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130272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14.63KB
上海市虹口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生物试题.docx
《上海市虹口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生物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虹口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生物试题
虹口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三(高二)生命科学试卷
1.无机盐在生物体内起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钙易导致人体肌肉抽搐
B.缺锌易造成人体生长发育不良
C.缺铁易引起人体贫血
D.人体内的无机盐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缺钙易导致人体肌肉抽搐,A正确;缺锌易造成人体生长发育不良,B正确;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铁易引起人体贫血,C正确;人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D错误。
2.图为丙氨酸结构式,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他19种氨基酸与丙氨酸的差异主要在于()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丙氨酸的结构简式,其中①表示-H,②表示氨基,③表示-CH3(R基),④表示羧基。
【详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主要特点是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这个碳原子上连接了一个H和一个R基,20种氨基酸的差异就在于R基不同,故选C。
3.安装于目镜(16×)中的测微尺在低倍物镜(10×)和高倍物镜(40×)视野中每小格代表的长度分别为6.71μm和1.68μm。
在高倍物镜(40×)视野中测量到某细胞长度为10小格,则换成低倍物镜(10×)后视野中该细胞的长度应为()
A.40小格B.16小格
C.8小格D.2.5小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一个视野中能看到的细胞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所用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当目镜一定时,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细胞数就越少,反之观察的细胞数越多。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68um,已知目镜测量细胞长度为10小格,则在16×目镜和4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该细胞的具体长度值是1.68um×10小格=16.8um;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已知每小格代表的长度为6.71μm,则目镜测微尺上的长度是16.8÷6.71=2.5小格,故选D。
4.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物质。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不同类型细胞中①的分子结构不同
B.所有细胞膜结构中②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物质是a和c
D.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的物质是a、b和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结构图,其中①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和d运输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c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图中①表示糖蛋白分子,不同类型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分子是不同的,A正确;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所有细胞膜结构中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方式都是相同的,B正确;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物质是只有c,C错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的物质是a、b和d,D正确。
5.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L是细胞壁
B.M中的溶液渗透压大于N中的溶液渗透压
C.M的颜色变深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一定范围内蔗糖浓度越高N的空间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据图分析,L是细胞壁,M是原生质层,N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L是细胞壁,A正确;此时细胞因失水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M中的溶液渗透压应该小于或等于N中的溶液渗透压,B错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通过原生质层,但是M中色素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而原生质层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组成,因此M的颜色变深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正确;一定范围内,蔗糖浓度越高,细胞失去的水分越多,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则N的空间越大,D正确。
6.水绵和颤藻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能进行细胞分裂
B.都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
C.都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大小相近都是丝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水绵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
【详解】水绵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没有拟核,A错误;水绵和颤藻都是细胞生物,都含有核糖体,都可以合成蛋白质,B正确;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C错误;水绵和颤藻细胞的形态大小不同,其中水绵细胞较大呈圆筒状,颤藻细胞较小呈圆扁状,D错误。
7.图为某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结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和蛋白质构成的外壳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离开了寄主细胞,病毒只能以结晶体的形式存在。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据图分析,图中①囊膜(含有刺突),②是衣壳,③是核酸,④是衣壳和囊膜之间的结构,其中衣壳是由衣壳粒组成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故选B。
8.金鱼草花色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如图)。
红花所含的红色素由酶催化而成,该酶由C基因编码。
酶含量越高,红色素产生越多。
c基因编码无活性的酶,因而cc个体不含红色素,为白色。
则C基因和c基因在控制F1的性状表现中所起的作用是()
A.两者均表达正常
B.两者均表达减弱
C.C基因表达减弱,c基因不表达
D.C基因表达减弱,c基因表达正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可知,金鱼草花色的红色(C)对白色(c)为不完全显性,CC为红色,Cc为粉色,cc为白色。
【详解】根据图形分析可知,亲本红色为CC,白色为cc,子一代粉色为Cc。
由于红色素是由C基因编码的酶催化合成的,c基因编码无活性的酶,所以F1个体中C基因和c基因正常表达,但C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的酶数量少,因而颜色没有亲本CC的红,颜色介于红色与白色之间,故选A。
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可能会出现如下两种状况(如图),对这两种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状况可出现在减数分裂的同一时期
B.乙状况可导致受精后的后代表现型的多样性
C.甲状况产生的配子数量少于乙状况
D.乙状况可引起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了一个四分体,含有两对等位基因;乙图表示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两图表示的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A正确;乙图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种类增多,可导致受精后的后代表现型的多样性,B正确;甲状况产生的配子数量与乙状况相等,但是种类比乙状况少,C错误;乙状况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10.某生物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FF,基因a至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依次分布在1~6处(如图),选项中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据图分析,图中基因F、e、D顺序发生了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错误;图中基因e、F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图中六个基因排序正常,没有发生变异,C错误;已知该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FF,而图中出现了B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点,并能够准确判断四个选项中是否发生了变异以及发生了何种变异。
11.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位置图,图中字母表示基因。
该果蝇最多能产生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种数是()
A.1种B.2种
C.4种D.8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果蝇含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异型的性染色体,说明该果蝇为雄果蝇,表现为完全连锁。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果蝇为雄果蝇,表现为完全连锁,基因型为AaDdXhY,其中有2对等位基因Aa、Dd位于1对常染色体上,因此其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最多为2×2=4种,分别是ADXh、ADY、adXh、adY,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根据性染色体的种类判断该果蝇的性别,明确雄果蝇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现象,进而判断后代产生的配子的情况。
12.曼陀罗为四倍体,体细胞中有48条染色体,则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是()
A.48B.24C.12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四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曼陀罗为四倍体,说明其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而曼陀罗体细胞含有48条染色体,则其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48÷4=12条,故选C。
13.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完成个体的繁殖,其中同时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A.ⅠB.Ⅱ
C.ⅢD.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Ⅰ为性原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Ⅱ为初级性母细胞,Ⅲ为次级性母细胞,Ⅳ为受精卵。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Ⅰ为性原细胞,此时细胞中的DNA还没有进行复制,因此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不含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Ⅱ为初级性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而同源染色体还没有分离,因此该细胞中同时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Ⅲ为次级性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分离,因此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Ⅳ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不含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
14.图是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所进行的过程不是以相同方式进行的是()
A.大分子蛋白质--①和②B.氧气--①和④
C.H2O--③和④D.葡萄糖--②和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不同的,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般为胞吞和胞吐。
【详解】组织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而其进入淋巴液是通过淋巴细胞之间的间隙,A正确;氧气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和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错误;水分在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渗透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C错误;葡萄糖由组织液进入淋巴和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D错误。
15.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因皮肤血管收缩而引起的血压变化是()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在寒冷环境中,为了减少散热,人体皮肤血管收缩,造成血管外周阻力增大,故可使心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故选A。
1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含了反射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射是先天性的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反射,因此这一反射不是先天性的,A错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反射,因此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而不是在脊髓,B错误、D正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
17.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大量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随之发生的变化是()
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静脉注射大量高浓度葡萄糖,一方面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同时注射后会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的作用。
【详解】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大量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将导致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进而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A错误、D正确;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B错误;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合成增加,以降低血糖浓度,C错误。
18.图表示两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神经冲动的位置是()
A.a、b处B.a、b、c处
C.a、b、c、d处D.仅d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图示表示两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其中a、b在左边神经元的轴突上,c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d在右边神经元的轴突上。
由于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向右;兴奋在神经细胞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即刺激神经细胞任意一点,在该细胞上的任何位置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但在神经细胞间以化学信号传递,只能单向传递。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在该神经元内双向传递,因此d处可以检测到神经冲动;但是神经冲动不能通过突触传到左边的神经元,因此a、b、c处不能检测到神经冲动,故选D。
19.某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Q1,散热速率为Q1′;进入0℃环境30min后的产热速率为Q2,散热速率为Q2′,则()
A.Q1<Q2B.Q1′>Q2′
C.Q1>Q1′D.Q2<Q2′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是恒温动物,是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
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
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详解】人体是恒温动物,其体温恒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因此无论是寒冷环境下还是炎热环境下的产热量与散热量都应该是相等的,即Q1=Q1′,Q2=Q2′,又因为寒冷条件下,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温度相差较大,散热量较大,因此Q1′<Q2′,因此寒冷环境下的产热量也应该大于炎热环境下的产热量,即Q1<Q2,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人体属于恒温动物,在任何条件下,只要体温恒定,则产热量与散热量一般是相等的。
20.研究糖尿病药物的疗效,需要合适的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实验。
下列是实验室创建的4组糖尿病模型动物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其中能用于糖尿病药物研究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糖尿病药物的疗效,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比正常个体要高得多,因此要想研究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明显的降血糖的作用,应该选择血糖浓度较高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
【详解】据图分析,各组大鼠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组围绕基础血糖值上下波动;B组先升后降最终稳定在基础值;C组先降后升最终略超基础血糖;D组一直高于基础血糖值。
综上分析,丁组为较为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能用于糖尿病药物研究,故选D。
21.某生物的性状均为显性且是杂合子,图显示的是该生物一个体细胞的部分结构。
(1)图中,由核酸参与组成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在细胞周期中,能观察到图12结构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多选)。
A.SB.G1C.G2D.M
(3)若图所含的一个DNA分子中,连续排列着两个基因A和f,则该细胞一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
(2).ABCD(3).AaFfAAFf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部分结构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内质网,②是核糖体,③是染色质,④是核孔,⑤是核膜。
【详解】
(1)图中②是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③是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图中①是内质网,②是核糖体,③是染色质,④是核孔,⑤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能观察到图示结构的时期是分裂间期即G1、S、G2,和分裂期(M)的末期,故选ABCD。
(3)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生物的性状均为显性且是杂合子,又因为该图所含的一个DNA分子中,连续排列着两个基因A和f,则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Ff或AaFf,因此该细胞一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aFf或AAFf。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和识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信息和要求分析答题。
22.细胞周期内具有一系列的检查点,细胞必须通过这些特定的检查点才能进入到周期循环中,即当前一个时期的事件完成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新的时期。
研究证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在细胞顺利通过检查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DK可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形成CDK/Cyclin复合物,推动细胞跨越细胞周期各时期转换的检查点,且不同的CDK/Cyclin复合物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如图)。
(1)细胞由静止状态进入细胞周期时首先合成_____________。
A.CyclinAB.CyclinBC.CyclinDD.CyclinE
(2)CDK/CyclinB能够促进细胞内发生的生理变化有___________(多选)。
A.DNA解旋B.基因转录C.染色质螺旋化D.中心体倍增E.纺锤体形成F.核仁解体
(3)若使更多细胞阻滞在G1/S检查点,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多选)。
A.降低CDK的表达B.抑制CyclinE活性
C.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吸收D.抑制CyclinA活性
【答案】
(1).C
(2).CEF(3).AB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周期分为G1、S、G2和M期,进入每一个时期都需要CDK发挥作用,且CDK与不同的Cyclin形成复合物。
【详解】
(1)据图分析,细胞由静止状态进入细胞周期即进入G1期,首先合成的是CyclinD,故选C。
(2)据图分析,CDK/CyclinB复合物形成后细胞周期进入了M期,该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因此不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AB错误、C正确;中心体是在间期复制的,因此M期的中心体数量已经加倍了,D错误;纺锤体形成于M期的前期,E正确;核仁在M期的前期解体,F正确。
(3)据图分析,G1/S点的复合物是CDK/CyclinE,因此若使更多细胞阻滞在G1/S检查点,可采取的措施有降低CDK的表达,抑制CyclinE活性,AB正确;由于S期进行DNA的复制,因此还可以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吸收使更多细胞阻滞在G1/S检查点,C正确;抑制CyclinA活性将导致更多细胞阻滞在S/G2检查点,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明确每一个检查点CDK都与一种不同的Cyclin形成复合物,进而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答题。
2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厚脂质含量高,能抵御不利自然环境,在干痰中可存活6-8个月,若黏附于尘埃上可保持传染性8-10天。
人体被感染后结核分枝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
(1)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
A.空气传播B.接触传播C.媒介物传播D.病媒传播
(2)根据病原菌在体内的感染部位,推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方式是__________。
A.异养厌氧型B.自养厌氧型C.自养好氧型D.异养好氧型
为探究不同抗生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者从患者体内提取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
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主要含有天门冬氨酸、甘油、鸡蛋黄、KH2PO4、MgSO4等。
(3)此培养基成分中既能作为氮源同时提供生长因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3).天门冬氨酸、蛋黄
【解析】
【分析】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由结合分枝杆菌引起,其代谢方式从同化作用看为异养型,从异化作用看属于需氧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组织中大量繁殖,引起炎症、损伤和破坏组织。
【详解】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肺结核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即空气传播,故选A。
(2)人体被感染后结核分枝杆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看见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肺部细胞中,其代谢方式从同化作用看为异养型,从异化作用看属于需氧型,故选D。
(3)根据题意分析,甘油、KH2PO4、MgSO4都不含N元素,且生长因子一般是自身不能合成的小分子有机物,因此该培养基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虹口区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 教学质量 监控 生物试题