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笔记.docx
- 文档编号:7159991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92.47KB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笔记.docx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笔记.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笔记
1、神话传说:
是远古口头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政府自然的愿望。
这些用奇丽的幻想来组织的故事,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世的诗歌、小说都有很深的影响。
2、《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最初称“诗”或“诗三百”,至汉代被奉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中的诗篇,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
3、楚辞:
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主要在江汉一带流行,句子长短参差,多用语气词“兮”,多采用楚国方言。
屈原是最重要的楚辞作家。
4、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散文,记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法上以叙事为主。
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三部。
5、《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记叙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约二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作者相传是鲁国太史左丘明。
6、《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从西周末年到春秋末年周、鲁等几个国家的历史片段,它以记言见长,主要是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其中不少篇章反映了社会矛盾和民众意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
7、《战国策》:
也是一部国别史,主要是叙说战国时策士们的奇计异策,重义任侠,或是权谋谲诈,思想比较驳杂。
但其文学性较强。
8、哲理散文(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诸子蜂起的局面,各家各派的思想家撰文阐述政治和学术观点,形成了以论说为主的哲理散文。
9、《论语》:
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以简短、质实、含蓄为主要特征。
10、《孟子》:
孟子是先秦时期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是记述孟子及其弟了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
墨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兼爱”和非攻其文章文字浅显,质朴无华,但逻辑严密,论证问题层层推进,周密无间。
11、《庄子》:
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论著集,是道家经典之一,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艺术成就最高。
12、寓言:
寓言是寄托某种事理、具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简短故事,寓言总是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性质,寓意深刻,含蓄幽默。
13、通假:
是在古汉语中,以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一种常见的文字现象。
14、汉赋:
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它像诗歌一样讲究押韵和节奏,因而可以抑扬顿挫的通读,但它没有曲谱不能配乐歌唱,句式也不一定像诗那那么整齐,可以建议散句,写起来大都注重铺叙,夸耀文采。
15、骚赋:
指的是汉初有楚辞脱胎而来写成的一种赋。
在内容和风格上和楚辞相当接近。
也有“兮”的语句,以主观抒情为主。
16、大赋:
注重客观描写,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它铺采陈文,排比事类用,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写,大力宣扬汉帝国的声威和气魄,并对帝王贵族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的奢靡进行讽谏。
其结构以对答形式为主。
17、小赋(抒情小赋):
汉赋中有一种篇幅短小、文词清丽、不用问答题的赋人称小赋。
标志大赋转向小赋的作品是《归天赋》。
18、《史记》:
是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至轩辕黄帝,下至司马迁所生活的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专以记录大事的十《表》,论述典章制度的八《书》,以及人物传记12《本纪》、30《世家》、70《列传》。
19、《汉书》:
作者班固,主要记载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也即基本完整的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使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在史学上有独特的成就,史料的保存丰富而完整。
20、汉乐府:
汉乐府指由汉代乐府机关所采编并演唱的诗,乐府原是制乐机关的名称。
创立于秦代,汉武帝时期将乐府扩大,成为掌管制乐谱,搜集民歌的专门机关,这些民歌,汉人叫做“诗歌”,魏晋南北朝时人才开始称作“乐府”或“乐府诗”。
21、《古诗十九首》:
东汉中末叶,有比较多的文人开始创作五言诗,其中有些佳作广为流传,但作者已经不可考,人们把这些诗称为“古诗”,南朝梁萧统在《文选》中选载了十九首这样的古诗,题作古诗“十九首”。
因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比较接近,人们习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称为《古诗十九首》。
22、骈文:
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讲究对偶、声律、用典和藻饰。
对偶要求句子结构、词性以及事类的工整配对;声律要求平仄相押、音韵调协;用典要求广征博引、弘润雅切;词藻崇尚富丽重彩。
它是一种特别注重形式美的文体。
23、志怪小说:
是沿着上古神话传说、巫术文化的轨迹发展而来的,这个时期社会流行的巫风鬼道较秦汉更盛,加上佛教在中土的传播,促成了志怪小说的大量问世。
志怪小说多叙述神仙鬼怪、殊方异物的故事,也记载了一些民间异闻传说,充满了神奇诡异的色彩。
24、志人小说:
直接承袭了先秦两汉的寓言、史传中记载人物言行的传统,他的发展繁盛与当时社会的品评人物,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都是幽默雅致,带有小品性质的笑话、清言、轶事集,它重在宣扬士大夫的“风雅”,是供贵族阶级阅读欣赏的。
25、屈原:
是最重要的楚辞作家,也是战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抒情诗。
屈原之前,诗歌多是民间集体创作,缺少全面反映某位诗人性格的作品;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才有了表现诗人鲜明个性的诗篇。
26、《离骚》: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诗人对自己大半生经历的回溯,后一部分是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27、“九歌”:
是古乐曲名,“九”是虚数。
《九歌》是屈原根据越国民间祭祀乐歌加工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
28、《九章》:
是屈原的一组自传性质的诗歌,多是诗人放逐江南时所作,共九篇。
以抒情为主,艺术性很高。
《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
郁达夫
1、分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自叙传特点。
自叙传特点重要表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
概括而言,作品的两个人物,在“我”身上作者投入了自己的影子,抒发自己的感受;而陈二妹的形象,则带有“我”的情绪色彩。
2、《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和陈二妹交往可分几个阶段?
我和陈二妹的交往,就陈二妹而言,分为四个阶段。
①疑惧,戒备。
这是开始阶段。
②信赖、同情。
③责备、规劝。
④消除误会,友谊升华。
3、《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达了什么思想?
《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知识分子“我”和女工陈二妹的生活境遇,相互交往的描写,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①知识分子和工人,在旧社会同在社会地层,有着相同的命运和遭遇。
②歌颂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真诚友谊。
4、《春风沉醉的晚上》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及意义?
①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有些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
如“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令人想起黑暗腐烂社会。
②(景物描写的意义)景物的阴暗色彩,蕴藏着知识分子不能把握前途的无限哀愁。
5、为什么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
郁达夫在这之前的小说,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
唯一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自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人物,“我”是作者的自画像;陈二妹虽带有“我”的情绪色彩,但是作者自己以外的人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自己。
因此小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
陈二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
《潘先生在难中》作者:
叶圣陶
1、潘先生的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
性格特征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他把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高于一切。
潘先生的保全自己的处世态度和自私庸俗、没有原则是非、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是一种灰色的卑琐人生。
形象意义作者通过潘先生形象,嘲讽和批判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这种处世态度和性格特点,这是形象的主要意义。
2、《潘先生在难中》的现实主义特色。
叶圣陶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特色著称。
茅盾评论他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是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为主要特色的作家。
冷静、客观、写实,都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下分几点说明:
①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严格遵守让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的原则来反映生活,刻画人物。
②不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而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致力于人物的性格、心理刻画。
③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和细节,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
除此之外,④小说还有语言朴素,笔调幽默,结构严谨,结尾巧妙等艺术特色。
3、《潘先生在难中》的结尾有什么特色?
结尾具有画龙点睛之笔。
这是揭露、嘲讽潘先生小市民劣根性的最深刻一笔。
潘先生在结尾肉麻的歌颂军阀,则是为“保全自己”而没有是非没有原则了。
这是小市民的最劣根性。
这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且是为了得到上头的赏识而往上爬。
这就更卑劣;但这也正是小市民的思想性格的根本特征,是小说的点睛之笔。
《家》作者:
巴金
1、《家》的思想内容。
《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2、分析高老太爷形象。
①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
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分析高觉新形象。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
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
他的性格善良而又懦弱,他认为反抗是徒然。
以致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的是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的理论根据。
就两重性格而言,这后一面占主导地位。
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
《子夜》作者:
茅盾
1、“子夜”的含义。
“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
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
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
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
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
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
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以上是主要特征的分析,还应参考5,人物描写特点的分析)。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4、简析赵伯韬形象。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
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
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
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5、《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①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③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6、《子夜》的结构特点。
《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
最主要是,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
吴赵冲突是作品的结构主线,描写重点。
结构严谨还表现在,篇首吴老太爷葬礼,作品的主要人物都调集到吴公馆,小说的主要事件也都作了交代,这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经济而又集中的结构方法。
《边城》作者:
沈从文
1、《边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的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2、试述《边城》所展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一种淳厚
质朴的人性、遵从古礼的美德、无欲无争的人生。
3、沈从文在《边城》中热情赞美湘西古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意义。
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是他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的希望,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4、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向往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5、作品在什么样的指定环境中描绘湘西人生的?
是在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和富有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中展开的,社会背景和矛盾被淡化了、诗话了。
6、《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何特点?
作者注重小说的意蕴和情致,却不讲究情节和结构,他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中,创造出一种抒情写意的表现特点。
《箓竹山房》作者:
吴组缃
1、《箓竹山房》中的悲剧根源。
《箓竹山房》的悲剧是一个恋爱、婚姻悲剧。
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
2、《箓竹山房》在艺术上是如何表现悲剧的?
《箓竹山房》主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刻画人物表现悲剧的。
古墓似的环境形成了墓中人似的性格。
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突出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扭曲与摧残,心灵手巧的绣蝴蝶的小姐,被封建礼教折磨得虽生犹死似古墓中人了。
显出悲剧的沉重而发人深思。
3、《箓竹山房》结尾“窥房”的情节有何作用?
“窥房”在结构上是承接前文,把前文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极致;又是转折,极致后必有转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原来窥房的是女主人公——二姑姑。
“窥房”的结尾在艺术上出奇制胜,有画龙点睛之妙。
《山峡中》作者:
艾芜
1、小黑牛的悲剧根源。
小黑牛的悲剧根源是黑暗的旧社会。
是畸形的社会产生了这畸形的一伙,出现了小黑牛的悲剧。
2、《山峡中》的思想。
①小说通过小黑牛的悲剧,揭露了残忍的旧社会,这是小说思想深刻之处。
②“我”对待生活的理性态度和追求光明、探求新路的坚定精神,使得作品在沉重的氛围中透出一丝亮色。
这是小说思想的第二点。
3、简析野猫子形象。
野猫子是偷盗集团首领魏老头子的独生女儿。
她十七、八岁,像野猫子的外号一样:
活泼、精灵、凶狠,充满活力和野性。
魏老头子的人生哲学“要活下去,怕是不行的”,成为她的生活信条。
她要做生活的强者,视残酷为强者的表现。
但她又是那么真率,带一点稚气和调皮。
她毫无世故和城府,喜则喜,怒则怒,性格开朗,感情炽烈。
象这种类似吉卜赛女郎“卡门”式的性格,在中国现代小说是不多见的。
4、《山峡中》的景物描写特点及其作用。
景物描写对小黑牛的悲剧起了渲染烘托作用。
云南西部的山峡中,江边江神庙是偷盗集团的“自由之家”。
夜里,江水怒吼,群山阴森,巨蟒似的铁索桥……这样的景物、环境更突出了这是一群被世界抛却的人,使作品笼罩着特点恐怖神秘的气氛。
野老鸦几次叹说今晚的大江吼得这么大,像要吃人,把恐怖神秘的气氛渲染的更足,以次来衬托小黑牛的悲剧。
这是对悲剧正面渲染烘托。
小黑牛被杀的第二天清晨,朝阳映红峰尖,白雾环绕山腰,树丛苍翠,江水欢笑……“谁能猜到这样美好的地方,曾经发生过夜来那么可怕的事情呢?
”这里景物描写是反衬,以自然美反衬社会的丑,启发人深思。
5、“我”的形象极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形象“我”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也是一个被生活抛出正常轨道的流浪者。
“我”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我”同情这些被社会抛弃铤而走险的人,但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和对自己人的残忍是否定的。
“我”要去寻“地球上还有另外的光明”,表现出追求光明,探求新路的精神。
“我”在小说中还有另外的作用。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评判者和感情抒发者。
正是“我”的作用,使《山峡中》具有融叙事、议论和抒情于一炉的表现特点。
6、《山峡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表现在:
小说具有浪漫、神秘的传奇色彩;人物的坚强的生活意志,坚毅的性格,冒险的生涯;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自然风光的出色描写;野猫子的歌声所体现的凄婉怅惘情绪悠悠回荡增添了诗情氛围,融叙事、议论与抒情于一炉的表现方式。
《断魂枪》作者:
老舍
1、《断魂枪》故事的时代背景。
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晚清时期。
帝国主义已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与思想文化,猛烈冲击着古老中国的政治经济传统文明,“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时代特点之一是:
“东方的大梦没法不醒了”。
2、分析沙子龙的形象及其意义。
形象沙子龙过去开镖局,是武艺高强的拳师。
他是处于醒了又未必真正觉醒的复杂心态中。
他对时代变化表现了一种消极没落的心态,他并不积极跟随时代前进,内心深处对过去无限依恋、欣赏而又无可奈何。
说明沙子龙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人物,并未真正觉醒。
沙子龙的复杂心态有其代表性,这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社会巨变之际有其代表性。
这是沙子龙形象的典型意义。
3、《断魂枪》的人物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一是白描,二是对比烘托。
4、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及其对沙子龙的对比烘托作用。
主要指通过对王三胜、孙
老者的描写,凸现、衬托主要人物沙子龙的性格、心理。
①王三胜好吹嘘,性格不太好。
孙老者干巴直率,虽年纪很大而仍有积极上进之心。
他们两人对时代变化的淡漠对照凸现了沙子龙对时代变化的灵魂震撼之深;
②他们的争强好胜对照烘托了沙子龙的消极保守,自甘没落;
③他们的外露
性格和沙子龙的深藏不露的性格也构成对比。
小说在(次要人物)王三胜、孙老者身上着力描写,而对主要人物沙子龙所用笔墨却并不多。
孙老者武艺高强,但沙子龙的断魂枪会胜过孙老者。
这是以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
《华威先生》作者:
张天翼
1、分析华威先生形象及意义。
形象华威先生是一个抗战期间只对限制和控制抗日工作的“领导”感兴趣,而对加强和促进抗日的实际工作不感兴趣的国民党政客。
他是一个“领导迷”、“开会迷”。
华威先生浅薄无聊,却又自命不凡,官气十足,摆领导架子。
其形象的典型意义,就特定历史而言,是揭露讽刺了国民党的抗日政策及其官僚政客。
华威先生的形象有普遍意义,它讽刺了“领导迷”、“开会迷”和官僚,只要有这些现象存在,华威先生就有它现实的艺术生命。
2、分析《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手法。
《华威先生》是篇讽刺小说,主要的讽刺手法是漫画式的夸张。
作者注意选择富有特征意义的细节加以夸张。
作者还选择了一些对比强烈、自相矛盾的细节,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以取得强烈的讽刺效果。
《在其香居茶馆里》作者:
沙汀
1、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
《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小说通过四川一个小镇
回龙镇在兵役问题上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兵役问题上的黑幕。
①国民党基层政权镇联保主任方治国借此(壮丁费)敲诈勒索,中饱私囊。
②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家的适龄青年可以不服兵役,如邢么吵吵这种家庭一直就没中过签。
2、简析方治国的性格。
方治国是回龙镇联保主任。
他的第一个特点是“两眼黑黑,见钱就拿”。
第二个特点是阴诈,是个“软硬人:
碰见老虎他是绵羊,如果对方是绵羊,他又变成老虎了”。
3、简析邢么吵吵的性格。
邢么吵吵是回龙镇有钱有势的地方豪绅,实力派。
他的性格特点是粗野。
4、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人物描写特点。
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以鲜活深刻的印象。
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以此既揭示他们的反动共性,又刻画各人的独特个性。
5、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讽刺特色。
它的讽刺特色,不是运用夸张手法,而是用的写实手法,如实描写。
写实手法为何会有讽刺特色?
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本来就有许多讽刺性材料,艺术家敏锐的发现了这些材料,加以提炼,运用写实手法再现于作品,就具有讽刺特色。
6、分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结构特点。
《在其香居茶馆里》的结构集中紧凑,极具特色。
集中紧凑表现在三集中:
地点集中,矛盾冲突集中在茶馆里展开;时间集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结束约在一个小时之内;情节安排集中紧凑,不是从头说起,而是从矛盾冲突已发展到尖锐化,由邢么吵吵到茶馆内找方治国兴师问罪吃讲茶开始。
7、《在其香居茶馆里》的结局的布局效果。
结局艺术效果有三点:
①出乎意料。
茶馆内邢么吵吵和方治国大打出手,但问题并未解决。
蒋门神来报告人已经放出,这一结局出人意料。
②画龙点睛。
这一结局说明新县长和地方豪绅势力很快勾结上了,整顿兵役只是一句空话。
国民党政权,无论是基层或是县级,无论是老的还是新上任的,都是如此腐败。
作品的主题由这一结局得到更深刻的表现。
③具有强烈讽刺的喜剧效果(见3)。
《小城三月》作者:
肖红
1、翠姨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时代特点。
翠姨的悲剧是一个少女的恋爱悲剧。
悲剧的社会根源是“父母之命”的封建制度。
时代特点翠姨的悲剧具有新旧文化交织的时代的特点。
2、简析翠姨形象。
翠姨是出身于旧家的十八九岁的少女,她性格内向,个性倔强,气质高雅、感伤,如小说中人物所云,有点象林黛玉。
翠姨的美在于气质,她柔美雅致,娴静孤傲。
翠姨对堂哥的爱是深藏不露的,翠姨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
是时代、家庭、封建婚姻制度毁灭了这多情少女的生命和幸福,读来令人无限惆怅。
3、分析《小城三月》的人物描写手法。
翠姨形象塑造的成功,得力于人物描写手法的多样。
①细节描写。
例如“翠姨伸手拿樱桃吃的样子”;
②生活琐事描写。
这也表现了女作家的细腻敏感。
例如“买绒绳鞋一节”;
③侧面描写。
如写翠姨的美,不正面描写她长的怎样。
从族中娶媳妇一事来看,女人们涂脂抹粉,穿着各种漂亮衣服,但都围起来看翠姨,被她的美惊呆了。
④对比烘托手法。
作品用了一定的篇幅写翠姨的妹妹:
大说大笑,不太修边幅,粗心大意,穿着上赶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文学 作品选 00530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