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概述.docx
- 文档编号:7246851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92KB
第一章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概述.docx
《第一章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概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概述
第一章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概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重托。
2005年1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行动纲领和指导方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乎全局的系统工程,贵在主动,重在实效。
主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培养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必然选择。
重在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着眼点,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的集中体现。
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阶段性规律,并以之透析大学生成长的热点问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使之切实体现主动性、把握规律性、提高实效性,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有助于确保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的重大意义
规律亦称“法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中相对静止稳定的内容,规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普遍性、重复性、客观性等特点。
人是一定环境的存在物,“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亦即是说,随着环境的改变,人类活动的范围及认识改造世界的程度和水平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作为客观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的规律,虽然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却因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这种变化的把握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现如今,大学生成长的国际国内环境及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抑或说,大学生成长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改变,通过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来科学认识这些改变的具体情况,是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而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化、精细化建设的基础。
因此,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的实践意义
正如马克思所言: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史上革命性变革的核心概念,开创了有别于两极对立的西方哲学传统的崭新时代;作为一种历史活动,实践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科学研究和理论思考的源泉和试金石。
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是诞生在人类想象世界和理论演绎中的抽线概念,而是形成于大学生成长实践之中并规定和制约这一实践方向和水平的客观存在,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诸多内部要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旨在揭示这些规律的内在逻辑、作用方式和表现形态,进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指导,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创造基础。
(一)开展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是高校育人工作适应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进程日益加深,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态势,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国际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国际环境日渐复杂,成长任务日渐繁重,成长挑战日渐严峻,为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其适应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
诚如邓小平所言“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为此,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于5月5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鲜明回答了一系列人才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这两大规划对新时期我国人才教育培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人才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成长的水平和方向在一定意义决定一个国家人才战略的成败。
因此如何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是落实这两大规划、迎接国际范围内经济科技挑战的关键。
此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这既为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了解吸收当今世界新思想新观念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渗透造成了可乘之机。
比如今天的人类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紧密的捆绑在一起,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不断增多,尽管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没有放松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对我国在战略上围堵、安全上威胁、发展上牵制、主权上干涉、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在此情形下,诸多打着“普世性”旗帜却谋一己私利的资本主义理论或思想以经济、技术或文化为载体,大肆侵吞着我国的文化权益,企图消解乃至完全解构我国异质文化的特色,尤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他们往往把高校作为渗透的重点目标,利用各种渠道推销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竭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争夺下一代。
因此,如何按照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开展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是高校育人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初步形成“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五化同行”的发展态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是其自觉主动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担的客观基础,着力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充分发挥高校育人作用的前提基础,而只有准确把握、切实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才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效率和水平。
与此同时,也应清醒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先前为快速经济发展和急剧社会变革所掩盖的隐性矛盾在不断显性化,不同阶层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因发展不均衡和不可避免的改革成本所产生的误解和矛盾越积越深,这些都极大影响着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的结构和质量,使当代大学生成长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密,使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呈现多样化、突发性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是高校育人工作适应高等教育大发展形势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三十年,普通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在育人规模、水平和模式及人才培养结构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快发展。
1978年我国高等学校仅有598所,在校本、专科学生共计85.63万人,研究生10934人,到2000年,我国普通高校增加到1041所,2004年增加到了1731所,到2006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共有2311所,其中普通高校1867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在校本、专科学生规模达到2500万人,研究生11.6万人。
2007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已超过2700万,毛入学率达23%,今年(2010年)在校生数预计达到3000万,毛入学率达到25%。
至此,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如此庞大的学生规模给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当此之时,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和富有意义,因为只有遵循大学成长规律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的方向,才能厘清大学生成长问题的性质,才能使高校育人工作真正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落到大学生成长的实践中。
(三)开展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育人工作中来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总结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形成的有关自身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通过持续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耳入脑入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
马克思说: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因此,理论抓住了人的根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完成任务的前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马克思在此处强调“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旨在反对传统哲学将人不归结为人,而归结为人之外的宗教或绝对理性的错误做法,但他并不否认或反对人的成长规律。
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人的根本是人的成长规律,只有准确把握了人的成长规律才能切实做好有关人的任何工作。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需至少关注三个问题: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之所决定的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存,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思想同在,特别是经济社会领域诸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等问题日渐凸显,一些公共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活动屡禁不止,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都使大学生成长的现实社会环境变得复杂而多变。
二是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扩音器和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3G手机的应用,互联网已有固定走向移动,使大学生的网络参与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
虚拟和真实相互交织的网络特征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沟通、表达和交往方式,也为一些负面消极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互联网这一新兴传播媒介正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主要社会媒介,只有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成长规律,才能能有效探索出通过互联对大学生成长加以有效管理和引导的最佳方式。
三是当代大学生多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受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鼓舞,和与之相伴随的负面问题的影响,他们的个性需求分外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
特别是多数大学生是第一代走入高校的独生子女,先前为家庭所包容的个性、人格在大学环境中显得协作精神缺乏、心理素质欠佳。
开展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有利于我们尊重把握大学生个性差异、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般而言,理论(Theory)是人们经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知识和结论。
为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引导固然是理论研究价值的重要方面,但是如果理论研究一味只着眼于现实功用,而忽视理论研究的自身逻辑和价值,则会丧失理论本身固有的价值,陷入工具主义的泥潭。
开展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对于认识把握新时期大学生成长规律,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群体一道都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在此意义上,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首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其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梳理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有助于确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属性
追求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萌芽以来的主要任务之一,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之中,至今仍为学界和实践界所关注。
这一方面源于长期以来我党虽然积累了广泛而丰富的针对全党全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经验,但这些经验也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上升为抽象的、具有更为普遍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理论,另一方面源于许多人甚至包括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在内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都抱有怀疑态度,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化建设除了经验提纯、理论凝结的价值之外,还具有张扬学科本质、以正各界视听的作用。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个问题,康德关于哲学的一段话对我们颇有启示。
康德曾经说:
“如果它是科学,为什么它不能像其他科学一样得到普遍、持久的承认?
如果它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竟能继续不断地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理智寄以无限希望而始终没有能够得到满足?
等等。
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弄清这一所谓科学的性质,因为我们再不能更久地停留在目前这种状况上了。
”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某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而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科学的本质。
现代哲学和科学认为,凡属科学都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理性客观、可证伪、普遍性;不同科学之间区别的关键在其研究对象及特殊矛盾性,亦即是说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种科学的对象。
从上述两条标准来看,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建设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大学生成长内部各要素和外部各因素之间形成了诸多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亦即是大学生成长规律。
这种规律客观存在于大学生成长实践活动之中,但却不是自然呈现出来的,而是理性分析的结果;这种规律普遍作用于大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和热点问题之上,而且经得起证伪方法的检验。
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就是以这些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涉及规律形成发展和作用的内在要素间矛盾和外在因素间影响机理。
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的科学性是该学科科学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再度证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属性。
于是,正如“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客观情况,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奠定现实基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二)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精细化建设
精细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最新时期。
按照沈壮海先生的划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过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以科学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1978—1984年)、以学科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1984—1996年)、以体系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1997—2005年)和以精细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2006年以来)。
概而言之,所谓精细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心和焦点正逐渐从宏观的概论、总论转向微观的分论和专论,由广泛的覆盖面和一般的理论基础转向精细的研究点位,由重在宣传和普及转向重在深入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紧紧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问题,牢牢把握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积极建构大学生成长规律分析的科学模型,与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横向、纵向和散向三个维度、静态结构和动态发展两个视角,分析把握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阶段规律和热点问题及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破解大学生成长面临的现实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两层皮”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精细化发展的集中体现。
(三)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水平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领域,还是研究成果丰富、科研队伍健全和实践水平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重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日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一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所提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现实问题之中,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理是其题中之意,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弥漫着浓厚的“学院化”氛围,许多研究者热衷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理论体系的构建,抽象概念的创造,自身逻辑的周延,而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不强,以研究方法为例,多数研究者仍主要采用哲学思辨法、经典文献法、经验总结、历史研究、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研究方式进行研究,鲜有学者使用过实证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来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几乎没有研究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规范的实验研究和交叉研究;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跟不上实践的发展步伐,大学生是引领社会风尚发展的群体,是新兴思想的开创者和传播者,也是诸多新问题新矛盾较为集中出现的群体,而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对鲜活的实践世界却常常处于滞后状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现实的把握不甚准确、得出的相关结论不甚科学。
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化对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的认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使大学生成长规律成为内容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将实证研究和理论推演紧密结合起来,开创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新型研究范式。
第二节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的多维视角
从学科研究范围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点对象,而大学生成长规律则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整个学科几乎相同步,学界对大学生成长问题的关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几乎相伴而生。
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存在于党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中,但是直至1984年4月13日教育部颁发《关于在12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并于当年在12所高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招收学生,才宣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而诞生了。
换言之,大学生成长规律不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点位。
多年来,众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同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尽管尚未出现对大学生成长规律的专题性研究成果,但是已经取得诸多与该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和归纳了许多值得借鉴、富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为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创设必要的学科前提和理论基础。
一、以“大学生成长规律”为题名的成果。
如前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大学生成长规律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
但是以“大学生成长规律”为题命名的学术专著并不多见,2004年由吴秀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文科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文学科为中心的考察》侧重于文科人才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分析,而对大学生成长的一般性规律、阶段性规律和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因素等问题关注不够。
2007年由白春礼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
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侧重于科技人才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的杰出专家人群成长规律和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并对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若干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没有涉及大学生群体成长规律。
2010年由罗洪铁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对大学生成才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系统研究,但也只是对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大学生成长规律没有任何关注。
另根据中国知网(CNKI)上的论文统计,以“大学生成长规律”命名的论文只有4篇。
其中,从研究对象上看,喻崇欣的《浅析公安院校大学生成长规律》以特殊大学生群体成长规律为研究对象,其他三篇的研究对象则相对更为普遍,不具有特殊性;共研究内容上看,喻崇欣的《浅析公安院校大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归纳公安院校大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阐述如何结合公安院校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举措,冯煜、谷利民的《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则是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的一般性规律,提出并论述了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李明玉、李德亮、唐启红的《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根据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各年级学生成长的特点,提出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方案,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周焰球、丁克勇、高兴发、刘社欣的《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初步界定了大学生成长概念,揭示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并对大学生成长的阶段作了科学的区分,指出大学生成长的基本矛盾和阶段构成了大学生成长规律的主要内容;从研究方法上看,这些论文无一例外均是采取了理论推演法,没有进行实证研究。
此外,将“大学生成长”和“规律”并含起来作为搜索词,得到7篇文章,其中6篇与上述搜索结果相同,只有陈国祥的《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探索:
双螺旋理论》与之不同,它是用双螺旋理论作为分析解释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并提供了理论实施的措施和方略。
二、以大学生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为切入点的成果
根据中国知网(CNKI)上的论文统计,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题名搜索关键词,共计获得论文和新闻报道5431篇(该数字还在不断更新中),而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题名并含“成长”作为搜索关键词,仅获得相关论文和新闻报道16篇,仅占全部搜索所得文章的0.29%,直接反映大学生成长的文章有14篇,其中有新闻报道有4篇,占到相关文章的28.5%。
在发表在期刊上的12篇论文中,有2篇文章属于工作回顾的性质,《引路青春,助航成长》是对北京大学2004-2009年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回顾,《爱的教育助青年健康成长》则反映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其余篇目多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如《“融入全过程”载体创新研究》是对《大学足迹》成长规划书作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新载体的探索,再如《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一个大学时代》是对成长记录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本人对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反思和计划的一种记录活动,又如《建立大学生成长日记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则是探讨大学生成长日记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崭新途径的内涵和建立方法,《寝室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寝室这一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场所所具有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这四篇文章都是对开展大学生成长教育的载体、方式、方法的探讨;《开展“成长、成才、成功”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怀人生成长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点》和《“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成长》则是从教育主题、教育理念、教育重心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以“大学生成长”为题名并含“思想政治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 成长 规律 研究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