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例子.docx
- 文档编号:7163826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1.36KB
李嘉诚的例子.docx
《李嘉诚的例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嘉诚的例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嘉诚的例子
李嘉诚的例子
【篇一:
李嘉诚的例子】
李嘉诚成功事例1:
2000年10月25日,欧洲议会发表,点名指责以李嘉诚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场占有率太高,可能对香港经济造成支配性影响,甚至会出现垄断情况。
报告又关注李嘉诚两名儿子在若干的上市及收购事件中,获得有关当局的优惠,而这种不公平的特权,将不利于外国商人在香港投资。
报告声称:
这个家族的业务共占香港市场资本估值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当中包括的行业有电话、移动电话、电力、超级市场及地产等等。
报告中还提到,2000年初,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夺得香港最大电讯公司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后,香港不少传媒均关注李氏家族日渐增大的影响力。
还有未经公开招标的港,以及tom在板上市时获多项豁免条件,这些事件都惹来很多争议。
报告更认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竞争法防止垄断。
李嘉诚纵横欧亚多年,从未被间如此高调抨击,故对欧洲议会的报告,立即作出回应,通过旗下的长实集团发表声明反驳,指出该报告不但计算错误,且指李氏家族影响力巨大的评论更属谬误。
长实发言人称,李嘉诚名下四间公司市值,只占港股市值一成半,连同次子李泽楷的电讯盈科,五间公司占股市总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至于市场占有率高是否即等于垄断?
身兼港府公平竞争委员会成员的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曾满基指出,高市场占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垄断。
垄断是取决于公司的行为,如业内公司实施限制性行为,共同定价或限制供应等。
正当各界争议不休时,事情只相隔一天,李嘉诚再被欧洲委员会警告,指和黄国际港口在一九九九年收购鹿特丹欧洲组合码头时,可能违反欧盟竞争法,并强调如果被裁定属实,有关合并的交易可能要被取消,和黄更要面对罚款。
据悉,欧委会所持的理由,是这个商业计划未被知会,这宗交易可能违反合并。
欧委会追查一宗未被的商业合并计划,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和黄国际港口当即发表声明,否认有违反条例。
欧洲议会如此高调地把李嘉诚点名,引来了很多猜测。
香港著名者曾渊沧在《香港经济日报》发表评章,认为欧洲议会突然管起香港的经济,这主要是欧洲商人已经开始对李嘉诚的商业王国进军欧洲感到不安,因为不少欧洲商人已经尝过败在李嘉诚手上的滋味。
他在文章中指出:
千千万万的欧洲人已经在使用和黄欧洲提供的电讯服务。
和黄卖英国的orange(英国一移动电话通讯公司),获利一千一百亿港元。
之后,和黄再卖mmn电讯(德国最大的移动电话商)与沃达丰(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之一)的部分股权,不但获得近千亿港元的现金,也轰动了整个欧洲。
欧洲商人才真正明白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诚,是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
他们开始惧怕李嘉诚,因为他们不是李嘉诚的对手。
看李嘉诚从卖orange开始,每一仗打得多漂亮。
不但不断地增加现金收入,也取得了英国3g牌照、意大利3g牌照。
当人人出高价抢德国3g牌照,和黄急流勇退。
全球电讯股股价急跌后,拥有大量现金的和黄才来买平货,以低价取得德国的3g牌照。
这样出色的商业手法,是应该赞扬的,为什么欧洲议会会反过来抨击李嘉诚呢?
是非不断,但公道自在人心。
在未来的日子里,李家商业王朝当然会继续在全世界绵延下去。
除了迎接无限的商机外,它还将不可避免地迎接更多国际间的挑战。
李嘉诚成功事例2:
李嘉诚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
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
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
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
可以说,李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
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
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
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
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
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74年4月,成功收购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香港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并相继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业。
1978年9月5日,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黄埔公司9000万股股票,同年,还收购了英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
1979年7月,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并成立中国(香港)水泥厂(1982年投产)。
是年9月25日,长实赢得和记黄埔公司控股权,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黄执行董事。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7年与首钢联手收购香港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拥有51%的股权。
1985年,购入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斥资百亿港元,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领导地位的地产、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和投资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集团公司。
市值已超过2700亿港元。
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产发展、金融、贸易、货柜码头、运输业、能源、电力、通讯、卫星广播、酒店业、零售业等。
李嘉诚成功事例3:
他,长期雄踞世界华人首富宝座;他,赤手空拳起家,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他,教子有方,成为美谈;他,年过八旬却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
这个被人们敬若神明的人正是有着香港超人之称的李嘉诚。
人无我有思想开启挖金机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古代圣贤孟子的箴言既是李嘉诚一生的写照,又是他历经艰辛不败不馁的精神支柱。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府城北门街面线巷一座古宅里的书香世家。
1940年初,11岁的李嘉诚随家人为了躲避日军侵略,辗转迁徙香港。
李嘉诚来到香港的第一件事,便是苦功广州话和。
并且他14岁开始便承担养家重任,年少时期李嘉诚做过茶馆的跑堂、舅舅钟表店的伙计、五金厂的推销员。
但是基于对时势的准确判断,李嘉诚果断地选择独立创业。
1950年夏,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即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而1950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20世纪40年代后期,大批的人们从陆路、水路涌向香港,使香港人口从40年代上半叶日军侵占时代的五六十万已下载激增到1950年的近200万人。
这批内地人给香港带来了大量资金、技术和劳力,也使香港本地市场的容量扩大了许多。
一切都显示出香港经济起飞的迹象。
创业初期的一天,李嘉诚阅读一份外国杂志,他注意到一部制造塑料瓶的机器,可以造出较为优质而又适合香港市场的产品。
李嘉诚立刻进行,他发现全香港都还没有这种机器。
人无我有的意识立刻占据了李嘉诚的,他以最快的速度与外国厂家联系购买。
但他发现,这种机器需要订购,且价格昂贵。
然而这种机器的潜在效益确实诱人。
于是创业之初资金紧张的李嘉诚果断自己去钻研、自己制造这个机器。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李嘉诚终于造出了这种机器。
靠这部机器,在最短时间,令我至少赚了几万元。
李嘉诚日后回忆说。
而李嘉诚当时的创业资本仅为5万港元。
意大利偷师学艺成就塑胶花大王
人们都称李嘉诚为塑胶花大王。
李嘉诚的成功与他敏锐的洞察力密不可分。
作为塑胶厂老板,李嘉诚每日都在寻求着塑胶业的动向信息。
而李嘉诚扎实的英语童子功再次帮了他。
一天,在翻阅英文版《塑胶》时,李嘉诚读到了这样一则简短的消息:
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并即将投入批量生产,推向欧美市场。
李嘉诚立即判断,塑胶花的面市将会引起塑胶市场的一场革命。
机不可失,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迫不及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
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
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
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
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
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
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
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
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最终,李嘉诚满载而归。
回到香港,李嘉诚快人一步研制出了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
同时,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
而这一年,李嘉诚刚好30岁,真正的三十而立。
平心而论,以今天的商业准则衡量李嘉诚当年的行为,值得商榷。
但在那个年代,偷师和模仿是很普遍的现象,无可厚非。
李嘉诚创大业的勇气和他随机应变的精明都能给我们启迪。
地产界举足轻重的擎天一指
塑胶花为李嘉诚掘得第一桶金,这不仅使他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称号,也使他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迎合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段时间。
人类崇尚,而塑胶花无论如何都不能取代有生命的花。
香港也出现了几次塑胶花积压的情况。
对此,李嘉诚早有心理准备。
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开始将主要精力和心血投注于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挺进地产的原则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
具体做法就是不卖楼花,不贷款,不按揭,只租不售。
有效地避开银行挤提和地产危机。
所谓卖楼花,就是一反原来地产商整栋售房或据以出租的做法,在楼宇尚未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位预售,得到预付款就动工兴建。
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香港地产有价无市,到处贱价抛售物业。
李嘉诚审时度势,趁低吸纳。
这一招奠定了李嘉诚成为香港首富的基石。
面对地产界的主流新风潮,李嘉诚冷静地分析了银行按揭。
他得出结论,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直接影响银行。
正所谓唇亡齿寒,一损俱损。
因此,过多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
根据高利润与高风险同在的道理,李嘉诚制定了方略:
资金再紧,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
不牟暴利,物业只租不售。
事实上,卖楼花的做法在今天的地产界依然大有其市,卖楼花的始作俑者霍英东今天依然是地产巨头。
李嘉诚初入地产行业,羽翼未丰,他输不起也赔不起,因此只租不售的稳健策略在当时也是很符合他一贯性格的。
1977年之前,李嘉诚只是不太出名的普通成功商人,1977年是他日后成为香港首富的分水岭,1977年之后,李嘉诚成为了一个大名人。
在拍卖场上,李嘉诚举手应价,被誉为擎天一指,在地产界举足轻重。
蛇吞象控制和记黄埔
1972年,李嘉诚一手创办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而那些颇具成长性的公司也进入了李嘉诚敏锐的视野范围内。
其中,李嘉诚以市值6.93亿港元的长实控制市值62亿港元的和记黄埔,被誉为蛇吞象的案例也成为香港收购战的头号经典。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
和黄当时是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制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黄埔船坞则可追溯到1843年。
但是和记黄埔在1973年受到股市大灾和世界性石油危机的严重影响,加上和黄主人祈德尊家族经营不善,陷入了财政泥潭。
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港元。
因此,1975年8月,汇丰银行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
汇丰成为和记集团最大股东。
1977年9月,和记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
而李嘉诚一直在关注和黄的发展,他认为这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只是目前经营不善的集团公司。
另外,他洞悉到汇丰不会长期持有和黄股,因为汇丰银行身为香港金融至尊,不会长期背上银行操纵企业的黑锅,因此汇丰出售和黄股权势在必然。
李嘉诚频频与当时的汇丰大班沈弼接触,二人交情日深。
沈弼也十分赞赏李嘉诚精明诚实的作风,对他情有独钟。
他认定李嘉诚可以重振和黄。
汇丰出售和黄股权,不是单纯地卖出股票套利,而是希望和黄得遇明主,重振昔日雄风。
因此,在1979年9月,汇丰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将其手中持有的占22.4%的9000万和黄普通股售予长江实业。
当时,对汇丰和黄股垂涎者甚多,但沈弼及汇丰银行根本没有考虑让被人角逐和竞争。
汇丰卖给李嘉诚的和黄普通股价格只有市价的一半,并且同意其暂付20%的现金,对李嘉诚优惠至极。
接下来,李嘉诚集中火力乘胜追击继续在股市大量吸纳和黄股票。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当时,长江实业实际资产是6.93亿港元,而和记黄埔的市价总值是62亿港元。
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成功控制巨型集团和黄,难怪被称为蛇吞象。
兼并和黄,既是长实扩张发展的里程碑,又是英资财团地位开始下降,华资财团迅速崛起的转折点。
收购成功后,他不会像许多新进老板一样进行一锅端式的人事改组和拆骨式的资产调整。
他尽可能挽留被收购企业的高层,招股中小股东利益。
在此收购中,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富有心计,又极有耐心,擅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如今,81岁高龄的李嘉诚仍然精神奕奕地参加公司大大小小的活动。
被誉为李超人的他表示:
我依旧没有考虑退休。
现在我60%的时间是花在集团公务上,40%的时间在私人基金的工作上,并没有淡出的打算。
看过李嘉诚成功事例的人还看了:
【篇二:
李嘉诚的例子】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
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
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
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
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
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
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
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经理。
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
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
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
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
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
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
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
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
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
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
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
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
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
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
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篇三:
李嘉诚的例子】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以教书为职业。
李嘉诚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读《红楼梦》、《老残游记》、《资治通鉴》了。
可是,李嘉诚3岁时,祖父就去世了,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
父亲几次被迫丢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然而都没赚到钱,最后还是回到家乡来教书,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李嘉诚放学后,常常到码头边去捡煤屑。
父亲生了病,也没有钱去医院,还要坚持工作,有时候一边批改学生的作业,一边大口大口地吐血,使小嘉诚深感心痛。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嘉诚一家人离家逃难,先后在汕头、惠阳、广州等地流浪,经常露宿车站。
父母和小嘉诚都不得不到大街上卖香烟、糖果、针线挣点钱,忍饥挨饿过日子,最后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难。
李云经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床。
1943年,还不到40岁的李云经就离开了人世。
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从此失学了。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到处都是失业的人,李家寡母孤儿,就更难找到工作了。
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五口。
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不能不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所以到处找事情做。
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答应收留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
16岁的小嘉诚,从此踏进纷纭复杂的社会,开始了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
南方人起得早,睡得晚,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
每天“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一个未成年的少年来说,这实在是太难熬了。
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
但是他想到母亲和弟妹,感到自己有责任为家庭分忧,就是再困难也得拼下去。
有一次,因为太疲倦了,他一不小心把一壶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
当时他很紧张,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可是那位客人反而为他开脱,不准老板开除他。
这件事给李嘉诚的印象很深,几十年以后,当他成为香港有名的大富豪后,还感慨地说;“如果能找到那位客人,我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
”他还说:
“这也是一次教训,谁叫自己不谨慎?
父亲曾多次告诫我,要作男子汉,就要‘失意不能灰心,得意不能忘形’。
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第一是要能吃苦,第二是要会吃苦。
”
李嘉诚在茶楼里一泡两年。
他对这段生活从来没后悔过。
他说,茶楼是三教九流聚会的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能看到听到。
久而久之,就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也知道了该怎样与这样的人相处。
他读书不多,但是学会了利用环境观察别人,这也算是社会心理学吧!
这时练出的本领,对他生的事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贫困的生活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了。
来往茶楼的客人里,最让李嘉诚羡慕的是实业家。
他发奋向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发誓也要做一个实业家。
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的人,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
李嘉诚17岁那年,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
他找到一份为塑胶厂当推销员的工作,便辞掉了茶楼里的活。
推销员,被很多人称作“成为富豪的必由之路”,但也被认为是“天下最复杂的职业”!
做推销员要有特殊的本领。
首先是要能跑,这一点,李嘉诚不在乎,在茶楼里跑堂,他能连续12小时不落座,也不感到腰酸腿痛。
为了节省路费,他上下班从不乘车,十来里路,总是走来走去;出外联系业务,一个上午,能在香港大街上打个来回!
做推销员的另一件本事是脸皮厚,能磨会缠,使客户不得不买自己的商品。
不过李嘉诚从不愿意死皮赖脸地缠人家,他总是事前想好几套方案,使人家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商品。
有一次他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走了几家办公室都没有人要,他灵机一动,对办公室的人说,洒水器可能出了点问题,想借人家的水管试一下,于是乘机在办公室里表演起洒水来,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次就卖掉了十几个。
有人认为,推销员一定要能说会道,李嘉诚却不以为然。
他不喜欢高谈阔论,讲话也是不快不慢,没有那种所谓外交家的口才。
但是他非常注意市场和消费者使用这类商品的情况,别人不需要或者已经有了的东西,你去推销当然是白费劲!
当时他把香港划分成很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居民生活情况和市场情况都记下来,这样就知道什么产品该到什么地方去推销。
短短一年以后,李嘉诚推销商品的数量超过了厂里那些老推销员。
由于李嘉诚推销有术,别人做不成的生意他能做成,他所在的那家塑胶厂的效益也就越来越好。
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发现竞争胜负的关键竟在这小小的推销员身上,便想花大代价把李嘉诚挖过去。
李嘉诚的老板得到消息,惟恐李嘉诚真的成了别人手中的工具,于是抢先下手,把李嘉诚提拔为业务经理,并破例给了李嘉诚20%的红股。
李嘉诚通过报刊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通过茶馆和娱乐场所掌握本地的行情,心中有数,指挥有方,他手下的推销员都能根据他的指导完成任务。
而李嘉诚也因此熟悉了塑胶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交往,提高了管理能力。
正如他自己所说,“吃透了这一方云雨”。
3年以后,正当厂里准备重用李嘉诚的时候,他却坚决地辞职了。
20岁的李嘉诚认为自己已看清了形势,做好了准备,他要放手大干一番了。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用自己几年来积蓄的7000港元,又向朋友借了些钱,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下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下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
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厂只有这块招牌是新的,别的全是旧货!
但是李嘉诚不这样想,他选择“长江”作厂名,是有深刻用意的。
他说:
“如果你不广泛吸纳细小的支流,就不能成为大河。
一个干实业的人,就必须有广阔的胸襟与别人一起工作!
”充分显示出一个实业家的眼界。
厂子刚创办,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采购、设计、生产、推销,都得李嘉诚亲自过问。
每天一大早,他出门去联系业务,这时他是采购员兼推销员;到他回厂后,厂里一天的生产才能开始,这时他是师傅、老板;晚上搞设计,以便工人们第二天能照图施工,他又成了工程师……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
年轻的李嘉诚就像别的老板一样,希望事业发达,他急于扩大再生产,缺少资金,就向朋友去借。
但是他也碰到了所有初涉市场的惯常碰上的问题:
产品出现积压,资金周转不灵。
他没有阔亲戚、富朋友,人家借给他的钱,都是准备自己办事用的,所以一定要如期归还。
可是李嘉诚借来的钱已经变成了产品,而产品还没能变成钱,他拿不出钱还人家,一度面临破产的危机。
据说他有一天晚上围着工厂转了大半夜,几次向河边走去,但终于又走了回来。
他没有自杀,第二天,他又找来一个经销商,希望这个人能支持他渡过难关。
可是那个经销商边看边摇头,围着厂子转了一圈,在河边撒了一泡尿,走了。
朋友们都劝李嘉诚,算了,干脆把厂子卖掉,还了债,自己到别人的厂里去做工。
凭他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待遇不会差的。
李嘉诚不愿意这样做。
只有在困境中不屈服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他冷静地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操之过急,生产与销售配合得不好。
他果断地收缩生产,把得力的工人派出去搞推销。
他自己也背着产品跑遍了香港,拜访了上百个代理商。
长江厂的产品毕竟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嘉诚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