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715665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30KB
小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共和学校张彩英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也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实际应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近年来,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
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话题—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这说明话题—任务型教学途径是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同时,在采用的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递进,课程的设置等各方面都很适合话题—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为此,我在课堂进行了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尝试小学英语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和探寻一套相应的操作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普遍缺乏对话题式话题—任务型教学的认识和了解,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要体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主题式话题—任务型活动呢?
二、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andinteractionisthypothesis)(Eills,1999),可以溯源到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认知心理学说。
Krashen(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
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
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解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
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道的结果。
Krashen认为:
学习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n-prehensiveinput)。
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Long(1985)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interaction)才能习得。
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
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修正性互动”(modi-friendinteraction),学生会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
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法应具有“修正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task),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习得语言。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减轻学生机械记忆对话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构词法、情境图、语境、联想、调查等各种策略培养学生的任务完成能力。
3、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自由会话能力、依情景随机会话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我校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依赖在校课堂学习时间,三、四、五年级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等自学习惯。
(二)、了解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策略和学习习惯。
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词汇过关,句型背诵过关,英译汉、汉译英等方式进行英语记忆学习
(三)、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案例。
1、以话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性的任务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
教学实践证明:
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任务,越能激发他们参与任务学习的欲望,学生就越乐于加入任务学习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支点,以任务为基础,设计的任务应尽量活泼而有趣。
在教学中我就经常采用唱唱、跳跳、演演、做做、猜猜等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数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
在讲台上放几个不同的盒子,每个盒子里放着不同的物品,如pencil、crayon、rubber、ruler、orange等,数量也不一样,从一至十不等。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猜猜每种物品的个数是多少。
学生会兴趣十足,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不仅充分操练了数字的读法,而且在猜测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
在学习What’she/shedoing?
He’s/She’sdrawing/writing/...的时候,我设计了copy不走样的游戏任务。
请一排学生站在讲台上,第一个同学根据老师出示的英语句子做出相应的动作,由第二个同学模仿第一个同学做的动作,依此类推。
最后全班同学问:
What’she/shedoing?
由最后一个同学来说出答案。
此项任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表演能力,激发其兴趣。
2、以话题为中心在教学中设计创造性的任务
话题—任务型教学在传统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力争做到学以致用。
在话题—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活动中锻炼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并能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在学生学习了一些服装类的单词后,如:
glovesjeansshortssocksjacket sweaterscarf等,我设计的任务是小组合作完成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服装设计,并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介绍。
学生为了完成好任务会在课后积极地查找与服装相关的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丰富了课外生活,加强了合作意识,更主要的是在任务中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
在学生所交的作品中,有不少新颖、时尚的设计。
3、以话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调查性的任务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总是乐于、敢于做种种调查。
调查性任务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在教学关于动物这一单元内容时,为了练习句型:
What’syourfavoriteanimal?
Ilike...我设计的活动是在小组内调查每位同学最喜欢的动物,并对全班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教师还可对这一任务进行拓展,调查:
What’syourfavoritecity/colour/food/class/song/season/… What’syourfather’s/mother’s/teacher’s…favoriteanimal/flower/…这样的活动学生很愿意去参加,在调查中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英语,在任务中完成了句型对话练习,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参与,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一股内在动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参与意识越高,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
4、以话题为中心在教学中创设交际性的任务
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性问题的目的。
教师设计一些交际性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有意义地运用语言,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内化语言的环境。
在教学Shopping这一课时,我将教室变成了一个市场,买卖过程必须用英语完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运用了所学的句子:
Whatwouldyoulike?
CanIhelpyou?
Doyoulike...?
Twocakes,please.Howmuch…?
Hereyouare.Thankyou.等。
既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组织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案例及反思。
问题一:
任务的形式过于花哨,从而淡化了任务操练的根本目的。
案例:
小学英语EEC版教材四年级中“Iwantapear,please”一课,其语言知识点是:
—Canlhelpyou?
—Yes,Iwanta…please.Howmuchisit?
—Itis…yuan.
有次观摩课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任务:
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买卖物品,并将所赚到的“钱”投进一个类似篮球筐的箱子里。
这时,偌大的教室霎时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市场。
学生频繁穿梭于各个“摊点”,看货、挑货、买货、讨价、争论等……根本来不及用英语交谈,“交易”就迅速完成。
而后学生又迫不及待地以跳跃投篮的方式将“钱”投入箱子,一次投不进再来第二次……课堂不时传出阵阵哄笑声。
反思:
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为载体,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任务设计的一大特色,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最终达到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许多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设计出与众不同、新颖独特的活动,不但没有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反而使课堂秩序更为混乱。
此教学案例由于活动形式过于花哨,使学生的注意力纷纷转向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流程、活动的操作方式的关注,而忽略了对自身英语语言能力锻炼。
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买卖,一方面缩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使用所学语言。
问题二:
侧重学生的行为,忽视学生的语言。
案例:
PEP教材三年级“Weloveanimals”中动物类单词教学。
在教授完五个动物类单词后,—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
发给每小组一袋已被打乱的某种动物的拼图,让小组成员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拼出该动物。
学生异常兴奋,七手八脚开始拼凑。
结果整个课堂乱哄哄—片,争论声、叫喊声不绝于耳。
反思: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流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任务化的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所以说,任务的形式不管怎样千变万化,其核心始终是语言的学习,脱离语言的任务是毫无意义的。
而此案例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未能理解任务设计的目的,没有紧紧抓住本课五个动物类单词设计出有效的运用英语的任务:
拼图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动物形象的观察力,英语语言表达并没有得到训练。
本课如果这样操作效果会很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几张凌乱的拼图及动物类单词表,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单词拼出谊动物,然后和其他同学交流。
这样既不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显得简单枯燥,又可以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问题三:
分工不到位
案例:
这是我观摩的一节公开课。
课上教师在每个学生面前都放有一张表格,请学生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两位学生以“Whatisyourfavorite…”的句型展开询问;其余两人,一个记录,一个统计,最后看看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
合作开始了,学生出现或争当角色,或互相推诿现象。
好不容易分工完后,问的只管问,写的只管写,统计的无所事事。
轮到汇报说说发现结果时,小组又是一片寂静。
反思:
这里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但由于教师分工不明,只是布置学生询问、记录、统计,并没有指定具体负责人员。
结果就出现学生只关心是否完成自己的任务,询问完了,记录完了,统计完了,小组合作也完了。
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出互助合作,没有发挥好集体的智慧,没有思维共振和碰撞,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对小组中的每一成员明确分工,因生而异,力所能及,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织者、联络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
当然,这种成员分工是不固定的,可根据小组人数及教学内容进行增设或合并。
实践表明,只有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学生才能借助生生之间的互动,借助集体智慧,真正做到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
(五)、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任务型学习活动的关键就是创造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学习。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在设计话题—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2、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
3、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
4、教师角色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5、精心设计,及时呈现。
话题—任务型教学从新课程的精神出发,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造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使话题—任务型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专题论文和相关课题研究的成果的不断学习,借鉴其中有价值的成果,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根据各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游戏教学的具体做法.
访谈法——询问学生英语自学方法、习惯、时间安排和学习成果。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交流分析,总结经验,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
2、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者所在学校低段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话题—任务型教学从新课程的精神出发,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造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使话题—任务型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一)、任务的设计安排与组织要有真实性
我认为真实性包括语言输入的真实性,练习活动的真实性,所需再现的社会情境的真实性,即语用、语境、语义三方面真实性。
真实性在设计话题—任务型教学途径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设计话题—任务型活动时要首先考虑教学目的,即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话题—任务型活动中,让学生带着有趣的任务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摆脱枯燥的机械性重复训练。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具有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
教师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真实任务进行语言教学。
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并无直接联系,教师在设计时就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使其成为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的与教学内容相符,并有可能在生活中运用的任务。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而教师设计的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在参与活动中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
比如:
在进行以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在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调色大比武”,在调配过程中训练各种颜色单词的发音;在对以数字为主题的单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的场景:
“到电影院去找座位”;在进行以食物、动物、家庭成员为主题的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相关的句子进行对话并能完成相关的信息资料卡;在教学26个字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有关字母组合的单词或代表性标志,还可以在键盘上练习26个字母。
所有的活动在主题的引导下,如果学生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大增。
就两节同样以动物为主题的话题—任务型活动课的设计谈一谈如何把握“真实性”。
比如第一节课在用多媒体展现的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出现了各种动物,教师让学生扮演动物和学各种动物的叫声,采用跟教师读,两人互读以及看图表演的方式。
这堂课看上去热闹,但本节课的语言点并未真正地落实。
后来,教师对这节课的活动设计略加修改,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首先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能看到的、喜欢的动物,并且鼓励他们简单说说对这一动物的印象,把只限于单词训练的活动用于语言表达的训练。
其次,在操练句型时,教师遮盖住课件上的动物让学生用句型“Isitamonkey?
”猜动物。
然后让学生相互询问所喜欢的动物,练说句型“Whatdoyoulike?
”“Howmany...?
”并且完成一张“采访”记录卡。
最后还可以让部分学生扮演动物的卖主,拍卖所选的动物,以合理的价格出售。
事实证明,第二节课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既练习和巩固了词汇,又培养了学生用语言去做事的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话题——任务的设计必须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主题式任务模式必须符合学生主体的水平,但若任务模式仅仅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或是在过多角度上的标新立异,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在完成话题—任务型活动时感到厌烦或不知所措。
下面我以PEP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以“食物”和“家庭成员”为主题的话题—任务型活动的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从上述两张表格中看出:
在主题式话题—任务型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调整任务的难易度,应具有阶梯性,使教学中所设计的活动大体上呈现由易到难的趋势,而且对于中、高不同的年级,教师应把握好练习的形式、内容和难度。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易”或“难”并不总是指某一任务容易完成或难以完成,而更确切地说,任务越难,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实际上,设计任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任务的“可完成性”,不能设定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
(三)、话题式任务活动设计需考虑到信息互补原则
在话题式任务活动设计中重视主题的同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交流中的信息互补性,即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设法让学生运用语言去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上。
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信息差,对话双方都有一份对方不知道的信息,通过交谈,让他们了解事先无法预知的信息,以达到互通信息,填补差距,互相了解的目的。
无信息差就无法执行各种任务活动,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即不能解决交际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无法完成整堂课最终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以Inthezoo为主题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句型Whereis...?
It's...的提问和问答。
在呈现了新的语言知识后进行了以下活动。
例1:
(教师要求学生做Pairwork,根据黑板上的画进行问答。
)
S:
Whereisthelion?
S:
It'sinthecage.
S:
Whereisthebear?
S:
It'sonthehill.
(两人一组轮流问答。
)
例2:
(教师把图A和图B两种不同的画发给学生S、S,拿到图A的S知道panda和monkey的位置,拿到图B的S2知道bear和lion的位置。
)
S:
Excuseme,whereisthelion?
S:
It'sinthecage.
S:
Thankyou.
S:
Youarewelcome.
(学生通过自由问答,找到答案,并把动物的图片贴到合适的位置上。
)
T:
Now,Lookatyourpictureandtellmewherethelionis.
S/S:
It'sinthecage.
...
例3,在一节复习课上,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内画了一个小圈,让学生用学过的语言与教师交流。
S:
MissWang,what'sthis?
T:
Canyouguess!
S:
Isitaball/cake/orange?
S:
Isitanapple/hat...
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猜对,但在猜的过程中学生已复习了所学的所有的英语单词,直到向学生出示pig的画面后,学生才恍然大悟。
以上三个例子表明:
例1的操练属于意义性操练,学生的问答表示一定的意义,但两人之间没有信息差,但操练达到了某一个教学步骤的目的。
而例2、例3的操练属于交际性操练,贴近实际生活情景,提问和猜测是在学生迫切希望补全交际双方信息差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之间存在信息差,起到了交际的作用。
教师帮助学生从知识的输入转向知识的输出,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在用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
这里的目标是指,学生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话题——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
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话题——任务型教学从整体上虽无固定模式,但规律却是一致的。
兴趣和真实是其精髓,语言目标是其归宿和目的。
教师只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合作、自主的学习、合理的设计、有效的任务,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然任务只是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证明,一切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也都应该继承下来,使之与话题——任务型活动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修订版。
2.吴道存主编《怎样教好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唐光铜著《外语教学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章兼中主编《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013.11.27
小学英语教学“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共和学校
张彩英
2013.11.2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