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 文档编号:7162700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698.95KB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5高考导航
切脉高考
1.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以典型区域或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情统计
时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选择题
选择题
内容
植被类型
地理要素相互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整体性
分值
2
4
4
4
4
体系构建
[答案] 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 ②同一区域各自然要素保持协调,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 ③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年2考
1.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及影响。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地种植菊花导致了水土流失,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
A.各要素相互联系产生了新功能
B.内部的差异性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D.具有良好的自我平衡功能
(2)若该地继续大量种植菊花,还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质灾害多发
B.降水量增大,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
C.蒸发量增大,湖泊等湿地面积缩小
D.地下径流增多,地表水资源减少
[解析] 第
(1)题,该地砍伐植被、开垦坡地来种植菊花,造成水土流失,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
(2)题,若该地继续大量种植菊花,会进一步破坏地表植被,导致该地降水变率增大,地表径流变化增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答案]
(1)C
(2)A
[高考变式训练]
2.(2014·肇庆一模)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解析:
读图:
找到突破口—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分析:
Ⅲ对应库区蒸发量增大,Ⅳ蒸腾加强,两者引起水库周围降水增多;联系:
图示要素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C
(2)A
[规律方法运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景观。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状况的改变。
下图为森林植被破坏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新题模拟演练]
3.(2014·东莞调研)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解析:
选C。
审题:
判断描述最可信的;分析:
结合选项枯水期时,雨水补给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含沙量减少,咸潮发生在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时,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西风带带到大西洋。
地域分异规律4年2考
4.(2014·广东联考)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___和________(干湿区)的过渡地带,地表形态遭受________和________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__________分布规律。
材料 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解析] 审题:
“乌金三角”位于晋陕蒙接壤地区;读图:
该地区以东为山西,以西为内蒙古,距海越来越远,呈现典型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且位于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半湿润区受流水作用强烈,半干旱区受风力作用强烈。
[答案]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流水 风力(不分先后)
经度地带性
[高考变式训练]
5.(2014·潮州二模)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
读图回答
(1)~
(2)题。
(1)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形成东坡植被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形
C.洋流D.人类活动
解析:
审题:
甲—东坡,乙—西坡;读图:
植被⑥分布在西坡纬度30°~37°,东坡植被⑤分布在纬度30°~50°,与西坡纬度5°~30°自然带一致;分析:
大陆西岸南北纬30°~40°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于沿岸寒流影响,西坡纬度5°~30°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而东坡的热带荒漠景观主要是由地形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答案:
(1)D
(2)B
[规律方法运用]
1.地带性规律
自然带分
异规律
形成
基础
影响
因素
分布规律
典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
辐射
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
非洲沿20°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
位置
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
组合
状况
海拔
高度
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
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新题模拟演练]
6.(2014·肇庆调研)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西部是较低的海岸山脉,东部是高峻连绵的安第斯山脉,两条山脉之间是狭长的纵谷;自然景观大致以30°S和40°S纬线为界,北部荒漠、中部硬叶林、南部阔叶林。
根据智利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从智利北部到南部,在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审题:
自然景观大致以30°S和40°S纬线为界,北部荒漠、中部硬叶林、南部阔叶林,判断地域分异规律;分析:
结合图示从描述中判断景观随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属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赤道到两极热量条件不同,对应植被不同。
答案: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自然带4年1考
7.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
根据下图,判断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______________控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
[解析] 提醒:
不要多加“带”字;审题:
判断气候成因及植被类型;读图:
三个国家南部地区纬度约在40°左右;判断:
由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确定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冬季由于西风带南移受其影响,对应的景观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高考变式训练]
8.(2014·肇庆一模)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该地可能位于( )
A.中纬度大陆西岸B.中纬度大陆东岸
C.赤道附近地区D.亚寒带地区
解析:
选C。
审题:
判断图示所在地区;读图:
图中植被繁茂,板状根发达,裸露于地表;联系:
热带雨林是高大茂密而终年常绿的乔木植物群落,大乔木常具有板状根。
9.(2014·佛山一模)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索契市举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索契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大高加索山脉的北坡山麓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该山脉南坡的雪线分布海拔比北坡低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位于__________(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
材料一 索契地理位置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分界线,也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地理分界线。
索契的独特地理优势,使之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
解析:
审题:
地点信息——索契,分界线信息——大高加索山脉以北是温带,以南是亚热带;读图:
索契位于黑海沿岸,大高加索山脉以南;分析:
索契为地中海气候,大高加索山脉北部为温带,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因此为温带草原带,受盛行西风影响,大高加索山脉南坡为迎风坡,雪量补给大,因此南坡虽为阳坡但雪线比北坡要低。
答案:
地中海气候 温带草原带 西风带(盛行西风)
[规律方法运用]
1.世界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2.陆地自然带答题技巧
(1)注意设问,如果设问自然带,则填空时一定要加“带”字,如果设问景观、植被则不加“带”字。
(2)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均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个自然带。
(3)注意名词准确,不要混淆气候类型与自然带。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新题模拟演练]
10.(2014·珠海质检)智利,在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呈狭长形分布,其首都圣地亚哥是一座拥有400年历史的古城,智利境内还有终年积雪的圣地亚哥,读南美智利图判断乙处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提醒:
材料中圣地亚哥终年积雪是指位于其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山顶积雪,不是指整个城市;审题:
判断乙地植被;读图分析:
乙位于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植被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专题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1.地球上存在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干旱等。
亚欧大陆内部许多地方针叶林界限深入到北极圈以内,而英国59°N的地方已呈现出苔原景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B.热量
C.水分D.洋流
解析:
选B。
审题:
亚欧大陆针叶林,英国苔原纬度分布差异;分析:
针叶林到苔原体现纬度地带性,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英国海洋性强,最热月温度低于亚欧大陆内部北极圈附近最热月的热量。
2.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
选D。
审题:
判断沿途植被类型;读图:
成都—宝鸡—兰州—酒泉,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和从东向西变化;分析:
符合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对应规律分析即可。
3.(2014·惠州四模)广西地处珠江中上游,当地通过退耕还林草、坡地改梯田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这可能会导致珠江广东段( )
A.含沙量激增B.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C.三角洲增长加快D.入海口咸潮危害加重
解析:
选B。
审题:
判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后对下游的影响;分析:
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大,水土流失减缓,上游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据此选择。
(2014·韶关二模)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显示的高山自然景观,位于( )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
C.沿海地区D.内陆地区
5.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的雪线和林线的海拔高度的变化将是( )
A.雪线上升,林线下降
B.雪线下降,林线上升
C.雪线上升,林线上升
D.雪线下降,林线下降
解析:
审题:
理解雪线、林线的含义;读图分析:
基带为阔叶林,往纬度高处递变为针叶林,确定其处于温带,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会使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雪线高度上升,林线上升。
答案:
4.B 5.C
6.(2014·东莞调研)在我国西南地区“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内,西端高黎贡山西坡年降雨量高达4600毫米,东端金沙江畔的德钦县奔子栏不足400毫米,差了整整10倍。
这种自然现象反映了( )
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解析:
选D。
审题:
两地距离差异不大,但降雨量差了10倍;分析:
奔子栏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与区域整体存在差异,体现非地带性。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8.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
解析:
读图:
自然带界线清晰,图中北坡林线比南坡高,南北坡基带差异大,南坡雪线比北坡低;分析:
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南坡地处迎风坡,降雪补给充足,雪线下移。
从南坡基带判断为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
7.C 8.A
9.(2014·韶关二模)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地形D.降水量
解析:
选D。
审题分析:
自然带更替方向为从东南部到西北,符合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是水分。
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图和活动区域,据此回答10~11题。
10.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D.②、④
11.从③→④→⑤体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读图:
①③纬度位置不同,海陆位置不同,②③纬度位置相同,③④⑤的变化方向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判断:
③为热带雨林气候,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者差异与纬度和大气环流相关。
③→④→⑤的变化符合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
10.A 11.A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2014·韶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图a虚线框内)是我国目前最密集、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好的干流峡谷型蛇曲(图b)。
材料二 图b中碾畔村和清水关村都曾经是黄河岸边的码头,比较兴盛。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清水关村已经荒废,碾畔村由曾经的400多人到现在仅30多人,而伏义村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所增长。
(1)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目前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从水循环的角度,黄河属于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
(6分)
(2)伏义村处于河流的________(凹或凸)岸,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可利用的耕地较________,一直以来以发展________业为主。
(8分)
(3)简要分析清水关村和碾畔村兴盛和衰落的原因。
(6分)
(4)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8分)
解析:
(1)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沉积形成,注意区别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
黄土由于土质疏松,该区夏季多降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是外流河,属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2)由图b判断,伏义村地处河流凸岸,为沉积岸,地势较平坦开阔,往往发展农业。
(3)两村的衰落可从材料二和结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对聚落的影响分析。
(4)审题: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联系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因此,减少水土流失后,从气候、地形、植被、水文、生物等角度分析。
答案:
(1)风力沉积 水土流失 地表径流(或径流)
(2)凸 沉积 多 农(种植)
(3)兴盛:
清水关村和碾畔村均处于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河水较深,建有码头。
这两个村庄依靠码头发展商业(第三产业)兴盛起来。
衰落:
公路等现代运输方式的发展,使黄河水运衰落;凹岸受流水侵蚀的影响,缺少可利用耕地,以致村庄衰落。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少,使黄河下游沿岸土地肥力下降;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减缓,甚至海岸侵蚀后退;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黄河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洪水灾害可能减轻等等。
13.(2014·深圳二模)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澳大利亚简图。
材料二 2011年澳大利亚出口商品构成。
(1)澳大利亚东部南北向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支线向西延伸较短的原因是什么?
(8分)
(2)简述澳大利亚出口商品构成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过度引用墨累-达令河中上游河水灌溉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12分)
解析:
(1)读图观察,由于城市集中在东部沿海,东部南北向铁路线沿海岸线分布,由于内陆地区沙漠广布,人口城市少,因此支线向内陆延伸短。
(2)由材料二分析,在饼状图中找出比例最大的几种商品确定特点,结合商品分析原因。
(3)审题: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联系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因此,过度引用墨累-达令河中上游河水后,从径流量、海岸线、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沿海岸线分布
原因:
铁路支线以西地区气候干旱(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人口和城市稀少。
(2)特点:
以矿物和金属(及燃料)等产品出口为主。
原因: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采矿业发达;③本国矿产品消费量较小。
(3)①径流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②海水倒灌,海岸线后退(海岸线侵蚀加剧);③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④泥沙淤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六)
地域分异规律图示的判读
地域分异规律的考查在高考中基本以填空题形式设问,考查的规律以纬度地域分异规律与经度地域分异规律为主。
常见图如下:
此类问题的突破可从自然带的更替方向入手,在图示中,先画出自然带更替方向,再与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对应,找出符合的即可。
注意区别自然带延伸方向与自然带更替方向,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即自然带的延展方向,如自然带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沿经线方向延伸,自然带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自然带更替方向即自然带变化方向,如自然带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变化,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注意回答:
题干若设问“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回答“由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或经度地带性”;题干若设问“________地带性”,一般回答“纬度、经度、垂直”。
[模拟提升]
11.(2014·广州二模)读“我国距今2300万年前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1)~
(2)题。
(1)中部自然带的主要成因是受(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
C.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季风环流影响
(2)自然带分布的格局反映了( )
A.经度地带性规律
B.纬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审题:
植被带分布;读图:
自然带沿纬线延伸,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方向更替,中部为干旱、半干旱植被带;分析:
由更替方向确定为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干旱、半干旱带结合选项分析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答案:
(1)A
(2)B
12.(2012·高考广东卷)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
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分)
[答卷实录]
样卷一
评卷:
第一空错误,第二空错误,得0分。
样卷二
评卷:
第一空错误,第二空正确,得2分。
样卷三
评卷:
第一空错误,第二空正确,得2分。
[问题点评]
失误一:
地理名词记忆模糊;名词理解错误,不能区别“海陆热力性质”与“海陆位置”两词区别,该差异是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差异形成。
失误二:
基础知识混淆,知识应用错误,不能准确区别和判断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
失误三:
地理名词记忆模糊。
[标准答案]
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水分
[技能提升训练]
综合题(共10题,共100分)
1.(2014·东莞一模)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
读下列材料,判断从澜沧江下游到上游,植被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8分)
材料 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图。
解析:
审题:
判断澜沧江下游到上游植被变化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
澜沧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澜沧江大致呈南北流向;判断:
下游到上游海拔越来越高,呈现垂直地带性,由南到北,纬度越来越高,呈现纬度地带性。
答案:
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 从山麓向山顶(垂直地带性)(前后可互换,每空4分)
2.(2014·广州三模)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
根据下列材料,判断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区,处于________(自然带)向________(自然带)的过渡地带。
(12分)
材料 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解析:
审题:
判断中原经济区所属自然区和周边地区自然带;联系:
三大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命名强调了自然特点,注意三大自然区与四大地区的区别,四大地区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答题时一定要答出含有自然特点的区域名称。
判断:
依据三大自然区的范围确定河南为东部季风区。
从纬度位置看,它正处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过渡地带。
二三空强调了自然带,回答一定要有“带”字。
答案:
东部季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2014·清远一模)读山西汾河流域图,判断太行山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从山西沿着黄河到宁夏平原,沿途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8分)
材料 山西汾河流域图。
解析:
审题:
区域信息——山西,自然带变化信息——从山西沿黄河到宁夏平原;读图:
纬度信息——36°至38°左右;判断:
太行山地处温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
答案:
温带落叶阔叶林 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
4.区域经济发展就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图中甲乙两区域植被差异大,甲区域为________、乙区域为________,影响两地区植被差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二轮 复习 专题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