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学业分层测评试题61.docx
- 文档编号:715723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64.16KB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学业分层测评试题61.docx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学业分层测评试题6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学业分层测评试题6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学业分层测评试题61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建议用时:
45分钟)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
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答案】 D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
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
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解析】 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D
3.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答案】 B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
【解析】 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毁灭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反之越低,B正确;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错误。
【答案】 B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解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 C
6.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短,故选C。
【答案】 C
7.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特点是( )
A.自我恢复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能量流动速率快,物质循环速率慢
【解析】 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生物种类繁多,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 C
8.为治理土地荒漠化,河北省林业厅通过飞播造林20万亩,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飞播造林的生态学原理是( )
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物种的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即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变的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所处的环境无关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着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弱。
【答案】 C
10.如图所示,图A、图B分别为草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沿着这条渠道进行的。
(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A为一条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没有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3)湖泊受到污染,物种减少,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4)从图A中可以看出,乙增多后甲增多,而甲增多又导致乙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图B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乙→甲→丙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加速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4)不同。
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11.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强
C.a、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
D.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生态系统任何时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解除干扰后,甲恢复到原来水平,乙恢复后总稳定性比原来低,故甲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答案】 A
12.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
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答案】 B
13.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该生态瓶的变化是( )
①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
②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
③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
④演替将发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当将生态瓶放入黑暗环境中时,缺乏能量的输入,导致生态系统最后崩溃,所以系统在开始时的总能量最大。
【答案】 D
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在未受干扰、受到干扰和遭到破坏三种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1)a区表示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或受到一定________(“干扰”或“破坏”)的情况下,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某种群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2)b区表示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________(填“干扰”或“破坏”)的情况下,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某种群数量在逐渐恢复正常范围。
(3)c区表示生态系统在受到严重________(填“干扰”或“破坏”)的情况下,某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随着生态系统的________,种群趋向灭亡。
(4)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解析】
(1)a区表示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或受到一定干扰的情况下,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某种群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2)b区表示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破坏的情况下,由于生态系统具恢复力稳定性,某种群数量在逐渐恢复正常范围。
(3)c区表示生态系统在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某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随着生态系统的崩溃,种群趋向灭亡。
(4)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
(1)干扰 抵抗力
(2)破坏 恢复力 (3)破坏 崩溃 (4)信息传递
15.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
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
③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中各加入1条,并在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
(2)记录结果如下:
瓶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
的时间(天数)
3
11
25
①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___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③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步骤:
第一步:
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4号瓶,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__号瓶作对照。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2、3号瓶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和空气。
2号瓶与3号瓶相比缺少分解者,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该实验说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
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应为光,其余条件均应相同。
【答案】
(2)①光、水、温度、空气 ②分解者 ③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 (3)3 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 4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短于3号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生物 上册 学业 分层 测评 试题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