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文言文二则教案.docx
- 文档编号:7265173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90.49KB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文言文二则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文言文二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文言文二则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文言文二则教案
22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后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会写的9个字。
强调“勤、卒”的读音,指导“囊、恭、勤、焉、卒”的字形。
其中“囊”字的笔画数较多,要智慧识记;“恭、勤”注意不要多笔少画;“焉、卒”书写时要规范、美观,注意间架结构。
2.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品读感悟,合作探究,反复朗读,共同学习等策略。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读通文言文,在读中领悟道理。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囊萤夜读》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知内容
1.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
《文言文二则》。
(2)师引导:
文言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2.熟读故事题目。
(1)出示两则文言故事的题目《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2)师指名读题目,相机正音;生齐读故事题目。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课件出示现代文小故事。
(2)感知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
这两个故事的题目也是两个成语,请快速浏览课件出示的小故事,“囊萤夜读”和“铁杵磨针”分别对应哪个故事?
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②生交流。
(3)学写“萤”字。
①课件出示“萤”字。
②观察字形:
草丛中的小虫子。
③观察结构:
上中下结构。
④观察写法:
观察“萤”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看书写示范,书空练习。
⑤独立书写:
练习书写两个“萤”字,看看哪一个写得更美观,取长补短,再书写两个巩固。
(4)师引导:
读题目,对照意思,想想两个故事有没有共同点。
(5)师引导: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谁?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车胤李白
(6)师指导读“胤”,注意读“in”,不能读成“ing”。
(师指名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文言文还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众”内容,尽管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到了文言小短文,但还是有必要在课前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整体了解课文,也有利于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清晰的认识。
把文言文与成语相融合,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板块二步步推进知文美
1.从题目入手了解意思。
(1)(课件出示题目)师指名读题目《囊萤夜读》。
(2)生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①出示课文第一条注释。
②师指名读课文第一条注释,引导:
同学们从中理解了哪些内容?
③生把题目中的四个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④师指名交流。
(示例:
口袋里装满萤火虫,夜晚借助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
2.初读古文感知美。
(1)课件出示文章断句,生练习朗读。
课件出示: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3)师引导:
这一段话中,你觉得哪句话最难读?
(4)朗读第1句。
①课件出示句子,师指名读;师范读;生齐读。
②识记“恭、勤”。
a.组词:
这句话中出现了2个生字,我们要记住它们,写好它们。
分别给这2个字组词:
恭敬、勤劳等。
b.理解字义: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条注释。
结合注释,“恭”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预设:
谦恭)
c.勤不倦:
倦,在这里指疲倦,困乏。
“勤”组成什么词放在文中更合适?
(勤奋、勤学)
d.写字指导:
观察“恭”,“”叫竖心底,“小”字多一点,是表示心理活动的。
(生书空练习)注意“勤”字在田字格的占位。
师范写,生跟写,提醒不要少笔画。
e.写字练习:
两个字各写一个,和同桌互改,取长补短,再写两个。
③理解“博学多通”。
a.课件出示“博学多通”。
b.师:
谁能说说“博学多通”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示例:
结合文中第三条注释,知道“通”的意思。
“多通”就是知道的东西很多,和“博学”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知识渊博。
④理解人物。
师引导:
再读这一句,看出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示例:
谦逊有礼、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人。
(5)朗读“家贫不常得油”。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家贫/不常得油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③理解句义。
师引导:
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或者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比如:
“贫”的意思是什么?
“油”为什么是灯油?
④示例:
“家贫”就是家里贫困。
这则文言文写的是车胤读书的故事,古时候没有电灯,晚上点油灯照明,所以这里的“油”指的是点灯的油。
⑤师小结:
读古文就应该联系上下文,联系我们已学的知识,重点字词我们还可以借助它的现代意思去猜猜它在文中的意思。
⑥师引导理解人物:
这一句写出了车胤的什么状况?
(预设:
家境贫寒)
(6)指导朗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③师引导理解句义:
这句话是具体写“囊萤夜读”,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或者你有哪个地方不懂?
建议大家一字一句地试着说一说。
④示例:
夏天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⑤师引导总结习得方法:
你是怎么读懂意思的?
⑥示例:
主要是借助注释读懂“练囊”的,它是指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盛、继,这些字和我们现在的意思一样。
⑦师引导理解人物:
这一句写了车胤在夜晚是怎样读书的?
⑧示例:
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⑨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生齐读。
b.师范读: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c.师引导:
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语?
(预设:
勤不倦)
(7)熟练朗读:
生自由练读全文,同桌互读;师指名检查朗读;生齐读。
3.补白文本品味美。
(1)感知文本美。
①图文结合。
a.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及句子。
b.师引导:
文中哪个句子描写了这幅插图?
c.生交流。
②引导想象画面。
a.师引导:
车胤怎么想出“囊萤夜读”这个好办法的?
想一想:
车胤在晚上读书没有油灯的时候是怎样想的,看到萤火虫又会怎么想?
怎么做?
b.师提示:
主人夏夜乘凉,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闪着亮光,想到可以用它来照明。
为了防止萤火虫乱飞,于是想到放入口袋里。
又想到白色的口袋散光最好,还想到放几十只更亮了。
还有“做袋……捉萤火虫……盛袋……照书……”
③同桌交流;师指名交流。
④师小结:
短短的十几个字,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
(2)感知人物美。
①课件出示全文。
课件出示: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②引导讨论:
你心中的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③示例:
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才华横溢、学富五车、谦逊有礼、迎难而上、富有创意……
④师引导:
本文主要是围绕哪一点写的?
或主要为凸显人物的哪个特点写的?
为什么?
⑤生讨论后,师板书“勤奋刻苦”。
⑥师小结:
因为“家贫”,所以“囊萤夜读”,因为“囊萤夜读”,所以“博学多通”。
⑦课件出示:
“家贫、博学多通、囊萤夜读”。
⑧生自由练习朗读。
4.延伸拓展。
(1)课后查阅车胤的相关资料。
(2)《三字经》中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找出其中勤奋好学的故事,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
【设计意图】文言文语言精练简洁,一字传神,寥寥几字便能将意思传达清楚。
教学中,从题目入手,到初读课文,再到品读课文、理解内容,走实每一步。
教学中,紧紧抓住“读”,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逐步解决音难读、句难通、义难懂、文难用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铁杵成针》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
1.温故知新。
(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
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
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2)导入新课。
①师引导: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
②出示课题:
《铁杵成针》。
(3)指导朗读课题。
①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
②师教读课题:
铁杵/成针。
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
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
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
我们来看课文。
2.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课件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
3.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
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
(2)看部首,猜字义。
师引导:
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3)书写“卒”字。
①生观察:
“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②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
(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5)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可以增加积累,并且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
另外,熟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
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板块二细读感悟
1.了解内容。
(1)对照文章听故事。
①课件出示句子。
②师述:
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
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
(板书:
地点磨针溪、象耳山)
③课件出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④师引导:
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板书:
人物李太白)
⑤师引导:
听出来了吗?
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
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
⑥师述:
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
(课件出示句子)
⑦出示课件,引导理解。
课件出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
a.师引导:
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
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
(板书:
逢老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
“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
”老婆婆说:
“我想做一根针。
”(板书:
问曰)
b.理解“过是溪”。
师引导:
“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
(示例:
路过、经过、跃过)
师继续引导:
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生交流后师小结:
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了,简洁明了。
c.理解“问之”。
师引导:
谁问?
问什么?
生回答后师小结:
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
文言文多么简洁明了!
⑧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a.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b.师引导:
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生交流。
示例:
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
(板书:
感其意,还卒业)
d.师小结:
老师对照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
(2)概括内容。
①师引导:
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
②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
2.品词析句。
(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
①课件出示下面三句话。
生自由读,想一想:
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②示例:
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
③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
a.课件出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b.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④组词释义,感受句式。
(课件出示:
未成,弃去)
a.师指名读,引导:
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
示例:
“成”,完成;“弃”,放弃。
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b.师指名读;生齐读。
(2)“之”“曰”对话,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问之,曰:
“欲作针。
”
②师指名读,相机引导:
“之”指的是问谁?
问什么?
③示例:
李太白问老婆婆:
“你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回答说:
“想把它磨成针。
”
④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⑤示例: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
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⑥师小结:
原来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呀!
⑦师引导朗读:
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生自由练习对话)
(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②师引导:
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
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
③辩一辩:
为什么不用同一个称呼?
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预设: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④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
⑤师引导:
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
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⑥生交流后师小结:
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
(感其意,还卒业)
⑦齐读句子。
3.趣味诵读。
(1)读一读。
课件出示全文。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讲讲故事。
①师引导: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
世传呐,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②生试讲。
(4)抑扬顿挫,说评书。
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师:
一篇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4.拓展延伸。
(1)师引导: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
(生抢答)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师指名朗读;生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从故事入手,特别是对照原文说故事,能让学生把握内容,感知文言文特点,降低了学文言文的难度。
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爱上古文,还能让学生会学古文,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一句一句理解文言文,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地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范读引领、教读断句、自读巩固、互读评议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突破难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每个句子读通顺。
教学中,类文链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句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文言文语句极其凝练,运用单字扩词、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补白文本等方法理解文章,能事半功倍。
8*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四字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并主动积累。
“嫦娥奔月”的“奔”读“bèn”。
2.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围绕“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这一问题展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语言运用
本课按照“提出问题—默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阅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感受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
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
(2)示例: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成功升空,并成功着陆。
(3)播放视频。
(“神舟五号”升空视频)
师配音解说: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实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你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生交流。
2.板题读题。
(1)师:
现在让我们登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隧道,一起去了解我国数千年的飞天梦的实现历程。
(2)师板书课题。
(板书:
千年梦圆在今朝)
(3)师指导读课题:
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读?
(4)师指名读,指导读出自豪、骄傲、激动等语气。
3.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2)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奔”读“bèn”。
(3)生再读归类。
①师引导:
你发现这些词语排列的规律了吗?
(生交流)
②师指名回答。
示例:
第一行的词语与传说、想象有关;第二行的词语与现代航天有关。
(4)词语运用。
结合课文内容,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积累四字词语。
①全班齐读词语。
②师引导:
文中像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课后找一找,并摘抄下来。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3)交流第一个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答案)
(4)交流第二个问题,理清条理。
(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
课前视频、图片及老师饱含激情的配音能让学生情绪高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
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进行归类,能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概述文本的能力。
板块二梦圆成功,追根溯源
1.自读感悟,找寻梦圆原因。
(1)师引导:
中华民族载人航天梦想为什么能在今朝实现呢?
(2)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阅读方法:
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
(4)生汇报交流。
2.交流感悟,了解中国追寻飞天梦的历程。
(相机出示课件)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想象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勇于探索)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坚持不懈)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默默奉献)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教师引导为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板块三回顾“神五”,点燃激情
1.回顾“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点燃爱国激情。
(1)师导入:
同学们,千年梦圆在今朝。
正因为中华民族有理想、有追求、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更有着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神舟五号”终于顺利飞上了天。
让我们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播放“神舟五号”升空视频,激发民族自豪感。
①师播放视频并配音朗读。
课件出示: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②师引导: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③示例:
激动、自豪、喜悦……(师指名读,相机指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读出敬意。
①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
②音频出示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
③师指名读,并引导:
你认为英雄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预设:
洪亮的、铿锵有力的、激动的、自豪的……
(要求生交流后读出自豪的感受)
④师指导朗读:
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2.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辉煌。
(1)师引导: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继“神舟五号”之后,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有哪些喜讯呢?
请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2)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生汇报交流。
(4)根据生交流相机出示答案。
3.展示查找的航天新成就图片。
(1)师述:
近年来,我国航天的新成就远远不止这些。
(2)师依次展示“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相关图片。
(3)师引导:
你还知道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哪些最新成就?
(4)随机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师: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样美丽而又辉煌的成果,怎能不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中华民族高兴、自豪、欢欣鼓舞呢?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文言文二则教案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22 文言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