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7152706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58.43KB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docx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系统
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例:
教室系统:
教师,学生,课本,设备,所有成份相互影响都为达成学习目标。
系统分类:
自然系统例如血液循环系统、天体系统、生态系统等自然形成(进化、演化)
的系统。
人造系统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作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
复合系统——特征:
(1)目的性——一个系统有一个总目标,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都为实现这个系统的目标而贡献。
可以根据系统的可分性,将系统目标分解,各个子系统确保相关子系统功能的实现,就能保证系统总目标的实现。
(2)整体性——系统整体功能不是各个组成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呈现出各个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功能。
作为集合的整体的功能要比所有子系统的功能的和要大。
(3)可分性——将复杂系统分成较小的系统,较小的系统又可以再分解,直到分解的子系统易于求解为止。
(4)相关性——系统内部各要素是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的。
包括结构联系、功能联系、因果联系等
(5)环境适应性——一个开放的系统为生存下去,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
通过调整或改变内部的要素组成比例、要素之间的关系,甚至要素的组成等,使系统克服“刚性”以适应环境。
系统性能评价1、目标明确2、结构清晰3、联系清楚4、能观能控
二、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组织中的活动表现为四流:
(及类型见PPT)
1、物流-实物的流动过程。
物资的运输,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直到销售都是物流的表现形式。
2、资金流-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过程。
3、事务流-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4、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各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它流的运行的软资源。
信息与管理信息的联系与区别(非要点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见PPT)
联系:
信息内涵非常广泛。
管理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
区别:
信息处理的数据类型非常广泛。
管理信息是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
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信息系统是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区别:
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类型非常广泛。
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是管理信息。
DSS与MIS的主要区别
目标不同。
MIS的目标是问题求解过程的最优化,要求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任务;而DSS的目标是支持管理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求解问题的性质不同。
MIS侧重于解决结构化的管理问题,一般考虑的是建立一个完成例行日常信息处理的系统;而DSS侧重于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管理决策问题
驱动方式不同。
MIS是数据驱动,主要进行数据的管理、操作和利用;而DSS是模型和用户驱动,模型系统提供了很强的分析能力
交互方式不同。
MIS强调系统化、科学化的求解方式,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希望过多的人工干预;而DSS强调较强的交互能力,通过用户启动、控制、使用、评价系统,介入系统的全过程来共同完成决策
适应性不同。
MIS在实现上强调系统性、客观性、使系统实现方案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而DSS强调灵活性、适应性和快速响应能力,要支持决策者的不同风格和方法,支持他们智能的发挥
信息需求不同。
MIS分析设计时,要求体现全局整体的信息要求,强调客观性;而DSS分析设计时强调决策者个人的信息需求,这就与决策者的诸多个人因素有关
DSS与MIS的主要联系
MIS所建立的各种业务数据库存储着组织中大量基础数据,这是DSS最基本的数据源;DSS的建立可使MIS所收集的信息真正充分发挥作用;
MIS可以承担收集决策反馈信息的任务,支持DSS的决策后果检验与评价;
DSS在使用过程中,对那些可以逐步明确的问题模式进行结构化处理,并纳入MIS的工作范围;
MIS开发的经验和教训为DSS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DSS的工作也包括了对MIS工作的审计与检查,为MIS的改善和提高指明方向
二、信息系统和决策的关系
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可以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
(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见PPT)信息性质、管理信息概念及特点(见课本)
第二章MIS概论
MIS的定义—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强调人的主导作用、现代化工具、目的明确、支持不同管理层、集成化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面向管理决策为管理决策服务,为管理者服务;根据管理业务需要,及时提供信息;辅助管理者进行分析、计划、控制、预测和决策;表现在它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科学化决策所需的信息。
2.综合性 纵向——高、中、低层 横向——人、财、物、产、供、销
上下左右,纵横交错对组织行为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用以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
3.人-机系统人是系统的一部分;使用信息的是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人;分清哪些工作由人做,哪些工作由机器做;人—机协同才能达到系统整体最优
4.与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 管理本身在发展——向现代化转变,所以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与之适应,并促进其转变。
综合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生产模式。
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
5、多学科交叉计算机系统科学、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行为科学
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相关学科相关内容
计算机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管理学会计学、市场学、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人事管理等。
运筹学规划论、存储论、排队论、决策分析、PERT等。
系统工程MIS战略规划、MIS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系统仿真等。
行为科学人处理信息的特点、MIS与人的关系、MIS对企业的影响、系统开发的组织与管理等。
(系统结构及影响MIS应用的主要环境因素见PPT)
第四节MIS与现代管理方法
主要内容:
MRPⅡ制造资源规划ERP企业资源规划JIT准时制生产
最优化生产技术OPTAgile制造
现代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是MIS的核心,只有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具有竟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一、MRP(物料需求计划(PPT)
二、MRPII(制造资源计划)(流程图PPT)
管理重点:
集成了应收、应付、成本及总帐的财务管理;实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集成
MRP还没有做到:
仅说明需求,没有说明可能;仅说明计划要求,没有说明计划的执行结果;执行结果为企业带来什么效益;执行结果是否符合企业总体目标。
MRPII是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制造业中开始采用的先进的现代管理高技术,是一种在对一个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安排的基础上,以达到最大的客户服务、最小的库存投资和高效的工厂作业为目的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是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
MRPII是闭环MRP的直接延伸和扩充,是在全面继承MRP和闭环MRP基础上,把企业宏观决策的经营规划、销售/分销、采购、制造、财务、成本、模拟功能和适应国际化业务需要的多语言、多币制、多税务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接口等功能纳入,形成的一个全面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
其管理目标是:
通过反馈库存和车间在制品信息,制定生产计划,在保证按期供货的前提下,减少在制品和库存的资金占用。
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制造企业管理。
MRPII管理模式特点:
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MRPⅡ继承和发展了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一个计划”是其主要精神,它把现行的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编制计划的工作集中在厂级职能部门,车间和班组只是执行计划、调度和反馈信息。
管理的系统性:
MRPⅡ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成一个整体,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是整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将改变条条框框分割和各行其是的局面。
数据共享性:
MRPⅡ是一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数据库及网络系统,将企业中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统一起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企业各部门在统一的数据库的软件指导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
动态应变性:
MRPⅡ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要求不断跟踪、控制和反映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使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迅速做出响应、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着的需求,并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
模拟预见性:
MRPⅡ是生产管理客观规律的反映,按照规律建立的信息逻辑很容易实现模拟功能。
它可以运用“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模拟功能支持决策,可以预见比较长远的时期内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MRPⅡ包括了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生成财务数据,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务数据的统一。
财会部门及时得到资金信息用来控制成本;通过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流和生产作业状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
三、ERP(企业资源计划)
1.ERP系统概念的提出——由于MRPⅡ关于资源的概念只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现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它已不太适应,无法满足企业对资源全面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在MRPⅡ的基础上企业提出改进的MRPⅡ即ERP。
供应链管理
经济链价值链供应链(箭头)
概念:
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
2ERP的背景、特点、性质
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市场的出现;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特点:
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看做是受控对象;时间做为一项关键的资源来考虑
面向供需链管理、面向流程的信息集成;采用最新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
性质:
合作竞争信息沟通的手段,信息/网络时代企业管理革命
4ERP系统结构
它仍以制造过程为中心,其核心是MRP,在MRPⅡ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延伸,向内以精益生产方式改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需链管理功能。
ERP的功能组成
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战略经营系统利用Internet/Intranet使企业中市场中求发展。
全面成本管理系统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敏捷后勤管理系统减少生产物料供应周期,提高柔性生产进度。
5ERP的新发展---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
知识管理包括6个内容:
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数据库、知识库。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合理分配知识资源。
知识管理方法:
内容、文件、记录、通信管理。
知识的获取和检索:
使用先进的工具。
知识的传递:
信息交流知识的共享和评测:
知识价值的体现。
四、JIT(准时制生产)
产生背景:
JIT是日本丰田公司的看板生产为代表的企业管理方法。
追求的目标是零库存。
实现“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JIT,简单来说就是在日本丰田要求他的200多个配件供应商把生产厂房都搬到丰田装配车间的方圆100公里之内,并保证所有配件能够1个小时的时间内送达装配线上,从而使丰田能够进行零库存的汽车生产。
光凭着一点丰田生产一部汽车的成本就能比其他厂商减低将近20%。
看板管理方法是在同一道工序或者前后工序之间进行物流或信息流的传递。
JIT是一种拉动式的管理方式,它需要从最后一道工序通过信息流向上一道工序传递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看板。
没有看板,JIT是无法进行的。
因此,JIT生产方式有时也被称作看板生产方式。
管理原理适用于任何企业;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全面质量管理;控制物流
管理方法与生产所需条件
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管理;按科学的方法指导生产,企业生产秩序稳定,生产均衡;企业内部制造、检验及运输合理化;设备精良,加工质量稳定;建立以生产工人为主体的管理体系;
管理目标:
追求零库存
管理措施供应商:
合作者员工:
多面手,参与管理,百分之百的时间在从事生产
工艺:
技术成熟,自动化生产工装:
快速更换,灵活适应品种变化
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QM),废品率为10-6级
设备维护:
预防性维护,保持完好率物流:
有效计划,负荷均衡库存:
最低
企业虚拟化——所谓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虚拟企业的出现常常是参与联盟的企业追求一种完全靠自身能力达不到的超常目标,即这种目标要高于企业运用自身资源可以达到的限度。
因而企业自发的要求突破自身的组织界限,必须与其他对此目标有共识的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战略联盟,共建虚拟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功能上的虚拟化——企业占有最关键的制造资源,对其他部分采用外购、外协方式,从而完成整个制造过程。
地域上的虚拟化——企业的分布性。
虚拟企业利用电子手段联系起来,建立跨越地域的经营实体。
组织上的虚拟化——组织的临时性、不确定性。
虚拟企业要求随着市场机遇的来临和消失而随时组成或解散。
企业虚拟这种虚拟运作模式在当今快速多变的市场与技术环境中是获取竞争优势以提高竞争力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合作方式,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采纳。
第三章MIS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信息技术概述——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
MIS中,信息技术一般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总称。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
软件是帮助用户使用计算机硬件以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及存储等活动的。
软件技术就是研究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所依赖的基础理论(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和基本方法(如系统开发方法等)。
系统软件——指为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及外设,以及提供计算机与用户界面等的软件。
如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各种语言编译系统等。
应用软件——指面向用户的、为用户服务的软件。
如科学计算类软件、数据处理类软件、辅助设计类软件等。
操作系统——Windows、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具备两大功能:
1、系统资源的管理。
2、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第二节数据处理概念——按照应用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这样一个过程的总称。
内容——1、数据收集2、数据转换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4、数据的组织
5、数据的运算6、数据存储7、数据检索8、数据输出
第三节数据组织
一、数据结构(PPT)
二、数据文件
(1)数据文件的概念——数据文件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
(如职工工资单、学生成绩单等)
记录是文件中可存取的最小单位。
数据项是文件中可使用的最小单位。
记录中能唯一地标志该记录的数据项称为主键。
主键和副键统称为鉴别键。
(2)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Ⅰ.顺序文件Ⅱ.索引文件Ⅲ.直接存取文件
Ⅰ.顺序文件——顺序文件即文件中的记录是按照某些关键字排序的文件。
顺序文件中,记录的物理次序与连接次序一致。
其特点是:
①存取第i个记录,必须先存取前面的第i-1个记录。
②插入记录只能加在末尾。
(见PPT)
第四节数据库技术
三、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即实体-关系模型,是对信息世界的管理对象、属性及联系等信息的描述形式。
概念模型不依赖计算机及DBMS,它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全面反映。
ER模型总结:
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接近于人的思维,容易理解;与计算机无关,用户容易接受。
只能说明实体间语义的联系,还不能进一步说明详细的数据结构。
一般遇到一个实际问题,总是先设计一个E—R模型,然后再把E—R模型转换成计算机已实现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中的主要术语
1)关系。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所说的一张二维表。
2)元组。
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
3)属性。
表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4)主码。
表中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值可以惟一地确定一个元组。
5)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
6)分量。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
7)关系模式。
关系的型称为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关系模式一般的表示是:
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关系模型的特点
概念单一;关系是规范化的关系——五个范式;操作直接、方便
概念单一:
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均以关系来表示
如:
厂长(厂长号,厂号,姓名,年龄)工厂(厂号,厂名,地点)
对于厂长和工厂之间的联系通过相容的属性(厂号)来表示
关系的范式化——规范化理论研究关系模式中各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对关系模式性能的影响,探讨关系模式应该具备的性质和设计方法。
规范化理论由E.F.Codd于1971年提出。
共定义为五种规范化理论(NormalForm,简写为NF,简称范式)
第一范式(1NF)在同一表中没有重复项出现,每一个分量都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第二范式(2NF)指一个关系模式不仅满足第一范式,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码(关键字)。
第三范式(3NF)指这种关系模式不仅满足第二范式,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见PPT)(⊙o⊙),整理了三分之一了,GOON!
^+^——24K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什么是战略规划?
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呢?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就是根据组织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资源状况,对组织信息系统近、中、长期的使命和目标、实现策略和方法、实施方案等内容作出的统筹安排。
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可以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部分。
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化和细化。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的计划,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长期的计划,也包含一年的短期计划。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历时很长、技术复杂且又内外交叉的工程,信息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信息系统和企业的运营方式、文化习惯息息相关,因此,MIS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的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系统的组织、人员、管理和运行;组织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折和实施计划等。
五、诺兰模型——诺兰模型是西方国家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指导性理论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经验表明:
一个企业或地区信息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诺兰(Nolan)总结了这一规律,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模型。
到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6个不同阶段。
1、诺兰模型——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诺兰(Nolan)197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1980年把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
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2、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六、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一般认为,开发MIS的策略有以下两种:
⑴“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基本思想:
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因为任何一个MIS的基本功能是数据处理,所以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基本思想:
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3.综合开发的开发策略——由于“自上而下”的方法适用于系统的总体规划,“自下而上”的方法适用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阶段,所以,实际使用时往往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
即采用“自上而下”方法进行总体规划,把企业的管理目标转化为对信息系统的近期和长远目标,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
通常,“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
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使用综合开发方法,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第二节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一.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MIS战略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
其它一些MIS战略规划方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
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产出/方法分析(E/MA)投资回收法(ROI)
征费法(Chargeout)零线预算法阶石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PPT)——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发展历史——1970年,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Zani在MIS模型中使用了关键成功变量,这些变量是决定MIS成败的因素。
经过10年发展,MIT教授JohnRockart把CSF提高为MIS的战略规划方法
CSF的实施步骤——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确定关键成功因素、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三、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简称BSP法)是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初,用于企业内部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
1、BSP法的基本思想(基于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PPT)
(1)首先采用自上而下识别企业目标、识别企业的过程与识别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下而上的系统设计(自下而上地设计系统目标,最终把企业的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全过程)
(2)可以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因而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企业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的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的再设计,从而获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信息系统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