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游记类作文写法指导语文版.docx
- 文档编号:7257601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68KB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游记类作文写法指导语文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游记类作文写法指导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游记类作文写法指导语文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游记类作文写法指导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游记类作文写法指导语文版
[学法摘要]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游记偏重于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
优秀的游记作品具有景物的实在性、情感的真挚性、人称的自我性和寓意的社会性等特点。
游记有哪些写作要求呢?
1、清楚地交代游踪,带领读者跟着你“游山玩水”,领略和感受美好的大自然。
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把行踪的进展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一点一层,或一景一段,使行文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2、确定中心思想,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态度。
写游记并不是把自己在游览中的见闻毫无目的地描绘出来。
如写其它文章一样,仍然有一个中心思想。
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不可将所见的景物不分主次详略地完全描绘出来,而要精心地进行选材,抓住最能吸引读者的景点、最富有特色的景物特征作重点描写。
3、游记在写景状物方面要生动逼真,历历如绘。
游记是作者的亲历,同时又是大多数读者的“未及”。
读者是带着感受间接经验的态度来读游记的,因此,优秀的游记作品要真实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不仅要写出景物的形貌、色彩、声音、气势和变化,还要把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并心向往之的感觉。
4、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的意境来。
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情感。
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理想。
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在谈感受的时候要注意两条:
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
二是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
5、运用轻松愉快的笔调,将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花鸟草虫、以及大自然的变化等描摹得栩栩如生,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佳作启示·1
青藤书屋
成逍逍
若非那块依稀见得“青藤书屋”四字的石碑,很难想象,那堵斑驳陆离的墙内竟关着怎样的一股清傲;难以想象,那扇漆黑的门内曾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①
小时候,我在绍兴城里长大,住处邻近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
随意漫步,我无意中发现了这荒废的空间。
推开木门,跨过高高的门槛,恍若进入了另一段历史,那一段属于400年前的历史。
由水泥路走上乱石径,由车鸣换为鸟语,这个幽静的庭院仿佛在诉说着另一个时代的文明。
书屋的主人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他虽早已作古,可石径旁的竹林仿佛还在为主人守候,依旧郁郁葱葱。
曲径通幽,石路的尽头便是书屋了。
来时的路很短,20米不到,却在这即将跨入书屋之际,我不由轻轻地放慢脚步,惟恐亵渎了这方净土。
抬头可见“一尘不染”的匾牌,它是主人对陋室的自嘲,抑或是主人品德的再现。
西窗下一桌一椅,文房四宝是主人的家珍。
主人是聪明的,他屡失荣华富贵,直到清贫如洗,就把桌椅移至窗下,以“抬头可见清风明月”作为自己囊括天地的财富。
窗下是一个小小的池塘,池边正对窗口,有几枝零落的竹。
坐在窗口,深味这一番诗情画意,便可知为何书屋主人的诗词总是那么美丽了。
②
走出书屋,又见竹林,才发现小路的另一侧是一口古井,水没有枯竭,清澈无比。
一阵轻风,竹枝摇曳,井中影影绰绰。
竹林后有一面墙,那是静处于绿叶中的“自在岩”,逍遥而沉默。
据说,这是书屋主人青年时所题。
是啊,在如此美景中悠哉地生活,倚着竹林,喝着甘甜的井水,举杯邀明月,确实无愧于“自在”二字。
只是,主人年少潇洒,改变不了他为世俗所累的一生;竹林的清逸,改变不了他多年后杀妻灭子,癫狂而无奈的结局;古井的深沉冷峻,也改变不了他老年数次自杀未遂,最终跳井了却残生的终曲。
③
小小庭院内的每件东西,都记载了其主人的半生绚烂,半生凄烈。
徐渭,这个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的才子,一生在追求着脱俗不凡的境界,他向往翠竹古井,偏执孤傲的个性预示了他的悲剧:
他对社会的黑暗和尔虞我诈愤愤不平;他以苛刻的眼光看着友人为生计奔波,以致不屑与之为伍;他讥讽着达官贵人的醉生梦死,却因自己无法驰骋仕途而伤怀感叹……他不明白,再浪漫的写意生涯,终究离不开柴米油盐。
不理会现实,徐渭忧愤得太多,似乎早已忘了那块隐于竹后的“自在岩”,以至郁郁不得志而精神失常。
④
徐渭的文笔洒脱别致.琴棋书画皆堪称一绝,诗歌奇恣,文亦纵横,水墨画淋漓恣肆,其智慧更令人称道,“徐文长”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神童”的形象。
只是他执著却不洒脱,他的执著给他的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他的妻子和儿子被他处于癫疯状态时用斧砍死,他的执著使他几乎失去了一切。
有时,真的怀疑他所谓的“安贫乐道’’是否出自真情。
而今,他的执著已伴着他一生的浮浮沉沉永入地下,留给后人的,是妙笔挥出的畅意和无尽的才华。
一部厚厚的《徐文长全集》,伴着青藤书屋,一齐拨动着参观者心中的琴弦,奏出的音符中,赞叹、神往中伴着无尽叹惜。
⑤
①由“青藤书屋”的石碑,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②主人生平介绍。
③主人悲剧的一生,令人感喟。
④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的性格让人景仰。
⑤“赞叹、神往、叹惜”,是文章要表达的主题。
评点:
初读《青藤书屋》,我首先想到的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
虽然文章的遣词造句还略显稚嫩,思想也有流于肤浅之处,但作者在游览了青藤书屋以后产生的对于相关文化的思考仍然让人感动。
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在急功近利的当代,在文化日趋媚俗的今天,作者能把写作的目光对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并由此而产生关于文化的一些思考,虽然不很成熟,也仍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作者很善于观察生活,凭借着自己年少时候的住处与之相邻,就熟悉了那个地方。
不仅熟悉于眼,更是铭记在心。
于是,他能用细腻的笔触去描述青藤书屋的环境。
地方不大,却清幽脱俗,正好表现书屋主人的精神风貌。
在记叙过程中,作者以现代人的心灵与徐渭相交,探求徐渭的生平事迹。
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能让作者借以寄托对书屋主人“半生绚烂,半生凄烈”的深厚情思,同时也在读者面前展示了才华横溢而又充满矛盾的一个文人形象。
佳作启示·2
车过灞桥
叶公觉
细雨中,我在西安车站广场上了旅游车。
往东行约10里,突然见一条白色的中国古典风格的石桥,横跨在宽阔的河流之上。
远看去如一条白玉腰带,玲珑地扣在河水柔软的腰间,在雨雾中,又宛若一条通往仙境的玉带桥!
我急忙在旅游图上按图索骥:
啊,这就是有名的灞桥!
春秋时期秦穆公欲彰霸业,改滋水为灞水,水上这桥,便叫灞桥。
①
灞桥历经二千年,重修无数次。
有人说,如今这条白石灞桥是隋文帝开皇三年造的。
也有人说,这是唐朝尉迟敬德造的,大石条还是从终南山上开凿来的。
但我只知道,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造的。
那400多根桥柱,圆石排垒,异常坚固;那十二孔桥洞,跨度不同,使人想起有名的“赵州桥”;那白百栏杆古色古香,图案简洁,雍容大度;那桥面宽阔平坦,车行平稳。
今天,我们的汽车就从这古意悠悠的灞桥上驰过。
当车行桥上时,我一边看着从两边匆匆闪过的白石拦杆,一边在心里闪过一个个历史的镜头:
秦朝时,王翦伐荆,秦始皇亲自送他到灞桥;
西汉元年十月,沛公刘邦就是从灞桥上西入咸阳;
汉时灞桥上设有稽查亭,检查来往行人,大将李广和一随从夜经灞桥亭,未带路凭,被灞陵尉喝住,不许夜行,身为将军的李广也只得在亭下住宿一夜,天明才得过桥;
唐时杨贵妃到华清池去洗澡,龙舆风辇,就从这条桥上过去;
抗战初期西安事变时,两排爱国学生平躺在灞桥上,挡住张学良从华清池开往西安城的小汽车,非要他当众表明抗战心迹,不然宁可被汽车压死在灞桥上……
灞桥,记下了中华古国的多少英雄业绩?
刻下了神州大地上多少风云变幻!
②
汽车在灞桥上缓缓驰过,我忽见灞桥堍、灞水边.古柳婆娑,新柳披翠,绿云匝地,在雨雾中更显得水灵灵的,似烟似雾,笼碧合翠,意境幽然。
我的心头忽然飘过一句有名的诗句: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灞桥折柳赠别,是古时习俗。
如今的灞桥边.杨柳依旧,翠色喜人。
人们已无古人惜别的悲伤之情。
在辛勤劳动之后,来古都长安旅游,来灞桥寻觅烟柳佳景,这真是人们的赏心乐事呀!
如今,也无人折柳赠别了,因为铁马飞鹰、电报电话已把时空拉近。
现在无论在祖国的哪个角落,可以说是朝发夕至,人们有的是漫游祖国大地的欢欣,何来愁绪如柳丝缠绕呢?
③
车过灞桥,载着一车历史的沉思,载着一车今日的欢笑……
①灞桥的历史渊源。
②走过灞桥,就是在浏览祖国的历史。
字里行间,有岁月的沧桑。
③总把新桃换旧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评点:
本文是由旅游车上的所见落笔,透过灞桥的历史来表现对生活的沉思.
细雨中的灞桥,如“一条白玉腰带,玲珑地扣在河水柔软的腰间”,又如“一条通往仙境的玉带灞桥”,带着你走进历史文化的大观园中。
灞桥,名字非凡,是秦穆公“欲彰霸业”的见证。
灞桥,又是一部史册,记下了秦始皇送大将出征的威严,记下了刘邦西入咸阳的雄心,记下了大将李广的夜宿,记下了杨贵妃的龙舆凤辇;还有现代史上感人的一幕:
两排热血青年平躺在灞桥上,用躯体挡住了张学良的汽车。
灞桥“记下了中华古国的多少英雄业绩!
刻下了神州大地上多少风云变幻!
”说来让人心动,让人感慨,让人沉思。
这正是文章的内涵丰富之处,也是文章的迷人魅力所在。
灞桥,在古代诗文中常常出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是一个最普遍的意境。
这篇散文既然写出了那么多的灞桥历史风云,灞柳的风采就不能不抒写一笔。
不过,时代变了,灞柳的景象也变了。
过去,灞柳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惜别和悲伤,而今天“杨柳依依,翠色喜人”,是长安著名的八景之一。
人们来这儿踏青寻胜,享受生活,这是新时代的灞柳给人们的迷人风采。
在这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之中,作者用“载着一车今日的欢笑”把对我们新的生活和新的时代精神的赞颂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教学互动之窗
本课作文题解
本课作文要求是写一篇游记。
这是一篇非命题作文,只是提供了写作的选材范围。
在既定的选材框架内,课文编者向习作者提出了五条写作要求。
具体内容是:
1、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2、要写出景点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人的景物,如《周庄水韵》着重写水,《巴东三峡》突出写山。
3、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4、如需介绍景点的有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5、可学习运用课文中写景的不同表现手法。
不难看出,上述五条要求与前面的“学法指要”所列游记的一般写作要求基本吻合,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游记写作的一般规律,是习作者写作前必备的写作知识。
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呢?
下面几条供同学们参考。
1、必须有游览的亲身经历,这是本文写作成功必须要具备的生活积累。
俗语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说。
游记游记,先游后记。
倘没有“游”这个基础,“记”当属“无米之炊”,是无论如何写不下去的。
一般的情况下,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过游览的经历。
写作前,必须回忆自己以往游览的经过,以此作为写作的生活基础。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倘若这时你正准备出游并以此为基础而写作,情形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如果说以往的游览因为没有考虑写作的因素而显得比较盲目,那么现在的出游目的性就显得非常明确,你就可以更从容也更有目的地去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了。
2、做好选材工作,精选游览过程中的“亮点”即游览地的特色景点为写作对象。
事实上,在整个游览过程中,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定很多,但如果不加选择全数照用,内容必然会显得纷繁芜杂,主题也不能很好地突出。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名胜不可胜数,或高山,或大海,或水乡,或平川,有自然景观,有人文景观,许多地方有自己的特色。
在选材的过程中,习作者要善于选择最能表现这些特色的内容,而这种有特色的内容又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如水乡的柔和与妩媚,如高原的粗犷与豪放。
3、思考游览过程中面对景物而产生的联想与情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使普通的游览过程上升到有品位的情感体验中。
有个成语叫“触景生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说,景物本身并无特殊意义,不过是一种自然而客观的现象罢了,但是,在游览者眼中,经过主观思考,就可能被赋予理性的意义,如傲雪的冬梅、虚心的翠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温柔清新而可人的如小姑娘般的碧水等。
4、可以找一些相同或相近题材的文章作为自己写作的参考,初期可以接受他人的写法并模仿,比较成熟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原创。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很好的范例,值得学习并借鉴。
也可以上网查一些相关资料。
现在国内许多门户网站都设有“旅游”一栏,里面除了提供一般旅游资讯,如景点介绍、吃、住、行等,更有一些游记之类的帖子。
那些文章多是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的文笔还相当优美,可供写作者学习。
5、提供两种文章结构。
(1)单一结构。
特点是一地一景。
这种文章选材比较单一,内容也不复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集中,篇幅也不太长。
比较适合初学者或作文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写作。
(2)复式结构。
特点是一地多景或多地多景。
这种文章选材比较复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多,牵涉到的联想或情感也比较丰富。
可以在文章的题目下列几个小标题,或用序号“一、二、三”来表示。
比较适合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写作。
6、拟一个标题。
本课作文只规定了体裁和题材的要求,没有命题。
下面一些题目供习作者参考。
(1)×游散记
(2)××——我心目中的圣地
(3)我游览了××
(4)走进××
作文门诊室
请你修改病文
青藏高原上的一夜
暑假,父母带我去青海、西藏一带“见见世面”。
一天傍晚,从青海湖回来,车子行驶在青藏公路上。
我和父母、司机及他的小儿子毛毛兴高采烈地坐在车子里。
爸爸正得意地告诉我们他怎样利用湖水反射同时拍摄到了4个太阳;妈妈说她看到一个洁白的蒙古包前有一大群牦牛;司机愉快地哼着草原小调;我和毛毛则好奇地努力搜索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草原上的鲜花。
太阳下山了,洁白的月亮升起在草原的上空,显得特别亮。
“清月出岭光入车”……车无声无息地停了。
司机努力地重新发动了几次,也没成功。
司机忙开了,千斤顶,螺丝钳,绝缘胶布……车门一开,我们小孩子就欢天喜地地奔了下去。
高原的晚上,冷风阵阵,吹得我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们裹紧身上的单衣冲进路边的草场里。
草原上开满了一簇簇的花儿,月光给它们镀上了一层圣洁的银光。
我们忘乎所以地采啊,采啊,用花缀满了车厢的各个角落。
我骄傲地宣布:
“我可以开个花店了。
”
我奔上一个小丘,平坦的高原上它显得“异峰突起”。
我站在丘顶,仰起头尽情地享受月光带来的“浪漫”气氛;低下头,放眼四周,宽广的高原上一丁点儿灯光也没有,使我感觉我们这一车人好像是这个茫茫宇宙里仅存的生物了。
好久好久,远处——青藏公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丁点儿灯光,慢慢向这边移来,“轰隆,轰隆——”养路工乘着拖拉机开近了。
他们都只穿着背心,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他们背后放着一堆乱七八糟的铁锨,大声地说笑着。
他们要去哪儿呢?
毛毛内行地说:
“他们上晚班,现在正在巡路。
”我出神地听着拖拉机的声音渐渐变小,猛一回过神来,觉得身上冷极了。
正当我向车子走去的时候,看见路边上一跪一叩“爬”来两个人。
她们到了我们车旁,便停下来休息。
这是一对前去“膜拜”的姐妹俩,她们是一个星期前从青海湖边出发的,要去西宁的塔尔寺参加集体膜拜。
小姐妹俩都编着无数根长辫子,辫梢的地方束在了一起,像一张精致的网。
我不知她们编这辫儿要用多少时间,据说她们一年只编一次。
她们有着同样黑黑长长的睫毛,同样黑黑红红的脸颊,身上穿着厚厚的袍子,前面还搭了一块围肚。
我惊讶地看到她们磨得破烂不堪的护膝,手上缚着的当“鞋”的木块也磨得快平了。
只休息了一会儿,她们又开始赶路了。
她们先退后了几步才开始向前膜拜而去。
①
后来,我窝在车后座里睡着了。
醒来时已是凌晨,车修好了。
我们一车人都冻得流起了清鼻涕,妈自嘲道:
“相信青海湖的‘青’与清鼻涕的‘清’是同一个字吧。
”
不管怎样,高原上这个挨冻的夜晚的确不同寻常,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①情节叙述完了以后需要有一点议论,加上自己感受的成分,给人的启示就能有更好的品位。
试在此处写上一些自己的感受。
参考治愈病文
青藏高原上的一夜
暑假,父母带我去青海、西藏一带“见见世面”。
一天傍晚,从青海湖回来,车子行驶在青藏公路上。
我和父母、司机及他的小儿子毛毛兴高采烈地坐在车子里。
爸爸正得意地告诉我们他怎样利用湖水反射同时拍摄到了4个太阳;妈妈说她看到一个洁白的蒙古包前有一大群牦牛;司机愉快地哼着草原小调;我和毛毛则好奇地努力搜索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草原上的鲜花。
太阳下山了,洁白的月亮升起在草原的上空,显得特别亮。
“清月出岭光入车”……车无声无息地停了。
司机努力地重新发动了几次,也没成功。
司机忙开了,千斤顶,螺丝钳,绝缘胶布……车门一开,我们小孩子就欢天喜地地奔了下去。
高原的晚上,冷风阵阵,吹得我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们裹紧身上的单衣冲进路边的草场里。
草原上开满了一簇簇的花儿,月光给它们镀上了一层圣洁的银光。
我们忘乎所以地采啊,采啊,用花缀满了车厢的各个角落。
我骄傲地宣布:
“我可以开个花店了。
”
我奔上一个小丘,平坦的高原上它显得“异峰突起”。
我站在丘顶,仰起头尽情地享受月光带来的“浪漫”气氛;低下头,放眼四周,宽广的高原上一丁点儿灯光也没有,使我感觉我们这一车人好像是这个茫茫宇宙里仅存的生物了。
好久好久,远处——青藏公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丁点儿灯光,慢慢向这边移来,“轰隆,轰隆——”养路工乘着拖拉机开近了。
他们都只穿着背心,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他们背后放着一堆乱七八糟的铁锨,大声地说笑着。
他们要去哪儿呢?
毛毛内行地说:
“他们上晚班,现在正在巡路。
”我出神地听着拖拉机的声音渐渐变小,猛一回过神来,觉得身上冷极了。
正当我向车子走去的时候,看见路边上一跪一叩“爬”来两个人。
她们到了我们车旁,便停下来休息。
这是一对前去“膜拜”的姐妹俩,她们是一个星期前从青海湖边出发的,要去西宁的塔尔寺参加集体膜拜。
小姐妹俩都编着无数根长辫子,辫梢地方束在了一起,像一张精致的网。
我不知她们编这辫儿要用多少时间,据说她们一年只编一次。
她们有着同样黑黑长长的睫毛,同样黑黑红红的脸颊.身上穿着厚厚袍子,前面还搭了一块围肚。
我惊讶地看到她们磨得破烂不堪的护膝,手上缚着的当“鞋”的木块也磨得快平了。
只休息了一会儿,她们又开始赶路了。
她们先退后了几步才开始向前膜拜而去。
望着她们远去的一起一伏的身影,我被这种神圣的仪式感动了,被这虔诚感动了。
以前在书上也看过对这种叩拜求佛的说明,我还不以为然。
今天亲眼目睹这样真实的场面,我简直……我在草地上学着她们的样子:
合掌,念佛,跪下,叩头,起立;合掌,念佛……两次下来,我已经晕头转向了。
①
后来,我窝在车后座里睡着了。
醒来时已是凌晨,车修好了。
我们一车人都冻得流起了清鼻涕,妈自嘲道:
“相信青海湖的‘青’与清鼻涕的‘清’是同一个字吧。
”
不管怎样,高原上这个挨冻的夜晚的确不同寻常,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①有了这样的感受,游记就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了。
备考练习
中考导航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有胖得钻不出去了,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
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中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种种经验。
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
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体验。
请以“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③不得抄袭。
不要少于500字。
2003年安徽中考题
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式话题作文。
作文前首先要弄清这两段文字材料的内容。
这则材料的第一段简述了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作为话题“体验”的引子;第二段由物及人,唤起写作兴趣.诱发生活体验,指点写作内容。
其次要抓住这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语:
材料中的“经历过”和“最真实的体验”是对选材的要求;“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等词语则告诉我们作文的立意可正可反,只要是自己的“体验”即可;“自选角度”即意味着“体验”的角度很多,不限于提示语中所列的几种情况;“写一篇文章”是告诉我们“文体不限”。
另外,作文要注意文体的特点。
如果写记叙文,除了具体记叙描写事情外,还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可用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的方法。
如果写议论文,则可紧扣话题中的材料引出论点,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来论证论点。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参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挨批评,第一次作检查,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上网,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一次意味着尝试探索,第一次意味着迎接挑战。
无数个第一次,促使你不断成长。
请以“第一次”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可记叙经历,也可发表感想。
无论记叙还是议论,都必须结合自己第一次的亲身经历。
③字数不少于500。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02年四川中考题
提示
1、在人的成长经历中,会有许多新的实践,新的感受。
这样新的“实践”和“感受”就是本篇作文的写作素材。
在写作的过程中,“第一次”这个提示十分重要。
第一次也许成功,也许并不顺利;第一次也许尝到了甜果,也许并不满意。
但是,第一次往往充满好奇,充满新鲜和刺缴。
还要提醒的是,所选材料必须是自已真实的经历,这样的“原创”才能表现出真情实感,能真正感动读者。
建议将本文写在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散文,因为有叙述和描写,可以将事情过程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步训练
1由班级组织一次近距离旅游,可以选择当地有特色的风景名胜。
行前最好查一下有关景点的文字介绍,带着目的去游览。
游览途中做好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游览过程中同学们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感想和体会。
在此基础上,以《××记行》为题写一篇游记。
2为当地某一著名旅游景点写一篇推介文章。
写作前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选材一定要能反映该景点的特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一 单元 游记 作文 写法 指导 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