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可研技术方案.docx
- 文档编号:717449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1.85KB
孔明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可研技术方案.docx
《孔明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可研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明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可研技术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明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可研技术方案
孔明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袁成达教授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江汉平原与南阳盆地交接处。
这里是湖北经济大三角(武汉、襄阳、宜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大城市,自古有“七省通衢”、“中原门户”、“天下腰膂”等称谓,具有得“中”独厚、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古之襄阳,今之襄樊又改襄阳,是一座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周属樊国,战国时为楚国要邑,三国时置郡,后历代多为州、郡、府治。
自古就是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地。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代有名家。
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七省通衢之地,诞生过汉光武帝刘秀,隐居过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养育过楚国文学家宋玉、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书画家M芾,演绎过卞和献玉、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等重大历史事件。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
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M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
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潭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
杜甫诗曰: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襄阳主要旅游景点:
襄阳隆中,襄阳城,鹿门寺,M公祠,夫人城,习家池,广德寺,古隆中,襄阳古城,隆中风景名胜区,锦绣园,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M芾纪念馆,襄阳王府绿影壁,五道峡,水镜湖,南河小三峡,白水寺,九道河漂流,承恩寺,龙王峡河流,白竹园寺,唐梓山,薤山,野花谷,香水河,汤池峡温泉……
正如它2004年被评为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评语所言——“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
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襄阳”。
第二章、长生天池---孔明湖
孔明湖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区工程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境内,属大隆中景区,南临卧龙镇3公里,西临南漳5公里,北临谷城交界处5公里,东临襄阳市区(火车站)25公里,距离荆十高速20公里,距离襄阳机场40公里,距离老河口机场40公里,紧邻着1公里处的承恩寺。
孔明湖天然湖湾、静水平波,湖周边地势平坦,森林茂密、面积广阔、风景优美,是一处尚未开发的、保护良好的天然湖滨浴场,为开发旅游产业的理想宝地。
襄阳孔明湖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总面积17.29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土地面积14.83平方公里,水面2.466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人民币。
为湖北省襄阳市重点招商工程。
长生天池孔明湖风景区以湖泊为中心,森林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
“天池”一名来自清代,取“天镜,神池”之意,极言此地风光之美,长生之说,说的是养生福地,能让人延年益寿,形容人间仙境。
天池湖面呈龙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
四周山体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苍翠的松柏,漫山遍岭,遮天蔽日。
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邱岭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
天池湖水为水深隧,清纯怡人。
每到盛夏天气,湖水的温度也相当低,乘游艇在湖面上行驶,一阵阵凉风吹来,暑气全消,是避暑养生的好地方。
孔明湖将结合中国养生元素和世界先进的养生元素,充分考虑隆中旅游的总体发展规划、历史、文化、风情,将养生与娱乐、保健、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发展湖居养生、道家养生、富硒养生、退休社区养生、生态养生和医疗养生,建成湖北“鄂西文化旅游圈”第一个集论坛、养生、休闲、度假、体检、疗养、康居、教育和城镇建设为一体的养生区样板,并成为因为“中医药国际养生论坛”的永久会址。
将孔明湖工程纳入“鄂西文化旅游圈”规划,争取国家的支持,吸引世界各地医学界学术活动,将其打造成襄阳走向世界的名片。
孔明湖整体建设工程规划为六大区域板块:
生态养生疗养区、旅游度假接待服务区、生态宜居休闲游赏区、生态半岛游憩区、孔明小镇旅游区、孔明湖论坛会展区。
下设十八个中心:
中医国际疗养中心、中医药研究中心、中医教育实践中心(中医教育学院)、中医养生保健中心、中医养老中心(老年健康公寓)、中医产业中心、休闲旅游中心、标准检测中心、药食中心、展览展示中心、商务洽谈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出版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体育中心、生态农业研发中心。
将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养生疗养基地与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国际养生论坛”——孔明湖论坛。
公司将孔明湖开发定位为养生保健、康复疗养、休闲娱乐、会议展览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高端服务产业。
以“中医药与养生”为龙头,结合“旅游与养生”、“环境与养生”、“道教与养生”、“养生文化”与“养生产业”等系列科学养生体系协调发展,引导大众科学养生。
坚持以人为本与自然相融洽的开发理念,以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大手笔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
打造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养生旅游疗养度假圣地。
第三章、孔明湖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
工程用地将是卧龙镇的一部分,也是鄂西圈的核心地区,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需求,也是工程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工程地的第一竞争力。
因此接下来的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准绳进行系统规划。
为工程地构建一种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为大襄阳旅游圈打造新的新的旅游精品,共同致力于大襄阳复兴。
第四章、孔明湖工程的发展目标:
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孔明湖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成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驰名中外的旅游先进企业。
1、 整体旅游形象鲜明,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知名度。
旅游区的总体布局与开发景区的特色旅游形象,使之集旅游饭店业、休闲疗养与养生业、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现代都市文化等旅游业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业,成为世界闻名的“绿色家园”。
2、 在接待国内旅游,海外入境旅游的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方面,位居全省前茅,进入十强之列。
3、 培育出几个国内少有,湖北独有的名牌旅游精品和一批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著名旅游产品。
4、 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完备、先进,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
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竟争,兴旺发达的市场秩序。
旅游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和惯例接轨,总体上达到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
缔造一个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和跨国的大型旅游骨干企业,并成为国内外的名牌企业,进入中国旅游百强企业的行列。
5、 各类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与旅游质量同步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形成一支数量多,工种齐全,思想道德及文化素质高的旅游产业队伍。
第五章、孔明湖的开发有着强大的旅游产业发展背景
我国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行业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业也被许多地区确立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
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是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繁荣经济、增加就业、致富百姓,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愉悦人们的身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
作为一个“富民产业”,开发一个景区,可带富一方群众;作为一个“先导产业”,有助于促进对内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无烟工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是拉动消费、促进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驱产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服务产业。
1、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过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带来了社会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环境问题,比如水环境的污染,大气层的污染,还有对地表的污染,这是发展经济过程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
这些年来,我国积极提倡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提倡一种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十七大报告更是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并强调要“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放到一个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说明了在全社会已高度重视。
既要重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这种认识越来越深入。
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观念,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有许多共同点。
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切受益于生态旅游的人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因此,应把生态发展理论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系列中的基本准则。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持。
在发展中实现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并达到以发展促进环境资源的开发、保护,又以环境资源的开发、保护而更加推动经济发展。
即: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2、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已日益成为旅游业的主体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及其他商业性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当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行业,休闲度假产业真正进入“掘金时代”。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休闲旅游度假逐渐成为城市居民走出钢筋水泥、融入自然的时尚之选。
据统计,在世界旅游市场构成中,休闲旅游度假占62%,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休闲时代。
专家预测,21世纪观光旅游将让位休闲旅游度假,观光旅游是有限的,休闲旅游度假是无限的。
中国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休闲旅游度假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休闲旅游度假是一种高水准、高品位的需求,对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导的城市旅游,只有在现有旅游资源基础上建立完整的休闲旅游度假体系,才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深圳、广州、大连、武汉、东北三省等地纷纷强化城市休闲功能,打造休闲旅游产品。
2005年“五一”黄金周,武汉市旅游局第一批授牌的10家“乡村休闲游示范户”接待游客近1.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9万元。
东北的三地五方区域联合体推出的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娱乐健身等多条旅游线路,涵盖了休闲、度假、健身、娱乐、观光等多项内容,适宜于各区域、各民族、各阶层的旅游需求。
3、湖北省委、省政府突出“一江两山”战略重点做强湖北旅游产业己经形成了大旅游的整体形象
2002年,湖北省确定将长江三峡、武当山和神农架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最近,有专家提出,湖北的旅游发展战略应由目前的“一江两山”尽快调整为“三江三山”。
所谓“三江”,即在原来“长江三峡”的基础上加上汉江和清江;“三山”,即在原来“神农架和武当山”的基础上加上大别山。
应当说,“三江三山”的建议总体思路是好的,富有建设性、启发性及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长远看,为了促进湖北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湖北旅游发展战略确实需要“重整河山”。
但是,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湖北省旅游业还需继续突出“一江两山”战略重点。
4、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现在和未来湖北生态旅游产业建设重点
2008年7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又一重大战略构想--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从战略提出到战略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鼓点越来越急。
到今年,鄂西圈的建设已经走进第三个年头。
省委书记提战略构想:
最早提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正是省委书记罗清泉。
2008年7月10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现场办公会议在恩施州召开。
会议期间,省委书记罗清泉找到省发改委主任许克振,提出并交代开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工作。
省委书记罗清泉要求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探索内生型发展道路,为促进中部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同年7月13日,在湖北旅游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省长李鸿忠表示,湖北将全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工作抓得很紧,可先请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讨论。
”8月5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纲要》上批示。
据省鄂西圈办负责人徐新桥介绍,这份《规划纲要》在高层论坛的第十天就出炉。
8月24日,遵照省委书记罗清泉8月5日批示,省发改委组织中国旅游研究院、省社科院、文史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峡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纲要》进行讨论,并对《规划纲要》进行了完善。
直至2009年7月2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总体规划及交通、生态、文化旅游建设规划的通知》正式确定并下发鄂西圈省级层面的规划。
5、大力打造襄阳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建设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基地
省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襄阳以三国文化为主体,重点开发古隆中、襄阳古城、水镜庄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连接全省主要三国景点的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增强湖北旅游的特色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
积极开发以保康九路寨、紫薇生态园、谷城大薤山—南河风景区为中心的荆山等生态旅游区,以鱼梁洲为中心的汉江风光旅游区,打造三国文化游和生态游两大品牌。
本工程将是隆中旅游区域的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基地之一。
第六章、孔明湖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区的产业发展战略意义
1、积极响应湖北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定位战略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建设旅游经济大省的战略目标,将旅游业发展全面融入到大力建设“创新创业湖北、绿色生态湖北、和谐平安湖北”之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旅游型新农村建设力度。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品牌,加快我省的生态旅游建设步伐,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引领绿色、蓝色、古色旅游全面发展,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等各类旅游快速发展,以集约经营和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襄阳市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建设的一部分,本工程开发积极响应“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定位战略,是湖北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市场的稀有品种,它的开发必将推动襄阳、乃至湖北休闲养生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2、促进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旅游业发展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成为社会发展关键词之一,“新农村”也将成为贯穿中国旅游业中长期发展的鲜明主题。
为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国家旅游局确定去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行业义不容辞。
旅游业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也是振兴旅游业的良好机遇。
孔明湖湖畔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青山秀水、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地;既是民襄阳市休闲度假圣地,又是依托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形象为国内旅客提供旅游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既是需要旅游行业重点支持发展和搞好服务的地区,又是旅游业发展前进的主要基地和后劲所在。
依托孔明湖周边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实现“大旅游”与“大农业”的互相渗透融合,既是加快发展湖北省旅游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湖北省现代农业的一条路子。
总之,发展孔明湖区旅游,可以推进所在地的旅游服务建设,推进文化旅游型、生态民族风情型、农田经济观光型、商贸型、交通型、等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也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即: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3、带动襄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包装,围绕滨湖园林式休闲养生度假旅游胜地目标,着力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湖,打造融青山绿水、历史遗存、休闲度假、特色娱乐、生态环保为一体的旅游养生度假景区,叫响“游孔明湖、尝农家菜、品演义酒、吟诸葛词、藏M公字、赏名家画、”的旅游口号。
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湖的开发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和自然资源,发展绿色休闲旅游产业及以水产、畜牧养殖、经济作物和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集群,创造特色产业与特色区块互动、新农村建设与新城开发互动、对外开放与本土创业互动、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互动的良好局面。
同时,本工程的开发,对的“两业”,即特色中医养生产业与生态农业——食用菌菇、特色水产等都能起到极好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该区域经济更协调发展。
4、形成襄阳市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现实意义
新创建的孔明湖,与正在进一步开发的隆中旅游区连成一体,具有使互动与互补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本工程实施后,随着襄阳城区进一步拓展,将形成一个以隆中旅游区和孔明湖景区为中心的旅游、文化商圈;景区周边的房地产业和孔明湖国际生态旅游区的旅游产业与中医养生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也将成为商圈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众所周知,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已经给我国旅游业的长足、快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契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6年国内旅游已多达近14亿人次。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今年发布的《中国2007年旅游及旅行经济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总体旅游预计将增长13.3%,旅游业收入将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到2017年中国旅游业收入将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
由此可见,本工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市场定位是正确的;工程实施后形成襄阳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襄阳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一、二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5、推动隆中综合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打造孔明湖旅游区的经济增长极
襄阳市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相交相临地域最大的地级城市,也是全省仅次于省会城市武汉的第二大城市。
如果鄂西北地区成为五省交界地域的经济增长极,其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将不断加强地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襄阳市内中、小城镇和山区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且有实力在襄阳市形成与地处鄂东南的武汉城市圈产生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呼应之势;必将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本工程实际上是湖北省“鄂西文化旅游圈”战略中的一个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
本工程的实施,扩展和充实了隆中景区的旅游功能,盘活了潜在的优势旅游资源,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有利于襄阳市与襄阳城区“突破性发展旅游业”战略的实施,是推动鄂西北地区成为五省交界地域经济增长极的重大举措。
它的开发不仅促进了襄阳旅游区的发展,更将填补湖北旅游业“湖色经典”的空白,进一步推动孔明湖综合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打造沿汉江流域的湖泊旅游圈的一极
6、保护、改善、利用和提高环孔明湖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该工程建设是襄阳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程建设充分展现襄阳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是襄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襄阳乃至整个鄂西文化旅游圈的旅游品位,有利于卧龙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开发,提升襄阳旅游整体形象,带动新一轮投资热潮。
迎接城市辐射是卧龙镇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孔明湖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是对接城乡的突破口。
保护孔明湖的生态资源,必须减轻其湖泊压力,这样才能使孔明湖的生态保护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孔明湖生态旅游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湖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孔明湖是篇大文章”,孔明湖的生态旅游必须先规划后开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发展。
省林业合理开发孔明湖生态旅游资源,改变湖区群众的生存现状,建设和谐孔明湖。
保护、改善、利用和提高湿地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其旅游价值,更可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7、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
襄阳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共同发展”的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评价为基础,以文化遗产景观化为载体,加快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开拓旅游市场,力求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把旅游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襄阳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孔明湖风景区是襄阳旅游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工程的开发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进行保护、改善、利用和提高,各方面和谐推进,以科学、慎重的态度认真对待孔明湖区的每一处山水草木和历史遗迹。
第三章、论孔明湖工程开发的战略体系
“战略”一词的定义是:
一个组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谋求其生存和发展,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而制定的带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关于组织的发展方向、前进道路和行动方案的谋划。
外向型、成长性民营开发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必须针对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根据国内外建开发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湖北泰坤房地产投资公司在做强做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现实瓶颈,在全面开发孔明湖与整体发展战略方面我们提出以下构想:
1、孔明湖工程政府协同型发展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经济产业,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行业,湖北的旅游业起步虽早,但经济基础较弱,发展不平衡,面临国内外激烈竟争,需要在政府的协同下,集中力量,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实行政府协同战略,动员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是襄阳建成旅游先进市的根本保证,也是孔明湖开发区变成旅游先进单位与旅游龙头企业的根本保证。
实行政府协同战略,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纳入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产业扶持政策,保证必要的财政投入,完善法规体系,强化行业管理。
2、孔明湖工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树立“大区域旅游观”建立现代信息通道和高效的协调机制,加强各旅游城市区的人、财、物的交流,实现旅游资源、市场、信息的共享,充分平衡各地区的利益,全面发挥各市区发展旅游的积极性。
3、孔明湖工程景区景点整体优化发展战略
根据旅游资源特点,交通网络条件和旅游客源市场重点,有序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经济格局,避免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明湖 生态旅游 休闲 度假 项目 技术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