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资料.docx
- 文档编号:7235985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9.24KB
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资料.docx
《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资料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培训材料
首先,我向老师们提一个问题:
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学习兴趣的养成。
我不知道各位老师是不是注意过:
低年级学习成绩的优略与智力关系不是很大,主要问题在于孩子是不是喜欢学习,是不是专心听讲。
就一年级小学生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国外的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
我在一份杂志上看到过一篇介绍日本小学学习计划的文章,日本小学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习得。
实际上,不仅是小学生,就是成人的一生,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学习兴趣等因素也对事业的成败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失败在智力上,而是意志品质没有经得住考验。
因此,教育部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整体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协调发展。
然而,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却存在着“知识能力至上、不讲过程方法、无视人的情感、扭曲人格价值”的倾向。
由于,过分强调知识能力而造成的学校教育的单一、单调,使得许多孩子厌学,这其中也包括优等生。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和能力,更重要地是让学生热爱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使孩子永久保持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快乐,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断前进。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每项要求所描述的那样: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有表达的自信心……”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
的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
那么,冀教版教材,是如何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整体育人目标落到实处的呢?
一、冀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体例结构。
本册教科书包括“以图画的形式传达一种理念——‘我学语文真快乐’”“认字与学拼音”“课文”“综合学习”“口语交际”五个部分。
1、教材的开篇是“以图画的形式传达一种理念——‘我学语文真快乐’”。
它一改传统的“入学教育”内容,一改常规的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的惯例,把目标锁定在儿童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上。
从孩子语文学习的需要入手,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以“快乐学习,享受语文”为主题,从儿童的角度揭示语文学习的内涵。
第一幅图,让孩子们体会到,好的读书、写字、交谈的姿势,对他们身体是有好处的,这是从孩子自身需要出发,不是以教育的面孔出现的。
接下来的三幅图从阅读、表达、积累三个主要方面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语文能让我们体验快乐的三个主要方面——了解书中有奇妙广博的世界;为了生活学习的需要就要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就是美美地读,多记多背……
而三幅图的背景,又告诉孩子,语文学习的快乐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语文学习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就在和小兔、小熊的亲情交流中。
这就是语文:
海阔天空,处处语文,时时快乐,不断成功。
2、汉语拼音部分分单韵母、声母和复韵母三部分。
中间穿插了一次口语交际,最后是一次关于拼音的复习。
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了75个常用字。
教材改变了以往集中学拼音的编排传统,而是采用了识字、拼音双向互动,拼音、阅读双轨进行的形式。
其中,即时穿插了九次拼拼读读练习、两次拼拼玩玩练习。
最后,设计了一个总复习,对拼音学习进行了总体回顾,以巩固拼音与认字效果。
3、课文部分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要出发,贴近学生实际,按文化主题组元,设计了六个单元,含24篇课文。
它们依次是:
①美丽的自然风光;②我们的家园;③亲情与爱情;④奇妙的想象空间;⑤我眼中的世界;⑥我的快乐生活。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丰富的教育价值。
4、每个单元之后设综合学习。
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每个综合学习由四、五个栏目组成:
有字词的认识、积累与书写方面的,包括
“有趣的汉字”——揭示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及规律特征;“把字写好看”——提高写字素养的;一些识字游戏等。
还有总结学习规律的“我的好方法”。
有关注语言积累的“读读背背”。
在二、四、六的综合学习中,还出现了三次“我的小本本”。
学生可以积累词语、优美语言;可以写话、可以贴图……总之可以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以上栏目中,“有趣的汉字”“把字写好看”“读读背背”为三个固定的栏目。
5、本册教材共设8次口语交际活动,除拼音的两次“了解小伙伴”“上学好吗”以外,其他均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好玩的地方”“好看的书”“打电话”“我的问题”“编故事”“我小的时候”。
有介绍类、交往类、讨论类、表演类等交际类型,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形式活泼,自成体系。
6、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全册要求认识355个字,其中会写108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田字格里,以看一、描一、写二的形式出现。
纵览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材结构简洁明快。
没有了“集中识字”,“没有了学词学句”。
为什么这样设计?
——育人目标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素养、创新、合作、开放、运用现代技术把握现代信息等,不是教师讲解能完成的;也不是以往的训练能实现的。
要想造就现代人才就必须走实践之路。
所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实现目标方式的需要。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能力的提高历来有两条路,一条是训练的路,也就是需要什么训练什么。
提高理解能力,就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就大搞审题、立意、选材的一系列命题作文训练……
还有就是还原语文的交际、交流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充分地实践,孩子的能力、素养在实践中提高、发展;一些语文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总结、归纳。
也就是把语文学习至于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过程之中。
比如一年级的识字问题,训练是一个方法,多读书同样可以多识字。
冀教版教材,就是整合了几个文化主题单元。
使学生边认识事物,边学习语文。
二、关于“认字与学拼音”
(一)冀教版教材拼音部分的建构理念。
无论家境如何,无论学前是不是受过教育,每一个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都对学校充满了希望,孩子盼望学校生活是美好的,家长盼望孩子走进学校的大门,能有出息,活得快乐。
但是我们的语文教材、教学怎么样呢?
想读书认字的孩子首先面对的是枯燥的拼音,迎面而来的是一盆冷水。
结果,孩子扫兴,老师上火,家长着急。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小语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各套教材的编者也都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学拼音认字间或读儿歌的方式;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学拼音与认字集中穿插的方式;北京师范大学则是先学汉字再学拼音。
总之,各套教材的编者都动了脑筋。
我们冀教版教材的编写人员,请教语言专家,研究儿童语言形成规律,分析拼音教学实际,确立了我们的拼音教学理念:
把拼音教学放在儿童成长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确立“语境认字,儿歌导韵;生动活泼,强化拼读”的思路。
为了顺应孩子想认字、想读书的心理,无论声母还是韵母的学习,都是从一定的语言环境开始,语境中认字,在语境中学习拼音。
即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反映了拼音这一知识的产生规律。
(二)教材特点与教学建议
拼音教材分单韵母、声母和复韵母三部分,在单韵母和声母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最后是拼音部分的复习。
1、单韵母
我们看汉语拼音第一课:
《家》首先呈现的是一家人在大海边快乐游戏的画面。
画面中有一首优美的儿歌。
右面是a的发音图,以及带调a和四声示意图。
与人教的“学拼音——认字——语境运用”的思路不同。
冀教版采用的是“语境——识字——拼音”的结构。
教学过程是怎样的呢?
教学时,可以从孩子的生活入手,拉近教材与儿童生活的距离。
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例如“家”的教学
a——
(1)(拿儿童在大海边的照片)请看照片,大家认识中间的孩子吗?
这样比单纯看图要更能调动孩子的认知情感。
(2)他们一家也走进了我们的语文教材。
看可爱的小姑娘还说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呢!
(3)边听歌曲,边读儿歌,边认识“家、爸、妈、一、个”五个字。
(4)从生字“家、爸、妈”引出韵母“a”。
我们让孩子认字,没有停留在满足儿童兴趣需要的浅层次,而是抓住拼音规律——同韵字韵母的发音特征,让学生体会,从而引出“a”的发音。
(5)认字母——认四声——带调读——写。
我们觉得,这是冀教版教材对拼音教学的贡献。
正如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对冀教版教材的肯定那样:
关于汉语拼音:
编者努力探索把汉语拼音教学和汉字的初步认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努力营造一定的语言情境,把学拼音跟发展儿童的思维融为一体;加强了整合性和趣味性。
创新精神可贵,且效果较好,便于教学。
如果再分析一下,这样编排的好处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第一、满足了儿童认字阅读的兴趣需要;
第二、揭示了拼音知识是从具体语言想象中得来的认知规律;
第三、学习的过程是孩子思考的过程,这种思维过程的体验,对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
孩子小小的发现和科学家的重大发现,从做人的意义上说,是一样的伟大。
第四、把认读和拼读结合了起来。
学习单韵母“a”,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从生活中的具体拼读中产生的,这样在认识字母的过程中已经在潜移默化地练习着拼读。
我们觉得,这样才真正还原了韵母的本质。
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
单韵母部分,我们采用的都是这种形式。
一课学一首儿歌,认五六个生字,学一个单韵母。
一开始,我们安排拼音内容比较少,由传统的三个改成一个,拉长了学习单韵母的时间,我们觉得这样更利于学生从幼儿园、学前,到小学的过渡,增加了孩子的适应过程。
教学单韵母部分的时候,老师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容易出现的问题:
a)后学儿歌。
走以前的老路。
b)没有注意认字与拼音的联系,儿歌、认字与学拼音割裂。
(2)切实砸实带调认读。
也就是要带着四声熟练地读出单韵母,而不是数读。
(3)学生开始拿笔写字,要认真指导,使孩子做到正确规范。
否则贻害无穷。
(4)注意认读i、u、ü时,认识声母y、w,以及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
(5)儿童歌曲的使用,要自然。
导入可用,中间放松可用……
2、声母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拼音部分的要求是: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这样把拼音定位在帮助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甚至“帮助写话”。
这样,拼音教学就降低了难度,重点落在了认读与拼读上。
因此学习声母的重点应该放在认读与拼读上。
声母部分教材我们安排了四课。
在大的语言环境中认读b、p、m、f;大的语言环境中认读d、t、n、l;小的语境中集中认读g、k、h、j、q、x;小的语言环境中集中认读z、c、s、zh、ch、sh、r。
y、w在学习单韵母i、u时已经完成。
比如:
第一课《福满门——bpmf》
教材结构是:
“语境——认字——学拼音——练拼读”
声母的出现,本来也可以从音节的拼读中导出,比如婴儿学说话时,往往是不能一下子发出“m-a——ma”“b-a——ba”而是,先发声母“m”“b”或先出韵母“a”。
但是我们觉得学生体会起来,不像韵母那样容易,于是我们采用了传统的由字由音直接带出的方式。
发挥孩子强记的优势。
重点放在练习感悟拼读上。
孩子练习声韵连读发出音节,需要一个顿悟的过程。
老师把“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音要领交给学生后,接下来就要学生自己用心揣摩过程了。
教材没有过多地陈列拼读内容,意思是不要把重点放在领读上,一旦领读,学生就失去了拼读练习的过程。
师生有三四个示范就足够了。
接下来让孩子自己揣摩。
这是与其他教材在处理上的不同。
第二课为了突出认读与拼读的重点,并增加趣味性,教材安排了“摆一摆、捏一捏”和“出一出、拼一拼”的游戏。
这种拼读练习是随即的,是需要孩子参与体验的过程,这是其他教材没有的。
其他教材列举了大量声韵连读的列表,结果造成教学中许多时候是老师或同学领读,更多的时候,孩子丧失了拼读的体验与过程。
冀教版的处理,增加了学生感悟拼读的过程以及拼读的趣味性。
拼读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因此我们用游戏拼读代替了列表、领读。
由于学习声母的重点在于认读与拼读,所以学完8个声母以后,后面的声母采用两次集中出现的方式。
目的在于突出拼读的重点。
教学声母需要注意的是:
(1)声母的本音与呼读音问题,不要分得那么清楚,孩子不大容易理解。
只要做到“轻断”就可以了。
(2)注意字型比较。
如b-d、p-q-g、n-h-k等
(3)(P22页)学习g、k、h、j、q、x时,一要注意三拼音节,二要注意j、q、x与ü相拼上面两点的省略。
(4)(P24页)注意前齿音z、c、s与后齿音zh、ch、sh发音的比较。
教材安排了绕口令。
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其他的绕口令。
3、复韵母
复韵母的教学和单韵母的学习过程大致是一样的,也是遵循“语境儿歌——认字——韵母”的思路。
学习复韵母的与学习单韵母不同的是要加强认读与拼读练习。
比如复韵母的第一课:
ai、ei、ui。
读了儿歌,认识了汉字后。
可以提问孩子们:
前面我们学习了单韵母和声母,大家试一试,你能用“k”和所学的单韵母拼出“开”的音节吗?
k——a、o、e、i、u、ü开kai
用k和一个单韵母相拼是拼不出“开”的,于是要求有新的韵母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开”的发音呢?
k-a-i——开kai。
b-a-i——白bai。
接着,让学生体会“开”以及以前3课《白鹅》一课学过的“白”的发音。
感悟复韵母“ai”的读音。
f-e-i——飞fei。
zh-u-ei——追zhui。
这样进入学习复韵母。
这样,把认字母和体会拼读结合在了一起,也突出了拼读这一重点。
复韵母教学应该注意:
1、字型比较,以及前后鼻音的比较;
2、重点还是拼读。
3、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
“好儿歌大家读”;
“想写就写,想画就画”;……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本事”,体验在学校学习的快乐。
让孩子爱上学!
(护蛋一周、“乐曲在晨风中舞蹈”……)
识字部分
课标中识字和写字(第一学段)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编排特点:
1.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为尽早阅读提供保障
“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是课标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
”(第一年段)。
冀教版教材一册上册会认356个,会写109个。
下册会认的451个,会写192个。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就是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古代的识字与写字分别是两套教材,大家熟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识字教材,学生一入学学的是“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而“上大人,丘(孔)已几”才是儿童最早的写字(描红)教材。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规律、步调。
一切从客观事物的实际出发,当分则分,当合则和,别看都是字,认、讲、用、写可并不是一回事。
”1992年的教学大纲要求一、二年级学会汉字1150个左右。
认、讲、写、用四会的要求不符合汉语言的学习规律。
认字量过少,学生不能尽快达到独立阅读,势必滞后和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写字量过大,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厌学情绪。
新教材会写汉字数量的降低,为学生写好汉字、打好写字基本功创造了条件,会认字的增加保证了学生的识字量,为尽早独立阅读提供了保障,满足了儿童的阅读欲望,增加了学习兴趣。
2.尊重汉语学习的规律,强调语言环境中识字
由于识字做到了识写分开,在不加大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大了识字量。
(拼音开始,儿歌引入。
)我们讲求的识字为主,并不是脱离语言环境去进行孤立的识字教学。
因此,不设单纯的识字课。
(1)语言是物质。
我们说出来的话,听之有声,感之有气;写出来的字,观之有形,视之有体。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转化的中介——文字。
口语和书面语是文字存在的外部环境。
(2)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语言不能脱离人的思维独立存在。
思维是语言存在的内部环境。
作为语言终结的文字也不可能脱离人的思想、意识孤立存在。
(3)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发展和语言基础,如果学生入学后学习的书面语言与其口头语言基本平行,甚至低于口头语言,就会严重地制约或压制学生语言的发展,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因此,提供略高于学生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的语言材料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非常重要。
“小弟弟,小妹妹,来来来。
”“大狗叫,小狗跳,叫一叫,跳一跳。
”(1933年《国语课本》)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批评“儿童的课本成了只能说说看看,既浅得毫无趣味,又干枯的不能琅琅诵读的东西。
”叶圣陶认为这些是“有字音而没有意义的东西。
”
3.识字力求游戏化、生活化,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和愿望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机械简单、枯燥无味的学习方法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
教材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活泼地识记、巩固汉字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识字过程的游戏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增强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p53猜字游戏(背上写字);p70做做玩玩(生字卡片);p87你写我说她猜;p102“涂涂认认”(把认识的词语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4.扩展识字的渠道和领域,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生具有了学习汉字的兴趣,识字的主动性就会增加,对各种识字方法、手段、途径的探究能力也会增加,教材安排了大量生活中识字的场景,引导师生不断拓展识字范围和识字数量。
教材中对生活中识字的范围和数量不作硬性规定,以防止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重结果、轻过程;重课本,轻实践;将真实的生活化教育硬性搬进课堂的倾向。
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中识字(P54大家来签名);(P119我和妈妈去逛街)“看电视识字”“在校园里识字”“下棋(游戏)识字”“猜字游戏”“看春联识字”等(2-4册),让学生感悟到:
识字不仅仅是在语文课上要做的事,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
多读书是培养阅读兴趣、复习巩固生字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课外识字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们编写了与课本配套使用的自读课本《童年书架》。
5.渗透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大家都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小说里韩麦尔老师的话道出了民族语言的巨大凝聚力: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情感和态度,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
“有趣的汉字”栏目的设计,就是对一些汉字的基本规律如“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同音字”“多音字”等进行了归纳,用典型的汉字做例子,让学生感受汉字丰富的人文内涵,感受汉字的规律,并触类旁通地去学习其他汉字,运用汉字。
学生可以具体而又形象地接触到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受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和氛围
无意识记在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和学校要为学生创设识字的环境。
如在床头、桌旁张贴生词卡等。
学校里除了可以利用黑板报、标语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识字环境外,还可以精心布置好教室环境。
(1)“生字词语早知道”。
在学习之前将本单元要学的所有生字、词语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兴趣。
为此,冀教版教材印有配套的教学挂图(以张贴画形式展示识字与学拼音部分及各单元生字),各学校可以选择使用。
(2)“我的成长足迹”。
准备一张大白纸张贴在墙上,让学生将课内外所学汉字、词语、想说的话或想画的画自由书写在上面,定期更换。
有条件地方还可以在每次更换前推选一名学生在纸上按上自己的小手印或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这一期的“我的成长足迹”一起留影。
(3)将学生的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
学生自己书写的汉字,无论硬笔还是软笔作品,只要是认真书写的,都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可以在教室张贴,也可以定期举行作业展览,使学生在赏析、品味的过程中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增强记忆。
2.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注意的能力较差。
因此,识字教学切忌教学方法刻板单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尤其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手、脑以及身体的其他器官并用,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在活泼生动的活动中完成识字、写字的任务。
(1)在头脑中书空。
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除在本子上书写外,也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一笔一笔边想像边记忆,即能够促进记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2)做做玩玩生字卡片。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生字卡片的玩法,师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
(3)比一比,谁写正确又漂亮
教师每次课上提写生字(数量不必过多,每次两三个即可),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谁写的又快又漂亮;也可以每次请两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小组到黑板上书写。
此外,“做动作,猜生字”“扩展词语”等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运用。
3.充分认识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角度写好每一个汉字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人类历史的缩影。
写字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一种技能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技能是可以靠训练掌握的)不单单是掌握字的形体构造的过程,更是学生语文修养形成的重要过程,是了解、感知、体会和认识汉民族文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一味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反复书写,甚至将写字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的做法都是对汉字、对汉民族文化的一种伤害和亵渎。
同时,写字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汉字的书写与其他文字的书写相比较,具有更多的讲究,需要花费更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语文教材 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