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时评18篇.docx
- 文档编号:7169191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42KB
精选时评18篇.docx
《精选时评1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时评18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时评18篇
精选9月时评16篇
1.“国歌一响止步敬礼”的图片何以感动你我?
9月26日,宁波四眼碶小学,因为一张“国歌一响,全体小学生止步敬礼”的照片而走红微博。
这张照片是网友“亮剑”发在微博上的。
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突然,校园广播里国歌响起。
感人的一幕出现了:
刚刚还跃动的孩子们,就像被摁下了暂停键,所有的小学生同时停住了脚步,齐刷刷地原地立正,面朝国旗的方向行注目礼和少先队礼。
(9月27日《宁波晚报》)
从这张走红网络的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
早上上学的时间里,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
就在校园广播里飘出国歌声的时候,所有孩子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无论是刚走进校园的还是还在门口的,无论是打扫卫生的还是背着书包的,都齐刷刷的凝固了一般,有的向国旗行注目礼,有的行少先队员礼。
这样的一张图片,并不是记者刻意安排的,也不是学校刻意设计的,而是一位网友恰巧经过此处拍摄的。
这位网友被这样的场景震撼了。
“国歌一响止步敬礼”,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图片,却让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对祖国的尊敬,对国旗的敬畏,对国歌的崇尚。
那停止的瞬间,那停止的画面,那停止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爱国情怀。
国歌是神圣的,国旗是神圣的。
一首国歌,一面国旗,代表着的是一个国家的尊严。
国歌响起的时候,那声音穿越时空,那声音穿越历史,那声音覆盖了我们的心灵。
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心怀敬意的停止一切活动,用最朴素的肢体行动,表达自己的热爱之情。
从“国歌一响止步敬礼”这张照片里,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心中的爱国底色,这说明我们的孩子是美好的,是能够成为祖国的合格接班人的。
这也说明爱国主义的必要性、必须性。
如果不是平时爱国主要教育搞得很好,不是渗入到孩子心灵的每一分空间里,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前段时间,国家司法部门修订了国歌法,将侮辱国歌纳入了违法犯罪的行为,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没有国家我们什么都不是的理念应该根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成年人也都需要有一个思考:
“国歌一响止步敬礼”,孩子们能做到,我们这些成年人是不是也能做到?
在国庆黄金周来临之后,当我们在城市玩耍的时候,当我们在景区旅游的时候,当我们在很多地方观看升旗仪式的时候,是不是也能用“爱国情怀”按下“一动不动”的暂停键,表达对国旗尊严的敬畏?
国庆就要来临了,各行各业都在为国庆献礼。
而“国歌一响止步敬礼”的这张图片,就是献给祖国的最美的礼物。
(郭元鹏)
2.面对“墨水男孩”不能止于感动更要行动
近日,一名认证为白癜风专家的医生在微博上发帖称,一位患白癜风的男孩在患病后怕父母担心,就用墨水涂黑了白斑,并在作文中写道:
“想让爸爸少流点汗水,妈妈少流点泪水。
”男孩的作文引发网友关注,网友被其感动并称患病男孩为“墨水男孩”。
男孩的主治医生称已经为其申请了相关项目的帮助。
(9月27日《北京青年报》)
时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了家教的普遍现象。
比如,许多家长对待孩子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凡家务事,不管大小,都不让孩子沾手,导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最基本的洗碗、炒简单菜都不会,反而喜欢穿戴讲名牌、吃喝讲档次、出行攀名车等,导致孩子的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异变,直接危害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如此,中学生如此,大学生也如此。
比如,有的大学生因不能天天洗澡而选择退学;有的大学男生把脏衣服寄回家洗,3年花上千快递费等等。
这些让人容易感叹到:
“90后”,“00后”,几乎成了“迷失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相比之下,“墨水男孩”用墨水涂黑白班,不仅是为了自己减压,更是为了让爸爸少流一些汗水,妈妈少流一些泪水。
因为他的爸爸挣钱好辛苦,他不想用爸爸用辛苦赚来的钱为自己治病。
仅这点来看,就直接反映出“墨水男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一个能够体谅父母劳动艰辛的孩子,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这些又从中折射出“墨水男孩”的善良、孝道和与疾病作斗争的快乐与坚强。
这是一种精神财富,值得同龄人好好学习。
当然,面对“墨水男孩”的白与黑,仅有感动还不够,而应该采取行动,让“墨水男孩”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虽说主治医生已经申请了相关项目的支持,但鉴于“墨水男孩”家庭的贫困状态,应该对他进行免费救治。
毕竟,钱不是万能的,但对于生病需治疗的人来说,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同理,“墨水男孩”患上了白癜风,虽不是绝症,治疗起来也需要打持久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伸手关爱与援助之手,帮他一把,送他一程,让他早日健康,过正常学生的生活。
因为医院不是福利机构和慈善机构,更不是救助站,它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不可能减免所有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地方政府也没有权力要求它这样做。
相反,救助贫困家庭是社会保障范畴的事宜,地方政府理应根据本地情况建立自己的医疗救助机制,设立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真正让贫穷家庭不因生病而放弃自治,不因生病而等死。
唯此,人的生命权才不会因贫困而丧失,生活才活得更有尊严。
(吕也玫)
3.收费员与司机僵持:
网议需理智
近日,一条司机和高速收费员“对峙”的视频广为流传。
视频里,一位货车司机和收费员一个递卡,一个接卡,双方的手只距几厘米。
然而,这个一秒钟能完成的动作竟“僵持”了近1分钟,因为谁也不肯把手多伸一厘米。
随后,收费员干脆关窗离开座位。
司机边录还边说:
“多牛啊这人,赶紧录下来发到网上去!
”(综合9月27日新京报等报道)
也算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段发生在福建南平光泽高速收费站“一厘米对峙”的奇葩视频,尽管开始被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批评“官爷收费”,但真相很快反转:
高速公路公司调看现场监控后称,此前收费员曾多次起身伸手拿卡,但驾驶员故意捉弄收费员,让她拿不到通行卡。
特别是,掐头去尾的网传视频,明显一度误导了公众舆情。
现如今,发轫于网络爆料的热议话题时有所见。
而太多的实例足以表明,曾经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有图有真相”之说,其实往往也会被断章取义,甚至掺杂使假。
比如,“一厘米对峙”的奇葩视频发到网上后,仅看这一分多钟的双方反应,人们自然会把收费站摆到“强势”位置,进而成为驾驶员的泄愤推手。
但遗憾的是,那种“同情弱者”的网议惯性,有时候也会稀里糊涂地中了“套路”。
网络之上,真相常常总比谣言迟来一步。
但真相一经揭开,网友们的口风也会随之变换。
明白了“一厘米对峙”原来是那么回事后,一些结合现实感受的网言网语就陆续浮出:
有人称“这是恶人先告状”,也有人分析“有心捉弄别人,才会刻意录像”,更有人提供亲身经历,说自己曾在工厂上班,经常跟货车司机去外地送货,每过一个收费站,如果是小姑娘收费,驾驶员都要故意顺手去摸一下人家的手,然后就得意极了。
而这一次,调戏者没料到会惹毛了收费员,估摸着就想通过网曝视频来“出出气”。
“一厘米对峙”再证网议需理智。
网络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有时也会是把“双刃剑”。
打个比方说,要是上网发表意见,经常只看其表、不问其里,就有可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但保护不了一个无辜受害的人,反而成全了一个有心作恶的人。
收费站工作人员开展礼貌服务、微笑服务,这是她们的职责所在;然而,有些人若是抱着某种卑劣念头,总想把她们当作取乐对象,被人家“还以颜色”,也实在是咎由自取。
坊间俚语称:
一好不吵骂,俩好不打架。
“一厘米对峙”的舆情画风虽已反转,但涉事的福建南平那个收费站,还是对收费员刘某进行了批评教育。
站在内部管理的角度,这样的事后处理不可或缺。
然而,我还想到一点,既然此前挑事者用网曝视频误导了公众,现在高速方面未必不能同样抛出现场监控,让那些惯于拿女收费员取乐的猥琐司机也丢丢脸。
上网要文明,网议需理智。
“一厘米对峙”的热传与平息,如果真能让人有所警醒,并在现实语境中常作参照省思,那也算得上是另一种的“对峙”成果。
至少,有了这一次的舆情风波,也会让公众重视起收费站窗口不时会遭遇的“咸猪手”。
(司马童)
4.“小区散步限速”是否跑偏了?
“禁止业主邀约外来人员进园区健步走”“禁止园区业主散步走锻炼人员携带音响”“禁止散步走队伍超过5人”“禁止散步走速度超过5公里/小时”“禁止打旗”……针对小区健步走伴生的外来人员增多、音响扰民、道路被占、易生安全隐患等问题,辽宁沈阳市铁西区一小区近日出台了十项针对园区内散步走的管理规定。
(9月26日《辽沈晚报》)
为了维护小区居民的安宁、安全等权益,规范小区的秩序,小区出台管理规定,对居民的健步走提出一些要求,明确居民有关健步走的权利和义务,其初衷是好的,然而,规定中的部分细节有些想当然,不切实际,也缺乏法律支持,甚至根本无法执行。
比如,小区居民的亲戚朋友来串门,大家一起在小区里溜达溜达,这是人之常情,而按照小区管理规定,此种情况有被禁止的可能。
现在,政府提倡建设开放式小区,即便是外来人员也有进小区的权利,法律未予禁止,小区禁止外来人员来散步或健步走,不太合适。
左邻右舍或一家人散步都有可能超过5人,遇有此种情况,难道还要人为分成几组,刻意保持距离?
而距离多远才不算一个队伍?
超速一项让人哭笑不得,有人喜欢快走,有人喜欢慢跑,散步限速没啥实际意义,却限了公民权利,且如何限速呢?
怎样测量和控制?
至于音响一项,一些功率大、噪音高的音响自是易于识别和管控,可现在手机都有播放音乐功能,不少人在散步时也喜欢听音乐,手机算不算音响类,要控制手机“音响”就非常难了。
诚然,《宪法》第二十四条赋予了社区民众制定村规民约或居规民约的权利,《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进一步明确了社区业主制定、修改管理规约的权利和程序、条件,并在第十七条规定,管理规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但第十七条同样划出了管理规约的底线——管理规约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新闻中这一小区的管理规定就属于管理规约,其在制定形式上没有问题,但审慎地评判,管理规定的一些内容却不太靠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违背了法律精神,不符合生活常理,也涉嫌侵犯公民权益。
其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可操作性,管理规定很容易沦为纸上规定,流于形式,失去公信力。
居规民约层级虽低,但在一个村,一个社区,也发挥着类似法律的作用。
制定居规民约也是一项技术活,制定者需要严格遵循程序,多方征求意见,用法律标准、道德标准、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俗标准来衡量居规民约,力争使居规民约适法、规范、严谨、科学、全面,行得通,不可闭门造车,想限就限,想卡就卡,想罚就罚,不可任性、跑偏。
(李英锋)
5.别让“天价”商品煞了景区风景
门脸低调,隐身市区犄角旮旯;别有洞天,店内装修富丽堂皇;看似高档,推销的产品成本不足标价一成;VIP预约,只对旅行团开放;激情四射,神秘隔间内“讲师”洗脑游客……“十一”黄金周临近,记者赴张家界各旅游景区调查,起底一些旅游购物店内的天价旅游商品猫腻:
专宰旅行团,散客一律不接待;专设“洗脑房”,销售员变身“讲师”;专卖“高档货”,成本却不足标价一成。
(9月26日新华社)
出厂价为551元的乳胶床垫,旅游购物店内标价8580元;标价580元的乳胶枕,出厂价多在20-40元;用朱砂粉压制的手串售价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重量就10多克,而在大型网络批发电商平台,优质朱砂粉的售价也不过300元1公斤……尽管是明码标价,VIP预约还可以打折,看似“周瑜打黄盖”——你情我愿,但实际上“宰你没商量”,大煞著名景区的风景。
近年来,“天价”事件屡见不鲜,除了“天价虾”“天价鱼”,还有“天价豆腐”“天价骑马”,以及100元一碗的砂锅白粥,8.8元一颗的杏干,8元一克的草药粉……每一起“天价”事件,都涉及到消费纠纷,不仅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经营者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在公众以地域为框架打量旅游形象的语境下,其负面影响还将损害一个景区甚至一个地方的声誉和形象。
经营者急功近利“赚快钱”,是造成“天价”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不少旅游购物店把游客当“唐僧肉”,不是以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游客心甘情愿打开钱包,而是做“一锤子买卖”,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旅行社、导游、经营者针对游客牟利的“一条龙”潜规则。
就像张家界某著名景区附近一些旅游购物店,专宰旅行团,导游将游客带入“洗脑房”,卖场内“训练有素”的销售员即变身“讲师”“大师”,引诱他们上当受骗,从中谋取暴利,尔后各方进行分成。
事实上,但凡称得上“天价”的商品,都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模糊了人们对市场法治的基本认知。
目前,景区的餐饮业、商品及客房服务价格均属市场调节范畴,由经营者依据自身成本、供求关系等自主定价。
但放开价格不等于可以坐地起价。
《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定价“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指出,“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差价率、利润率,不得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期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者服务相应平均数的合理幅度。
”然而,诸多曝光的“天价”事件都不难找到违背上述法规之处。
一言蔽之,“天价”事件频发,表明市场运行与监管还存在漏洞,希望相关部门切实加大旅游市场的整治和监管力度,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别让“天价”商品煞了景区风景。
(付彪)
6.共享单车不能堵住“生命通道”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积水潭医院北门被上百辆共享单车层层围堵,导致救护车进出困难,周围居民也常常面临自家院门都打不开的窘境。
9月25日上午,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早高峰时段,积水潭医院北门东、西两侧的道路两旁堆放了数百辆共享单车,使得原本狭窄的路面更加拥挤,车辆无法正常通过。
医院保安队长介绍说,早高峰共享单车的停放确实给医院救护车的出行带来了很大麻烦。
(9月26日《北京青年报》)
共享单车堵住医院门口的两侧道路,严重影响到救护车的进出,也给周边居民造成麻烦。
由便民工具变成了扰民工具,且堵住了“生命通道”,埋下安全隐患,显然背离了交通工具的功能属性,超出了平台和市民的预期。
从报道可知,导致共享单车堵路的直接因素,乃是众多用户违规乱停放所致。
虽然医院指派保安现场维护秩序,但未能有效劝阻用户,部分用户无视禁止停放的规定,将单车扔下就走,造成胡同很快就被堵住。
而间接因素则是医院规定共享单车不让进入,附近又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点,部分上班族和患者骑车而来,就图省事将单车就地停放,并未顾及到此举是否堵住通道。
可见,基于维护医院门口交通秩序、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保障市民骑车利益的角度考虑,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对该路段进行半封闭式管理,实现有序进出、合规停放单车。
积水潭医院北门是胡同,道路狭窄,为确保救护车的正常出行,不适宜停放单车和汽车,以免阻碍道路交通。
因此,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街长”牵头负责管理胡同交通秩序,对该路段进行半封闭式管理,白天时段禁止单车、机动车入内,只允许医院车辆进出。
同时,在周边路段合理规划共享单车停放点,引导用户有序合规停放,对于乱停放者,平台应采取扣信用分、禁骑等处罚。
对于共享单车停放密集、数量过多的地段和时间段,平台要安排人手维护现场秩序,及时调度,避免发生长时间拥堵,影响周边市民出行。
对于道路狭小的情况,平台和政府可引进立体化车库,提高单位面积利用效率。
用户也要遵守交通法规和平台规定,合规使用、有序停放,不要随意乱停放影响到他人出行,这也是一名合格市民应有的品行。
共享单车已经被市民普遍接受,也成为了城市短途出行的利器,但在进入市场饱和期之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给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带来困扰。
类似堵住医院“生命通道”的例子,在其它城市的公共场所也有发生,说明共享单车急需加强管理,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质量,努力降低对城市环境和秩序的负面干扰,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江德斌)
8.用正确的方式打开“直播课堂教学”
80后青年教师黄超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在网络上直播课堂内容,自己一夜间成了“网红”,迎接他的虽然有鲜花和掌声,但也有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
(9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老师直播课堂教学引发争议,在老师看来,这是教育方法的创新,但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是敛财手段。
对此老师很冤枉:
“3次直播获得的礼物兑换成现金仅有12元”。
互联网时代,“全民直播时代”已经来临,任何日常行为都可能被搬到直播平台之上。
时下“课堂直播”便成为一些学校的自选动作。
因为直播课堂教学,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大多是以“创新课堂教学”的名义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模糊的命题。
然而直播课堂教学也带来一些尴尬和质疑:
“不论你在干什么,都会有无数的眼睛注视着你”“监狱已经诞生”被直播的学生们这样说。
家长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教室的一举一动随时都有可能被直播,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隐私在裸奔。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
直播课堂教学究竟为什么,目的是什么,为何热衷于直播课堂教学?
大多数学校老师的理由不外有三:
一是为了学校老师之间可以随时看到上课画面,方便进行教学交流。
二是便于管理,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做小动作等等现象很多,安上监控后便于老师,时时刻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使他们不敢过于出格,以便促进孩子的成绩的提高。
三是教学方法的创新,用摄像头来替代教师营造课堂教学秩序学生觉得有家长关注着,上课更加认真。
云云。
直播课堂教学,应该说有其“直观便利”的优点,但是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打开方式,那么课堂直播教学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课堂直播更涉嫌对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人身安全的侵犯。
教室属于封闭空间,相对公共场合而言具有私密性。
XX,老师将其公开在网络直播平台、使公众能够知悉,这是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
老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将老师、学生置于监控之下,涉嫌侵犯隐私。
从心理角度来看,课堂直播也会给处于青春期、心理成长需要特别关注的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
当孩子们每每处于监督之下,最常与家长起争执的就是“隐私”问题,如果这时长辈们打着“关心”的旗号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叛逆、反抗、内心压抑等情绪。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很多学生在“监控”下可能会形成“自我表演”,长久以往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直播课堂教学,可能沦为教师“作秀”的平台,甚至成为老师“吸粉”打赏的敛财的借口,给人留下口舌和想象的空间。
有教育专家认为,用摄像头来替代教师营造课堂教学秩序,是老师“懒政”的体现,不利于教师自身在引导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律方面进行探索。
同时,直播课堂教学,对外直播,会造成学生心理恐惧,也会给社会上的“别有用心之人”提供可趁之机,带来安全隐患。
应该对直播课堂教学,立规矩,进行规范管理,督促老师们用正确的打开方式,而不是“想直播我就直播”的各行其是乱来。
(王恩奎)
9.高校“禁外卖”没什么大不了
日前,江西南昌理工学院对全校学生、校内所有食堂和食品经营店下发了一则通知,自9月22日起,要求校内所有食堂及食品经营店,一律不得提供和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并严禁外卖进校。
对此,南昌理工学院校方回应称,该管制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9月23日中新网)
高校对外卖进行“管制”并非首次报道,无论学校是为了校园环境的治理,还是为了校园清洁卫生,还或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安全,更往大处说是为了环境保护等,其初衷不错。
尽管每次“禁外令”出台后,都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且吐槽不断。
不过,笔者因为,学校此举,只要不违法违规,且大多数学生认可,就未尝不可行。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校是学习的地方,绝非是享乐的天堂。
外卖口味多且方便,但是相应的卫生也不容小觑。
更何况,无论学习或者其它事情有多忙,吃饭的时间也应该有,走进学校食堂打饭、吃饭也不费事,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叫外卖,虽然省事儿,过多依赖此就会养成“懒毛病”,甚至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学校是个大家庭,学校管理者要为学校的安全、卫生等各个方面负责。
根据情况需要“禁外卖”也是必要的管理措施。
校园内一律不得使用一次性餐盒、塑料袋、塑料盒、纸袋、纸杯,并禁止叫外卖;并且也严禁校外外卖进入学校。
这些看似苛刻,但这既是为了校园的整体环境,更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再者,从家长的角度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快乐学习、生活无忧,但是最期待的是他们能够成熟起来。
学校规定只要合法合规有利于孩子成长,家长就应该支持。
因此,家长也是让“禁外卖”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比如,时常关心孩子校园生活,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导他们遵守校规校纪等等,对他们成长大有裨益。
同时,“禁外卖”虽好,学校也应落实好配套措施,一是食堂管理上再给力,如在饭菜质量上多下功夫,增加卖饭窗口等,让广大学生“恋上”学校食堂;二是也应避免“禁外卖”在执行上太僵化,以防止沦为“以罚代管”;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下功夫,让学生树立以学习为主的意识,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总之,高校“禁外卖”没什么大不了。
即便“禁令”在执行中也会面临诸多尴尬,但也无须大惊小怪,更或者过于苛责。
尤其是,对高校学子而言,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理应理解学校管理者的良苦用心,把心思用在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上,未必非得要在“外卖”上耿耿于怀。
要知道,以后吃“外卖”的机会还多着呢。
(杨玉龙)
11.“橙色书包”之争:
尊重选择权才是硬道理
连续几日,由于演员、歌手陈小春的一条微博,“橙色书包”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在网络掀起刷屏狂潮。
这个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公益捐助项目,却在进入公众视野后,引发网友和儿童权益保护专家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这样的方式保护了听障儿童的交通安全,而质疑者则认为,橙色书包会让听障儿童“被标签化”,受到区别对待,从而造成其心理负担,甚至更容易遭到不法分子侵害。
(9月20日新华网)
本来一件简单的事情,被专家们给弄复杂了。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选择权。
如果家长有能力陪伴孩子出行,或者给孩子安装人工耳蜗和助听器,他们自然不会选择“橙色书包”,如果家长没有这个能力,对家长来说,“橙色书包”就是次优选择,因为生命安全比标签化更重要。
从这次活动来看,“听基会”已向全国10000名儿童送出“橙色书包”,由于申请书包的人数较多,目前想申请“橙色书包”的人需排队。
这说明了两个事实:
第一,这并非强制,而是尊重孩子和家长的选择权。
第二,有些孩子和家长确实存在这种需求。
现在一些人思考问题总是有意无意地绝对化。
所谓“造成其心理负担,甚至更容易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有这种可能,但概率较小,而更大的可能是,大家意识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进而会有更多人去帮助他们。
所谓“听障儿童不该被区别对待,所有的儿童都该被关爱礼让。
”确实如此。
这就像“人人生而平等”一样,可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但并非现实的必然。
好像还没看到哪个专家或网友因为现实中还存在非“人人生而平等”就“不食周粟”。
卢梭说过:
“人人生而平等,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是因为,每个人生下来都要为了生存而生活,但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人人都会受到不同的“不平等”待遇。
所以说,不能因为说盲人、孕妇跟我们一样,就不为他们设置盲道或者让座。
而公交车上的“爱心座”,也是一种选择的需要。
你70岁了还觉得身体硬朗而不选择这个座位,那是你的权利。
20岁的女孩因为痛经而选择了这个座位,同样也是她的权利。
所以,对于橙色书包,我们可以呼吁政府和社会为听障儿童提供更好的帮助,但却不能否定儿童的选择权。
如果把理想当成现实,而非一切从实际出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反对就容易沦为一场闹剧。
(丁慎毅)
12.莫要给“跪拜父母”戴上感恩大帽
9月16日,广西桂林恭城中学,上百名学生跪拜在地。
据悉,当日是该学校组织的“家长会”,目的是让学生抱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有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质疑:
简直就是在洗脑。
(9月18日中国青年网)
时下,一提起开展感恩教育,学校就组织学生集体给父母下跪,或给父母洗脚。
笔者不知,这是真心开展感恩教育,还是耍噱头,唯恐天下不知?
毕竟,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有多种形式,并非一定要采取跪拜父母的形式。
之所以出现“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时评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