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718365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96KB
初中语文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心系天下,成史成圣
——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知人论世法、以意逆志法品读杜甫不同时期的律诗,学会赏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了解杜甫的思想历程,感受诗人的崇高情怀,树立心系天下的雄心壮志。
课时:
1课时
课型:
1+X型
篇目:
精读《望岳》,略读《春望》《秋兴八首》(其一)《诗成为圣亦为史》(卢望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慷慷激昂明诗人:
有这样一副对联: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位被誉为“诗圣”的人是谁呢?
(学生回答:
杜甫)
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就是“走近杜甫”,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
先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二、知人论世,初识诗人:
1、杜甫的名字流芳千百年,为何他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卢望军老师所写的《诗成为圣亦为史》,来深入了解伟大诗人的人生、思想创作历程与诗歌风格。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注意勾画批注。
然后全班交流读了该文后对杜甫的感受、认识。
教师提问:
(1)杜甫的人生经历如何?
(2)这对他诗歌创作的内容和风格有何影响?
小结这样做的用意:
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之一:
知人论世。
屏幕出示“知人论世法”:
出自《孟子·万章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知人论世,即了解一个作家要全面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深入探究他的生平和为人,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小试牛刀判诗风:
同学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我们对其作品内容、情感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
现在我们就试着用知人论世法来读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作。
(学生先齐读诗句,思考:
这是哪一时期的杜甫,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年轻气盛、凌云壮志的青年杜甫)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中年杜甫)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孤苦无依、穷愁潦倒的老年杜甫)
三、以意逆志,读懂诗人:
过渡语:
看来同学们对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法有了一定理解,但为了更好的读懂诗歌或并不熟悉诗人生平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别的方法来理解诗歌,例如“以意逆志”法。
课件出示“以意逆志法”:
出自《孟子·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一)精读引领
现在我们先以青年杜甫的《望岳》为例来赏析诗歌。
1、读准字音
屏幕出示:
朗读注意停顿节奏、语气轻重、语速缓急、语调升降
理解诗歌的前提是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本诗的初步感知自由朗读,注意字音,掌握停顿节奏等。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抽学生范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具体感受诗歌韵律节奏,然后学生齐读。
2、读出画面
诗歌往往通过描写一些带有作者主观情思的物象来表达情感,这就是“意象”。
(屏幕出示:
意象=物象×情思)请同学们小声读诗歌,勾画出诗中出现的意象,并根据其特点结合联想、想象,用现代语言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批注在这首诗的旁边。
教师提问:
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回答)
3、读出诗境
当诗人选择的一系列意象融合在一起时会表现出一定的情调氛围,这就是“意境”。
(屏幕出示:
意境=意象+氛围)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根据意象体会本诗的意境并进行小组讨论,尽量用两个双音节词语(两两组成的四字短语)来概括。
教师提问:
你感受出这首诗怎样的意境?
(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
4、读懂心境
过渡语:
诗歌写景句的意象、意境已蕴含诗人情感,但诗歌语言有凝练优美的特征,讲究炼字炼句,特别是动词、形容词、数词的调用能更有力的表达诗人情感。
此外,诗歌的抒情语句虽无多少意象,但有些语词能或含蓄或直率的表现诗人情感。
这些都需要我们揣摩诗歌的语言,抓住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你们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词用得好?
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
“钟”“割”“凌”“览”字,表现了诗人对雄伟壮丽的泰山景色的喜爱赞美和想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理想抱负的雄心壮志。
5、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1分钟):
屏幕出示:
鉴赏方法——找意象,品意境,赏语言,悟情感。
鉴赏句式:
“本诗通过等意象,描绘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意境,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望岳》示例:
本诗通过泰山、齐鲁大地、层云、归鸟、登山之诗人等意象,描绘出泰山青翠连绵、雄奇壮丽,层云环绕、归鸟入山,诗人想要极目远眺和登顶的画面,营
造了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从而表达了诗人热爱赞美泰山和想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远大抱负的情感。
)
(2)泛读提高
请根据学到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采用鉴赏句式赏析中年杜甫的《春望》或老年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每个小组只选择一首讨论。
小组讨论并按鉴赏句式记录,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如何朗读该诗。
示例:
《春望》:
本诗通过国都、山河、城池、草木、烽火、家书、白头、簪子等意象,描绘出都城沦陷、城池残破、草木丛生、战火纷飞、百姓离乱、诗人忧心而衰老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苦哀思的意境,从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
本诗通过白露、巫山巫峡、波浪、风云、丛菊、寒衣、白帝城、暮砧等意象,描绘出秋霜之下枫叶凋零,巫山巫峡寒气萧森,大江涌浪、风云变幻,诗人面对再开的丛菊流泪,听到傍晚白帝城中妇女赶制寒衣用砧捣衣声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萧瑟哀伤的意境,从而表达了诗人伤国伤时、飘泊在外、心系故土的情感。
小结:
无论青年、中年、晚年,杜甫的境遇历经巨变,心境、诗风也为之改变,但不变的是伟大诗人心中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和兼济天下的使命感。
四、追忆诗人,立志成才:
今天我们通过杜甫的几首诗,不仅学习了如何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诗歌,领会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体会了诗人厚重的一生,感受到诗人崇高的情怀。
正是历史的灾难与沉重成就了杜甫,更是杜甫的忧国忧民成就了他自己这座后人仰望的文学与道义的高山。
如今,诗人已离我们远去,而他的爱国心与责任感将继续激励我们立下远大志向,成为栋梁之才。
最后,让我们用郭沫若赞美杜甫的对联来结束我们的朝圣之旅: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五、作业:
1、课下推荐阅读:
《杜甫诗集》《康震评说诗圣杜甫》《杜甫传》(冯至)
2、任选一首杜诗,结合对杜甫生平的了解和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将诗歌进行扩写,要求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附阅读资料1:
诗成为圣亦为史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沉甸甸的名字——不仅因为他在诗歌创作史上继往开来的沉甸甸的成就,也因为他历尽艰辛而依然悲天悯人的沉甸甸的情怀。
年轻的杜甫,有显赫的家世,有雄伟的志向,有大把大把美好的光阴,漫游齐赵,裘马清狂,好不潇洒!
在这样的漫游中,他登上了五岳之首——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在这样的漫游中,他遇见名满天下的李白,一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被后人认为是李白的“一生小像”;在这样的漫游中,即使科举考试落第,也充满了不过试试身手而已的洒脱与浪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杜甫,意气风发的年轻杜甫。
但,杜甫,以“立功立德立言”为终生理想的杜甫,怎么肯终日漫游、狂歌、痛饮,而不为社稷苍生谋!
于是,他来到长安求官,想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
这一呆,就是十年!
杜甫才情卓著,但是官运却并不亨通,长安十年,最大不过当了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期待的“宰辅之臣”遥不可及,未曾预料的“安史之乱”却爆发了!
登高远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虽在,皇帝却仓惶出逃;城春,草木深长,而亲人音讯杳无。
这样的现实郁结在心,诗人怎能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十年的宦海沉浮,十年的人情冷暖,使杜甫逐渐的认清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逐渐的褪去了浪漫主义色彩,而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国破了,小民又岂能安然无恙!
从此,45岁的杜甫,开始了颠沛流离、四处飘零的人生。
中年之后的杜甫,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与风雨飘摇的唐王朝一起飘摇。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离乱的生活,黑暗的现实,使他成为了人民苦难的代言人。
“三吏”“三别”,标志着杜甫的诗歌创作已经完全褪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渐渐显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他再也写不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样豪情满怀的句子,而是低低地沉吟“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政治的腐败,现实的黑暗,人民的疾苦,一桩一桩地摆在了杜甫的面前,他不再留恋官场,毅然绝然地辞官而去,辗转来到远离战乱的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
草堂,也就是茅屋。
草堂的生活是安宁的,他甚至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一个人在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时光如果就停留在这一刻,多好!
可是,秋天来了,秋风来了,茅屋被吹破了,他寄居之所摇摇欲坠!
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凄风苦雨中,即使在这样的摇摇欲坠中,他心里想的依然是别人,是天下苍生。
他声嘶力竭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就是杜甫!
这就是圣人杜甫!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成为了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条。
然而,杜甫超越了他,即使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依然想要兼济天下。
其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日月同辉!
如果,统治者能听到杜甫的声声呐喊,如果,统治者也能多少推己及人,则社稷幸矣,则苍生幸矣,则杜甫幸矣!
然而,然而统治者高高在上,哪管他小百姓“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哪管他小百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晚年的杜甫,连成都的草堂也呆不下去了。
他买了一条船,顺水路而下,想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洛阳。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终于没有回到家乡洛阳,更没有回到他寄托了一生梦想的长安。
收容他最后的身体和心灵的,只是一叶孤舟。
杜甫的最后三年,漂泊辗转在荆、湘一带的水路上,留下了千古杰作《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使他涕泗横流的,不仅是自己的亲朋无信、老病孤舟,更是,关山北面,战火又起,生灵涂炭,何时才是一个尽头!
战乱频繁,人民的痛苦没有尽头,而杜甫,他的人生,却已经走到了尽头。
公元770年,杜甫人生的最后一年,在潭州即今天的长沙遇到了好朋友著名音乐家李龟年,故人相见,却是人非,物亦非。
感慨万千的杜甫,写下了著名诗篇《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知道杜甫看到这缤纷的花瓣,心情如何?
也许,这片片凋零的,不仅是花瓣,也是唐王朝每况愈下的国势,更是,他自己油灯渐枯的生命吧。
公元770年,杜甫死在湘水的一条船上。
那条船,曾载着他的身体从四川一路顺长江而下;如今,正准备携着他从长沙北来岳阳。
在湘水的东边,是湘妃哭泣的洞庭湖,在湘水西边,是屈原投江的汨罗江。
杜甫,与他们相会了!
岳阳有幸,多情的湘水,曾经抚慰了杜甫漂泊的身心;岳阳有幸,美丽的平江,曾经寄放着诗人死后的遗体;岳阳有幸,我们的天空,曾经闪耀着诗圣人格的光芒!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生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杜甫,在他活着的时候,没能实现他“立功”的夙愿;但是,在他死后,他立下的德,立下的言,滋养了中华民族一千多年,而且,将至永远……
神于天,圣于地,“圣”是中国文化对一个凡人能有的最高赞誉。
杜甫之圣,圣在“忠君爱国,矢志不渝”;杜甫之圣,圣在“推己爱人,心忧天下”;杜甫之圣,圣在“关爱妻儿,不离不弃”;杜甫之圣,还圣在诗歌创作的集成传统,开辟新风。
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典范最具有有代表性的形式,而杜甫,站在律诗的巅峰。
杜甫一生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1400首诗歌,描摹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国运,被后世称为“史诗”,也勾画出他一步一步攀升“诗圣”的巅峰的心路历程。
诗成为圣亦为史,杜甫,用诗歌把自己浇铸成一座圣像,矗立在大地上和后人的心田里。
而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阅读资料2:
诗歌扩写(例文来源于网络)
《春望》扩写
(一)
国都长安被叛军攻占,变得草木横生荒凉破败,只是河山依然如故。
春天来了,城中却更显凄凉。
尸横遍地,不禁凄然落泪。
那何等繁荣的大唐,就永远地被搁在历史的深处了吗?
红颜祸水,真如世人所料吗?
日光照在脸上,似如寒冰一样冷酷,春风吹拂脸庞,死如刀割一样疼痛。
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
可今年,春似乎来得特别晚,没有了昔日的生机,反倒添了几分死沉。
花依旧开发,鸟依旧鸣唱。
可心总是平静不了,总想好好痛哭一场。
可又有何用?
仗还是要打,苦日子还是得过。
多么想念家乡的亲人啊!
他们现在又怎样呢?
在这战火连绵之际,一封家书却显得如此珍贵。
愁啊!
满头的白发越抓越稀疏,简直插不住簪子了。
泪在眼眶,血在沸腾。
何时还我安定之日?
正如我诗中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
我不能气馁,我要等,我要等!
直到大唐重整旗鼓,知道我杜甫重返故里,直到我重和家人团聚!
我仿佛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可,我又算什么呢?
一个穷酸诗人,一个落魄俘虏!
过了这一分不知还有没有下一秒。
满腔的热血与报复,何时才能派上用场?
《春望》扩写
(二)
山河依旧,寸土未改,本是春天,但是长安却满目荒凉,杂草丛生。
战乱带走了安乐,带走了闹市,带走了昔日的繁华。
唯一留下的,不过是满目苍荑,遍地尘叶。
冷风过境,卷起漫天尘土飞扬,眼前一片迷茫,不觉泪涌,是风沙进了眼罢,是伤感至深也罢。
清晨,鸟鸣花艳,本是好景,无奈心中苦楚,使得落泪惊心。
时过三月,战乱不断,心念家人,思乡心切。
心中和火燎一般,却也无法。
盼望着家人的音讯,即使珍宝也不能比。
亡国之痛痛断肠,离乡之愁愁白头。
尽数青丝无几缕,竟连银发也稀疏。
头发日渐脱落,快到不能插簪的地步了。
春天已至,可是真正的春天还未到。
奈何,奈何,世事不回头;哀哉,哀哉,离乡又亡国;望断,望断,春天早日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走近 杜甫 主题 学习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