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303 财务管理实务习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182655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109.33KB
237303 财务管理实务习题答案.docx
《237303 财务管理实务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7303 财务管理实务习题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7303财务管理实务习题答案
项目一 建立财务管理价值观念
同步测试训练题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
二、单项选择题
DBCCDBBABAB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ABD3.ABC4.ABCD5.AD6.BD
7.CD8.ABCD9.BCD10.AB11.CD12.ABCD
四、计算题
1.现在需要存入150000×(P/F,9%,5)=150000×0.6499=97485元。
2.投资总额=200000×[(F/A,10%,6)-1]=200000×6.7156=1343120元。
3.每年末需存入的款项=1600000÷(F/A,8%,5)=1600000÷5.8666=272730.37元。
4.分期付款的现值=50000×(P/A,6%,20)=50000×11.4699=573495元﹥500000元,所以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更有利。
5.租用设备租金的现值系数为=2000×[(P/A,9%,19)+1]=2000×8.9601=17920.2元,远远低于买价150000元,因此选择租用设备方案对企业更为有利。
6.每年至少收回=500000÷(P/A,10%,10)=500000÷6.1446=81372.26元。
案例分析
案例一、
1000=X(P/A,15%,10)X=199.2429
案例二、
1.方式一
2.在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企业负债经营是有利的。
案例三、
(1)1250亿美元的计算公式为F=6×(F/P,1%,364)×(F/P,8.54%,21)
若精确到个位,金额是=6亿×(F/P,1%,60)×(F/P,1%,60)×(F/P,1%,60)×(F/P,1%,60)×(F/P,1%,4)×(F/P,8.54%,21)=6亿×1.8167×1.8167×1.8167×1.8167×1.0406×5.6143
项目二筹资管理实务
同步测试训练题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
二、单项选择题
BBCDACDBABC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2.AD3.AB4.ABCD5.ABC6.BC7.BD8.AC9.AC10.AD
四、计算题
1.
(1)收款法付息时,实际利率=10%
(2)贴现法付息时,实际利率=〔9%/(1-9%)〕×100%=9.89%
(3)有补偿性余额时,实际利率=〔8%/(1-15%)〕×100%=9.41%
(4)同时存在补偿性余额并且采用贴现法付息时,实际利率=〔7%/(1-7%-20%)〕×100%=9.59%
(5)这个方案采用的是加息法付息,所以实际利率大约=5%×2=10%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方案(3)的实际利率最低,所以应该选择方案(3)筹集所需资金。
2.
(1)第10天付款放弃现金折扣成本=2%/(1-2%)×360/(30-10)=36.7%
第20天付款放弃现金折扣成本=1%/(1-1%)×360/(30-20)=36.4%
因为第10天付款,放弃现金折扣的代价最大,随意应在第10天付款。
(2)短期投资收益率为40%,高于放弃折扣的代价,故应在第30天付款。
3.
立即付款:
折扣率=(10000—9630)/10000=3.7%
放弃折扣成本=
=15.37%
30天付款:
折扣率=(10000-9750)/10000=2.5%
放弃折扣成本=
=15.38%
60天付款:
折扣率=(10000-9870)/10000=1.3%
放弃折扣成本=
=15.81%
由于放弃折扣成本大于短期借款利率,应享受现金折扣,应选择60天付款。
4.
(1)计算普通股每股收益
项目
发行债券
增发普通股
息税前利润(万元)
1600+400=2000
2000
现有债务利息
3000×10%=300
300
新增债务利息
4000×11%=440
0
税前利润
1260
1700
所得税
1260×25%=315
425
税后利润
945
1275
股数(万股)
800
800+4000/20=1000
每股收益(元/股)
1.18
1.28
(2)增发普通股和债券筹资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EBIT-300)×(1-25%)/1000=(EBIT-740)×(1-25%)/800
EBIT=2500(万元)
(3)筹资前的财务杠杆系数=1600/(1600-300)=1.23
发行债券的财务杠杆系数=2000/(2000-740)=2000/1260=1.59
增发普通股的财务杠杆系数=2000/(2000-300)=1.18
(4)由于增发普通股方案的每股收益(1.28元)大于发行债券方案的每股收益(1.18元),且其财务杠杆系数(1.18)小于债券筹资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1.59),即增发普通股方案每股收益高且风险低,所以应该选择增发普通股方案。
(5)如果增加投资后可提供1000万元的新增息税前利润,即息税前利润变为2600万元,由于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2500万元),因此,在不考虑财务风险的情况下,公司应选择发行债券。
案例分析
案例一、
(1)秦池一方面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等长期性资产比例的同时,使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相应下降,由此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能力和变现能力。
另一方面,巨额广告支出和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所需资金要求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按当时的银行政策,此类货款往往为短期贷款。
这就造成了银行的短期贷款被用于资金回收速度比较慢、周期较长的长期性资产上,由此使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在时间和数额上形成较大的不协调性,并因此而形成了“短贷长投”的资金缺口压力。
秦池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
在流动资产相对不足从而使企业现金流动能力产生困难的同时,年内到期的巨额银行短期贷款又要求偿还,从而潜入了“到期债务要偿还而企业又无偿还能力”的财务困境。
(2)巨额广告支出属于企业的固定成本。
巨额广告支出使经营杠杆作用程度加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由利润的基本公式可以看出,产品单价由市场竞争决定,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的生产能力范围内固定不变。
因此,这三个要素基本属于常数性质,公式中唯一的变化实际上只有产品销售量。
由此可见,企业利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销售量的大小。
而产品销售量的大小,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市场份额。
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品牌、市场份额和利润三者之间关系可以表现为:
品牌=市场份额=利润。
因而在中国“泰斗”级的媒介——中央电视台展开角逐,奋力夺取“标王”,在“好酒也怕巷子深”的白热化竞争环境下,不能不谓是树立产品品牌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的较佳方案。
问题是做广告、树品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流的品牌必须以一流的质量作保证;做广告是一条不归路,必须有长时间承受巨额广告支出的能力。
否则,企业的市场份额会很容易随风飘走。
我们知道,巨额广告支出作为一项固定性期间费用,它本身不受企业产品销售量变动的影响,当巨额广告支出将改变企业原有的成本结构,使固定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增大,由此使企业的经营杠杆作用也随之增大。
经营杠杆对企业的作用也是双方面的:
当销售量增加时,企业的利润因经营杠杆的正面作用而大幅度提高;而当销售量减少时,企业的利润也将因经营杠杆的负面作用而大幅度下降。
出此可见,“标王”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巨额广告支出,更重要的是它加大企业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从而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只要企业产品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
(3)按照企业理财的基本原理,企业持续发展需要有持续的财务资源的支持。
其基本前提是:
①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②现金流动上形成良性的“造血”功能机制。
即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在时间、数额和速度上保持有机协调。
企业理财原理告诉人们,企业资产的盈利性与流动性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流动资产具有变现能力强、流动性高但盈利能力低的特点;而企业的固定资产等长期性资产属于盈利性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但变现能力低、流动性差。
由此,要求企业在盈利性与流动性之间加以权衡,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出相应的选择,以保证企业盈利性与流动性的适度平衡,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案例二、
1.不划算,因为发行股票的资本成本率高于预计收益率,得不偿失。
2.综合资本成本=125/1000×5%+875/1000×13%=12%,等于预计年收益率,此项目无收益。
3.尽量采用负债筹资。
案例三、
方案一:
实际可动用的借款=200×(1-20%)=160(万元)<200万元
实际利率=8%/(1-20%)×100%=10%>产品销售利润率9%
故该方案不可行。
方案二:
企业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2%/(1-2%)×360/(30-10)=36.73%>9%
若企业放弃现金折扣,则要付出高达36.73%的资金成本,筹资期限也只有一个月,而要享受现金折扣,则筹资期限只有10天。
方案三:
安排专人催收应收账款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收账费用,同时如果催收过急,会影响公司和客户的关系,最终会导致原有客户减少,不利于维持或扩大企业销售规模,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综上所述,公司应选择票据贴现方式进行融资为佳。
案例四、
(1)太平洋保险公司期望报酬率=20%×0.20+30%×0.60+40%×0.20=30%
高新实业股份公司期望报酬率=0×0.20+30%×0.60+60%×0.20=30%
太平洋保险公司标准离差=
=6.32%
高新实业股份公司标准离差=
=60%
两个公司的期望报酬率相同,高新实业股份的标准离差要大于太平洋保险公司,因此可以判定高新实业股份公司的风险大于太平洋保险公司。
(2)太平洋保险公司标准离差率=6.32%÷30%=0.2107
高新实业股份公司标准离差率=60%÷30%=2
太平洋保险公司风险报酬率=6%×0.2107=1.26%
高新实业股份公司风险报酬率=8%×2=16%
太平洋保险公司风险报酬=2000×1.26%=25.2万元
高新实业股份公司风险报酬=1000×16%=160万元
(3)收益与风险在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太平洋保险公司股份的风险较高新实业股份公司而言要高得多,同样,太平洋保险公司股份的收益也低很多。
(4)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决策错误几率、分散风险、避免损失、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风险管理对策可分为:
规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四种。
风险管理策略方法:
明文订定营业策略或方针、业务计划、內控与稽核制度,建立风险部位限额呈报董事会核定,评估执行绩效并适时检讨修正。
项目三营运资金管理实务
同步测试训练题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题
BDADADDAB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2.AD3.ABCD4.AD5.ABC
6.AB7.ABC8.ACD9.ABCD10.ACD
四、计算题
1.
(1)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
=
=60000(元)
(2)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的全年现金管理总成本
TC=
=
=6000(元)
全年现金转换成本=300000/60000*600=3000(元)
全年现金持有机会成本=60000/2*10%=3000(元)
(3)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的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次数
最佳转换次数=
=
=5(次)
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5=72(天)
2.
项目
现行收账政策
方案甲
方案乙
年销售额(万元)
2400
2600
2700
变动成本(万元)
2400×80%=1920
2600×80%=2080
2700×80%=2160
信用成本前收益(万元)
480
520
540
信用成本: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万元)
2400/360×60=400
2600/360×90=650
2700/360×60=900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万元)
400×80%×10%=32
650×80%×10%=52
900×80%×10%=72
坏账费用(万元)
2400×2%=48
2600×2.5%=65
2700×3%=81
收账费用(万元)
40
20
10
小计(万元)
120
137
163
信用成本后收益(万元)
360
383
377
因此,应采纳甲方案。
3.
项目
A标准
B标准
平均收账期(天)
30
45
坏账损失率(%)
5
10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万元)
240×30/360=20
360×45/360=45
信用成本: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万元)
20×60%×10%=1.2
45×60%×10%=2.7
坏账损失(万元)
240×5%=12
360×10%=36
年收账费用(万元)
3
5
信用成本合计(万元)
1.2+12+3=16.2
2.7+36+5=43.7
A标准信用成本前收益=240-240×60%=96(万元)
A标准信用成本后收益=96-16.2=79.8(万元)
B标准信用成本前收益=360-360×60%=144(万元)
B标准信用成本后收益=144-43.7=100.3(万元)
因此应选择B标准
4.
(1)经济批量Q*=
=6000(元)
(2)年相关总成本TC=
=24000(元)
(3)最佳订货次数=360000/6000=60(次)
(4)计算不同保险储备情况下的总成本(仅计算与保险储备量有关的总成本)。
a当不设保险储备量时,即以1000件为再订货点。
当需求量不超过1000件时,不会发生缺货;当需求量超过1000件时发生缺货。
缺货平均值=(1100-1000)×0.04+(1200-1000)×0.1+(1300-1000)×0.02=30(件)
当保险储备量=0时,
TC(S、B)=60×30×2+0×4=3600(元)
b当保险储备量为100件时,即以1100件为再订货点。
此时,当需求量超过1100件时发生缺货。
缺货平均值=(1200-1100)×0.1+(1300-1100)×0.02=14(件)
当保险储备量=100件时,
总成本TC(S、B)=60×14×2+100×4=2080(元)
c当保险储备量为200件时,即以1200件为再订货点。
当需求量超过1200件时发生缺货。
缺货平均值=(1300-1200)×0.02=2(件)
当保险储备量=200件时,
总成本TC(S、B)=60×2×2+200×4=1040(元)
d当保险储备量为300件时,即以1300件为再订货点。
此时可满足最大需求,不会发生缺货。
TC(S、B)=60×0×2+300×4=1200(元)
根据上述结果可知,当保险储备量为200件时,成本为1040元为最低,所以确定最佳的再订货点为1200件。
5.经济进货批量Q*=
=2400(千克)
平均缺货量S=
=800(千克)
案例分析
案例一、
(1)采取赊销的方式和现销的方式都可以说是走了极端了,不能说改变方式不正确,但走了极端就不正确了。
(2)从税法上讲,销售的实现是以商品的所有权转移给对方即实现销售,而不以是否收到货款为标准。
销售收入从现金流量上应该包括收到的现款和未收到的款项的部分。
(3)应收账款体现了公司销售过程中的信用政策,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不太妥当。
(4)对于应收账款规模的控制可以根据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市场行情做具体分析。
一个公司不管规模有多大,都可能被欠款拖垮的,多学习一下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企业管理会有很大帮助的。
案例二、
(1)会计人员混淆了资金的10天使用成本与1年的使用成本。
必须将时间长度转化一致,这两种成本才具有可比性。
)B'V$o!
[)P3G#t4b0k5f
(2)放弃折扣成本率=2%/(1-2%)×360/(15-10)=146.94%
(3)假如公司被迫使用推迟付款方式,则应在购货后30天付款,而非15天付款,这样年利息成本可下降至36.73%,即
7V#M"Y)]$l#L0@${/J)n$K放弃折扣成本率=2%/(1-2%)×360/(30-10)=36.73%
案例三、
(1)方案一和原信用政策相比:
增加的信用成本前收益=20×(1-80%)=4(万元)
增加的坏账损失=20×11%=2.2(万元)
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120×80%×60/360×15%-100×80%×45/360×15%=0.9(万元)
所以,方案一增加的信用成本后收益为4-2.2-0.9=0.9(万元)
方案二和原信用政策相比:
增加的信用成本前收益=30×(1-80%)=6(万元)
增加的坏账损失=30×10%=3(万元)
增加的现金折扣=130×50%×2%=1.3(万元)
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130×80%×20/360×15%-100×80%×45/360×15%=-0.63(万元)
所以,方案二增加的信用成本后收益为6-3-1.3-(-0.63)=2.33(万元)
所以,应采用方案二作为新的信用方案。
(2)至于商业信用存在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其有自身的许多优势存在;
对于商业信用的提供方来说,主要优势是商业信用一般可以增加销售额;对于商业信用的接受方来说,优势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它容易取得,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商业信用都是一个持续性的筹资政策,一般无需办理什么正式的手续就可以取得;另一方面,除了现金折扣、带息票据等之外,商业信用筹资一般不需支付任何成本。
案例四、
(1)公司需制定较高的信用标准,以保证未享受折扣的顾客也能在信用期内付款。
另外,公司应加强努力收回欠款。
(2)原信用政策下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10000×60/360×60%=1000(万元)
新信用政策下的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70%×10+30%×30=16(天)
新信用政策下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9000×16/360×60%=240(万元)
资金变动额=240-1000-1000=-1760(万元)
(3)信用成本前收益变动额=[9000×(1-60%)-9000×2%×70%]-[10000×(1-60%)-10000×2%×50]=-426(万元)
坏账损失变动额=90-500=-410(万元)
资金占用机会成本变动额=(-1760)×10%=-176(万元)
收账费用变动额=40-50=-10(万元)
利润变动额=-426-(-410-176-10)=170(万元)
(4)改变信用政策后,公司资金占用将减少1760万元,利润增加170万元,因此公司应改变原有的信用政策,采用新的信用政策。
项目四项目投资管理实务
同步测试训练题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题
BBBCCCCACABD
三、多项选择题
1.AB2.BD3.ABC4.BD5.ABD6.AD
7.ABC8.AD9.AB10.BD11.CD12.ABC
四、计算题
1.甲方案:
净现值=50(P/A,15%,5)-10(P/A,15%,3)-100=144.778-100=44.78(万元)
现值指数=
=1.45
投资回收期=2+(100-80)/40=2.5(年)
乙方案:
净现值=60(P/A,15%,5)-30(P/A,15%,3)-100=132.636-100=32.64(万元)
现值指数=
=1.33
投资回收期=3+(100-90)/60=3.17(年)
比较甲方案和乙方案的各三个指标,
甲方案净现值大于乙方案净现值,
甲方案现值指数大于乙方案现值指数,
甲方案投资回收期短于乙方案投资回收期,综上所述,选择甲方案。
2.
项目投资收益率=
/1250
=25.52%
3.50000(P/A,i,15)=254580
(P/A,i,15)=5.0916
i=18%
4.
(1)计算表中用英文字母表示的项目的数值
A=-300,B=400,
C=100×0.81=81
(2)计算下列指标: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3+300/400=3.75(年)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3.75-1=2.75(年)
净现值=-800-180+81+437.4+262.44+590.49=391.33(万元)
原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本题是单纯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以,原始投资=固定资产投资=800+200=1000(万元)
原始投资现值=800+180=980(万元)
获利指数=(81+437.4+262.44+590.49)/980=1.40
(3)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主要指标处于可行区间,而次要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所以,该项目基本上具有财务可行性。
5.
旧设备年成本=
新设备年成本=
因为旧设备年成本小于新设备年成本,所以继续使用旧设备。
案例分析
案例一、
1、根据W公司的案情资料,计算出项目A的内含报酬率为22.48%,项目B的内含报酬率为20.88%,因此应选择A项目。
2、根据W公司的案情资料,计算出项目A的净现值为76.28万元,项目B的净现值为
为94.08万元,所以应选择B项目。
案例二、计算如下表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计算分析表
旧设备
新设备
原值
15000
20000
预计使用年限
10
10
已经使用年限
6
0
最终残值
1000
2000
变现价值
6000
20000
年运行成本
8000
6000
最低报酬率
10%
10%
计算与分析
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旧设备的年平均成本
9250
新设备的年平均成本
7800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旧设备的年平均成本
9677
新设备的年平均成本
9129
结论
更新设备
表中计算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旧设备的年平均成本为9520元,高于新设备的年平均成本7800元。
而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时,在最低报酬率为10%的条件,旧设备的年平均成本为9677.35元,仍高于新设备的年平均成本9129.42元。
因此,更新旧设备使用新设备,为最优选择。
案例三、
1项目计算期=1+10=11(年)
建设期资本化利息=1000×10%×1=100(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1000+100=1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37303 财务管理实务习题答案 财务管理 实务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