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docx
- 文档编号:7216884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35KB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docx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
《苏武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理解文意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
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诗:
《咏史诗》
◆注:
《两都赋》:
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汉书》与《史记》的对比
内容
项目
《汉书》
《史记》
体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时间跨度
230年左右
3000多年
体例
本纪、列传、表、志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注:
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3、我国史书体例简介:
(1)编年体:
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
《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2)国别体:
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
(3)纪传体:
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苏武出使背景:
解说: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四、重点词句交流
1、给生字注音在书上。
2、范读—自由读(注意字音、断句、语气)
3、重难点强调——指名翻译。
4、重要注释勾画。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人物传记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文体,那应该怎样为一个人立传呢?
本文是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呢?
明确:
(1)【课件】传记的一般写法:
①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
②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具体材料1、2、3……)
③最后为作者评说
解说:
读懂文言文段的关键是材料,即第②点;而材料无非是人的“言”和“行”,即看他(她)说什么做什么。
(2)本文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只……
2、理清思路:
苏武为何入胡?
有何遭遇?
结局如何?
(请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
缘由:
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
(1)
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
苏武传遭遇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
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
结局:
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二、分析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
思考:
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
(写作特色)
◆详略得当
◆语言、细节描写
◆对比反衬
1、详略得当
(1)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
本文主人公是谁?
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
哪些人物写得简略?
为什么?
主人公:
苏武
主要人物:
张胜、卫律、李陵
次要人物:
单于、汉使者……
(2)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其实本文在叙事上也做到了详略得当。
哪些事详写了?
哪些事略写了?
详:
苏武宁死不降(卫李劝降)、卧雪牧羊……
略:
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
(3)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作用:
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
①语言描写多集中于:
“受审讯”和“劝降”两件事。
如: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武骂律曰: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②细节描写,如: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③小结形象:
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苏武?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3、对比反衬:
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张胜的贪生怕死——苏武的大义凛然
卫律的卖国求荣——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苏武的忠君报国
◆解说:
①张胜: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②卫律: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③李陵:
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④小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反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
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第三课时
一、阅读拓展
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明确: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信念与意志
◆忠诚:
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
2、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
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
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呢?
不会。
引刀自绝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
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
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3、苏武精神解读:
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
这更是一种气节!
宁折不弯!
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岳飞抗金;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
民族精神在各个国家的体现,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作用:
抗战八年,爱国的精神不倒,终于赶走侵略者。
4、温庭筠《苏武庙》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注释:
①甲帐:
武帝帐,“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冠剑:
指出使时的装束。
丁年:
壮年。
③茂陵:
汉武帝陵。
④逝川:
喻逝去的时间。
语出《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这里指往事。
(2)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5、苏武不辱使命,荣归故里,请你为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
◆苏武,他是铁骨铮铮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不辱使命,不放弃坚守的方向。
命运向他俯首,黑暗向他投降,正义向他挥手致敬,一位可歌可泣的忠诚义士,以他的青春年华,以他的苍颜白发,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见证了他高洁的灵魂;用他顽强的生命力,用他坚定的意志力,在中原大地上,树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永远不死的爱国心。
◆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信仰,换来的是十九年的永垂不朽!
苏武的执着,李陵不懂,卫律不懂,单于不懂。
那执着是对爱国一种伟大的诠释,但是我们记住了苏武,历史记住了苏武!
◆在他的生命里,国家为重,生命私利为轻。
十九年的苦难与折磨,他的头发白了,胡须长了,但他依旧手持汉节,但他依旧心存家国。
一颗坚贞不屈的爱国之心温暖了无边的荒野,富贵不动心,威武不屈膝,他用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第四课时
知识点总结:
1.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
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
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
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
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
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
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
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
通“襟”,衣襟。
决:
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
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抵押。
今义:
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妹妹。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
送给。
今义:
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
正当、适逢。
今义:
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
牵连今义:
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
判罪今义:
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
财物今义:
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
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
料理,办理/筹划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
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
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
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
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
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
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
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5.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
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
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
派,第二个“使”:
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
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
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
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
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
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
吃。
(3)廪食不至食:
粮食。
(4)给其衣食食:
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
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
发动。
(3)恐前语发发:
被揭发。
6.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7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爱国的名言名句、爱国事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武传 优秀 实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