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50篇.docx
- 文档编号:714248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39
- 大小:897.92KB
精选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50篇.docx
《精选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5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50篇.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50篇
(精选)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50篇
现代文阅读理解
1.(2021海南)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按要求完成问题。
海南灯塔
①海南岛海域辽阔,有众多的港口、暗礁、险滩和岬角。
对于船员们来说,灯塔是最直观有效的避险和校正航标,攸关安全乃至生死。
在航海活动中,船员可以根据灯塔的方位、高度、射程等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远近,在迷雾、风暴等恶劣环境中也不会迷路。
由此,灯塔也被誉为“航船的保护神”。
②目前,海南沿海地区分布着30多座灯塔和400多个大小灯桩、灯浮标等航标。
这些大大小小的灯塔和航标,如环嵌宝岛的夜明珠,形成绵长的灯塔链。
③矗立在海南省文昌市北端海角的木栏头灯塔,就守卫着一片格外危险的水域。
这里扼守着琼州海峡东口,岬角前方有着海水流速号称世界第二的“急水门”,海况极复杂,暗礁密布,到了退潮时,海上甚至会出现一段段“小瀑布”般的激流。
历史上这片水域被叫作“鬼门关”,船只常会遇险。
灯塔建成后,过路航船不再误入歧途。
④2019年3月,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铜鼓咀新灯塔建成,这座形似火箭、位于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附近的灯塔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护航“天运”。
海上运来的大型火箭会凭借灯塔指引进入基地,同时,灯塔还为火箭发射进行安全警戒,设置专用方位点校准轨道坐标。
⑤海南省三沙市目前已拥有灯塔十几座。
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被称为西沙双子塔,如同屹立在南海上的“女神”,守护着西沙的南、北大门。
没有灯塔之前,两礁附近水深流急,平时涨潮时礁盘多隐没水下,很难发现,有不少船只在此触礁遇难。
灯塔建成后,避免了很多海难。
一些在附近打鱼的渔民喜欢把渔船锚泊在灯塔边上的环礁湖里,躲避风暴或休憩。
他们说:
“有灯塔在,心里更踏实。
”
⑥如今,现代导航技术的发展已一日千里,但卫星导航定位仍有微量偏差,而即便是微量偏差,也可能导致船毁人亡,所以,船长、水手仍喜欢看灯塔导航。
灯塔是航船的守护神,而守灯人则是灯塔的守护者。
灯塔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人塔合一,塔人不分”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行。
守灯人的生活充满了琐碎和寂寞,他们也被称为“海和尚”。
日出日落,潮涨潮落,枯燥的工作之外,还穿插着困苦甚至危险。
在海南的不少灯塔中,都有着专门的守灯“世家”,世代传承守灯之重任,同时也延续着守灯人所独有的寂寞、孤独、困难甚至是危险,还有忠诚!
⑦南海“珠链”——海南灯塔,照亮了航船前行的方向,也见证了海南海岸的美妙与变迁。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海南还有罕见的女守灯人,如“女承父业”的吴秋芳。
她的父亲吴朝芹曾是琼崖纵队的战士,1957年成为守灯人。
吴秋芳就诞生在灯塔旁的小茅草屋,因为住得太偏僻,她被村里孩子叫“野姑娘”。
父亲去世后,她按照父亲的遗愿,把父亲葬在灯塔之畔,并在19岁就开始了艰苦而危险的守灯生活。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网友说:
当今世界,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先进导航技术的帮助下,驾驶舰船扬帆远航就像我们平时利用车载导航驾驶汽车一样轻松自如。
灯塔已经没有实用价值,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选文第②段加点字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目前,海南沿海地区分布着30多座灯塔和400多个大小灯桩、灯浮标等航标。
(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链接材料一】可以作为选文中哪一段文字的佐证材料?
请选择恰当的一项
A.第①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⑥段
(4)你是否认同【链接材料二】中网友的观点?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为海南灯塔的材料阅读。
第一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第二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第三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四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发表观点。
【解答】
(1)“目前”限制了时间,不排除今后会有变化。
“多”表示海南沿海地区分布着不止30座灯塔和不止400个大小灯桩、灯浮标等航标。
如果去掉,就变成了确指的数量,与实际情况不符,这就过于绝对化。
(2)第⑤段画线句将建塔前和建塔后的情况进行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灯塔能帮助船员指引方向及避险的重要作用。
(3)【链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罕见的女守灯人吴秋芳,传承父亲守灯之重任,延续着守灯人所独有的寂寞、孤独的事例,和第⑥段“在海南的不少灯塔中,都有着专门的守灯‘世家’”的内容相符。
故选:
D。
(4)结合“船长、水手仍喜欢看灯塔导航。
灯塔是航船的守护神,而守灯人则是灯塔的守护者”可知,“灯塔已经没有实用价值,形同虚设”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卫星导航定位仍有微量偏差,而即便是微量偏差,也可能导致船毁人亡,塔仍是最直观有效的避险和校正航标,船长、水手仍喜欢依靠灯塔导航。
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1)不能删,因为“目前”一词表示时间限定,“多”字在数量上表有余数,说明选文中介绍的灯塔数量只是当时统计得出的结果,去掉这些加点字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确指的数量,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作比较,突出了灯塔能帮助船员指引方向及避险的重要作用。
(3)D
(4)不同意。
因为原文中提到卫星导航定位仍有微量偏差,在狭窄又危险重重的水道上,灯塔仍是最直观有效的避险和校正航标,船长、水手仍喜欢依靠灯塔导航。
可见,现代导航技术虽给航海提供了便利,但灯塔依旧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点评】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
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
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
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
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2.(2021四川德阳)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犁尖上的往事
在故乡,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之遗风,乡土、老屋、畜口、犁铧、庄稼,是父亲一生的守望,我时常听见父亲念念有词:
“好日子,好日子呀。
”
当春暖乍寒,茫茫旷野,刚刚露出鹅黄色,父亲照例起个大早,开始在他的脚屋里,鼓捣起他视为命根子的犁。
一张犁,一张透出古铜色的犁,伫立于父亲的面前,父亲眯缝着有点歪斜的眼,端详着他的犁。
犁默然无语,弓着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势,倾听父亲的心跳。
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
接着,父亲又拿起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实了、妥帖了,父亲才放心地摆弄、扶着犁梢,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
“好犁,好家伙呀!
”
转眼谷雨,阳雀子叫得人心痒痒,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田,此时云雾在山腰、在村庄的上空缭绕。
田野里,紫云英开得疯狂,如云的紫色花漫过了层层叠叠的梯田。
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亲鼻翼翕动,神态安详,似乎看见一浪浪乳白色的稻花扑面而来,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
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着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麦子刚刚拱出地皮,田野归于沉寂。
田鼠不见了踪影,一群山雀肆无忌惮地在柿树上啄食红灯笼。
太阳暖洋洋的,父亲闲下来了,想起犁,犁在脚屋里显得落寞。
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
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晒出桐油的香味。
父亲觉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
农谚说:
“冬天手不闲,春天吃不难。
”
漫长的冬天,“铸犁头”在故乡,在农闲时节,成为一道独特的农事与风景。
一行人,一律黑乎乎的烟火色,挑着担子,冷不丁就将一大摞行当歇在村边的旷地上,“铸犁头啰!
”地道的含山方言,立马引来一群围观的人,就有三三两两的汉子,陆陆续续地拎着或锈蚀、或损坏的犁头、犁耳,哐当一声扔在地上。
一群含山佬麻利地摆开了架势,有人迅速地支起炉子,并用耐火泥糊起炉子里的内胆;有人砸起废铁噼里啪啦的声音格外刺耳;有人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刮刀修补豁口的模具;有人架起一人高的风箱,准备拉风……很快,炉子里就蹿出通红的火焰,司炉人不时向炉子里添加无烟煤和敲碎的废铁。
拉风箱的是两个铁塔似的汉子,呼呼的拉风声不绝于耳,以至于那姿势、那声音,多年后,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
也就半小时光景,一炉铁水沸腾着,吐着殷红的火舌,泥瓢中,滚烫的铁水“哧哧”地冒着热气,流入模具中。
只半根烟的工夫,模子里的犁头、犁耳逐渐褪色,“哧”一声淬火,一股白烟袅袅腾空。
敲去毛刺,新铸的犁头、犁耳散发着烧焦的泥土味,被铁丝贯穿着,“哐当、哐当”地响着,随优哉游哉的汉子们消失在狭窄的巷弄中。
犁,似乎永远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
(选自《经典美文》2021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故乡自古便有崇尚耕读传家的遗风,这样写开门见山,易于进入回忆情境。
B.文章描写父亲对犁的态度,实际上代表了农人对农耕工具的态度和对土地的深情。
C.文章中两处描写犁“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虽寥寥几笔,但意味深长。
D.现在的机械化农业不需要使用犁这样的传统农具,对此作者有着深深的遗憾。
(2)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文中的农事活动,请完成下面的“助读小卡片”。
农耕时节
农事活动
①
擦拭、敲打犁
谷雨时节
②
③
④
冬天
新铸犁头
(3)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4)作者对“铸犁头”作了浓墨重彩描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分析】犁是农耕社会的代表性农具。
本文回忆了父亲和犁的故事,表现了农民对农具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父亲热爱劳动、热爱土地的赞美之情。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文中并未有“深深的遗憾”。
文章没有提到机械化农业的内容,结尾是“犁,似乎永远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表达对犁的赞美。
故选:
D。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概括。
题中所给表格分为“农耕时节”和“农事活动”两项,学生要通过读文本,找出对应的时节和农事。
结合第二段“当春暖乍寒”“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
接着,父亲又拿起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可知“擦拭、敲打犁”的时节是“春暖乍寒”的“初春”;结合第三段“转眼谷雨”“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田”,可知“谷雨”时节农事活动是“犁田”;结合“待霜降了”“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
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可知“霜降”时节的活动是“上油保养”。
(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画线句描写的是父亲犁地的情景。
对父亲的描写有“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父亲鼻翼翕动,神态安详”“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犁地的娴熟以及对土地的热爱、对丰收的期待;整个场景很有画面感,有声音,如“‘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有画面,如“一垄垄冒着白色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让人身临其境,对犁田场景的有声有色的描写,生动具体的描绘了真实的农耕活动。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首先看如何描写“铸犁头”,作者说“铸犁头”是农闲时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然后详细描写了他们“铸犁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中考 现代文 阅读 真题有 答案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