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范文.docx
- 文档编号:720926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20KB
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范文.docx
《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范文
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范文
长征精神永存
(一)继往开来
今年是红军西征胜利70周年。
值此,与70年前相比,我们党已是另一个天地,我们党不仅已夺取了政权,而且正干着另一番前所未有的壮举。
当人类步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就及时给全国人民规划了宏伟蓝图,展现了壮丽前景。
当前,重温历史,继续弘扬西征红军精神,克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错综复
杂的矛盾和困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相信,70多年前党和军队的处境、所遇到的困难与我们今天是无法相比的。
今天,我们通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各种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日臻完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xxxxx、“****”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沿着十六大规划的宏伟蓝图求真务实,拼搏奋进,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
这里除了要抢抓机遇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之外,还应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作为人类活动史上一座丰碑,七十年前的西征,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今天,我们寻找那段历史,将会更加激励全民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长征加倍地去工作奋斗。
(二)不攻自破
群众常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提起西征,我就想起我的家乡,广为流传着昔日西征红军的一些动人事迹。
而且这些事迹已升华到群众,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党当时的奋斗目标,既明确又坚定,尤其是广大指战员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那种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和精神,即被当时群众视为的红军精神,也就是后来被人们总结成的长征精神,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当地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下面笔者就将长征红军途经家乡的一些动人事迹,搜集整理如下,以食读者。
笔者的家乡在革命老区——宁夏盐池县南部山区一个偏僻小村。
这里,地处陕甘宁边区交界处,一个被群众称作“鸡鸣叫三省(区)”的地方。
据当地老人回忆,一九三六年秋季,原本一向安宁的小村一带,中央军和马匪军一反常态,频繁调动移防,往来穿梭不断,兵荒马乱给这一带群众带来很大灾难,当兵的、反动政权三天两头索粮要款,打骂声不绝于耳,搅的鸡犬不宁。
更恐慌的是他们还大肆造谣,说不久将有大批“共匪”流窜至此,要乡亲们做好坚壁清野。
并对群众展开反动宣传攻势,造谣中伤。
造谣所谓的“共匪”就是将要从陕北、南方流窜过来的名为红军,实则大股持枪匪徒队伍,是一伙杀人不眨眼的土匪。
还煞有其事的哄骗群众:
这些人信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
”简言之“共产共妻”。
更莫须有地在群众中大肆造谣“这伙人长着红头发蓝眼睛,个个凶神恶煞,烧杀抢掠、奸淫妇女集于一身。
”不明真相的群众大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人人愁眉苦脸,惊慌失措,有的甚至举家出逃。
当时正值秋高气爽,是农作物收获季节。
当年,这一代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丰收,金黄色的米谷布满了山川坡地,西瓜土豆长得一溜圆实,牛羊牲畜膘肥体壮。
这给地广人稀,素以成一年吃几年都不愁的小村一代多少带来一线好运。
但每当人们一提到有“共匪”光临时,都又无心收割庄稼,家家的心思都用在如何逃难避过这一劫上。
老人们哀声叹气到:
“马匪未除,哪里又冒出了‘共匪’,真是老百姓的灾难多,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
据老人回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只听鸡犬叫成一片,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朦朦胧胧听到人声鼎沸,过惯了兵荒马乱的人们见怪不怪,也就不在意,谁晓得天放明后,人们启门一瞧,啊!
房前屋后,四周尽是睡熟的队伍。
尽管衣着褴褛,但帽顶上那颗红五角星格外鲜艳,引人注目。
再看村子四周灰蒙蒙到处是蠕动的军队。
人们适才好似大梦初醒,顿感传说已久的所谓“共匪”终于进村了。
乡亲们无不愁云满面,个个如惊弓之鸟。
给乡亲最初影响是这些所谓的“共匪”初来乍到,使人们纳闷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反动派所说的“青面獠牙,无恶不做”,倒是一不要粮、二不拉夫、三不进民宅,对人和气、买卖公平,把宅里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里也挑满了水。
当看到熟透的庄稼还摆在地里时,就在一无工具二无车撵情况下,用手当镰将粮食拔倒肩扛到场的。
同时广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以及红军的纪律,而且做到言简意赅。
比如,共产党是领导穷人闹革命打江山的;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专门消灭白匪军,帮助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翻身过上好日子的。
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当时群众,最为关心和迫切需要回答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并不是讲讲而已,而是模范的实践这些主张,在当地轰轰烈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政权等等一系列活动。
为此,反动派的宣传和谣言不攻自破。
当时红军将士言行一致,即使一些细小的事情,都做得很认真。
如表现在访贫问苦上,对缺衣少粮的贫苦群众,宁肯自己不吃不穿,也要让这些群众尽量拥有。
这就使群众无
不深思,天下哪有这样好的军队?
这同素日的国民党军队,进村动辄吹胡子瞪眼,不是打就是骂简直是天壤之别。
于是群众纷纷启门开仓,热情地把红军当作亲人请进家门,尽其所有替子弟兵排忧解难。
这种情景正如毛主席所总结的: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再现了当时的历史。
(三)感天动地
西征
红军途经这一代,最使人感动难忘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趣事。
这些趣事由于历史等等的原因,已被尘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笔者根据老人的回忆,今天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向读者介绍一二,非但不使红军将士高大形象受到影响,反而使历史更贴切、更使人们容易接受教育。
红军“四字牌”趣事。
红军初来乍到,除了长途行军作战,所带来的疲劳和补给极度困难之外,就是人员军畜口渴难熬。
这一代以往长年干旱少雨,地下地表水稀少,素有“宁给一碗油,不送一碗水”的说法。
红军大队人马到此,当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之一是缺水。
据老人回忆,村子里仅有的一口水井站了双岗,每人只能分发一小碗混浊不清的井水,且又苦又涩。
前文虽已提到西瓜这一年大获丰收,可西瓜再多,也是车薪杯水,更何况限于当时条件,红军将士也不可能以瓜代水解渴的。
据说有一群众,沿路有好几十亩又大又甜的瓜,几日下来,被买所剩无几,虽然买卖公平,老汉倒也乐得很,但他心里也有难处。
原来家有老母,想留下一些孝敬老人,但出于对红军不了解,不敢拒绝前来买瓜的红军。
在为难之际,他看到一位貌似红军的大人物,于是就吞吞吐吐地讲了他的心里话。
这位红军首长,当即吩咐身边者,在地头立了一块木牌,亲笔随意顺手写了几个字匆匆离去。
瓜农看着已屈指可数的瓜,半信半疑地摸着牌子想心事。
别小看这几个字,这要比今天洋洋几千字的大篇红头文件管用得多。
只见眼前,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一股又一股红军指战员只要看到这牌子,好似碰到了门神似的,确切地讲不是门神,而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立马转身返回。
眼看其它农活也要有人料理,老汉把剩余的瓜细心数好后,又去忙别的事。
等到大队人马走完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又回来看瓜田。
使它大吃一惊的是,一个都不少,老汉百思不解其意。
于是顺手拔下牌子,跑到识字先生那里,让念念上面究竟写了些什么,这么管事,心里暗自嘀咕道:
“莫非是什么圣旨?
”谁知先生说,上面只写了四个很平常的字——“不准入内!
”瓜农明白了,红军说得到做得到,真是仁义之师。
从此,老人逢人便讲,讲述他一生从未遇到和听说过的这件希奇事。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好似一股春风吹进了村村寨寨,乡亲们都好奇地摸着这块牌子,赞叹不已。
有的建议供奉到祖庙上,有的建议挂到宗寺里,作为镇村之宝。
老汉叹了一口气说:
“还是由我珍藏着,好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就是广为流传在当时群众中的“四字牌”趣事。
“真相大白”趣事。
据说长征红军刚来,一是人生地生,情况不熟,办事很不方便。
二是群众受反动宣传影响,对红军十分惧怕,人们起初白天干脆躲藏起来,晚上才敢出来活动,人人脸上蒙着一层惊恐面孔。
红军经做大量艰苦细致说服宣传工作,才有一些老人陆续回到了村里。
其中,有一老太婆,怀着老驴不怕狼啃的心态回到了家里。
还有一层意思,她回来要探视家里一瓮阉猪肉是否完好。
当她看到阉猪肉原封不动,完好无损时,恐惧心情稍安些。
这时,门外有一伤员怪可怜的,很同情,就热情地硬性拉进家里,安置在热炕上安息。
谁知第二天,老太婆又嚷又骂,说她的猪肉被人偷吃了。
这话传到红军驻军首长那里,只听一阵尖利的哨声,一对持枪荷弹战士将那名伤员押了起来,谁是谁非难以澄清,为了教育群众,表明红军的纪律和决心,当时红军做出了非常时刻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将这名战士处以极刑,尔后当场解剖看真相。
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当时是明智的一种做法。
这在当地群众眼里,以前只有在书中和大戏中,才略有耳闻,可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这种事。
于是十村八寨的群众包括躲藏起来的群众,都闻风赶到了现场。
当时群众还以为红军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红军动了真格。
于是都哭诉哀求红军首长改变这一决定,就连这位老太婆也苦苦哀求红军首长改变这一决定。
但红军首长还是按原决定做了。
在千万双眼睛下,战士肠胃里全是草根和粗米淡饭,哪里来的肥肉?
原来是她家的猫,偷嘴作孽的。
真相终于大白天下,在场群众无不顿足抽泣惋惜。
从此,敌人的造谣中伤顿时烟消云散,红军的威信一下牢固确立了起来,群众纷纷送衣送粮,不要也不行,这就使得红军一下摆脱了坚壁清野之苦,群众与红军的鱼水关系牢固奠定起来。
从此,士气大振,所向披糜,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这就是广为流传在群众中的“真相大白”趣事。
“照价赔偿”趣事。
还使当地群众难忘和受教育的是,红军视群众为亲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必照价赔偿,而且遵守的十分严格,广大将士模范地遵守,给这一带群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以前无论是中央军还是马匪军,对损坏群众的东西是不屑一顾的,根本谈不上赔偿的。
群众也已习以为常,敢怒不敢言。
据家父生前讲,我家有祖上传下的一尊大坐柜,甚是珍贵。
尤为令人称道的是那两只特大抽屉,又美观又细腻,据说是檀木制作的,平素父亲谁都不让碰。
那些马匪军、中央军也许看上这两只抽屉,大有用场。
每次来后,顺手将里面的东西随意朝地下一扣,拿到外面当骡马盛草料用的器血,时间久了,再坚固的抽屉也难免被损坏的,更何况这原本就不是喂牲畜的。
其中的一只,有一側被牲畜坚硬有力的蹄子,踩掉一铧。
家父心疼极了,可又不能说半个反对的话,还得笑脸相陪,只是待走后才咬牙切齿罢了。
红军来后,家父当看到红军那救民于水火之中的革命激情和与民鱼水情的一幕幕情景后,家父被感动了,主动抽出那对抽屉帮红军喂骡马,红军不答应也不行。
事后,当细心的红军小战士发现抽屉这一铧口时,误认为是自己的骡马踩坏的,非赔偿不可。
父亲再三解释是马匪军所为才算了事。
谁知这事怎么又传到红军首长耳里,认为难以说清,坚持赔偿。
可也知道父亲是不会接受的。
红军临走时。
担心家父当面是不会接受赔偿的,于是悄悄留下一张纸条,上书:
“照价赔偿所损抽屉之光洋贰圆,请查收。
”落款红军。
家父双手颤抖,心情非常激动,感到很内疚——这的确不是红军所为,实为马匪所为。
为此感慨万千,发自内心对天长叹,喊出了仁义之师,胜利之师的心里话。
这件事传到乡亲耳中,大家都很感慨,悄悄传说着这件事,甚是动情。
类似的事迹还很多,笔者不——赘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红军是如何在极其艰苦环境条件下,打开局面的,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如果我们今天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艰巨历史重任下,如能继续发扬光大长征精神,必将能更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长征精神永存
(一)继往开来
今年是红军西征胜利70周年。
值此,与70年前相比,我们党已是另一个天地,我们党不仅已夺取了政权,而且正干着另一番前所未有的壮举。
当人类步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就及时给全国人民规划了宏伟蓝图,展现了壮丽前景。
当前,重温历史,继续弘扬西征红军精神,克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错综复
杂的矛盾和困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相信,70多年前党和军队的处境、所遇到的困难与我们今天是无法相比的。
今天,我们通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各种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日臻完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xxxxx、“****”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沿着十六大规划的宏伟蓝图求真务实,拼搏奋进,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
这里除了要抢抓机遇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之外,还应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作为人类活动史上一座丰碑,七十年前的西征,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今天,我们寻找那段历史,将会更加激励全民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长征加倍地去工作奋斗。
(二)不攻自破
群众常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提起西征,我就想起我的家乡,广为流传着昔日西征红军的一些动人事迹。
而且这些事迹已升华到群众,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党当时的奋斗目标,既明确又坚定,尤其是广大指战员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那种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和精神,即被当时群众视为的红军精神,也就是后来被人们总结成的长征精神,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当地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下面笔者就将长征红军途经家乡的一些动人事迹,搜集整理如下,以食读者。
笔者的家乡在革命老区——宁夏盐池县南部山区一个偏僻小村。
这里,地处陕甘宁边区交界处,一个被群众称作“鸡鸣叫三省(区)”的地方。
据当地老人回忆,一九三六年秋季,原本一向安宁的小村一带,中央军和马匪军一反常态,频繁调动移防,往来穿梭不断,兵荒马乱给这一带群众带来很大灾难,当兵的、反动政权三天两头索粮要款,打骂声不绝于耳,搅的鸡犬不宁。
更恐慌的是他们还大肆造谣,说不久将有大批“共匪”流窜至此,要乡亲们做好坚壁清野。
并对群众展开反动宣传攻势,造谣中伤。
造谣所谓的“共匪”就是将要从陕北、南方流窜过来的名为红军,实则大股持枪匪徒队伍,是一伙杀人不眨眼的土匪。
还煞有其事的哄骗群众:
这些人信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
”简言之“共产共妻”。
更莫须有地在群众中大肆造谣“这伙人长着红头发蓝眼睛,个个凶神恶煞,烧杀抢掠、奸淫妇女集于一身。
”不明真相的群众大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人人愁眉苦脸,惊慌失措,有的甚至举家出逃。
当时正值秋高气爽,是农作物收获季节。
当年,这一代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丰收,金黄色的米谷布满了山川坡地,西瓜土豆长得一溜圆实,牛羊牲畜膘肥体壮。
这给地广人稀,素以成一年吃几年都不愁的小村一代多少带来一线好运。
但每当人们一提到有“共匪”光临时,都又无心收割庄稼,家家的心思都用在如何逃难避过这一劫上。
老人们哀声叹气到:
“马匪未除,哪里又冒出了‘共匪’,真是老百姓的灾难多,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
据老人回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只听鸡犬叫成一片,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朦朦胧胧听到人声鼎沸,过惯了兵荒马乱的人们见怪不怪,也就不在意,谁晓得天放明后,人们启门一瞧,啊!
房前屋后,四周尽是睡熟的队伍。
尽管衣着褴褛,但帽顶上那颗红五角星格外鲜艳,引人注目。
再看村子四周灰蒙蒙到处是蠕动的军队。
人们适才好似大梦初醒,顿感传说已久的所谓“共匪”终于进村了。
乡亲们无不愁云满面,个个如惊弓之鸟。
给乡亲最初影响是这些所谓的“共匪”初来乍到,使人们纳闷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反动派所说的“青面獠牙,无恶不做”,倒是一不要粮、二不拉夫、三不进民宅,对人和气、买卖公平,把宅里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里也挑满了水。
当看到熟透的庄稼还摆在地里时,就在一无工具二无车撵情况下,用手当镰将粮食拔倒肩扛到场的。
同时广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以及红军的纪律,而且做到言简意赅。
比如,共产党是领导穷人闹革命打江山的;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专门消灭白匪军,帮助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翻身过上好日子的。
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当时群众,最为关心和迫切需要回答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并不是讲讲而已,而是模范的实践这些主张,在当地轰轰烈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政权等等一系列活动。
为此,反动派的宣传和谣言不攻自破。
当时红军将士言行一致,即使一些细小的事情,都做得很认真。
如表现在访贫问苦上,对缺衣少粮的贫苦群众,宁肯自己不吃不穿,也要让这些群众尽量拥有。
这就使群众无
不深思,天下哪有这样好的军队?
这同素日的国民党军队,进村动辄吹胡子瞪眼,不是打就是骂简直是天壤之别。
于是群众纷纷启门开仓,热情地把红军当作亲人请进家门,尽其所有替子弟兵排忧解难。
这种情景正如毛主席所总结的: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再现了当时的历史。
(三)感天动地
西征
红军途经这一代,最使人感动难忘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趣事。
这些趣事由于历史等等的原因,已被尘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笔者根据老人的回忆,今天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向读者介绍一二,非但不使红军将士高大形象受到影响,反而使历史更贴切、更使人们容易接受教育。
红军“四字牌”趣事。
红军初来乍到,除了长途行军作战,所带来的疲劳和补给极度困难之外,就是人员军畜口渴难熬。
这一代以往长年干旱少雨,地下地表水稀少,素有“宁给一碗油,不送一碗水”的说法。
红军大队人马到此,当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之一是缺水。
据老人回忆,村子里仅有的一口水井站了双岗,每人只能分发一小碗混浊不清的井水,且又苦又涩。
前文虽已提到西瓜这一年大获丰收,可西瓜再多,也是车薪杯水,更何况限于当时条件,红军将士也不可能以瓜代水解渴的。
据说有一群众,沿路有好几十亩又大又甜的瓜,几日下来,被买所剩无几,虽然买卖公平,老汉倒也乐得很,但他心里也有难处。
原来家有老母,想留下一些孝敬老人,但出于对红军不了解,不敢拒绝前来买瓜的红军。
在为难之际,他看到一位貌似红军的大人物,于是就吞吞吐吐地讲了他的心里话。
这位红军首长,当即吩咐身边者,在地头立了一块木牌,亲笔随意顺手写了几个字匆匆离去。
瓜农看着已屈指可数的瓜,半信半疑地摸着牌子想心事。
别小看这几个字,这要比今天洋洋几千字的大篇红头文件管用得多。
只见眼前,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一股又一股红军指战员只要看到这牌子,好似碰到了门神似的,确切地讲不是门神,而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立马转身返回。
眼看其它农活也要有人料理,老汉把剩余的瓜细心数好后,又去忙别的事。
等到大队人马走完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又回来看瓜田。
使它大吃一惊的是,一个都不少,老汉百思不解其意。
于是顺手拔下牌子,跑到识字先生那里,让念念上面究竟写了些什么,这么管事,心里暗自嘀咕道:
“莫非是什么圣旨?
”谁知先生说,上面只写了四个很平常的字——“不准入内!
”瓜农明白了,红军说得到做得到,真是仁义之师。
从此,老人逢人便讲,讲述他一生从未遇到和听说过的这件希奇事。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好似一股春风吹进了村村寨寨,乡亲们都好奇地摸着这块牌子,赞叹不已。
有的建议供奉到祖庙上,有的建议挂到宗寺里,作为镇村之宝。
老汉叹了一口气说:
“还是由我珍藏着,好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就是广为流传在当时群众中的“四字牌”趣事。
“真相大白”趣事。
据说长征红军刚来,一是人生地生,情况不熟,办事很不方便。
二是群众受反动宣传影响,对红军十分惧怕,人们起初白天干脆躲藏起来,晚上才敢出来活动,人人脸上蒙着一层惊恐面孔。
红军经做大量艰苦细致说服宣传工作,才有一些老人陆续回到了村里。
其中,有一老太婆,怀着老驴不怕狼啃的心态回到了家里。
还有一层意思,她回来要探视家里一瓮阉猪肉是否完好。
当她看到阉猪肉原封不动,完好无损时,恐惧心情稍安些。
这时,门外有一伤员怪可怜的,很同情,就热情地硬性拉进家里,安置在热炕上安息。
谁知第二天,老太婆又嚷又骂,说她的猪肉被人偷吃了。
这话传到红军驻军首长那里,只听一阵尖利的哨声,一对持枪荷弹战士将那名伤员押了起来,谁是谁非难以澄清,为了教育群众,表明红军的纪律和决心,当时红军做出了非常时刻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将这名战士处以极刑,尔后当场解剖看真相。
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当时是明智的一种做法。
这在当地群众眼里,以前只有在书中和大戏中,才略有耳闻,可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这种事。
于是十村八寨的群众包括躲藏起来的群众,都闻风赶到了现场。
当时群众还以为红军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红军动了真格。
于是都哭诉哀求红军首长改变这一决定,就连这位老太婆也苦苦哀求红军首长改变这一决定。
但红军首长还是按原决定做了。
在千万双眼睛下,战士肠胃里全是草根和粗米淡饭,哪里来的肥肉?
原来是她家的猫,偷嘴作孽的。
真相终于大白天下,在场群众无不顿足抽泣惋惜。
从此,敌人的造谣中伤顿时烟消云散,红军的威信一下牢固确立了起来,群众纷纷送衣送粮,不要也不行,这就使得红军一下摆脱了坚壁清野之苦,群众与红军的鱼水关系牢固奠定起来。
从此,士气大振,所向披糜,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这就是广为流传在群众中的“真相大白”趣事。
“照价赔偿”趣事。
还使当地群众难忘和受教育的是,红军视群众为亲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必照价赔偿,而且遵守的十分严格,广大将士模范地遵守,给这一带群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以前无论是中央军还是马匪军,对损坏群众的东西是不屑一顾的,根本谈不上赔偿的。
群众也已习以为常,敢怒不敢言。
据家父生前讲,我家有祖上传下的一尊大坐柜,甚是珍贵。
尤为令人称道的是那两只特大抽屉,又美观又细腻,据说是檀木制作的,平素父亲谁都不让碰。
那些马匪军、中央军也许看上这两只抽屉,大有用场。
每次来后,顺手将里面的东西随意朝地下一扣,拿到外面当骡马盛草料用的器血,时间久了,再坚固的抽屉也难免被损坏的,更何况这原本就不是喂牲畜的。
其中的一只,有一側被牲畜坚硬有力的蹄子,踩掉一铧。
家父心疼极了,可又不能说半个反对的话,还得笑脸相陪,只是待走后才咬牙切齿罢了。
红军来后,家父当看到红军那救民于水火之中的革命激情和与民鱼水情的一幕幕情景后,家父被感动了,主动抽出那对抽屉帮红军喂骡马,红军不答应也不行。
事后,当细心的红军小战士发现抽屉这一铧口时,误认为是自己的骡马踩坏的,非赔偿不可。
父亲再三解释是马匪军所为才算了事。
谁知这事怎么又传到红军首长耳里,认为难以说清,坚持赔偿。
可也知道父亲是不会接受的。
红军临走时。
担心家父当面是不会接受赔偿的,于是悄悄留下一张纸条,上书:
“照价赔偿所损抽屉之光洋贰圆,请查收。
”落款红军。
家父双手颤抖,心情非常激动,感到很内疚——这的确不是红军所为,实为马匪所为。
为此感慨万千,发自内心对天长叹,喊出了仁义之师,胜利之师的心里话。
这件事传到乡亲耳中,大家都很感慨,悄悄传说着这件事,甚是动情。
类似的事迹还很多,笔者不——赘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红军是如何在极其艰苦环境条件下,打开局面的,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如果我们今天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艰巨历史重任下,如能继续发扬光大长征精神,必将能更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军 长征 胜利 七十 周年 征文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