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教学内容.docx
- 文档编号:7235378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05KB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教学内容.docx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教学内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教学内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
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
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
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
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
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
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
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
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
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
现在,国家规定每二十年修一次,这样可以保证对我国各项事业的记载做到传承延续。
四、地方志的功能
概括地讲,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
存史功能:
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状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用文字记述下来,达到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的目的。
这是地方志最基本的功能。
资治功能:
为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者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客观情况,提供系统全面的资料,为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化功能:
利用地方志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服务;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乡土,建设家园教育。
五、流渡镇志的基本结构和体裁
1、结构采用章节体:
是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产物,也是新方志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这种形式通常是将志书记载范围内的事物以“篇”为单位分设若干个平行的单元,然后各篇之下,再按“篇”题所辖事物的实际内容设若干章,章下设若干节,节下依据实际情况设目或不设目展开记述。
章节体中又有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三个类型。
优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便于横分门类,便于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例,易于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体现事物系统性,容易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缺陷:
设置篇目要做到既科学合理,又便于编写难度较大。
2、体裁
志书的基本体裁一般包括述、志、记、传、图、表、录七种。
述:
包括总述、概述,以及各篇章后的无题引言或小序。
主要作用是记述概貌、展现特点、综述始末、反映规律。
志:
是志书主体;
记:
是指大事记、专记等。
大事记一般要以纪事本末体形式记述,大事选录要有统一标准,不能泛泛收录,要尽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
传:
指人物传,要坚持人不立传的原则。
处理人物入志问题除传记之外还可采用人物简介、人物表两种形式。
图:
包括地图、照片、示意图等,地图要有比例尺、经纬度、绘制时间、图例等要素;照片要体现典型性、资料性、艺术性、时代性;示意图包括柱状图、比例图等,绘制要科学准确。
表:
主要是各类统计表,这是当代志书的重要特点,通过科学的统计表可以记载许多重要经济变量,达到“文约事增”(也就是以少量的篇幅记述庞杂的事物)的目的,表要做到要素齐全,表题、表号、表体、表注缺一不可。
经济部类的专志尤其应注重表的运用,通过表的形式将发展变化中的数据展现出来,增强志书的资料价值和参考利用价值。
录:
包括目录、附录。
序、凡例、索引是地方志书的特殊体裁。
。
六、编纂地方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
1、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这是编纂地方志最根本的原则,也是人们衡量一部志书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具体来说指全面、完整、真实、准确。
2、不越境而书,不越界而载。
地方志是以一个特定地方为记载范围的,因此不能超越或脱离这个界限。
我们编写各级志书都要恪守地方界限和行业界限,写远了、写多了,那就是越轨行为,是不合乎志书规则的。
但对特殊事物的背景交待,对比分析,以及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合作交流等内容入志,不视为越境而书。
3、横分门类、纵向记述。
这句话可以简化为“横排竖写”,即先按事物的属性横向分若干平行并列的门类,然后各门类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记述。
要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排要排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归属得当、逻辑合理。
既不能遗漏重要事项,又不能轻重倒置;也不能按领导体制、工作系统划分。
竖写要有深度,要写出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高峰低谷、发展轨迹。
不能机械地按时间顺序罗列资料,搞成流水账或“一锅粥”;不能只见现象、结果,不记背景对策;不能只写全国普遍做法,不记本地客观情观和特点;要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横向对比等办法把事物写透、写实、写活。
4、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述而不论”指的是据事直书,客观记载,不妄加评论,不直接下褒贬性断语。
“寓论于述”是指不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但要把见解和看法隐寓在资料的记述之中,通过科学的资料组合和运用,反映事物发展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
不评论不等于不分析,“寓论于述”可以是说是一个较为高层次、高水平的记载规则。
要求撰写者事先要对资料做到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并且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和系统归纳,让资料去说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5、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略得当。
6、突出特色、反映亮点。
“突出特色”是指要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反映亮点”是指要注意记载和反映发展过程产生过较重要影响的事物。
突出特色、反映亮点在流渡镇志中主要体现为姓氏文化和风俗民情。
7、以事系人,生不列传。
无论写史,还是修志,无非是对形形色色的人或事的记述和分析。
“以事系人”就是编修地方志工作中处理人物与历史事实,人物入志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
“以事系人”就是通过记载事来带出人,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对某一事物、某一工作发展有影响的或起过关键作用的,做到人随事出、物带人事。
“生不列传”就是在世的人物不能写传,以避免对志书的真实性、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
七、村资料收集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1、人名、地名、机构、会议、文件、书报刊物等专用名词要规范。
2、纪年要规范。
3、计量单位要规范。
4、数字要准确。
5、引文要规范。
6、注释要规范。
7、标点符号要规范。
八、地方志的资料收集工作
在开展编修地方志工作中,在志书篇目框架基本拟定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之一,就是要努力做好资料工作。
概括地说,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志书的生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资料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志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修志的成功与失败。
(一)、资料的收集
1、收集什么资料?
凡属一个地方或部门在志书断限内各个方面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都要收集。
资料有主体资料、背景资料和考证资料。
主体资料,就是事物本身的资料,是直接入志的资料,这是收集的重点。
背景资料,是反映主体资料的时空背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的资料,如全国性的政策、文件、规定等,这些资料一般不入志或少入志。
考证资料,是说明主体资料是否真实,主要用于对某些有争议的或不明确的人和事的考证,这些资料一般不入志,有的也可入志。
就资料的来源来分,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和其他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占主导地位。
①文字资料,也叫文献资料,主要包括:
一是档案。
这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容丰富,包涵面广,资料可靠,收藏集中。
这是修志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
二是图书。
凡是有关本地区、本部门历史现状的重要内容的图书,都应该收集查阅。
三是报刊。
现在报纸刊物很多,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都及时作了报导,这也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是我们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
此外,还有日记、笔记、函电、手稿、讲稿以及工商企业、学校团体的章程、条例及家谱、族谱等。
②实物资料,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历代实物,包括遗址、遗迹和文物两个方面。
遗址是历史建筑物的所在地,遗迹是前人留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痕迹。
文物有古代的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
此外,还有碑刻等。
实物资料都很珍贵,也很可靠。
③口头资料,也叫口碑资料,也称“活”资料,这是保存在当事人或知情人的记忆中的资料,以及在群众中口头流传的资料,包括知情人的回忆录、民歌民谣、民间谚语、民间传说等,这些资料也要收集,并加以考证核实。
④其他资料,包括绘制的图像、拍摄的照片、微缩胶卷、胶片和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也是历史活动和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也要注意收集。
2、如何收集资料?
①制订收集资料提纲。
收集资料提纲要根据志书的篇目来确定。
在修志的步骤上,一般是先制订篇目,然后再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提纲与篇目是有区别的,如同搞一项建筑工程,篇目设计是框架,是设计的蓝图,是平面图;收集资料提纲则是立体图,是建筑材料的采购计划和清单。
志书的篇目一般分篇章节目四级,“目”是收集资料的基本单位,也叫单元实体。
收集资料提纲不是脱离篇目另搞一套,而是篇目对资料要求的具体化。
篇目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善的,而是要在修志过程中根据资料的情况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
只有制订收集资料提纲,收集资料才有所依据;才能提高效率,避免盲目性和走弯路。
②进行学习培训。
要组织修志人员进行学习,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修志的基础知识,提高修志人员的素质外,还要学习有关资料方面的知识,如目录学、档案学等。
要熟悉篇目,了解收集资料提纲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③广泛发动群众。
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一是以政府或部门名义,发文件、出布告,列出收集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号召机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资料;二是布置某些基层单位,包括工厂、企业、学校、乡镇或其他部门,写基层“志”或“简介”;三是印发调查表或调查题纲,发给基层单位填写;四是聘请业余采访员或资料员帮助收集资料;五是特约某些知情人或掌握资料线索的人积极提供资料。
④查阅档案、图书和报刊。
这是修志人员收集资料的主战场,大量的时间、人力都要消耗在这里。
除了档案馆以外,还要跑图书室、图书馆,查看报纸,从中收集资料。
⑤采访知情人。
方法一是请进来,举行小型座谈会;二是走出去,登门访问;三是约请有关当事人撰写回忆录。
这一工作要有充分准备,要向知情人说明意图,做好思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争取有好的效果,避免盲目外跑,费时费力费钱又无所收获。
⑥进行实地调查或专题调查。
实地调查主要是对遗址、遗迹、文物等进行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求得资料的真实准确。
同时,对某些社会关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以及某些风俗习惯、民歌民谣、或者新开发的名优特产品等,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专题调查,写出符合实际的调查报告,扩大资料的来源,增加一些有价值的“活”的资料。
(二)、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主要是三个环节:
1、建立资料卡片。
大量的资料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要使用统一的资料卡片。
如果用个人的笔记本抄写,就不利于保管,也不利于利用。
资料卡片必须是一事一卡,即一件事记在一张卡片上,不要在一张卡片上记几件事情。
这个“事”,一般是篇章节目的“目”,一张卡片只记一个“目”的事。
资料卡片必须完整,要有摘抄的问题和内容;要写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包括卷宗字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时间或者书名、作者、版本、卷页数等;要忠于原文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还要认真细致,核对清楚,保证准确无错。
有些材料如需要复印,可将复印件附在资料卡上或贴在资料卡后面。
2、进行编号归类。
把许许多多的卡片,按照篇章节目放在卷宗里,用代号进行编号。
这样,就编排有序,查找有据,便于保管,便于利用。
对资料卡片的整理,关键在于科学分类,否则就杂乱无章,难于利用。
分类方法,可按时间分类,如清代的、民国的、解放后的,或按一年一年的次序排放;也可以按内容来分类,如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政治又分为党委、人大、政府,经济又分为农业、工业等等;也可以按志书的篇目分类,即按篇章节目的内容和次序来分类。
我们一般是按篇章节目来分类,这样更利于编写和查阅。
3、搞好资料长篇。
所谓资料长篇,就是将收集到的许多原始资料,进行筛选、鉴定、编排和整理,汇集成册。
这时编辑部的事,这里就不多讲了。
(三)、资料的核实
资料的核实也就是资料的鉴别考证,这是保证资料真实可靠,提高志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造成资料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资料来源广、数量大、渠道多,同一事物往往说法不一;二是由于修志人员众多,各自采集资料,使用时同一资料各不相同;三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而使资料失实,如某些资料,由于阶级立场不同,有的人隐恶溢美,颠倒是非;有些资料“水份”很多;有的人谎报所谓政绩,弄虚作假,“数字出官”,使资料失实;四是由于年代久远,某些当事人记忆不准,而导致资料的失真,等等。
当然,这都是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思想重视不够,工作做得不到家。
我们应该从主观上,从思想上、工作上找原因,力求把差错消灭在出书之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何做好资料的鉴别考证工作,前人的经验主要有书证、物证、人证、理证几种。
书证,就是把同一问题的不同资料,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准确的资料;物证,就是用实物来修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人证,就是用活的资料来验证文献资料的准确性;理证,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论证资料的正误。
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我们要继续采用。
对每一条资料,都要弄清来龙去脉,找到真凭实据。
如果能把书证、物证、人证、理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考证,那就更有把握了。
同样道理,一条资料,如果没有书证、物证、人证,推理又经不起推敲,这个资料就可能不是真实的。
核实资料的工作,要贯串于修志的全过程。
从开始收集资料,就要注意发现问题,弄清真伪;在整理资料过程中,要作进一步的鉴别和考证;进入编写阶段,对重要的资料要边写边核,核完再写,不留疑问;评稿时,要请行政领导、专家、学者、各方人士对资料的准确与否全面提出评议和订正;审稿时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最后的校对,更不能松劲和麻痹。
有时候,三校还会发现一些差错。
在核实资料工作中,应该掌握这样几条:
1、有的资料,来自几个部门,说法不一。
对这种情况,一般应以主管部门、权威部门的资料为准。
2、有的资料,虽来自同一部门,但有新的有旧的,新旧不一,前后矛盾,对这种情况,一般应以新的资料为准。
3、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要追寻原始资料,查找可靠依据,避免以讹传讹。
四、收集资料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思想上,要防止和克服认为续志资料工作很简单、很容易的麻痹思想,充分认识资料工作的重要,始终把做好资料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2、在内容上,要突出时代特点,使志书的资料更加丰满、更有特色。
收集资料工作在内容上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要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
②质量要高。
③资料要具有科学性,要实事求是地用全面、系统、真实、准确的资料记述本单位的真实面貌,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体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突出改革开放的内容,充实改革开放的资料。
改革开放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基本点之一,是我们富国强国必走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才有希望。
修志必须抓住这个问题,广泛地、深入地收集改革开放的资料,各项改革都要有内容、有措施、有结果,用具体的资料说话,使志书能充分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
⑤突出人物入志的内容,充实人物入志的资料。
这是流渡的缺势和弱项,所以要尽量收集相关的人物,不缺漏。
(五)、收集资料要处理好四个辩证关系
1、可靠性与可信性关系。
可靠不等可信,而可信也必须可靠。
可靠性与可信性是两个不同概念,可靠性是指资料来源有根有据,记载摘录无误;可信性是对资料分析、考证、求真的结果,是资料准确性的更高层次。
因此,可靠的资料不一定可信,而可信的资料必须有事实和科学依据,不能主观推测,妄加臆断。
2、全面性与典型性关系。
资料既要全面完整,又应力求精练、典型,具有代表性。
全面性概括而言,即“纵不断线”、“横不缺项”。
但并非将包罗万象的资料兼收并蓄,才能算全面完整。
因为年鉴篇幅有限,一个条目连标题加释文是500-1000个字,必须惜墨如金,将时间和空间进行高度浓缩和精练,遴选典型的,也能说明问题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显示一方的概貌和历史发展的轨迹,达到“滴水见太阳”的结果。
3、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既要从宏观上反映资料整体特征,又应在微观上有具体资料的著述。
年鉴要从宏观方面抓住地方的总体特征,把握事物兴衰起伏的主线,显示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脉络,但同时也需要有微观的具体资料和统计数据,才能言之有物。
反之,在浩瀚的资料面前,如果忽视宏观的整体性,只重微观事物的记述,便会出现类似史料汇编和统计表册,使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编撰时,要把握为整体格局,突出地方特色。
微观记述也要掌握分寸,防止繁琐细微,减少不必要的图表,用简练文字概括记述,既压缩了篇幅,也增强了可读性。
4、观点与事实关系。
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编鉴修志必然要有一定的立场和观点,但要实事求是,述而不论。
因此,不能以观点去代替和渲染事实,而要用事实去彰明观点,用事实为资料来说话,要寓观点于记事当中。
那么记述事物时便应考虑该事物是否反映了正确的、科学的观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方志 基本知识 资料 采集 要点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