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
- 文档编号:7273864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90KB
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
《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阶段性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全体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展开了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探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理论,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学校语文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取一些典型案例,深入地进行了反思、讨论和研究,大胆开拓创新,不断尝试一些新做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现将上阶段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按照课题计划,有序展开研究活动
2009年7月,课题组撰写了开题报告,制定了有利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确立了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依照方案要求进行课题研究。
抓好理论学习。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经验;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教师听课、学习、主动参与学校及县级市级优质课竞赛,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并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010年8月,进行调查分析,收集相关资料,研究本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途径。
通过一些专业书籍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并利用网络工具对别人的部分成果进行了一些参考和反思。
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并围绕实验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
2009年11月份,课题主持人蔡仲平老师、研究组成员窦建荣老师在铁路中学各上了一节非常正式的教学观摩课(研究课),2009年12月中旬张连平老师、徐惠兰老师在宗家庄中学针对“五字教学模式”各上了一堂中学语文公开教学,2009年3月课题主持人蔡仲平参加县局组织的全县优质课大奖赛,荣获一等奖。
2010年3月课题主持人蔡仲平老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优质课大奖赛,荣获一等奖,他所倡导的“五字教学模式”得到了县教研室、市教研室老师领导们的高度评价。
2010年9月份课题组成员李昭君、课题主持人蔡仲平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学模式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奖,“五字教学模式”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并表示要以此模式建立永昌六中特色教学模式,2010年9月份课题主持人蔡仲平老师、课题组成员杜如青老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高初中老师优质课大奖赛,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之后的评课与讨论中就我组两位老师所采用的“五字教学模式”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课题组成员上实验课的同时,主持人及时指导课题组成员展开讨论总结得与失,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2010年10月,课题组成员就课题“五字教学模式”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展开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倾听他们的心声,认真分析报告、接受了他们良好的意见建议,研究现行教学中影响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因素,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写出了总结报告,回顾实验进程,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及时总结,巩固阶段性成果
1、实践了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检索、整理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
采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研究现行教学中影响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因素,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实验法:
选择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状态下,在教学情境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条件下进行。
4、个案研究法:
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典型的教学模式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研究“学”与“教”的个体差异性,揭示某些规律及本质。
5、行动研究法: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提出学生学习方式良性转变的一般策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创新的一般策略,定点试验,观察讨论,修订完善。
实验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这是我们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方法。
基本程序和实际操作要领是:
(1)诊断:
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
研究分析教师的“教”;研究分析学生的“学”;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问题,并指出研究方向。
(2)学习:
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标、学习新课改的案例、学习其它教育理论和先进经验。
采取自学、交流(包括教师论坛)等形式。
(3)计划:
制定行动研究计划。
以学校制定的课题实施方案为依据,各教研组和每位教师制定本组或本人行动研究计划(具体操作方案)。
(4)实施:
“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
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5)反思:
阶段性总结和实施过程中的反思(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课后反思)。
2、良好的研究效果
学生方面:
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创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学生像早晨的太阳正在向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升起。
教师方面:
课后反思、教后反思,“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
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课题组成员及时地认真地进行反思,个别教师思想上因循守旧,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勇敢地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对症下药,取长补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付诸于自己的课题教学与课题研究,从而使研究工作取得了意外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三、寻找问题,进行超前思考
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地组织和指导,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科学地设置学习小组很关键。
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应以好、中、差及男女生相互搭配为好。
第四,应有长期的计划。
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想取得可喜的成绩,最好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四、循序渐进,拓宽研究思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以来研究组成员回顾、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认真撰写课题实验论文,循序渐进,拓宽研究思路使本课题研究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
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
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
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下面我想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是谁在读书?
是我们的学生;是谁在学习?
也是我们的学生。
这是人人清楚、个个明白的道理。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的问题,故而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现象。
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组织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在于“教书”,更不是突出“讲课”。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影响着其将来的发展方式,学生的发展方式又转过来影响着其今后的生存方式。
“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势必影响学生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因此,转变教学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突出语文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下进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大多数学生所适应,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开展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查阅工具书及资料、提前预习课文、精典诗文的朗读与背诵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摄取知识,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使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完成同一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合作学习是积个人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体现创造性、开放性地学习及知识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总之,新课程语文学习中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
2009年12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
(二)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贯彻实施自主互助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推广与借用的优秀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在教改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学经验,在结合本校语文教学实际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套符合我校校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现结合语文教学,具体介绍一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检测,巩固复习。
这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对上一节课或前面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检测,以摸清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巩固程度。
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宁缺毋滥,最好是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在讲解文言文单元《醉翁亭记》这一课的时候,课前检测的题目主要考查的就是在《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心的诗句,既复习了前面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背诵,又让学生对古仁人之心又了深入的理解,对学习《醉翁亭记》中“醉翁”的“仁人之心”也大有裨益;在学习第六单元朱自清的《绿》的时候,课前检测的题目设置为回忆曾经学过朱自清的文章及他的写作特色,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背影》、《春》和《荷塘月色》,并说出了他的散文语言优美生动的写作特点,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可以把它当作这节课的导入语。
二、激情导入,创设氛围。
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语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那样就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整节课的内容做充分的感情铺垫,它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导语的设计不能离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陈涉世家》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我们通过学习历史知道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那次农民起义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这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起义,它揭开了数千年来农民起义的序幕。
是中国农民自发起义第一次对封建政权发起挑战,给当时暴秦政权带来毁灭性打击。
大家知道这次起义是谁领导的吗?
起义过程又是怎样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陈涉世家》。
三、展示目标,明确要求。
有了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有追求和学习方向。
教师设计目标要追求简洁、精要,要明确这节课所学的任务,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才能明确自己要学的主要内容,才能使这堂课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如在教《绿》时,我是这样设计学习目标的:
1、熟记文学常识和重要生字词;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3、学习多角度地细致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4、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和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四、了解背景,做好铺垫。
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一部分课文是需要进行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的,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教学《故乡》时,就需要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介绍写作背景:
写作时间是1921年1月,那一年,文中也提到了,是鲁迅要去接母亲到城里去住,因为故乡的老屋要卖掉了,也就是因为这次机会,让鲁迅看到了故乡的衰败、农民的悲苦、以及小市民阶级的颓然,便以此为题材写了《故乡》这本小说。
其实鲁迅在幼年丧父,曾经几度被别人讥笑,看不起等。
经过这样的种种,也使鲁迅看清了社会。
也因为学堂里的一件事,立志从事文学,利用文学将中国人唤醒。
1921年也正是辛亥革命期间,那时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相信是任何有点文化基础的人都知道的。
也正是在那样。
2010年7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三)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个口号提了很多年了,但真正得到落实又有多少!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通过抓好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习惯花更多时间利用考试、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
殊不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正是造成当下对我们语文教学“重复低效”恶评的罪魁祸首。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也理应是课堂.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破解语文教学“疑难杂症”的绝佳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绝好方式。
永昌六中语文组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将我们在这项研究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骨干教师引导下的集体备课制度。
课上功夫,课下要做足。
一位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练而又有效地组织教学,这是一项过硬的基本功,我们的做法是名师引导集体备课。
骨干教师引导是“青蓝工程”的外延,一些有理论,有经验,有成绩的“骨干教师”理应是集体备课的主角。
他们的引导可以使集体备课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在语文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应该安排一名年轻教师作中心发言人,就某篇课文(某个教学主题)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的三条主线(教师、学生、教材),课堂练习的三个层次等方面作详尽阐释,其它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质疑、讨论。
这其中,骨干教师则适时加以点评、小结,看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看是否抓住了教学设计的三条线。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是否都顾及到了),看是否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在这种引导讨论中,大家备课思路逐渐明晰,避免了漫无边际的探讨,使探讨指向性更明确,大家在心中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思路以便于会后的课堂操作。
这种备课制度的实施,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熟周期,也避免了我校的课堂教学因教师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差异。
二、确立以中等生为基准的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模式是粗放、低效、不利于课堂效率提高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其个体差异,我们开展的教学过程应关注到这一点。
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既不能定太低,这样大多数中、优等生会“吃不饱”;也不能定太高,否则,大多数中、差等生就会“消化不了”。
面对两难抉择,我们的选择是:
以中间层次为基准设计稍高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符合“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这也是四中大班额条件下比较易于操作的分层教学模式。
以中间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利于占班级大多数的中等生的能力提升,同时,也让少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有了一个不至于高不可攀的学习目标,他们努点力,也能摘到“桃子”,而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生,我们也设计了高一点的目标,让他们有了更高的“追求”,不至于“泯灭灵气”。
让每一位学生都摘到自己的桃子,这才是教学效果的真正体现。
三、课堂教学注重方法指导。
语文教学无定法,因了它这种模棱两可的“灵活性”,才让我们语文教师备受困惑之苦。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感性思维似乎有道理;重视条分缕析,培养理性思维也似乎说得过去。
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就连我们语文教师也颇难拿捏。
但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要我们注意总结、归纳,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
面对一篇课文,你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根据所设问题为向导,解读文章。
也可以以精彩的情节链为线索去串起前后文。
还可以以某些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为“药引”来发酵全文。
这些都是我校语文组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过相关例文的实践,学生逐渐熟悉了这些阅读方法,并能活学活用到新课文的学习中去。
依此类推,在相关中考题型的训练中,是不是也可以渗透传授相关解题技巧呢?
例如选择题的“排除法”、“筛选法”、“比较法”,阅读题按设置的分值“踩点得分”,默写题根据前后关键性提示语锁定“答案”,信息提取题根据相关信息出现的频率,位置来甄别提取等。
以上这些学法及解题技巧的指导,不正是可循的规律吗?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摸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相关教学技巧,这也是形成从教风格,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回授。
根据课堂教学效果采取的及时回授,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四中语文组对于这项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之时,通过抽样调查(单独提问,书面小测试等方式)来掌握学生对本教学单元的掌握情况,然后再根据调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质疑和讲解。
这种做法给那些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有暂时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知识“通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
这种课堂评价的常态化,让我们授课教师能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授课内容、进度,让我们真正地潜入课堂,而不是不顾学生是否接受,一味“满堂灌”、“满堂问”,作虚假的“繁荣”状,欺人又欺己。
只有及时反馈,及时回授,才能保证预期教学效果的达成。
五、书面作业的免除与阅读量的加增。
很多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倾向于“听、说、读、写”中的“写”,而且还是重复机械的抄写。
一个词,一句翻译写上一两遍就熟了,却偏要来它个四五遍,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看法也逐渐偏颇起来——语文,就是抄抄写写,死记硬背。
这已完全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
其实,“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正确途径。
鉴于此,六中语文组应该在全校推广免除课后书面作业的模式,书面作业尽可能在课堂完成。
同时,利用空出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
名家散文,经典名著,科学前沿,环球博览都是阅读对象。
在阅读过程中提倡用做批注,做点评的方式参与文本阅读,借此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学素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大语文的魅力。
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听,能说,擅写,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样的一减一增,所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又找回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看,更是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这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并身体力行的理想状态。
我们力求从以上五个方面比较全景式地展示六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现状。
我们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景:
希望随着这个课题研究的深入,能与兄弟学校共同交流、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市,并能向全国推广的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
让“有效模式”成为全国中语界的焦点。
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10年12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四)
(一)备课的有效性——游刃有余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
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
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
其次,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
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
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这一块。
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导入的有效性——引人入胜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人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
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阅读的有效性——瓜熟蒂落
《语文课标》强调: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
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
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因此,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
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四)提问的有效性——有的放矢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
而现实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多半是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
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就是把课前备课时准备好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向学生发问,出现“一问到底”的现象。
学生看似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实质上还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只是在揣摩老师的意思,如何回答,回答的更准确些等等。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
(1)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说一遍。
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免干扰学生。
(2)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
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学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请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
(3)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4)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
(5)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
或者回答不正确后,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五)朗读的有效性——身临其境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事实上,朗读有不同的层次,较低层次是读准——读通——读懂;中高层次是读通——读懂——品读。
最高层次是品读层次,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
如果教师把朗读看成只是一个教学步骤,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摆设,缺乏一定的指导,也就失去了朗读的“有效性”。
(六)评价的有效性——恰如其分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这里的评价指教学即时评价。
教学即时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或批评。
它以教师的口头评价为主,并且辅以适当的体态语言。
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阶段性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