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8816+800强夯施工方案修正.docx
- 文档编号:7226653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72.37KB
15+98816+800强夯施工方案修正.docx
《15+98816+800强夯施工方案修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98816+800强夯施工方案修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98816+800强夯施工方案修正
目录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1
3.强夯施工-----------------------------------------------------------------------3
4.施工进度计划-----------------------------------------------------------------9
5.劳动力组织及设备配置-------------------------------------------------------5
6.强夯质量、安全环保管理措施-----------------------------------------------6
一、工程概况
1.区域位置及规划用地:
本标段为磁县干渠工程第二施工标,标段起自磁县西槐树村,桩号15+190;止于磁县白村,桩号29+056,总长13.866km。
本标段分为三个工区,该段渠道基础强夯段处理分布在我标段第一工区,其具体桩号为15+988---16+800,合计812m,约80000m2。
2.地质地貌情况:
该地段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面原状为农田,伴随有零土丘。
地表土质为黄土状壤土,向下分布为砾质壤土、卵石土。
根据对现场及地质勘测显示,该处大部分地段为冲积土长期累积形成,土质颜色为浅黄色,粒径不多大;较深处分布卵石土,粒径大小不一,一般最大粒径为10cm,粒径较小的约为1cm左右,相互分布较为均匀。
根据该段的具体情况,本着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投资、尽量缩短施工工期的原则,拟采用强夯施工的方法对路基进行处理,以满足对地基承载力的需要。
二、编制依据
本工程的基槽强夯处理施工方案依据下列规范文件进行编制:
1.依据南水北调磁县段相关招标图纸及合同文件
2.南水北调二标段技术条款及相关工程量清单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三、强夯施工
1.施工准备及场地平整
(1)首先根据界桩(施工红线)范围内的场地在需进行强夯处理的范围内进行场地测量放线及场地原始标高测量,确定所需处理地段的范围,并用人工洒白灰线绘制方格网,根据方格网进行强夯面积计算等工作。
方格网绘制完成后,清除施工场地的杂物,以便于强夯机及其配合的机械设备的通行,并检查强夯等主要设备是否组装完好,是否存在故障。
(2)在进行强夯施工以前,为减少对施工当地村庄居民的影响,要在强夯工作面的四周开挖出宽为1.5米,深平均为5米的减震沟。
在进行试夯以前,试夯机要用锤对所开挖的防震沟减震效果进行检测,若不能满足减震效果,需加大减震沟的断面尺寸,或采取其它减震措施进行防护,以尽量减少对周围村庄的影响,保证周围村庄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2.强夯施工工艺
(1)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场区平整-----测场区标高-----定位放线验收-----布放夯点------点夯施工-----夯坑整平----测场区高程-----满夯施工-----测量场区高程-----竣工资料整理并提交
(2)夯点布置及夯实原则
布设夯点进行先点夯施工,点夯完成后推土机配合挖掘机进行场地整平,整平度控制在20cm以内,整平后再进行满夯施工,满夯完成后,用推土机整平。
夯实原则:
先点夯再满夯;满夯时两锤搭接要至少达到锤直径的1/4长度。
3.强夯
(1)夯点布置
(2)夯能的确定
根据湿陷性黄土试验计划对5.5*5.5m、6.5*6.5m、7.5*7.5m三种间距类型的地基的强夯处理情况,并通过对三种类型的地基处理湿陷系数的比较,现采用6.5*6.5m间距的布孔方式进行地基处理。
桩号15+988---16+800地基处理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主夯采用锤重22t,落距13.6m,夯击能量为3000kN.m;满夯采用锤重22t,落距9m,夯击能量为2000kN.m。
夯锤底面直径2.5m,并设通气孔。
夯击击数及遍数采取10击3遍:
第一遍夯点按梅花形布置,第二、三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按梅花形布置;最后2000KN.m满夯布置。
(3)检测夯击次数对地基的影响
根据夯击次数和夯沉量的关系,确定相应的参数的控制指标,检验夯击次数等相关参数是否满足施工需求:
强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重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宜为10~20mm,最终要求消除黄土地层的湿陷。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发生起锤困难。
4.强夯施工及地基处理基本技术要求
强夯重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和重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②对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为避免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采取挖减震沟的防震措施,现场试验时应对减震沟的减震效果进行检测,若不能满足减震效果,需调整减震沟的位置及尺寸,或采取其它减震措施。
③对于采用重夯处理措施的渠段,应视现场施工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减震措施。
④清理平整场地平整的范围应不小于施工图标定的范围,且大于堤脚轮廓线不小于3m范围,并完全清除表层的腐质土层。
预先估计强夯、重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并以此确定地面高程,然后平整施工场地,局部高程不足部位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筑材料填筑到估算高程,经整平后进行强夯、重夯施工。
⑤强夯、重夯施工,当第一遍夯完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⑥强夯、重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a)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b)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c)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d)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备以后对强夯效果进行评定。
5.影响强夯的施工要素
由于渠道槽基大部分为非饱和土,含水量小,主要是应用强夯所产生的巨大夯击能量,对影响的土体产生的压密作用,国内很多实例表明强夯对土体的压密效果非常明显。
故通过试夯要确定的强夯参数有:
(1)影响深度
强夯的影响深度是选择夯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此引用太原理工大学的经验公式:
D=(0.5~0.7)√MH
式中H——落距(m);
M——锤重(T);
D——加固影响深度(m)。
使用强夯的目的,在于改良地基。
强夯的效果,主要是垂直向为主,一般侧向位移仅占垂直向位移的百分之几。
而人们主要关心的也是夯后的有效影响深度和在此厚度内土性的改善程度。
强夯后对土体的最大有效影响深度大致与每次夯击能【锤重(M)×落距(H)】的平方根成正比例(有效深度和落距以米计,锤重以吨计)即h=0.5-0.7
。
(2)夯锤与落距
从强夯的原理上可以看出,影响强夯效果的另一因素就是锤重和落距。
锤重和落距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强夯工程的效果。
选择锤重与落距应使它们有一个适当的比例,一般以两者接近为宜(指锤重吨数和落距米数值接近)。
(3)平均夯击能
施加于单位面积上的夯击能E也是直接影响加固效果的因素。
E的确定是根据要求加固的厚度和土性。
它涉及三个强夯参数:
一是各夯点的夯击次数N,二是夯击遍数n,三是夯点的布置。
夯点下土层的加固影响顺序,一般是由地表慢慢向下发展,同时也慢慢向四周发展,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夯击次数多,其加固的程度往往比夯击次数少的好。
6.强夯效果检验
在每段强夯完成以后,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标贯和探坑检查,检查频度为每1000m2~2000m2取样一组,各测一孔一坑。
布点位置综合考虑随机性和代表性,具体情况根据施工情况确定。
检查内容:
检测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
7.强夯验收
(1)在每段强夯结束以后,要向监理工程师进行通报。
(2)在上报资料当中,要附上点夯及强夯的观测记录表。
(3)记录夯击次数、夯锤落距;
(4)每个夯点的最后两击夯沉量;
(5)对于在强夯施工过程当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四、施工进度计划(见附图)
五、劳动力组织及设备配置
1.设备配置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工期要求及工作面情况,计划配备的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产地
备注
1
强夯机
W1001
2
抚顺
良好
2
推土机
TY220
1
安阳
备注
3
装载机
30
1
临沂
良好
4
夯锤
22t
2
济南
良好
5
钢卷尺
50m
2
济南
良好
6
水准仪
DS32
1
北京
良好
7
服务车
尼桑
1
天津
良好
2.人员安排
名称
项目
经理
技术
负责人
质检员
测量工
安全员
强夯
司机
起重工
推土机司机
汽车司机
人数
1
1
1
2
1
2
4
1
1
六、强夯质量、安全环保管理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技术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
本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合格工程,为了确保这一质量目标的实现,在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把质量目标分解,并落实到班组个人。
①在现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专职质检员制度,在主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质量检查,监督工作。
②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由专职质检员向下一级执行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使具体操作人员明白质量目标,操作标准,技术参数等具体要求。
③建立严格的自检制度,从定位放线至夯后检测,均实行全面的自检工作,建立自检、互检、监检三位一体的质检体系。
(2)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①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放线条件,测放拟建位置,经验收后,布放夯点。
其测量误差应控制在5cm以内,复核无误后交放班组施工。
②放线结束后,夯机就位、垫平主车、复验夯点位置,夯锤就位要准确,中心位移不得大于20cm。
③施工时,起锤要平稳,认真测量和准确记录每一击的夯沉量,如果夯坑底出现较大倾斜或夯坑深度过大造成拔锤困难时,要填平夯坑,重新施夯,以确保施工质量。
④施工中要注意锤击的声音和夯沉量的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停工,会同有关人员查明情况,并研究处理意见后,再行施工,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⑤施工中已满足锤击数要求,但未能满足后一击平均夯沉量的要求时,应增加锤数,直到满足时为止,每个点的锤击数,原则上一次性施夯完毕为宜。
⑥强夯施工范围,不得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范围。
⑦在满夯之前,要控制好夯区的标高,留出约20cm的夯后扰动土保护层。
⑧强夯施工结束,地基土恢复期间,严禁轮胎式机械进入现场,谨防挤压形成橡皮土。
2.强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及施工安全环保措施
(1)安全管理体系
①安全管理目标:
坚持文明施工,确保无重大机械及人身事故,创建文明工地。
②抓好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坚持班前会制度,使安全工作天天有布置,有检查,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③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时刻树立安全为生产,生产必须保证安全的思想。
④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指定专职安全员跟班上岗,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
(2)安全管理措施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带好安全帽。
②在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警示牌,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施工区域或在50米范围内驻足观看。
③特殊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经过专项培训,并持证上岗。
④施工中应设专人指挥,统一指挥信号,严禁酒后指挥,酒后操作。
⑤每班前,要认真检查各种索具,连接螺栓及脱钩器、吊钩等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⑥因夯坑较深,造成拔锤困难时,应先进行试吊待松动后,再正式起吊,防止夯机超负荷运转,造成夯机倾覆。
⑦夯机转移时,起锤高度不得大于0.5米,机组其他人员跟机观察地面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车处理。
⑧施工时应切实注意,邻近工地的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谨防飞石伤人。
⑨当需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同时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配电箱,做到安全用电。
3.夜间安全施工措施
①夜间施工必须安装车前灯和场区照明灯,其照度应保证司机对机械运行的观察和控制,同时应保证对观测施工记录的效果。
②由于夜间施工的特殊性,在实施夜间施工前,应对所用施工设备和索具进行全面的检查,每个夜班结束后,应在白天安排专人对机械和索具等进行检查,确保100%的完好率。
③保证夜班工人的充分睡眠,并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夜间值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98816 800 施工 方案 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