权威;
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等。
对外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有利于促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承、发展和创新,繁荣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扬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等。
1.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有先进的、健康的与落后的、腐朽的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2.优秀文化: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的了解;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创新。
4.文化创新的作用: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P49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P79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P7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P8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P80(如何弘扬?
)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可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98、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四)哲学角度分析某事件的意义。
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一般从三个角度思考。
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
第二,从辩证法角度看,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物本身的积极意义或应当从中吸取的教训。
第三,从认识论角度,事件对推进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
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角度去回答,指出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
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了解选择题不选肢所采用的干扰方法
近几年来,政治高考中常见的干扰肢设置方法有:
张冠李戴法, 偷梁换柱法,
以偏概全法, 因果倒置法,
答非所问法, 正逆颠倒法。
鱼目混珠法等等
二、选择题现场操作要领
第一,认真读题,注意找关键词
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如“范围关键词”:
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政治学道理等。
“内容关键词”:
如措施、制度等。
“形容词关键词”:
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体现、启示等。
第二,仔细审题,把握几个原则
1、直接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亦称二级引申)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2、整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
(组合式选择题或不定项选择题例外)
3、根本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
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
4、逻辑性原则:
注意题肢表述的逻辑性,如必要条件的不能当成是充要条件。
因此,如果见到题肢中的“只要„„就„„”“只有„„才„„”,你就要仔细的阅读,慎重地选择,否则一不小心,你就能后悔终身。
当然,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第三,运用技巧,掌握解题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最直接的解答方法有两种。
1、排误法。
即首先直接排除题肢中的错误观点。
2、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
关于排误法,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十个原则:
1、表述错误者不选;
这类题目往往通过设置一两个表述有错误的题肢来干扰,在解答时可以运用排除法直接排除错误选肢。
【例题】“不登高山,不知天地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的意识具有独立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2003年高考政治第13题。
正确答案是D。
要求考生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A、B表述都有错误,应该舍去。
【例题】某市人大通过决议,今后召开市人大全体会议及其常委会议时,为普通市民设旁听席。
这表明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机关
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趋完善,充分体现我国的国体 C.旁听市民已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D.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全民的民主
正确答案是B。
ACD表述都有错误。
A肢采用偷梁换柱法,D肢采用鱼目混珠法
2、正误混杂者不选;
这类题目往往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在组合中往往包含一、两个错误选项。
即正误混杂。
【例题】十六大报告指出:
“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
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根据这一精神,受国家保护的个人收入有
①存款利息 ②股票收益 ③工资收入 ④传销收入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这是2003年高考政治第3题,正确答案是C。
很显然传销收入是非法收入,不受国家保护。
因此含有④的A、B、D都不选。
(鱼目混珠法)
3、范围不符的不选;
这类选择题通常有特殊的规定性,而干扰肢往往是正确的表述,但不符合题干规定的范围。
解答时要求考生必须注意题干规定的范围。
否则就会失误
【例题】当前,各地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但不少地方的城镇建设缺少统筹
规划和长远打算,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经常发生,产生不少矛盾,造成资源的浪费。
从哲学思维方法上看,这些城镇建设的决策者们违背了
A、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道理 B、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C、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D、用联系和发座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干的规定性是“从哲学思维方法上看”,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只有C肢符合要求。
类似的还有这样的规定性,如“从经济学上看”、“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依据是”“政治意义是”等等。
4、以偏概全的不选;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
【例题】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这表明
A、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B、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 C、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
这是1999年全国高考政治第30题,正确答案是A、C肢,B、D肢就是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
众所周知,广大农村确实需要劳动力,有不少就业的机会,但这并不能表明农村就业机会比城市还多,也不能得出因为有少数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就业,城乡差别就不复存在,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以偏概全法)
5、间接联系者不选;
这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义的最直接的题肢。
二级延伸的、间接联系的不选。
【例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要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
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道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D、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
该题应选C。
B肢虽然也能说明问题但相对C来说,不够直接。
容易误选。
6、肢干不符者不选;
这类题目有两种情况:
一是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二是往往以相关
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题】著名科学家所带领的课题组,获得了2002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A、黄昆 B、蒋锡燮 C、王选 D、袁隆平
这是2003年高考政治第7题,正确答案是B它要求考生认识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关内容,关注科技人物。
作为时事政治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情。
显然黄昆、王选、袁隆平获得的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而且也不是2002年的。
由于考生对这一典型事例没有很好地掌握,结果有很多考生错选了A、C、D肢。
(张冠李戴法)
【例题】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相继建立了村民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1998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表明
A、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完善
B、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组成部分 C、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 D、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是1999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第25题,正确答案是A、BD肢与题干不吻合。
C肢的错误就在于将“基层民主建设”这一概念偷换成“基层政权建设”。
在我国基层政权是指乡镇一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仅是村民自治组织,而不是基层政权。
“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建设”属于民主范畴,而不属于基层政权建设范畴。
当年正是由于许多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而错误率很高。
【例题】技术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这说明
A.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B.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酌直接承担者 C.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 D.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正确答案是D题干阐述的是“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关系,而A肢是讲企业和国民经济、市场的关系,B肢是说企业和生产、流通的关系,C肢是讲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三个题肢都与题干不符。
(干扰肢采用答非所问法)
7、同义反复者不选;
这种手法通常是在果因型选择题或者题干有“说明”、“表明”之类的扩散型选择题中。
干扰肢往往是题干内容的重复或变相重复,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
解这类题,要注意将题肢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的原因的题肢,如果是最佳选择题,只能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题肢。
【例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这是1995年高考政治第10题,此题正确答案是D政治根源于经济。
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资产阶级在制定宪法时,必然要用“全民性”来掩盖其民主的阶级性,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
可见,D肢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是根本原因,A肢是造成上述矛盾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和直接原因。
题肢B和C是题干内容的变相重复,或者说都是题干内容的表现和注释,而不是原因。
8、因果相悖者不选;
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
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
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例题】宗教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有
A、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C、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
D、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这是1990年全国高考政治第25题,正确答案是A、C肢。
B肢明显错误,因为宗教作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D肢是题干的“果”,而不是题干的“因”。
许多考生在答该题时。
都误选了D肢,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命题者在这里使用了因果倒置的手法。
(干扰肢所采用的是因果倒置法)此外,在这类试题中,如果题肢和题干是包含关系的,也不能选。
9、过激性言论慎选;
这类题目的干扰肢往往表述过激,含有这样的词语:
“只要……就……”“唯一”等,这类题肢在选择是一定要慎重。
【例题】2002年全国有许多地方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
不少地方在选举中采
用了“海选”方式,设立秘密划票间,候选人向村民发表治村演说,公开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
绝大多数村庄选出了群众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
这表明
A、村民选举是村民参与政治的一种重要途径 B、村民选举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C、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海选”是产生村民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唯一途径
这是2003年政治高考的第26题。
正确答案是A、C。
显然D题肢中“唯一”属于过激性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政治 答题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